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戏三国 第八章 奔丧
作者:鼎宗显义的小说      更新:2022-01-29

  这日如同往常一样,黄寻与众兵士一起拉练跑。跑至中途,徐大来报。

  “远达,侯爷去世了”。

  “什么,我离开贺府不过五月,侯爷怎么就去世了”?

  “据说侯爷高兴,多饮了几杯,就突然昏倒在地。大夫说侯爷年龄大了,喝酒性烈,故而一下亡故”。

  “那侯爷后事如何安排的”。

  “王上知侯爷去世,命贺达将侯爷棺椁送回山阴安葬。主母和少主也一同前去山阴,为侯爷服丧”。

  “徐大哥,我也决定前去奔丧”。

  “什么?远达,你算起来也不是侯爷的嫡亲,怎么会做出这种决定。再说了,你如今身为军司马,擅离职守,可是要被问罪的。如今战事正进入到关键时刻,你若走了,这建军之事可怎么办”。

  “徐大哥错矣。我以为为侯爷服丧,正是现在的头等大事。我虽然不是侯爷嫡亲,可侯爷赐字之德,实是大恩。

  如今侯爷离世,我若不去,让知我如何得表字之人定会耻笑。我之名声,必然受污。而建军之事可慢慢循之,但若误了服丧之期,才是舍本逐末耳”。

  “远达之言,我已知其中道理。可如今你是军中之人,山越未平,无故离职,可是大罪”。

  “不然,太守大人本就知我与侯爷之关系,我以孝道告求太守大人。太守大人定会放我前去服丧”。

  “那这军队可如何是好”。

  “赵达沉稳练事,可将军队暂托之。徐大哥熟悉吴、会之情况,还请与我一道同去”。

  徐大闻言,自然知道无法说服黄寻,只得下去准备行礼以待启程。

  黄寻来到太守府,通禀之后,周鲂来至大堂。黄寻行礼之后说道。

  “寻有一大事奏报大人,万望太守大人恩准”。

  “何事,你且说来”。

  “我刚得手下来报,言侯爷不幸去世。我作为侯爷亲戚,又蒙侯爷赐字之恩,于情于理都要赶去为侯爷服丧。还请太守大人能申孝悌之义,允之”。

  周鲂回道:“侯爷故去,我也为之悲怆。但如今你身为从军之人,今山越未平,你却要于此时抽身而去,可知朝廷法度焉”。

  “太守大人之言,我当然知晓。既然太守大人言朝廷法度,我现向太守大人辞去此职。这样我为白身,可去为侯爷服丧,而又不违朝廷法度,还望太守大人允准”。

  “好一个黄远达。也罢,看你之行为,可知侯爷的确在你心中乃是亲长。我便允你前去尽孝,不过只限期一月。一月期满,你若还未回军,我便治你逃兵之罪,你可愿答应”?

  “多谢太守大人,黄寻必会在一月之内赶回”。

  黄寻告别周鲂,回到军营安排赵达暂时为军营主将。由于赵达之武功,众军皆服之。黄寻又将其余诸事一一安排妥当。于是黄寻与徐大、徐二、徐三、徐四共五人直往会稽山阴而去。

  黄寻与徐大等人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会稽山阴。黄寻打听贺府所在,直往贺府而去。

  来到贺府,只见府门口皆白帐白幔绕之四周。门口有一老人迎来送往,料是管家或者贺氏亲族之人。而前来吊唁之客人也是络绎不绝,可见贺家在山阴的人望却是可观。

  黄寻上前跟老人说道:“烦请老者通报,侯爷女婿,故奋武将军外甥,黄寻前来拜祭”。

  “哦,这位公子且少待,小老儿前去通禀”。

  一会儿,老者出来,命小厮带黄寻前去偏房换缌麻准备服丧。而徐大等人无资格入堂,自去贺府下房入住。

  且说黄寻随小厮来至偏房,正在换缌麻,这时孙秀来到。

  “表兄,一别五月。未料想到在此相见,实在是天意弄人啊”。

  黄寻见孙秀形神俱削,眼睛红肿,知道表弟是为外祖之死而过于悲怆。毕竟自舅父死后,表弟就被外祖接来一起居住,肯定是极亲爱外祖的。

  如今外祖故去,表弟一定心神俱悲。但黄寻也无法劝慰孙秀,毕竟此是人之常情。服丧不悲,何以言孝。

  黄寻在孙秀的带领之下来到灵堂,贺齐的棺椁就停在灵堂正中。孙秀的三个舅舅,以及黄寻舅母贺氏身着斩衰,跪于堂前。

  唱灵人见黄寻到来,唱道:“来客吊唁,拜!”

