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两千年后考古现在 第一百五十一章:数据存储库
作者:白马赋浊酒的小说      更新:2021-11-28

  看着手里这个直径五六厘米,厚度不到一厘米的小小的玻璃片。

  看着中间一环一环红色的‘体素’

  庄遥激动握在手里,然后又拿出来小心翼翼的打量着。

  玻璃硬盘上反面什么也没有,正面在中心位置,有一个一毫米厚的凹槽,里面镶嵌着一块蓝色的塑料片。

  上面有着模糊的字迹,可惜时间太久远了,塑料片膨胀变形,表面图案也氧化的看不出原本样子。

  而在玻璃硬盘侧面那一圈圆边上,庄遥看到了一串隐秘雕刻的字迹,仔细辨认后发现是日期编码:

  ‘2096年,9月12日ZXKL’

  这尼玛不就是中芯科联嘛?

  庄遥还记得前世夏国跟坚国后来一直对立,发展出了两条科技线路。

  但是也互相竞争和借鉴。

  微软当初发明了玻璃硬盘,但是一直没有太大突破,结果中科、清大、上微、中芯、花为等单位直接成立联合研发组。

  听说是搞了个联合企业,致力于发展最新的电子科技。

  英文缩写就是大名鼎鼎的ZXKL

  当初很是热闹了一阵子。

  只不过后来庄遥退休后就没关注这一块,他也不是这个行业内的人,所以了解的不多。

  但是看这个样子,这是把微软的肉给截胡了?

  不过现在资料有限,也不是探究这些的时候。

  庄遥小心的收起手里的硬盘,赶紧跑回去说道:

  “大家先别动,这里面有很关键的东西,小心一点。”

  宁学文站起来看着庄遥问道:

  “什么东西?你有发现了?”

  庄遥掏出刚才放到密封袋里的硬盘,得意的说道:“当然,你看,认识吗?”

  “这个是?怎么这么眼熟?”

  宁学文盯着庄遥手里的东西,一时间想不起来,

  结果旁边的奚宛立马惊呼道:

  “这不就是你上次买的那个什么记忆晶体吗?”

  庄遥笑着道:

  “对,你也可以叫它玻璃硬盘,一种存储设备。”

  连琪微张着嘴,问道:

  “你是从这里找到的?”

  庄遥点点头,一脸笑容。

  连琪继续问道:

  “这里面有存储数据?还能用?”

  庄遥依然装逼的点点头。

  结果连琪不再问了,直接蹲下去开始小心翼翼的扒拉着地上黑乎乎一团的堆积物。

  其他人见到后纷纷各自找了一堆开始一点点找了起来。

  庄遥本来还想吊吊胃口,介绍一下手里这个东西的重要性,顺便装个币。

  谁知道没人理他了。

  他只能砸吧砸吧嘴,也蹲到刚才自己找的地方继续摸索起来,免得遗漏。

  嘴里还提醒道:

  “这一堆里面可能不止一个,大家找的时候仔细点,别漏掉了。”

  谁知道大家根本不买账,直接甩给他一句“用你说?”

  庄遥只能装没听见,随后整个空间只剩下翻找东西的声音。

  一个下午的时间,考古组的人把玻璃围墙内的部分全都翻找了一遍,并且把所有的堆积物都小心的过滤了一下。

  确保没有任何遗漏。

  看着摆在墙边一排箱子里面一个个圆形玻璃硬盘,所有人露出欣喜又满足的表情。

  郭文林站在庄遥身边说道:

  “看这样子,这是个数据存储库啊。只是为什么被封了起来呢?”

  庄遥想了一下说道:

  “我刚才在硬盘上看到了一个时间编码,估计你看一下就知道了”

  说着拿起一块硬盘,找到那串编码指给郭文林看。

  旁边的其他人也凑了过来,一起看着硬盘上那一串字符。

  ‘2096年,9月12日ZXKL’

  “这时候什么意思?是2096年生产的吗?”

  奚宛仰起头看着庄遥问道。

  庄遥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

  “不是很确定,这个或许是出厂日期,或许是后来加上去的,目前没办法推测,但是最起码能够知道这是21世纪的产物。”

  郭文林也点点头:

  “确实,现在基本已经确定这是21世纪的产品,但是这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上面几层是什么时期的产物呢?”

  说完指了指头上继续说道:

  “之前咱们推测上面是上个时代末期,应该是30世纪左右的产品,而且无论是建筑材料、科技水平、产品材料等等,都跟这一层相差甚大。

  可以说这是两个时代,完全不同的科技水平,为什么会出现在同一个地方?而且还这么巧合的完全重叠,甚至说上面的所有建筑物就是在这一层之上建造的?”

  面对郭文林这些问题,庄遥也没法解释。这应该是所有人都想要弄明白的。

  当然,庄遥虽然也不清楚,但是他可以推测出来一部分。

  这片科技园始建于21世纪末期,后期可能地理位置优越,加上企业更迭,建筑物老化,所以在未来的某一天。

  这片地方进行了重建,但是最底下的这一层数据库却保留了下来。

  至于原因,庄遥或许能够猜到,因为当时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权争论了好多年。

  后来才出台了相关政策,同时还有一条规定一同出炉,那就是网络数据所属企业不得随意销毁删除,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同意。

  相对的,数据库也是属于严格管控的资产,即便公司倒闭,数据库也需要报备,然后妥善处理。

  而在当时,对于数据库的处理方式最多的就是暂时封存。

  至于庄遥去世之后怎么样他就不知道了,但是看目前这种情况,很有可能这条规定延续了下去。

  在这里新建的企业,既不能摧毁这最下面的数据存储库,异地搬迁又代价昂贵,索性就选择了封存,这也算是一种取巧手段。

  而且这家企业还预留了通道,即便后期需要开启,只要打开通道就可以了。

  至于数据的保存,他们也想到了,玻璃硬盘本身对于环境就有极强的承受能力,所以保存条件并不苛刻。

  再根据这里的环境推测一下,玻璃幕墙应该是围起来一块密封区域,里面灌满了某种液体,很大可能是冷却液或者蒸馏水一类的物质。

  既可以保存设备和数据,还能做到随时启动。

  当然,当时的人或许也没想到这一封闭就是这么多年,而且这里还因为不知名的原因,密封的玻璃墙也倒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