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 132 书画同源,文明晨曦
作者:木子菌的小说      更新:2022-03-31

  “甲骨文之前有一段漫长的岁月,被后人遗忘。

  有人称他为文字的史前阶段,或初文阶段。”

  易泽的身边,风景变化。

  观众们眼尖的发现,这里不再是殷墟。

  而是位于大山深处。

  这里是哪里呢?

  平平无奇的山石岩壁之上,会有着什么样的秘密。

  易泽就像是一个苦行僧一般,在充满着历史意味的画面中踽踽独行。

  “1969年,在贺兰山中,有人意外发现了大山里的惊人景象。”

  随着易泽声音的落地,画面中出现了一道虚影。

  这是贺兰山,罕有人迹的深山。

  随着镜头的拉近,观众们惊奇的发现。

  原本平平无奇的山石岩壁之上,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场景。

  上百米的山石上,都罗列着各种各样的人面像。

  这些古老而又复杂的画像,带给观众非同一般的视觉冲击。

  这些神秘的图案,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而随着视角的切换,在中卫大麦地的无边戈壁滩上,同样也发现了类似的岩画。

  “大麦地岩画,距今已经有七千多年。

  它的出现,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同时,在文字起源的领域,也引发了更为激烈的讨论。”

  易泽的话语平淡而又真实,这一次,他并没有回到那个古老的时代。

  而是带着观众一起,以一种探究的方式,去寻找文字起源的秘密。

  探究的乐趣,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

  虽然中华人一直被诟病于没有所谓的冒险精神,

  但是他们对于秘密的好奇,对于世界的探索,却是一点也不少。

  很多人看起来没什么求知的欲望,只是因为无人带领他们一起。

  至于高尖端的科技领域,一般人又完全无法理解。

  冗长而又枯燥的历史领域,则让人望而生畏。

  易泽很明白,历史看起来相当的神秘,但真要去研究,那也相当的枯燥。

  在追求轻量化和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想让一个人沉下心来去了解枯燥乏味的历史,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历史营销号能够甚嚣尘上的原因。

  人们在意的不是历史的正确性,而是历史的趣味性,如果能有历史名人的八卦传闻,野史传说,那自然更加吸引人。

  当然,还有所谓的洗白反差,网庙十哲之类的说法。

  比如说网上盛传的千古一帝隋炀帝,最后一位人皇商纣王等等。

  很霸气的称号+颠覆性的认知+大气磅礴的配乐=“历史真相”。

  易泽曾经深入的研究过营销号受欢迎的原因。

  而后发现这其中的原理很简单。

  这些所谓网庙十哲的受众,基本都是对历史基本不了解的有着个人英雄主义,即叛逆中二病的青少年群体。

  他们只知道这些人的名字,而后在历史教材上看到了些许评价。

  比如商纣王,隋炀帝等等,历史教材上基本都将其归类为暴君。

  而后当他们打开斗音,发现事情“真相”和教材完全不一样。

  出于逆反心理,或者说是简单地想和朋友聊天吹牛显示自己的博学,这些奇怪的言论就会被其接受。

  毕竟,说大家都知道的那有什么意思?

  要说,就要说大家不知道的。

  语不惊人死不休!

  至于隋炀帝到底是什么人?

  那都不叫事,先把逼装完再说。

  至于那些把网庙十哲信奉为真理的人,

  易泽只想说一句:无知者无畏。

  当然,同他们辩驳一般是辩论不过的。

  因为他们压根不听,说的急了就会抛出一部“名著”,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本以颠覆吸引眼球的网络小说。

  因此,易泽节目的初衷里,八个字要义。

  薪火相传,奋飞不辍。

  传承是基础,奋飞是目标。

  如果火传错了,把错误的东西传了下来,那估摸着就不是奋飞了。

  直接成了入土。

  就好比很多人因为国外不承认夏朝的存在,就质疑本国的历史一般。

  多少都有点大病。

  易泽能做的,就是在基本史实正确的基础上,再加以艺术化趣味化的创作。

  至于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易泽永远站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基础上去看待。

  对百姓好的,那就是好人。

  对百姓差的,即便是吹翻天,那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因为,易泽自己就是普通的老百姓。

  为何许多文人会吹捧大宋,贬低大明?

