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暴露 第321章 冤家路窄
作者:遍地沧桑的小说      更新:2022-02-13

  虽然中国已经到处都是战火,但这里却是一片畸形的繁荣景象。

  除了很多外国人聚集在这里,还有大量的中国有钱人,涌入了公共租界和法租界。

  其中也有一些平民百姓进来,为租界的繁荣提供各种底层劳务。

  当然,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进入浦江酒店餐厅的。这里的饮食价钱,是他们不可想象的。一顿饭,就可能是他们一家几个月甚至一年的生活费用。

  餐厅的上座率已经达到五六成,赵立冬首先进去,找了一个空位坐下。

  何俊明自觉地坐在后面五六米远的地方,担负起掩护任务。一旦出现意外,就随时支援赵立冬。

  他还是第一次来到这么高档的地方。

  在渝城的时候,赵立冬曾经给拿钱,让他和卢广大到嘉陵饭店去体验过,算是见识了一回。

  便是如此,这个餐厅的豪华,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侍者过来,何俊明有点儿心虚地点了菜。生怕自己出了什么笑话。

  好在身上带的钱还不少,让他多少有点儿信心,总算是没有出丑。

  其实他的担心比较多余,侍者久经训练,已经看出来他就是那种很少到这种场合的人。

  不过,能到这里来的都是有钱人。只要着装整齐,付得起钱,没人会把客人赶出去。

  赵立冬就简单的多,要了一份儿沙拉,一份大盘烤牛肉,一杯白兰地,菜上来之后,就慢慢吃了起来。

  假装餐巾掉了,赵立冬弯下腰,趁机在桌子下面摸索了一遍。

  他在检查有没有窃听器。

  还好,没有。如果有谁来跟他谈话,可以放心交谈。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没有发现窃听器。在桌面里面,桌子上的一些东西,甚至花瓶里面,仍然可以潜藏窃听器。

  不过,酒店方这样干,也比较危险。

  如果让客人发现了窃听器,很可能影响他们的生意。

  除非能够跟客人达成谅解,比如说买了客人的情报,或者以比较优惠的价钱给客人提供情报,才可能保住酒店的声誉。

  从到处都是窃听器来看,赵立冬断定,酒店方就直接参与情报买卖活动,而不仅仅是为情报贩子们提供一个交流场所。

  凡是能够参加这种情报贩卖的人,基本上都不是菜鸟,都有一定的反窃听,反跟踪能力。

  如果窃听器是酒店方安装的话,是要承受一定风险的。除非他们的手段比一般的情报人员还高明。

  对于赵立冬来说,他对窃听器倒是不太在乎。他甚至还可以利用对方的窃听器,

  酒店的窃听器证明,这里确实就是情报市场,赵立冬找对了地方。

  只要在这里逗留,用不了多久,就能跟买家搭上线。

  事情比赵立冬预料的进展更快。

  一个鹰钩鼻子,体重至少200多斤的家伙,坐到赵立冬对面。

  “我可以坐在这里么?”

  “可以。”

  那人坐下来,侍者过来,只点了一杯酒,没点别的。

  “先生是中国人?”

  “不是,日裔美国人。”

  “哦,原来如此。做什么生意的?当然,如果不方便透露,就当我没说。”

  “没什么不方便的,做点儿棉花和布匹生意。”

  沪海和江浙有不少纺织厂,布匹生意不少,还需要进口大量棉花。

  “这个生意虽然不错,但是赚不了多少钱。”

  “军火生意赚钱,但是我没有能力做。”

  “先生是进口生意还是出口生意?”

  “从美国进口棉花。”

  “我倒是有个建议,可能让你的利润增加十倍以上。”

  “我还没有听说过,合法的生意会有这么高的利润。当然,非法生意除外。”

  “除了非法生意,现在还有多少生意是合法的?”

  “日本人管制很严格的,风险很大。”

  “正因为风险大,利润才高。能搞到药品么?比如磺胺。虽然可能非法,但是利润非常高,我可以溢价十倍收购。”

  利润确实很高,我也能搞到磺胺,但是我知道你是谁?

  虽然是长了个鹰钩鼻子,很可能是犹太人,但是谁敢保证你不是日本人的卧底?

  我都知道这里是情报市场,日本人作为地头蛇,能不知道?

  “我对你的价格确实动心,但是我搞不到磺胺,也从来没做过药品生意。如果你有便宜的棉花,我们倒是可以谈谈。”

  “抱歉,我对棉花是外行,不做这个生意。打扰了,再见。”

  喝干了酒,这个家伙起来走了。

  这个家伙刚走,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过来。

  “这里有人吗?”

  说的虽然是国语,当时带着明显的沪海口音。

  “没有,随便做。”

  “鄙人姓高,做棉花生意的。敢问是来做生意的么?”

  你也是做生意的?我看着怎么就不像个生意人呢。

  虽然西装革履的,但是终究没有那种商人气质,反倒有一种凶悍之气。

  商人讲究和气生财,久而久之,都会磨平棱角。

  要说你是76号的人,或者是日本人,似乎更加合理些。

  “巧了,我也是做棉花生意的。”

  赵立冬应付道。

  他有把握,几个回合就可以试探出这个姓高的底细来。

  “进口还是出口?”

  外行了吧,沪海只有进口棉花的,很少有出口棉花的。现在中国纺织品奇缺,棉花进口都困难,哪里还有出口棉花的?

  “进口棉花的。”

  “从哪里进口?如果价钱合适,我可以买一些。”

  “从美国进口,你能出什么价钱?”

  “这个……。一斤多少钱,你出个价?”

  又出纰漏了。

  现在进口棉花的计量单位,或者论包,或者论磅,没有论斤计量的。

  仅仅这一点,就知道这人是个外行,根本不是做什么棉花生意的。

  至于他的真实身份,有两种可能。

  一是骗子。

  但是成功的骗子,多少都是懂得一些专业知识,才能取信于人。

  另一种可能,就是钓鱼的,

  76号的人,经常玩这种套路。

  通过钓鱼,让人上当。然后特务出动扣货,抓人,再向家属敲诈钱财。

  76号的后台是日本人,跟金陵伪政府颇多不合,经费不足,就想方设法捞钱。一部分用来补充经费,大部分中饱私囊。

  很多商人,都被76号坑得倾家荡产。

  “对不起,我的货不够卖,没有多余的货。”

  “我可以出高价。”

  “再高的价钱,我也没货啊。”

  “原来这样啊,这是我的名片,如果将来有货,可以给我打电话。”

  “好吧。”

  赵立冬接过名片,上面是“高玉山”的名字和一个电话号码。

  这个高玉山刚刚走,一男一女两个人,也不打招呼,就坐到对面。

  赵立冬抬头一看,不禁大吃一惊。

  刚刚叼到嘴里的牛肉,不禁掉在了盘子里。

  “怎么会是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