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宝寻踪 132章:青龙的第二次提醒
作者:铁血炮灰的小说      更新:2022-03-31

  近年来,由于盗墓小说的兴起,很多人熟知了一个词‘龙脉’。

  而几乎没人知道,在憋宝这一支其实也有类似于风水堪舆这样相看地形的手艺。

  不过,虽然我们和倒斗的都是深山老林里活动,可是,相看地形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他们是利用风水堪舆之术,寻找前辈风水先生相看的龙脉和风水宝地。

  而我们却不同,我们相看的是天地造化产生的灵宝地势。

  如果非要打个比方,他们找的就是先人留下的宝藏,而我们找的则是前辈没拿的宝藏。

  而倒斗一门讲的是寻龙点穴,所以,在他们的知识体系里,只有龙脉一说。

  相对于倒斗一门,憋宝牵羊一门这方面的讲究就多了,什么龙行之地,卧虎之地…

  而这蛇陨之地,便是其中一说。

  提到这些,就牵扯到了上古神话,还记得当时冯叔在山洞里传授我本事的时候,总会参杂一些山海经的内容。

  那时他就提到过“蛇陨之地”,据他说蛇陨之地就是上古的怪兽化蛇陨落的地方。

  化蛇是‘山海经’里记述的一种怪物,相传在春秋时期还有人见过这种怪物。

  ‘蛇陨之地’以化蛇之尸为形,多尸虫,毒瘴遍布。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化蛇陨落,二目飞升成日月,蛇陨之地昼夜皆明。

  当时我还以为,这是冯叔说话跑题,没事跟我闲扯神话。

  可是,现如今,一个真真切切的蛇陨之地就在我面前,尤其是那两个你升我落的太阳。

  几乎每一处都和当时冯叔给我讲的‘蛇陨之地’的特点相符合,这就有点细思极恐了。

  一番感叹之后我突然对山谷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兴趣,可是冯叔却告诉我,那不是我该涉足的地方。

  而且,我能不能翻过那些山都是个问题。

  听到这,我突然有些遗憾,并且也有了一个想法,难道,山海经里记载的就是这山谷外的世界。

  不过,那些都太玄幻了,还是留给后人去研究吧。

  话又说回来,既然这里是‘蛇陨之地’,那这些毒瘴,蛆虫怪,两个太阳,所有这一切就都不奇怪。

  之后,冯叔就给我们讲了蛇陨之地的门道。

  既然是蛇陨之地,那么它不止在地形上符合蛇的特点,内在环境充满毒瘴怪虫也是情理之中。

  除此之外,这里还具备着蛇的其他特性,在这里的原生生物搜索目标就具备着蛇的特性。

  比如那些蛆虫怪,就是靠震动感来锁定目标。

  而除此之外,在前方的林子里恐怕还有靠热源和气味来锁定目标的怪物等着我们。

  当然,既然决定了往里面走,到时候遇到这些情况,就必须想办法解决和克服。

  然后,冯叔就给我们指出了回春木可能存在的地方。

  这个地方也和蛇的特性有关,冯叔一共指出两个地方,一个是蛇的七寸。

  就是传说中蛇打七寸那个七寸,而这个位置在山谷第三个弯。

  另一个地方就是蛇头了。

  按照冯叔的推测,回春木在七寸那个位置的可能性并不大。

  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如果是在那,那么‘深林海’灭门的几率就会降低许多。

  所以,我们要做好一直走到蛇头的心理准备。

  徐红提出有没有可能从山谷两侧的高坡走过去。

  冯叔没有反驳,而是说他会带我们去看看两侧山体的情况,让我们自己切实去了解。

  而在下山之前,冯叔还问了我一个问题,那就是“深林海的人到底是怎么死在这里的。”

  然后他告诉我不着急,让我慢慢想这个问题。

  这还真是个问题,我仔细的想‘深林海’的人可能遇到的情况。

  于是,得出以下结论:

  ‘深林海’的人一直都是在这里取回春木,那么,这条路他们已经走过不知道多少次。

  所以,他们出意外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一定出了变故。

  这个变故让他们措手不及,所以,他们才会死在这里。

  可是,这种情况的发生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那就是,他们了解这里。

  这就应了那句话,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而我却不一样,我是第一次到这个地方,再加上之前发生的事情,后面的路我会格外小心。

  所以,相对来说,遇到突发情况来不及反应的概率就会小得多。

  我把我的想法和冯叔一说,他很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对我说:

  “就是这样了,也正因为如此,我才同意你们继续往里走。”

  说到这,他又看向了徐红说道:

  “当然,这也跟那个丫头有关系,有她在,你的安全系数又高了不少啊。”

  可是,青龙却对我们的推论提出了相左的意见。

  它告诉我,它能清楚的感知到,在蛇头那个位置,有一股特别强的妖力,那股气息远比它要强大的多。

  而我问青龙那是什么,它却说不上来,最后竟然给我来了一句:

  “反正那个气息很强大就是了。”

  青龙已经是第二次提及这件事了,这不得不引起我的重视。

  而且,自始至终它就主张退出去,这事,还真的和冯叔好好交流交流。

  而冯叔对于青龙给出的情报也是相当重视,不过,他觉得我们还是可以往里走的。

  青龙对于自己的意见再一次被无效对待,它气的冷哼一声甩下一句:

  “好吧,去送死吧。”然后就没了动静。

  下了山,我们又陷入了浑浊空气的包围中,这种感觉真的很憋屈。

  在冯叔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山谷的一侧,站在山根前我们才知道,为什么不能在半山腰行走。

  首先,山壁的陡峭程度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目测坡度也在八十度左右。

  而且山壁上还爬满了不知名的藤蔓,枝叶稀少,通体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尖刺。

  看到这一幕,徐红立刻开口夸赞冯叔料事如神。

  可冯叔却说:

  “主要是你们经历这种地方上,走的多了就知道了。”

  眼见山壁无法攀爬,我们只能走密林了,这次徐红开路格外小心。

  不需要我们提醒,她很清楚我们接下来面对的是一条怎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