  大宋一朝,士大夫地位无限拔高,拥有诸多特权,是响当当的特权阶层。

  文人当然要吹,因为这是他们的天堂。

  而大明,一开始就是士大夫的地狱,洪武大帝杀士大夫跟砍萝卜块一样。

  士大夫别说锦衣玉食,就是有点灰色收入,都要被抓去砍头。

  这种情况下,娇贵的士大夫能不恨吗?

  因此,易泽在节目之中,将洪武大帝比作秦始皇一般的人物。

  千古一帝,心悦诚服。

  至于大宋,那群皇帝实在是没有一个能看的。

  就算是开国的赵匡胤,也不过是继承了老东家的遗产。

  在历史上诸多开国皇帝之中,大抵是倒数的水平。

  易泽要做的,就是这些。

  以趣味性的方式,去解读冗长枯燥的历史,其探寻国宝之后存在着的故事。

  而汉字,毫无疑问,是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领域。

  因为,它太常见了。

  就好像空气一般,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的身边。

  没有人会特别在意身边的空气。

  汉字也是如此。

  习以为常。

  而且因为大环境的影响,过分地强调外语的重要性,以至于汉字的传承,大抵是呈现出衰弱的趋势。

  提笔忘字,词不达意,乃至于胡编乱造。

  这是汉字的劫难,也是文明的劫难。

  更有甚者,认为汉字不如外文之人,也大有人在。

  这种人,大概就是软骨头,站不起来罢了。

  奴才思维。

  熟不知列强的好朋友,金钱鼠尾辫子的王朝已经彻底的破灭了吗?

  易泽走进大麦地,周边是高大的岩石。

  而在岩石之上,是一个又一个造型独特的岩画符号。

  易泽伸手一挥,自岩画之中,飞出来几个符号。

  “这些,是发现于大麦地岩画的几个符号,他们的结构,与汉字非常相似。”

  整个大麦地岩画,总计约有八千多幅。

  而其中的符号,总计有一千五百多个。

  而这些岩画符号究竟是不是文字呢?

  如果是,那么汉字的起源,将向前推进数千年。

  “而在贺兰口六千多幅的岩画之中,有将近两千四百多个符号,这些符号,究竟是在表达什么意思?”

  易泽从这些符号之中,捞出了好几个,

  呈现在观众面前。

  第一个,符号呈现出圆形,周边是一道又一道的射线,以圆形为中心辐射向四周,在圆形的正中心,则是一个更小的圆点。

  观众们看着这个符号,脑海中自然而然的浮现出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日!

  第二个,则是三个尖尖的小角,类似于三个三角形插在了一个长方形上。

  观众们看着这些熟悉的符号,即便易泽不说,他们也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

  山!

  这些简单地岩画符号,代表的意思,许多都能够从自然界中找到基本的对应。

  如果将这些图画符号连接到一起呢?

  那会是怎样?

  比如说将刚才的日和山画到一起。

  当代表着日的图画,出现在山的图画的左边,会是什么意思?

  反过来呢?

  易泽伸手一动,两个图画文字结合在一起。

  “我们常说,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那么在久远的史前时代,文字数量有限,并没有这么直接的表达方式,那么,古人要如何表达太阳升起或者太阳落下?”

  易泽的问题引发了观众的思考。

  讨论,在弹幕上涌过。

  “对啊,感觉好无力啊,这要是想写个情书,怎么写?”

  “古人哪有那么浪漫,不都是抢吗?”

  “谁说古人不浪漫的,这些岩画不就是浪漫吗?”

  “所以,太阳升起怎么说?打个箭头?”

  “在山的左边是升起?右边是落下?感觉很牵强啊。”

  观众议论纷纷,而易泽则是再一次引入了新的符号。

  那是一个有些弯曲的箭头符号。

  而后,三个符号组合在一起。

  ↑⊙Ш。

  观众们看着这个连在一起的符号,很自然的念出了它的意思。

  “太阳在山的左边升起。”

  易泽微笑着看着镜头,“这样的说法对不对呢?”