  黄寻伏地下拜,行完祭礼。唱灵人正要进行下个步骤,黄寻说道。

  “孙甥闻外祖殡天,心甚悲怆,五脏俱焚。特写篇祭文拜之,以告外祖在天之灵”。

  唱灵人见黄寻有祭文,遂停止行动。黄寻见之,知道是让自己诵祭,于是将写好的祭文从怀中拿出诵道。

  “呜呼外祖,于世长辞!寿既殡天,人岂不伤?孙甥黄寻,得蒙恩遇。赐字远达,训其忠义。荐吾从军,得投鄱阳。今闻噩耗,违命来丧。外祖英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从讨山越。叛贼授首,山越敬服。统御兵马,以挡曹魏。功勋卓立,封其安东。爵号山阴,侯在会稽。

  不期天夺其寿,孙甥黄寻,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从此阴阳,冥隔两端。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这篇祭文念毕,黄寻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贺齐三子并贺氏听完此篇祭文,也觉悲心大起,又痛哭了起来。

  唱灵人见黄寻诵读祭文完毕,而贺家众人又痛哭了起来。忙行自己职责:“客吊唁毕,退!”

  贺府随从忙将黄寻搀扶起来,退至一边。这时孙秀来至黄寻身边,说道。

  “表兄一篇祭文,让外祖在天有慰藉之灵,让我母及三位舅父同感悲怆。表兄此次拜祭外祖,实让贺府众人知道表兄之孝心也”。

  说完,孙秀又向黄寻介绍贺齐诸子。那在灵堂正中跪着的乃是大舅贺广,如今任会稽郡丞。在贺广左边之人乃是二舅贺景,任余姚长(即是余姚县令)。而在贺广右边之人就是贺达。

  黄寻与孙秀跪在一边服丧。到了晚上,来吊唁之客人终于完了。贺家开始吃晚饭。这时贺齐长子贺广来到黄寻身前,说道。

  “闻父亲在皖时,收了一个后辈,谓之璞玉。今听闻远达之祭文,确实可当璞玉之名。父亲为你赐字一事,我也听三弟说过,但未想远达对吾父之情甚于五脏。我作为贺家长子,在此拜谢远达这篇祭文了”。

  “伯父休要折煞黄寻。外祖赐我表字,又荐举我从军。此恩之大,我此生都无法回报。如今外祖故去,这篇祭文实乃我肺腑之言,伯父又何须道谢”。

  黄寻与贺广聊了几句。贺广作为贺家长子,还要料理诸事,于是告罪离开。

  这时黄寻听到有人在叫自己。回头一看,原来是熟人,原将军府长史吾粲是也。

  吾粲在贺齐死后,朝廷自然将安东将军府废置。现今还未有新的官职任命,于是也来为贺齐送丧,以表同事一场。

  “今日远达为侯爷祷告之祭文,吾亦闻之。未想五月未见远达,远达从军之后,文辞还是如此靓盛。真可谓是文武双全啊”。

  “吾大人谬赞了,寻愧不敢当”。

  “周鲂大人性矜而自傲,若无本事之人是无法得到其认同的。远达只是持侯爷一封推荐信,而被周大人命为军司马。可见远达必是依靠自己的本事得此官职,非一纸书信所能达之”。

  黄寻想到,吾粲之言真是说到我心坎上了。想到自己初见周鲂时,周鲂对自己的诘问刁难真是不勘回首。黄寻与吾粲聊了一会儿文章经典,到了今日散场之时,吾粲自然告辞回下榻之所。

  黄寻作为服丧之亲,自要守灵服孝。黄寻与孙秀在灵堂外围守灵服孝,灵堂正中自然是贺齐的三子并孙秀之母贺氏。然后是贺家本族子弟,以贺齐之弟贺抚为首,接着就是贺家的旁支。

  如孙秀身份是外孙。严格说来,黄寻本也没有资格纳入五服之列。可贺齐生前,亲自让黄寻呼其为外祖。所以以此为据,黄寻勉强进入最后一列缌麻,与孙秀同。

  守夜无事,黄寻与孙秀又在外围,自然要聊天以避免睡意。

  “表弟,不知今日是服丧第几日了”。

  “今日是第四日了。按照礼法,普通人家过头七就要入葬。不过外祖乃是侯爵之身,地位尊崇。所以要驻灵堂七七四十九日,方才下葬”。

  “啊,太守大人限我一月之期,这可如何是好”?

