凰游兮 第十三章 纵使相逢应不识
作者:菀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monjul0623:43:17cst2015

  “国师殿下,您歇一歇吧,都赶路赶了一晚上了,这颠簸地很,您身体可哪里能受得住呦……”静姑姑面带忧色,看着扶风煦近乎泛青的面容,柔声说道。扶风煦闻言,睁开双眼露出一个僵硬的笑容,却不置一词,怕是一开口,就能吐到肠胃抽筋了。

  静姑姑叹了一口气,终是再也不忍心看下去了。侍候了他和元璟沉这么多年的衣食住行,他的身体什么样没有谁比她再清楚的了。扶风煦并非足月生产,胎里不足。他来青灵剑阁的时候,老医为他诊脉,只是叹了一口气说道,阿煦虽出生后用了药品调理滋补,可毕竟是娘胎里带出来的弊病,御医又不清楚他身体底子到底如何,用料剂量有些不对,看似身体强健但内里却很是虚空。而且他那时已有十岁,已经错过了调理的最佳时机,只得慢慢用药膳和针灸熏艾调养。

  那时老医就把照顾阿煦的责任交给了她,她费心着,待到阿煦将将学成出师之日才算是有所成效,身子大好,不需要再日日用药,可还是得小心谨慎。毕竟阿煦是国师,行的是窥天算势之事,极其耗费心力精气,身体若是有点弊病,不加注意的话后果便是不堪设想,极易早夭;而且这娘胎里带出的病,即便是好了,身体也不会似阿璟一般坚强,是以洛师傅更加注重他的内功修为的学习而非外功招式的运用。

  待到阿煦和阿璟将离剑阁之时,青师傅是想让她跟着阿璟回大尧的。可她想着,阿煦身边没个知根知底的人伺候着,若是身子出事可是要命的。是以她思虑了许久,终究还是选择跟着阿煦去了大奕。

  如今看着自己当儿子养大的孩子难受成这样,别提她心里有多疼了。她一咬牙,偏了头不去看扶风煦那极难看的面色,掀了车帘,看着前面驾车的画泠冷喝了一声“停车”。画泠一愣,但一回头见着自家主子那气血尽失的模样,也敛了神色,并未多言,只是放缓车速,没一会儿便停下了。

  扶风煦本想阻止静姑姑,可胃里的一片翻江倒海让他实在是无力再开口了。静姑姑帮他倒了一杯活血舒气的甘草红枣茶,将两边的车帘子都掀开通风,然后便下了车扫视了一番周遭的情景,看着看着便心里一凝。

  今天下四国,唯有大奕供奉占星国师,窥天机,参福祸。是以自大奕建国以来,虽不是最为富庶强大的国家,却也是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并无大的天灾。这其中国师功不可没。是以国师于本国之中有多少信徒,他国就有多少人欲置他于死地。

  大尧一向与大奕交好,相对来说还是安分些许。可是大昌和大宛两国,一个位于西南秘境,地瘠民穷,阴气深重,瘴气遍布,而且当地苗民善蛊善毒,一旦沾染上便极难脱身,是以各国都很少前去挑衅,给了它三分喘息的余地;一个位于极北草原,游牧民族,农业薄弱,一向靠天吃饭,天灾降临便是近乎灭顶之灾的存在。

  这两国对大奕国师便是各怀鬼胎。大昌则是欲除之后快,毕竟国师薨大奕必乱,距大奕最近的大昌正好借机出兵,趁乱分的一杯羹;而大宛听闻国师占星之能后便连下国书三请四请,甚至差点将国师掳走,只为将大奕国师变成他大宛活佛,期盼国师能同样为他大宛卜一卜,求得再无灾难,风调雨顺。

  而阿煦此番访尧,本欲六月农忙之时动身。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六月雨水足,无论大昌还是大宛,农业介是硬伤,是以六月他们定然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农业生产之中,无力纠缠阿煦,阿煦的安全也能得到些保障。

  可阿璟这一归国,生生乱了他们的计划,阿煦无奈之余只得将行程改至乍暖还寒的三月,这般,便会是极为危险的了。不敢太过声张,阿煦便打算着他先行者,礼品后置。他先快速抄小路赶去大尧,待到暗入大尧并无性命之虞后,再携后至的礼品入朝访国。

  虽说阿煦行事周密细致,他们这番出行也很是隐秘,可难保占星台是不是会有他国潜入的细作,将他们的计划泄露出去。阿煦心思澄澈,用人不疑,可她一向谨慎,又是这般关系死生的大事,她怎能不慎重?

