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春秋 末世京华?朝中变换大王旗?下
作者:纸上绘人间的小说      更新:2022-07-14

  凡事福祸相依,潘岳、石崇一干人等方才拿下了卫尉,赵王一党的反扑就到了。

  赵王司马伦声音响起的时候,黄门太监宣旨的激昂腔调尚且绕梁未散,“如今既然石卿迁卫尉,那么廷尉就空出来了,孙中书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这一次司马伦直接问孙秀,免得再有什么节外生枝的章程,让一干朝中老油条们把自家看中的要缺搅黄。

  孙秀答道:“刑部徐中山可也。”

  刑部尚书裴宪闻言皱眉不语,刑部郎徐中山,一贯以有法不执、无法乱执著称。但现在并不合适出言反对,毕竟赵王一党刚刚被夺了卫尉一职,对廷尉事在必得。

  片刻后皇帝司马衷准奏,黄门尖锐的声音抑扬顿挫的宣旨,刑部郎徐中山拔为九卿之一的廷尉,朝会的议程继续。

  赵王司马伦向呆坐的司马衷躬身说道:“陛下,如今四军将军皆空,还需要尽早选拔将校以统帅前后左右四军,安定人心。”

  司马衷看了看一把年纪的司马伦,看着他花白的头发里面偶尔杂的黑丝,看着看着就忘了司马伦说的四军将校的事情。

  眼见司马衷又开始发呆,孙秀当即出列再奏,却并不管宝座上的司马衷作何指示,朝臣对此早就轻车熟路。

  只听孙秀说道:“启奏陛下,臣举荐右军长史蔡璜为左军将军,常从都许超为后军将军,金殿右卫都闾和为前军将军,殿中中郎士猗为右军将军。”

  殿上一阵安静,无人反对孙秀的提议,司马伦问司马衷:“陛下,您以为如何?”

  司马衷呆了一下,然后张了张嘴说:“可以。”

  赵王司马伦随即转身对群臣说:“陛下准奏。”

  龙山贡陶御瓶里散开的烟雾荡在司马伦的身前,很有几分烟雾缭绕的意境。这本是给皇帝御用的排场,司马伦立在台上隔着这一层青烟看着台下。

  多少年了?我司马伦也有站在这烟幕里面的一天。

  司马伦再次对身侧的皇帝司马衷开口:“臣以为右卫将军孟观乃是将才,放在右卫府可惜了。不妨把他外放出去,让他做个安南将军,镇守南阳。这也是表彰孟观平定关中的功绩。”

  果然司马伦要挪走孟观,索靖的左卫将军看来是保住了,王戎心中略作评判。孟观是贾南风心腹,司马伦是一定要清洗的,能保住一条命都算是不错。左卫将军索靖曾在关中与司马伦、孙秀共事,有这份因果在,赵王想来也不愿再费力物色左卫将军人选。

  然而这时一贯脑子并不怎么灵光的傻皇帝司马衷却接口了,他慢吞吞的说:“朕记得孟观平定了叛乱,是功臣,应该嘉奖。”

  皇帝说了要嘉奖,那当然要嘉奖的。

  孙秀出列说道:“陛下圣明,微臣以为不妨令孟将军假节并监河北诸军事。”

  司马衷呆了一下,然后说:“对,就如爱卿所说。”

  假节?假的什么节?在南阳监督河北诸军,也就是欺皇帝司马衷想不明白罢了。殿中群臣无不暗自摇头。看似孟观被委派为出镇方面的大将,但孙秀让他在河南都督河北军事,南辕北辙而已,说到底是个虚衔。

  司马伦接着说:“那右卫将军就让司马雅来做。”

  司马衷不做思考的答道:“嗯,准奏。”

  到此为止,赵王一党已经将大内禁卫营、左卫军、右卫军、前军、后军、左军、右军收入囊中,再算上梁王司马彤本就担任领军将军,抛开脱手的卫尉府,禁军空缺要职里面只剩下了中护军一职尚未定论。

  果然赵王司马伦开口了,他问呆皇帝司马衷:“陛下,如今赵俊伏诛,中护军一职不宜久缺,臣以为中书令孙秀可以暂领中护军。他日有合适的人选,孙中书可以退位让贤。”

  司马伦微微躬着身,他的额头上略有些跳。齐王司马冏的目光落在司马伦的背上,目光中有着难以置信的愤怒。

  中护军一职本是赵王司马伦事前许给齐王司马冏的,食言而肥当然痛快,但堂堂齐王殿下也绝非可以肆意欺凌的对象。

  “哦,中护军啊,孙秀一边当中书令一边当中护军可能兼顾的过来?”司马衷忽然开口问道,这一句话就像是在平静的水面上丢了一块石头,马上荡漾开来。

  “是有没法兼顾,那就换别人来做中护军吧!”齐王司马冏急不可待的出列上奏说。

  “好呀,那就换一个人来担任中护军。”司马衷笑了,你们看,朕很英明是不是?