  “没有人知道,因为他们太过于悠久,所有的含义,全部来自于后人的猜想。”

  “但是,这是现在最好的解答。”

  易泽掌心三个符号清晰地呈现着。

  因为是岩画,因此三个符号的线条并不显得如何清楚,有些许的歪歪扭扭。

  “在读小学的时候,小朋友接触语文作文的初始阶段,就是看图说话。”

  通过一张图片,让小朋友从图片中提取相关信息,在通过自己的话,把图片的意思描绘出来。

  而在史前时期,再没有具体文字表述的阶段,人们常常用图像来通信,或者记录某些事情。

  这样的图像,学者称其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世界学者公认的一种说法,将图画用来传递信息,是文字的源头。”

  易泽不慌不忙的解释着,“远在两万多年前的古人类,就已经拥有了绘画的能力。”

  身后,一幅幅属于古人类的绘画作品出现。

  上面,有的是密密麻麻的手印,有的是各种动物。

  造型古朴,栩栩如生。

  “在世界上的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够发现类似的岩画,他们以手印或者动物为对象,绘制在岩壁石板之上,流传至今。”

  “而岩画,功利性的目的更多一些,狩猎、生活、生殖崇拜,祈福等等。”

  “在那个没有文字的时代里,古人类用图画表达着自己的信仰,传递出他们的生活。”

  “古代,也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实际上,绘画的历史,远比文字的历史更加久远。”

  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岩画呈现在观众们面前。

  这些,都是古人类的创造。

  我们能说这些符号就是文字吗?

  没有人敢这么说。

  但是说它不是文字?

  也没有人敢这么说。

  因为它的历史,实在是太过于久远。

  但这些岩画符号,和后面的成熟的文字,实在是太像了。

  “我们无法确定这些符号到底是不是文字,或许其中还有许多我们不曾知道的东西,文字有其固定的含义以及特定的表达,才可以被称之为文字,而这些,更多的,则是难以证实的符号体系。”

  虽然无法证明这些岩画符号与文字起源之间的关系,但是从中表现出来的画面,是那段漫长而又遥远的史前时代。

  岩壁上深深的痕迹,经历近万年的时光磨砺,证明了曾经的存在。

  它们的存在,至少证明了在那个遥远的时代里,古人类已经学会了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和期待。

  文明的起源,隐藏在远古的秘密,在这些古朴的符号之中,依旧能够窥见一丝丝光影。

  “有关于汉字的起源,未解的谜团很多很多。”

  易泽一步跨出,山河流转,荒漠与戈壁消失不见。

  他的身边,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陶器。

  每一个陶器上面,都有着奇怪的刻划符号。

  这些刻画符号,呈现出规则的几何形,有一些甚至和现在的英文符号相差不多。

  当然,观众都明白,这些并不是英文。

  那他们是什么意思呢?

  易泽手中捧着一只陶碗,用着好奇的语气说道:

  “六千年的刻划符号,五千年前的原始图形,在黄土之下,埋藏着的是先民的线索,他们能否帮助我们解开汉字起源的远古秘密?”

  观众们被易泽的问题吸引住了。

  他们同样也在思考。

  这一次的观感,和以前都不相同。

  之前都是易泽直接回到古老的时代里,与国宝之灵直接对话。

  有什么问题,直接问了便是。

  但如今,易泽选择用一种抽丝剥茧的方法,来呈现出这一期节目。

  观众们被一个个问题勾动了心魂。

  他们突然发现,如果愿意钻研,华夏的历史中,秘密实在是太多了。

  当然,和解密游戏不同,这些秘密,谁也不知道答案。

  这也就意味着,谁都有可能发现答案。

  而属于汉字的秘密,让所有人都为之魂牵梦绕。

  它的起源,究竟会是如何的波澜壮阔?

  又会有怎样的史诗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