  “表兄本就不是五服之属,所以你不必守四十九日。待过了头七,连我也不必服丧了。因为我是母亲之子,按五服制度,乃是异姓。贺氏同族之人才是要服四十九日。表兄学识渊博,难道不知此理”?

  “表弟莫见怪,我师父授我以实务之术见长。礼法之事,确实不习之”。

  “表兄之师父莫非乃是纵横弟子乎?我只闻纵横派只修术,不修礼。而今儒家都是要修礼的”。

  “表弟莫要问了。我已说过,若我不能成大功业,显名于天下。我师羞于提其名讳”。

  “又是这套说辞”。

  孙秀见黄寻还是不愿回答这个问题,又不开心了。黄寻只得转移话题道。

  “今日我见来吊唁之宾客络绎不绝,由此可见,你外祖家在山阴真是人望归附啊”。

  “这没什么,第一天驻灵服孝之时。王上专门派了四王子孙霸,以及尚书阚泽前来吊唁外祖。如今他们也要等到头七过了之后,才算完成吊唁使命。连王上都对外祖如此重视,更何况山阴之民了”。

  “为何我来之时,未见他们”。

  “虽说是来吊唁外祖,不过四王子毕竟是王子之尊。是以在每日清晨之时,前来为外祖上香吊唁。之后四王子就回到下榻之所,山阴府衙。而阚泽尚书本就是山阴人,其老家在此。故每日清晨,上香吊唁完毕之后,就回家奉侍老母”。

  “原来如此”。

  二人聊至清晨,四王子孙霸与阚泽又一道来为贺齐上香吊唁。贺广等贺家众人还礼。以黄寻的身份当然接触不到他们,不过孙霸在吊唁完毕之后,来到孙秀面前与孙秀谈论。

  “孙秀,叔父前几天跟你说的事,你可想好了。你毕竟乃是宗室子弟,以前有山阴侯照顾你们母子还说得过去。如今侯爷业已亡故,你们若还住在贺家,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叔父回武昌之时,你可随我一道回去,在王上身边生活。王上自会聘请老师教授你文章学问。宗室子弟专门有一个宗室学堂,我以前就在此学堂读书,还有很多宗室子弟一块学习。大家互相照应,总比你一人在此读书要强得多”。

  孙秀说道:“多谢叔父关怀。不过如今外祖故去,我虽为外姓不必服大孝。但我母亲乃是要服孝满四十九日方能除孝。

  若我在母亲如此悲伤之时离开母亲而去,则又是加重母亲的悲怆。还请叔父见谅,恕我不能答应”。

  “你为何如此固执,要知道你乃是我孙家宗室子弟,现在却养于外姓。这传出去,我孙家可真是面上无光啊”。

  黄寻见孙霸如此逼迫孙秀,心中看不过去了。遂心生一计,出言说道:“殿下且勿动怒,请容卑职进言”。

  “大胆,你是何身份,敢与殿下说话”。

  本来孙霸与孙秀说话,是属于宗室子弟之间的谈话。这时忽然见一个外人插话,顿时侍奉孙霸的随从不干了,大声斥喝道。

  这时孙秀见黄寻陷入危局,忙说道:“叔父且听我言,此人乃是我父外甥,我之表兄黄寻是也。闻我外祖故去,故从鄱阳前来奔丧。表兄蒙我外祖赐字之恩,又与我关爱有加。

  这几日因悲痛外祖故去,而精神失了分寸,不是有意冲撞叔父。还请叔父恕其佯狂之罪”。

  孙霸闻言说道:“也是一个孝义之人。罢了,有孙秀为你说情,我便恕你无罪。孙秀,我还过两日就完成吊唁之命回武昌了。你这两日可给我考虑清楚了,究竟跟不跟我走”。

  说完这话,孙霸自回山阴府衙。

  “表兄,你是怎么回事。孙霸乃是王子,身份何等尊贵。你现在不过是一小小的军司马,怎么能在我与孙霸对谈之时,出言插话呢。要知道论罪,此乃是大不敬之罪,最重是要判斩首的”。

  “啊,如此严重吗?表弟,我说过我没学礼。差点就因出言插话送了命,这太不值了”。

  “所以表兄,你现在当了官,礼是必须学的。回头我就将《礼记》送与表兄研读”。

  黄寻本来又想说点文辞,引起孙霸的注意。结果话还没说出口,就因为不懂这个时代的规矩而差点被送了命。

  黄寻想到以前对贺齐和周鲂的几次对话,发现自己真是好运气。若是他们都像孙霸这样注意礼节规矩,恐怕自己早就要用七星灯续命了。

  这次给黄寻敲响了警钟,这三国时代毕竟还是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有时候就是因为在错误的场合说了错误的话,而导致送命的事情经常发生。黄寻决定好好学习这个时代的规矩礼仪,防止以后自己又撞上了什么忌讳而倒霉。

