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暴露 第132章 不能混为一谈
作者:遍地沧桑的小说      更新:2022-02-13

  赵立冬点着一支烟抽着,琢磨下一步行动。

  抽了一半,把烟头扔掉碾碎,开车向小白楼驶去。

  根据周长发提供的信息,佐佐木就在原来医学院的院长办公室办公。

  因为院长的办公楼是白色的,俗称小白楼。

  根据赵立冬此前的侦察,孤岛里唯一的轿车也经常停放在小白楼前,因此可以确定,佐佐木就在小白楼办公。

  路上不时有日本兵跑过,去的正是第课方向。

  鬼子还真多,炸死了那么多,还有这么多人。

  哼,等到明天早晨,就死你们一大片。

  很快到了小白楼门口,这里有哨兵站岗。

  “第课那里发生了爆炸,博士叫我来取东西。”

  一看是熊仓课长开着佐佐木的车,哨兵毫不怀疑就放行。

  “我一会儿就回来,你们严加戒备,不准陌生人进来。”

  “嗨。”

  嗨嗨嗨,你们就嗨吧,今晚上确实够你们嗨的。

  “还有谁在这里?”

  “只剩下电讯班的人,剩下的都出去了。”

  也是,今晚上到处都出事儿,连佐佐木都走了,也没人还会在办公室里面呆着不动。

  赵立冬子在楼前停车,也没犹豫,就直接进去。

  一般来说,这样的小楼,一楼都是随从们的办公地点和住处,二楼才是主人的办公和住处。

  周长发说原来院长的办公室在二楼,现在佐佐木成了主人,很可能也会用原来院长的办公室。

  一楼没见到有人,但是见到了电讯班的牌子。

  赵立冬直接上了二楼。

  上了楼梯一拐,第一个房间的牌子是会议室,

  这个一会儿再来。

  过了会议室,是副官室,然后是打字印刷室。这几个房间都没亮灯,里面应该没人。

  最后一个房间显然比较大,没有牌子,里面亮着灯。

  敲了三下门,没有反应。推推门,也推不开。

  赵立冬拿出钥匙串,蹲在地上,开始开锁。耳朵几乎贴在门锁上,一边小心拨弄、旋转,一边仔细辨别里面细微的声音。

  大约三四分钟,咔哒一声,轻轻一推,门开了。

  进去把门关上,观察这个房间。

  一张巨大的办公桌,上面比较凌乱。最显眼的地方,摆着两个相框。

  一张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穿着博士服,戴着博士帽。

  另一张是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儿,一个十来岁女孩儿的照片。

  第一张照片应该是佐佐木的博士毕业照,第二张可能是他的全家福。

  打量已定,赵立冬就从包里拿出工具包,然后拿开电话听筒。把话机底座卸开。

  把他从美国带来的窃听器装进去,小心地把小小的卡子夹在线上,获取电力。

  检查了一遍,见没什么问题,就把底座重新装上。

  刚刚把电话放好,铃声就想了。

  坏了,刚才把话筒拿下开的时候,卡簧动了,可能交换台那边的指示灯亮了。

  赵立冬拿起话筒。

  “喂?”

  传来的是个女声。

  “我是电讯班,这边的指示灯亮了。博士,您回来啦,您要哪里?”

  “我不是博士,我是总务课熊仓少佐。第一课那里发生了爆炸,博士叫我到他这里来取东西,刚才不小心碰了电话,没事儿了。”

  “哦,原来如此啊,那就挂了。”

  赵立冬放下听筒的时候,发现手心已经出汗了。刚才在第一课的时候,他都没这么紧张。

  走到窗边,这里有一个门,轻轻一推就开了。

  这是一个卧室,摆着一张大床。另一边还有一个门。推开之后是一个走廊。

  走廊尽头又是一道门,敞开着没关。可以看见里面有椅子。

  进去一卡,果然是会议室。

  正想到这里来呢,省得从前面的正门开锁了。

  这里没有开灯,用手电照了一圈儿,选定了灯罩。

  也不犹豫,把一张椅子的罩掀开,放到桌子上,然后登上椅子。嘴里叼着手电照明,就把灯罩卸开,把一个窃听器放进去,用胶布缠上。然后接到灯的电源线上。

  这种窃听器,适用90~330V的电压,几乎在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不同电压标准下,都能使用。

  赵立冬干这个活儿,轻车熟路,很快把灯罩复原,然后下来。

  把桌椅收拾好之后,就回到了佐佐木的办公室。开始检查桌子、文件夹,也没有时间细看,就把觉得有用的资料和文件都装进包里。

  打开抽屉,发现一档案袋照片,都是一些解剖、切片什么的照片,就都装进包里。

  抽屉里还有一些钱,也懒得数,一并收了起来。

  看了一下保险柜,终于放弃了。

  大功告成,还是逃命要紧啊。

  刚想走,又转了回来,拿出美乐时相机,把桌子上的两张照片拍了下来。

  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已经盖好章,还有佐佐木签名的通行证,自己开始填写。写完之后,把这张通行证的存根扯掉。

  随后拿起窗台上的那个宪兵司令颁发的车辆通行证,这才出门,锁上门下楼。

  一楼照旧没人,赵立冬出门开车离去。

  之所以还要安装窃听器,是要获取这次多点进攻的效果。

  这一次孤岛加上城里各个地方多个地点同时遭到破坏,日本人一定会损失很大。

  但是他们肯定会封锁消息,对于损失数字严格保密,不会对外公布。

  这种丢脸的的事情,怎么好意思对外公布?

  但是在他们内部,一定会有统计数字。

  佐佐木死了之后,会有人来代替他。窃听佐佐木的电话,就是从继任者那里获取信息。

  在会议室安装窃听器,赵立冬赌的日本人会在那里开会,会上一定会公布伤亡数字和损失情况。

  他估计明天各处的数字就会统计出来,所以明天还要到这附近建立监听站。

  这就是他跟李玉林说,三天之内回香江的原因。

  获得具体的战果数字,也有利于他向个方面请功。

  特别行动处、军统,还有香江港英当局,要想从他们那里获得好处,这就需要用数字说话。

  否则的话,日本人封锁了消息,你怎么证明你取得了多大战果?

  赵立冬对这些机构,有一种本能的不信任。他们如果不认账,这一次冒着巨大危险的行动,就等于白干了。

  仅仅有战绩还不行,还要让人知道自己的战绩,这样才能从上面获得好处。

  这回赵立冬要狠狠地宰他们一笔。

  自己为这次行动花了很多钱,总不能让自己赔钱给公家干活儿吧。

  从总务课那里缴获的钱,当然是一笔巨款。补上这次行动的花销,还能够大大剩余。

  但那是自己拼命博来的,是自己的私房钱。

  两种性质的钱,不能混为一谈。

  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何况我个人和你公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