  这么快就内讧了?陛下英明阿。司徒王戎笑笑不语,目视他的从弟尚书令王衍。

  王衍会意,当即出列声援齐王司马迥:“陛下,臣觉得齐王殿下可以担当中护军。齐王殿下英武果决,此番清除贾氏乱党居功至伟。贾庶人十年擅权,诸军多畏贾氏淫威,独齐王领兵生擒贾庶人。由此可见,宿卫军诸将的才干大多不如齐王殿下,由齐王出任中护军自然能够服众。”

  司马冏看向王衍大为感激,“王令君缪赞,小王何德何能。小王只是忧心国事,中护军责任重大,如果所托非人怕是要惹出兵祸来,因此才建议陛下选一人专任中护军。此人需当深得禁军军心,能擅用兵,用宗室干才更佳。”

  说完司马冏和王衍相视一笑,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所谓惹出兵祸是隐含着威胁的,毕竟带着翊军营废贾南风的正是齐王司马冏。所谓深得军心、擅长用兵之语都是司马冏自认为自家的样子。最后说到要用宗室,就更是司马冏自荐了。

  司马冏的含蓄自荐让满朝文武明白一件事,贾南风被废不足一天,赵王、齐王的盟约已经瓦解,而齐王司马冏加入赵王阵营的条件就是中护军一职。

  站在皇帝御台上的赵王司马伦沉吟了片刻,用手捋了捋胡须说道:“有梁王、东平王分别掌握内外诸军,京城里出不了什么大事。”

  堂下群臣看着司马伦,都等着看他如何处置于齐王的关系,只听司马伦继续说道:“中护军这个位置,臣举荐孙秀也不过是暂领,先稳定人心,之后还是要让孙中书专注中书省的事物,并不会长久兼管军务。”

  暂领也是领,真当别人信你?答应给我的,你食言而肥,我司马冏很好欺负吗!司马冏冷笑一声向御座上的皇帝司马衷奏道:“陛下,打虎父子兵、上阵亲兄弟,中护军还是让宗室出任比较好。且如今朝政履新,中书省本来就是百废待兴的局面,孙中书又怎么顾得过来宿卫诸军?”

  皇帝司马衷换了一根手指咬着说:“你说的有道理,朕也不想孙爱卿为国事操劳的太累。”

  孙秀一脸无奈,陛下我为国事操劳不是为你分忧吗?但皇帝金口玉言,他孙秀是不能反驳的。

  孙秀剜了眼对面的尚书令王衍,王衍和司马冏一个是尚书台首官,一个是掌兵王爷,两人一唱一和难缠的很。

  孙秀目光投向台上,向司马伦使个眼色,手中笏板向梁王司马彤一指。

  梁王司马彤论辈分是司马冏叔祖辈,论官职是领军将军足以抗衡尚书令王衍,孙秀的意思是让梁王来助阵。

  司马伦得了孙秀指点,便用目光示意梁王出面。但司马彤见了司马伦的目光只是别过脸,皱着眉头望着窗外,目光越过白玉栏杆投向远处宫墙上的漆金瓦片,全当没看见司马伦。

  清晨的阳光下,宫墙上的琉璃瓦片熠熠生辉。五十年来魏砖换晋瓦,无数次殿中朝会,这些瓦片就默默的旁听至今,送走了一位又一位慷慨陈词的大臣,亦或者默然不语的官员。司马彤看着它们有些出神,又或者哪一天他也会被这些沉默的瓦片送走。

  梁王司马彤不愿意为孙秀出头,虽然上了他九弟赵王司马伦的贼船,但他堂堂梁王司马彤依旧是手握兵权的领军将军,在朝野上深孚众望。

  司马伦无奈只得再把目光转向孙秀,孙秀不得已,只能自己再次上场:“陛下体贴臣忙于公务,令微臣感激不已。然而微臣既然蒙受陛下恩典,就不能顾惜自身,臣愿效法诸葛丞相鞠躬尽瘁,为我大晋社稷略尽一份绵薄之力。请陛下准许臣暂领中护军。”