  过了几日,到了头七。这日孙霸上香吊唁完毕之后,明日就可启程回京。孙霸遂再次来问孙秀之意愿。孙秀还是以事母为孝,予以拒绝。

  孙霸见孙秀不领情,当即回到府衙。但很明显孙秀是得罪了这位四王子了。黄寻问孙秀道。

  “表弟几次回绝四王子之好意,以后必有后患。未知表弟以后如何区处”?

  “我与母亲相依为命,如今外祖已去,我又如何能舍母亲一人在此孤处。至于得罪叔父,我毕竟乃是宗室子弟,与叔父也无甚争夺。想必叔父会以我为小儿之言,不能当真”。

  黄寻说道:“表弟能如此想,为兄也不担忧了”。

  这时来吊唁之客人,黄寻听人谈论名叫钟离牧。黄寻听到这个名字顿时上心了。因为黄寻穿越以前,读三国志的时候知道此人。此人与贺齐同传,既然能与贺齐同传,想必是个人才,黄寻遂起了结交之心。

  黄寻准备先从孙秀这里问问,看能搭上不。

  “表弟,可知诸位为何都谈论钟离牧此人乎”?

  “不瞒表兄,我自随外祖入皖城居住以来。还是第一次来山阴,所以不知此人。表兄难道知晓”?

  “哈哈,我在鄱阳任职期间,倒听过有人谈论此人。是以知其一二”。

  “哦,听表兄之言,似乎对此人甚为推崇。表兄看来是想结交此人吧”。

  “表弟真是知我之心啊,但不知如何才能结交此人”?

  “这样吧,我与三舅说说,毕竟头七之后我与表兄即可除孝。到时我们以贺府名义答谢其来吊唁,邀其赴宴。那时表兄即可趁此时机结交此人了”。

  “多谢表弟为我作会”。

  “表兄既想结交此人,我不过尽我之能罢了”。

  头七既过,黄寻与孙秀皆除孝。孙秀对三舅贺达说,想款待来吊唁之人。毕竟贺家皆在服孝,不便做此事。

  贺达以为孙秀读书人的礼节又犯了,想与吊唁之客人作宴答谢。但是想到孙秀以自己的名义答谢客人,也好让孙秀在山阴出出名。让孙秀以后在山阴生活有点名望,于是也答应了。

  孙秀见三舅答应以自己的名义作宴答谢,而不是贺府的名义,也觉释然。毕竟服孝期间怎么能宴饮呢。

  于是孙秀以自己的名义发帖,答谢诸位吊唁之客。地点还是选在贺家名下产业中的一处酒肆。毕竟贺家虽然服孝,但是酒肆的掌柜不姓贺啊。

  这日前来赴宴之人多为山阴本地豪族之人,钟离牧作为山阴人自然也有出席。除此之外还有山阴大族孔氏和谢氏出席。毕竟都是山阴人,既然孙秀发帖作宴答谢。这些豪族心想,孙秀为贺齐外孙,还是给了面子来赴宴。

  其中孔家代表孔奕乃是豫章太守孔竺之子也。谢家代表谢发也是会稽郡中有名之士。当然黄寻最在意的还是钟离牧,毕竟孔家和谢家都是世家,不可能为以后黄寻的建军大业服务。

  但是钟离牧可不是世家大族出身。虽然《三国志》上说钟离牧乃汉鲁相钟离意七世孙,但家道中落,亲自耕田。并让所耕之田与邻人,由是显名。

  黄寻觉得这个可以收为手下,所以最在意。

  众人入席之后,只见孙秀先言道。

  “秀乃山阴侯之外孙,劳诸位大人前来为外祖吊唁,秀深为感激,故特备簿酒答谢诸位大人。但因秀年才十二,不能饮酒。故让我表兄黄寻代我宴之,还请诸位大人见谅”。

  谢发接言道:“孙公子年才十二,才思毓秀。既然让表兄代劳,可为我等荐之”。

  这时孙秀指向黄寻道:“此为我之表兄黄寻,字远达。此表字还是外祖予之。后表兄闻外祖病逝,从鄱阳远道而来为外祖服孝。灵前曾诵祭文,让我母并三位舅父涕泣。故我请表兄代我向诸位宴之”。

  孔奕说道:“原来你就是写下那篇祭文的黄寻。我来吊唁之时,未得亲眼见诵祭文。但我听好友褚渊言,此祭文真是感人肺腑,闻者流泪。今日相见,实乃幸会”。

  黄寻见孔奕提到自己,举杯言道:“区区一文实难表我之悲思。今日表弟让我代之宴饮,还请诸位饮胜,谢过诸位大人前来吊唁外祖”。

  这时钟离牧终于说话了。

  “黄公子为何也称侯爷为外祖”?