  画泠将马车停在一片幽寂的竹林之中,极为宁静,却好似蕴含一丝丝的诡谲。这让她更是警觉,心中不安更甚。

  突然间她听到身后有些微响动,虽是极轻,但对她这练武三十载之人已是足够清晰了。听罢心下便警铃大作,眼中闪过一抹狠色,反手一甩,几根淬了毒的银针就飞了出去,趁着那些人错愕之际便飞身上了马车。正打算拍马而去之时,扶风煦却忽然唤住了她。

  “静姑姑,别担心,是画竹。看来阿璟已是得了我的消息,派人来接我们了。”扶风煦面色还是有些青白,但声线依然温和地说道。静姑姑略略转头,看着领头的人正是画竹,才略略放下心来。

  “静姑姑,这些年不见可还安好?七皇子接到海东青的传书之后便火速遣了驻扎在京外的亲兵来接应,这次还是天恩府世子亲自领兵前来,国师的安全定是无虞,您可以放心了。”在她和阿煦注视的注视之下,画竹已然走来,笑着说道,可那仿佛不经意的话语却让静姑姑听了浑身僵硬,面如土色。

  霍煌玦静静站在画竹旁边不远处,看着静姑姑瞬间僵硬的反应不觉一愣。忽然,静姑姑猛地转头,霍煌玦猝不及防的眼眸落在她的面上,只觉得那双眼眸中蕴含的情感近乎让天地失色。

  那双眼眸,熟悉却又陌生,蕴含着无休无止的悲伤,和一丝近乎让人察觉不到的狂喜。那双幽深的眸子宛如古潭深水,仿佛有魔力一般,吸引着他的灵魂,诱他沦陷,直至他与她的灵魂有了共鸣。

  他的心中,忽然也充满着说不清,道不明,但又无休无止的,悲伤。

  ——————我是璟美人和大舅子已经狼狈为奸的分界线——————

  话说元璟沉送霍凰歌回来那时已是深夜,凭借深厚的内功和极好的目力,他自是能看到梓眉正在外院中寻着她,是以并未久留,只是叮嘱了她些有的没的。临走之前,他告诉她,若是有什么事情,遣人递个条子去五皇子府即可;而且他也会来找她的,让她不必担心。

  自从她回来之后,她便不想再去想天恩府的那些纠葛恩怨,只是放出话去,说身体不适,要静养,窝在湘竹苑就不肯出去。

  她父侯和爷爷知道了,也只是一叹,自是知道她是避着的,也就随她去了。

  可在屋子里窝的这两天,她可是要闷死了。她的凰舞虽说破了第二重,可第三重的心法口诀可是看得她云里雾罩,不知所云。练武不成,眼前却总是飘过那芝兰玉树的身影。而景沉也就只有两天没来寻她,她却觉得好似已经过了十年。她无意识地轻抚自己头上的白玉簪子,眼底尽是女儿家的羞涩思念和欢喜。

  谁能想到昔日纵横江湖狂放不羁的霍凰歌如今却变得这般小女儿情态呢?

  一旁的梓眉见她这般认真的发着呆,不敢太过发作,只是偏过头去偷偷低笑了几声。这景公子也真真有几下子,这般短的时间内便与自家小姐定了情,连定情信物都换了。可景公子也真是个好胆色的,就这般掳走了未来的皇后,说是和整个大尧作对也不为过了。

  可见着小姐头上那白玉簪子,她却觉得,这景公子是有这倾覆大尧的实力的。莫说她说此大逆不道之言,虽说她没见过那景公子,但其一,那日为小姐送来餐点的小厮,气质绝佳,不卑不亢,绝非凡品。连小厮都这般清奇,绝不输于一般的官宦子弟,主人又会差到哪里去呢?