  听到孙秀一番慷慨陈词,宝座上的司马衷不知是哪根筋不对劲,突然有些兴奋的说:“诸葛亮是一代贤相,父皇在世的时候就说诸葛丞相的才智无双,就是朕的曾祖父宣皇帝都不是对手,诸位爱卿要效法诸葛丞相为我大晋朝效力啊。”

  这一番话说下来,朝堂上难免又有些人掩口偷笑,谁不知道你司马衷这傻子的老爹武帝司马炎生平最喜欢看故事的就是诸葛亮三打司马懿?当然这话是不能堂而皇之的说的,难为立在前排的一群老戏骨一脸的面瘫不为所动。

  不管司马衷当朝夸自家祖宗的生平大敌对不对,他赞同了孙秀,正是机不可失,新任中书侍郎张林马上就附和道:“陛下英明,可以让孙中书效法诸葛丞相为国朝效力。以孙中书对于陛下的忠心,必然在任上尽忠职守。”

  新任尚书左仆射张衡也出班力挺孙秀,“孙中书有效仿诸葛公的志向,陛下何方成全他,让他试一试。”

  张林、张衡二人几乎是词不达意的表态,也是生恐傻皇帝司马衷再怕孙秀累着不肯给他兵权,这一番嘴脸也是大失朝廷官员的风度。

  齐王司马冏不肯让步,他再一次开口上奏:“陛下,兵者国之大事,孙秀常年主持政务业绩斐然,然而他毕竟没带过兵,不见得懂军中的那一套规矩。中护军这么重要的位置,还是要谨慎选人。”

  早上的阳光洒在这大晋文武齐集的大殿里,既不热也不凉,带着凉意的温度显然无助于保暖,所以朝臣们都把朝服扎的紧紧的。

  荀辑被免了官,但还没有交接,于是就站在班次里面等着退朝。所谓无官一身轻,荀泰安闲来无事就冷眼旁观堂上各路人马拼杀,看的乏了便眯着眼打着哈欠,就差伸伸懒腰了。

  眼看着齐王与赵王围着中领军争的不可开交,荀泰安一笑也学着诸位同殿出了列向着御座上的司马衷上奏:“陛下,草民是否可以说几句?”

  同僚们纷纷侧目荀辑,估计这是要拆赵王一党的台了,还真是有仇不隔夜。司马衷倒是还没太明白,所以他问荀辑:“你不是该自称臣吗?怎么变成草民了?”

  荀辑抽了抽嘴角继续对奏说:“臣只是觉得齐王说的有道理,这中护军还是选一位宗室将才来当的好。”

  说完荀辑退回班次里,又紧了紧衣带,然后索性连手都拢进袖子里,人一老就变得怕冷,何况这一天的早朝阳光里的凉意又有些分外顽固。

  诚者有信,仁者无敌,早知如此,何必过河拆桥?当然这话荀泰安是不能说出来的,他只是站在人群里等着看热闹。

  御史中丞解结又跳出来给齐王助威:“孙中书无从领过兵,贸然授予军职并不合理,微臣以为需当由宗室亲王领此重任。”

  孙秀再一次看向这位不知死活的御史中丞,跳吧,你蹦不了多久了,哼,死到临头还要搅局。

  孙秀收回目光,他的目光掠过左列第一人司徒王戎时,与这位王司徒目光微微一碰,双方的目光一触即分,王戎微微一笑。

  孙秀心中一跳,还不知道为何就见王戎左手持着笏板,右手一抖算是挥袍整理衣冠,然后跨了半步出列奏道:“陛下,臣举荐淮南王司马允出任中护军。”

  司徒王戎一身一品紫衣朝服,满头华发尽束在金丝楠木精编的玄冠里,眉目间明明只是淡淡的没什么表情,却似乎总有几分看透人间百态的笑意。

  昔日竹林少年,今日庙堂老翁,东海琅琊王氏的第一人五十年来始终周旋在这大晋朝堂的激流漩涡之中,不看透早就陪着邓艾、钟会、阮籍、嵇康这些故旧变成书简上的符号了。

  这才是致命一击。

  注:中护军与中领军同为禁军上官,职权基本一致。中领军为统率,中护军为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