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当奸臣 第二十二章 唐家的背景!
作者:乙骨的小说      更新:2022-05-30

  大清早的,街市上就已经十分热闹了。

  唐老爷父子俩再加上阿秋和一个仆役,四人随便找了个包子铺就坐了下来。

  唐老爷在县城里的人缘似乎不错,时不时的就有路过的人打个招呼,更有甚者还凑上来闲聊几句。

  可想而知,这顿饭吃的并不安生。

  但越是如此,唐重就越好奇,自己家里到底是做什么的。

  他也没听说自己的家族在哪里有什么产业,即便如此,唐老爷养活这一大家子人貌似也不费什么力气。

  吃着包子喝着粥,看着一个又一个跟父亲打招呼的人,唐重终于忍不住了。

  在一个凑上来寒暄的路人离开之后,唐重问道:“爹,咱们家到底是做什么的啊?怎么感觉您在这县城里,老百姓对您比当官的还亲呢。”

  唐老爷呵呵一笑,喝了口粥,缓缓说道:“本想等你再长几年后,再将这些事情告知与你。

  但既然你今天问了,为父也不妨告诉你。”

  说着唐老爷掏出手帕擦了擦嘴,继续道:“咱们家主要的生意,不是做生意,而是给人介绍生意。

  这昌平县城里里外外,十个商人想要把生意做出县城,八个都得从为父这走。

  而咱们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通过介绍生意所赚取的佣金。”

  唐重一听这个,立刻就想到,这样做生意,定然不会长久。

  一旦这买卖双方混得熟了,到时候两家把中介往外一抛,还少出一份佣金。

  把心中的顾虑一说,唐老爷却摇着头道:“行商之人最注重诚信,无信不商。

  今天他会把我踢走,那么明天他也会把别人踢走。

  唯利是图在这个行当里面行不通,更何况为父所收取的佣金只不过是他们行商利润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没人愿意因为这点钱就跟为父翻脸。”

  说到这儿,唐老爷有些得意:“好歹为父当年也是在灵州这一片都吃得开的,他们得罪了为父,难道还想自己的生意好做吗?”

  唐重对此不置可否。

  之所以没有背叛,只是因为背叛的风险太大。

  而如果利润足够与风险相抵,唐重觉得那些商人依旧会做出背刺的行径。

  不过听父亲说话的意思,貌似做中介的也不止唐老爷一家。

  假如说这个中介成了这个社会中的一个职业并且受律法保护的话,那倒是不用担心会被背刺了。

  “重儿,再过几年,为父便送你去官府里锻炼锻炼。

  咱们老唐家历来也没出过个州牧朝臣,假如你能一直往上走,也算是光耀门楣了,那自然最好。

  不过即便走不上去也不用担心,这家业将来都是你的。

  只要你跟在为父身边学习一阵子,以你的聪慧,很快就能把这些担子接过去。”

  唐老爷看着陷入思索当中的儿子,语重心长的说道。

  唐重很感激,从来没有人为他的未来着想过。

  即便是他自己,也一直都是保持着有一天算一天的态度过着。

  头回有人这么细致的为他的未来做好了计划,这种感觉让唐重鼻子有些发酸。

  不过比起当官,唐重倒是更想做商人。

  以他对后世商人的了解,他觉得自己一定会大赚特赚。

  而且不是说如今的皇帝昏聩无能吗?先前又在书院里听一个小孩跟白先生交谈时提到,他的家乡已经出现因为交不起税被逼无奈,落草为寇的老百姓了。

  这可不是什么好征兆,一般来说这都是乱世的前兆。

  在这个大环境下跑去当官,那岂不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

  吃完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唐重上辈子已经体验过了,这辈子还是安安稳稳的纵情享乐吧,这样也算是对得起自己这个土豪儿子的身份。

  想到此,唐重不由得展望起了未来。

  听说这个时代娶好几个老婆也不犯法,那自己就先娶个一屋子的再说。

  然后再生个十几个孩子,培养他们学医的学医,习武的习武,到时候搞得家中上下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岂不美哉?