  其二,自家小姐也算是纵横江湖多年,翩翩佳公子,铁血好儿郎绝对是过眼颇多。能让自家小姐芳心暗许,日夜思念的,绝对是人中龙凤,毋庸置疑。

  其三,她家小姐是个不识货的,也知道那定情的白玉簪子极好;她这个打理落玉斋多年的隐掌柜,刚见着这簪子的时候,可是呼吸都停滞了的。

  那玉质柔和,触手生温,通体洁白,绝无二色,光谈玉质便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宝贝;偏偏还是镂空雕了上古魄罗之纹,简单却极为华美。最最奇特的就是这魄罗之纹在阳光之下的日影会不停地变换,就像是连环画一般引人入胜,天底下从古至今懂得这手法的人绝对不超过三人。而就她的经验来看,这般娴熟华美的技巧,必定是出自该手法鼻祖——魄罗之手。这簪子,怕是已经盘了千年才能有如今这般光泽和水头,用价值连城来形容只怕还是低估了它的身价。

  由此可见,这位景公子,该是富可敌国的。可她也算是经商之人,凭着黑白两路的关系网,经营这么多年,也从未听过这位景公子的名号。看来,这景公子,还有着一颗娴熟缜密,七窍玲珑的心呢。

  虽说这位景公子是个深不可测的人,可是她却并未有多担心自家小姐。虽说自家小姐看似爽朗,但绝对是个心思缜密之人,时时竟都让她自叹不如。自家小姐眼中的人儿,是绝不会错的。

  她信自己,更信小姐。

  “梓眉……哥哥,离开了么……我好似觉得这几日都没见着他……”忽然,霍凰歌轻唤了她一声。梓眉听了,收了心思却也忍不住又是想笑。

  “小姐,世子爷昨个一早就离开了,临走还特意地来湘竹苑通知了您一次吧……唉,您这是有了夫君就忘了娘家了,可千万别让世子爷知道了,否则他非得伤心死不可……”梓眉无奈地摇了摇头,调笑着说道,亲眼见着霍凰歌白如初雪的面颊染上红晕,也是体会了一把调戏她的感觉,心中暗爽。

  霍凰歌大窘,只是狠狠瞪了梓眉一眼,接着便低下了头不知道想些什么。过了好一会,她才好似下定决心一般,猛地抬头,吓了梓眉一跳。

  “今个下午,你去五皇子府替我走一趟,给……景沉递个条子……还有,今个晚膳你就和秋岚用了吧,我不和你们一起吃了……”霍凰歌垂眸,低声却很是坚定的说。抬头看了看梓眉那极其惊异的脸,绽开一个绝美的笑容,柔声说道:“今晚,我亲自下厨。”

  她一手好厨艺,却并未被人知晓,整个天恩府也就只有她的二婢才知道,连哥哥和爷爷都不知。只是她多年来,小女儿心性从未改变。她一直坚信,女儿家的手是很金贵的,只有对着自己心爱的人,才值得洗尽铅华,亲手做羹汤。

  她的这般想法,梓眉和秋岚自是知道的。是以秋岚一手绝妙厨艺众人便以为已是顶尖,却不知道,那也只是霍凰歌闲余时间自己嫌麻烦,拗不过秋岚的纠缠才粗粗指点一二的成果。而她家小姐……今日这般的吩咐,看来,这是真的动心动情了。

  梓眉笑了笑,表示自己明白了,便离了霍凰歌的卧房,只留了霍凰歌一人在房中。

  霍凰歌扯过一张素白的纸,思索片刻后便落下一个个簪花小楷。待写完后便仔仔细细地折好,却一直都没有察觉自己唇畔已经浮现出一个甜美的微笑。然后,她看向窗外,明媚春光,喃喃说道:“景沉……两日不曾见你,你可像我思念你一般思念着我?我这话听上去很傻吧,明明只有两天,却好似十年一样漫长……我本顾着女儿家的面子不想先去寻你,可是……实在是想念的很,也就不顾忌该不该矜持了。景沉,今夜我要为你做一桌菜呢……我曾说过,我只为自己的丈夫洗手做羹汤……你若是听到这番话,会欢喜么……”

  窗外之景还是晌午之颜色,而她看着,只盼时光快快离去,好让那日色变为月色,他与她,圆月之下,携手相伴,温柔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