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因我再启 第65章 步子迈大扯着蛋
作者:淮上杉的小说      更新:2022-04-09

  天启三年十月十二,离京一年的孙承宗回到了北京。

  本来孙承宗是不用在山东这么久的,无奈五月份黄河在河南山东交界处决堤,朱启明只好让他继续留在山东负责赈灾工作,因此才拖延到现在。

  朱启明亲自为孙承宗接风洗尘,一年没见,孙承宗不像以前那样不接地气了,关注的焦点也从以前的军事领域转变到了民生领域,提出了很多安抚民生的建议。

  对于孙承宗的改变,朱启明自然是很乐见,内阁越多人支持自己,他做起事来就越能顺心。

  聊完了民生,朱启明突然问了孙承宗一个问题:“老师,杨国栋去年筑京观的事情你可知道?”

  孙承宗心中一惊,本能地想说不知道,但话到嘴边,还是如实回道:“臣确实知道,不过当时山东尚未完全平定,臣担心处罚杨国栋会激起兵变,故而才未治他的罪。”

  “那老师后来为何不追查此事呢?”

  孙承宗这下可不是一惊了,他赶忙下跪请罪:“臣有罪,请皇上降罪。”

  “起来吧,我若是要治你的罪,早就下诏了,跟老师你说这事,就是想给老师提个醒,也许你们认为这些都是习以为常的事,但在我看来却是不可容忍的!之所以迟迟没动手,就是为了收集更多的证据,让他们死的明明白白。”

  “启奏皇上,臣这里有证据,请皇上过目。”

  孙承宗说完,从袖筒中取出一个小册子,双手高高举在空中,向朱启明奏道:“臣这里有沙河附近幸存百姓的供词,杨国栋沙河一战不过斩首五百余级,事后为夸大战功,杀戮当地百姓千余口筑成京观。”

  看来误会孙承宗了,朱启明赶忙扶起孙承宗,说道:“老师有心了,这么重要的证据,为何不早点交给我呢?”

  “臣惭愧!臣愚以为皇上未打算处理此事,故而才未将此物呈上。”

  “那你今天不还是带在了身上,是准备今日面呈此事?”

  “臣正是此意。”

  这句话不管有没有假,朱启明都把它当百分之百的真,“老师为国为民,堪为楷模!”

  “臣不敢当!臣冒昧问一句,皇上准备如何处置这些官员?”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证据收集,朱启明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了平定徐鸿儒之乱时山东大小文武官员所犯下的罪行,现在确实可以收网了,但这恐怕会引起山东官场“地震”,他现在也在犹豫要不要牵扯那么多人。

  “老师,你说我要是把这些人都给抓了,会不会引发什么后果?”

  孙承宗听的直来气,合着我白教育你了,这么干还有不出事的!

  “不可,臣以为此事应点到为止,只惩首恶,协从不问。”

  又是重重拿起,轻轻放下,一个国家坏就坏在这上面,朱元璋时期一次性杀那么多官员也没见出什么问题,怎么到现在就不行了,还不是皇权衰弱了,难以对下面的官员形成震慑了!

  “已经有些晚了,我已经下旨让锦衣卫和东厂按名单去山东拿人去了。”

  “啊?!”孙承宗惊讶不已,随后赶忙劝道:“皇上不可如此啊!请皇上赶紧撤回命令!”

  朱启明却摇了摇头,有些玩味地问道:“老师,你说他们真的敢造反吗?”

  “文官臣敢说没有,武将臣不敢保证。”孙承宗直言不讳。

  “哦,那就是说还有一定的可能的。”

  朱启明这会的语气跟个傻子似的,搞得孙承宗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

  “皇上,您是早有计算?”孙承宗问了一个很大胆的问题。

  朱启明微微一笑,转移话题道:“老师,你这是属于妄揣圣意了!”

  孙承宗知道朱启明这是跟自己开玩笑,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自己的想法,朱启明确实故意为之,他不怕出事,是在担心不出事。

  朱启明确实是这么想的,改革已经难以继续推进,他急需要一个提高自己威望的办法,既然打不过后金,那只好拿国内贪官污吏开刀了,杀的人越多,下面的官员就越畏惧皇权,这样才能将改革推行下去,尤其是在基层的推行,毕竟只进行上层改革,是无法真正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的。

  至于兵变,朱启明一点都不担心,“就算有几个跳梁小丑敢起兵造反,难道还平定不了吗?”

  朱启明信心满满,他相信就算有那个不开眼的武将叛乱,不用新军,只靠地方募兵就能轻松解决问题,白莲教和安邦彦都不行,一个军头有什么好怕的!

  然而朱启明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文人和武将的结合,进而图谋更大的利益。

  闰十月初二,从山东抓回的大小官员七百多人被带到了京城,一时间成了最轰动的新闻,连新出版的都没人购买了,这个大新闻可比报刊上的连载话本有意思多了。

  很快,朱启明的圣旨便下来了,七百多人被判斩立决的有一半,剩下的基本是全家流放到海南和云南等地,去建设边疆了。

  借着这一波人头,朱启明确实收获了一些威望,那些被惩办的官员的罪行被完整地报道了一遍,百姓吗,只要是杀贪官恶官,他们都热烈欢迎!

  借着这点小小的威望,朱启明干了一票大的,调整行政区划!

  具体怎么调的呢?就一个字:拆!属县过多的府如凤阳府、开封府、西安府、保定府等,直接拆成几个府。

  拆完了府再拆承宣布政使司,朱启明一次性将南直隶、湖广、四川和陕西四个承宣布政使司拆成了九块,形成了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渝州、陕西以及甘肃等八个新的承宣布政使司以及与其平级的应天府直隶府。

  同时还根据傅宗龙的建议,将金沙江东岸属于四川的东川、威宁等土府划到了云南,遵义府则划到贵州。

  就此,与后世形状相似的省级行政版图正式成型。

  朱启明为何要搞这个呢?原因也很简单,打散官、商集团的地域性,让他们再难形成庞大的政治和商业团体,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第二个原因则是较小的行政单位方便管理,这个时代没有高速、高铁,一个府管着几万甚至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根本难以实现有效管理,这也是为以后改革推行到地方做准备。

  此举一出,就不是满朝哗然了,直接是举国哗然,上到达官显贵、下到贩夫走卒,没有一个人不在议论此事,有支持的,更多的是反对的。

  对此事反对最激烈的莫过于南直隶的官、商集团,他们派出了一支数百人的请愿团来到北京,带着长达近千米的请愿书,要求撤销拆分南直隶的诏令,恢复旧制。

  朱启明自然不可能这样做,别的地区若是先不拆他倒是可以接受,但南直隶必须拆,一个那么大的省级行政区,不仅财赋占到天下一半,更是文化氛围浓厚,进士数量长期稳居第一,这种地方实体不拆,怎么加强中央集权?

  任凭各种反对的奏疏堆成小山,朱启明就是不为所动,迅速任命了几位支持拆分的官员出任新的地方督抚。

  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一个多月,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步子迈大的朱启明终于体会什么叫扯着蛋了,南直隶有人起兵造反了!

  这一次起兵造反可不是简单的兵变,而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兵变的军队多来自南京守备部队,他们迅速控制了南京城,而后打出旗号“奉天靖难,讨伐伪帝”,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朱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