  阿秋看着正在嘿嘿傻笑的唐重,不知道什么事惹得大少爷如此开心。

  不过大少爷难得这样一回,阿秋也跟着眯起了眼睛。

  清晨的阳光洒在人们的身上,一阵阵微风摆弄着路边树木的枝桠。

  人们行于大路,说说笑笑,虽然嘈杂,却显恬静。

  吃过早饭,唐老爷有意留唐重在家里一天。

  毕竟这小子昏迷了两天两夜,实在有些玄乎,唐老爷担心唐重这是又得了什么怪病,留在家里,万一发病,请医生也方便些。

  不过唐重却毫不在意,他决定去书院。

  首先是还书,其次他还有一些别的问题要讨教白先生。

  见儿子如此,唐老爷也只好随他去了。

  于是,从三月中旬到四月初,唐重就一直重复着书院、唐府两点一线的生活。

  在书院汲取知识,与白鹿的关系也迅速升温。

  回到家之后,偶尔捉弄一下阿秋,时不时跟张氏斗斗嘴,再有跟唐玄玩耍一番,这样的生活,好不惬意。

  而消失许久的柳老道,终于有时间来唐府拜访了。

  本来前几日他就已经腾出了功夫,但师父的回信却让他不得不再回一趟碧溪山。

  这不去么,倒还好,这一去,倒是又在家里添了双碗筷。

  小师弟吕尚,今年已有一十六岁,也到了该下山去见见世面的年纪。

  不过他天生就没什么习武的天赋,哪怕是师父拿鞭子抽打他让他练习,进步也十分的缓慢。

  无奈之下,师父只好传授他卦算和医术。

  别说,虽然没有习武的天赋,但在这卦算和医术两方面,吕尚倒还是有些本事。

  他进步飞快,就连师父都引以为傲。

  原本按照柳老道这一门的规矩,下山游历,开阔眼界,那都是独自一人仗剑走天涯的风格。

  即便是柳老道,当年也是如此。

  然而吕尚的剑术实在是太拉胯,莫说是人了,来条狗都能撵的他满地跑。

  指望他独自一人仗剑走天涯,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师父只好把他托付给唯一一个身在烟火处的弟子,也就是柳老道,让吕尚跟在他的身边,体会一些人间冷暖。

  头回下山的吕尚对一切都感到好奇,柳老道去哪儿,他便也跟着去哪儿。

  几天下来,吕尚跟着柳老道将昌平县城大大小小的地方都走过了一遍。

  有一天晚上,吕尚睡不着觉,福至心灵他便给柳老道算了一卦。

  算卦这件事可不能轻易的去做,按照师父的说法,算卦乃是窃天机,天机不可泄漏,要是一意孤行,将来是会遭报应的。

  但吕尚算是比较感激柳老道带上了自己,所以就给他算了一卦。

  这不算不要紧,一算吓了吕尚一跳。

  他赶紧找到柳老道,说他要尽快完成未完之事,否则便会有血光之灾。

  柳老道一听也是十分诧异,心说自己哪有什么未完之事。

  吕尚就问,你是不是答应了别人什么事情还没去办呢?

  柳老道一拍脑门这才想起来,当初答应了张氏要抽时间去唐府一趟,这几天下来竟然还忘了。

  想到此,柳老道赶紧收拾好东西带上吕尚就要出门。

  拜在同一个老师门下修行,对于自己这个小师弟卦算的本事,柳老道还是非常清楚的。

  他基本上就没算错过什么,而且他说的血光之灾,那可不仅仅是什么挨一顿打这么简单的。

  他算出来的血光之灾,最轻的也是缺胳膊少腿。

  柳老道是万万不敢耽搁,回屋叮嘱小学徒和妻子几句,就一路直奔唐府而去。

  却说张氏,这些时日她的耐心已经逐渐消磨殆尽了。

  每一次唐重跟她斗嘴,她对唐重的恨意也就多一分。

  这半个多月下来,她对唐重的忍耐度也是越来越低。

  偶尔经过唐重的房间时,都恨不得冲进去把他活活的掐死。

  每当这时,她又会想起柳老道。

  这牛鼻子当初答应自己要过来,怎么到了今天了还是没有来?

  这样的话,自己的计划要如何实施?!

  终于,就在张氏决定,今天柳老道要是不来,明天自己就上门去讨说法的时候,柳老道过来了。

  张氏大喜,忙唤来一个丫鬟,语重心长的对她说道:“一会儿就按照我先前教你的去做,明白了么?”

  丫鬟咬着嘴唇,不情不愿的点了点头。

  张氏见状,便又说道:“你要是想你弟弟能过上好日子,你最好是真的明白。”

  此话一出,那丫鬟便是脸色一变。

  最后她好似下了什么决心似的,眼神从慌乱,渐渐变得坚定了起来。

  柳老道突然拜访,令唐老爷有些措手不及。

  经过这几次给唐重治病,柳老道和唐老爷的关系也是越走越近。

  不过两人也还没好到时不时就到对方家里串门的地步,所以柳老道的到来令唐老爷颇感意外。

  接见之后,柳老道说明了来意,唐老爷自然欣喜,忙拉着柳老道去找了唐重。

  此时唐重的小日子过的那叫一个惬意啊。

  他让阿秋坐在床上,拿着一碗桑葚,他就躺在阿秋的腿上,一边逆着光看书,一边让阿秋投喂自己。

  阿秋虽然不是很喜欢,却也照做了。然而不知怎的,阿秋总觉得心中好似小鹿乱撞一般,砰砰砰跳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