  黄寻见终于与钟离牧搭上话了,遂抖擞精神,言道。

  “我年少而双亲俱亡,后依舅母家谋生。舅母之父即为山阴侯爷。后侯爷知我投靠舅母,蒙邀赴宴,于宴席中赐我表字。并让我与表弟同称外祖,是以我得侯爷赐字之恩。

  又侯爷荐举我入鄱阳周太守麾下。侯爷之恩我实难报,本想勠力讨贼,以报侯爷恩之万一。未想天夺其寿,我得此信,痛肝心悲。特向太守大人请命,允我来向侯爷服孝。前因后果,我俱言之”。

  座中诸人得知黄寻之经历,都赞其不忘恩义,孝心可嘉。宴席既罢,诸人皆回。待钟离牧准备回家之时,黄寻上前言道。

  “钟离兄且慢,我有一言,还请钟离兄听之”。

  “不知黄公子何事,请道来”。

  “如今王上与蜀汉联盟,共讨篡汉逆贼。我在鄱阳任职之时,就听人说过钟离兄之才干,如今钟离兄却还在野。以钟离兄之才,何不出仕朝廷,为天下出一份力呢”?

  “原来黄公子是来为朝廷求人的。我亦有大志,只是我自觉才能还不足,欲再读三年经义,巩固自身。

  夫子曾言:‘若欲济世,必先修身’。我恐己之才或不足,此时出仕,只可为一小吏,我不愿为之也”。

  黄寻听懂了钟离牧的意思,就是自己还太年轻,又只有一点名声。在世家豪族占主要官场的吴国,此时出仕只能被任为小吏。

  而古人最喜养望。如钟离牧所言,多读几年书,让郡中长官和世族皆知其文才。而后有人举荐,方能直入孙权之耳。让孙权知道,此人乃是民间大才,调令录用之。

  “钟离兄之自知,寻不及也。夫子曾言:‘人生在世,贵在自知’。钟离兄通达人情,自知己身,实乃是明智之士也。

  但寻受外祖荐举,从军报国。为不负外祖在天之灵,必要辅佐朝廷,讨伐篡逆之贼。天地悠悠,以全此心。我终身将以此为志,誓死必达之”。

  钟离牧闻得黄寻这番豪言,也觉激昂,遂说道:“若以后有机会,必要与黄兄北伐中原,诛灭篡汉逆贼”。

  黄寻知道与钟离牧算是有了个约定和良好印象,但要收服此人,还得徐徐图之。

  黄寻与钟离牧告别。想到如今服丧已过,可与徐大等人还军了,遂与孙秀说道。

  “表弟,既然头七已过,为兄毕竟是从军之人,这就要回鄱阳了”。

  “表兄这一去,又不知何年才能相见了”。

  孙秀闻言又伤心了。

  “表弟不需如此小儿之态。还记得我从贺府离去之日,你来送行时,我给你说的话吗。身为男儿,当要顶门立户。如今我父母俱亡,论在世之亲,也只有表弟与舅母了。表弟再过几年出仕,自然你我同朝为臣,还怕没有相见之日吗”?

  于是黄寻劝慰住了孙秀,自去与贺广告辞。贺广闻黄寻要回军,说道。

  “贤侄来吊唁并为家父服孝之情,我贺家定会谨记。来日若有我贺家帮忙之处,贤侄尽管开口。我贺家若能帮,必报之”。

  “贺大人太过客气。侯爷之恩遇,寻自当为侯爷服孝,说什么报与不报呢?说句实话,我已将贺家视为我亲族。若是以后有用的上黄寻之处,还请贺大人来信告之,寻必当万里来投”。

  “既然如此,我便认下你这个亲戚,你可以世伯呼之”。

  “世伯在上,请受黄寻一拜”。

  贺广受了黄寻这一礼。受这一礼,就表明贺广接受了黄寻贺家亲戚的这一身份。虽然贺齐去世,但身为贺家嫡长子的贺广既然认下黄寻。那以后黄寻就还是能借贺家的势,有些事情就好办了。

  黄寻与贺广再说了会话,接着郑重告辞,与徐大等人踏上了回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