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之燕鸣初啼 第七十四回 晋室朝堂谋定北伐 石闵尽灭石冲大军
作者:高适之的小说      更新:2022-11-08

  荆州安陆

  桓温此时站在安陆城头远眺,只见汉水川流不息,远处伏牛山连绵起伏,再往北边就是南阳盆地,旧都洛阳近在咫尺。

  此时东南风渐起,桓温看着旗帜,感慨道:“东南有熏风,当乘此之风北上,中原羯胡望风归降。”转头闻左右裨将,“吾上表晋室的奏表可有回复?”

  左右回道:“禀将军,还没有,此去建康路途遥远,恐一时半会儿晋帝的旨意也传达不到。”

  桓温苦笑道:“晋帝雏儿何知,我看朝中定有人从中作梗。”

  说话之间,只见其手下将领周抚登上城楼说道:“报,启禀将军,建康诏令已到。”

  “快快取来。”

  桓温看罢,怒道:“殷浩有德行善属文然不善军事,褚裒由外戚进位,徒具虚名,此二人皆清谈之辈,今我晋室竟意欲使这两人领王师北伐,岂不是误我朝大事。”

  随即传阅众将士,参军周楚阅罢说道:“今伪赵扬州刺史王浃举寿春来降,鲁郡五百余家起兵附晋,沛王石冲亦举兵南下进军邺城,如此赵国危矣。我看王师未可不能克复中原矣。”

  一人又道:“兵者,凶事也。赵国纷乱,然其诸胡之军,不容小觑。观我晋国之兵,皆为世族大家之部曲。流民士心皆不能用,恐无一战之力,危矣。”

  一旁的参将孙盛言道:“今我荆州之军兵精粮足,将军举荆州之军北上亦可行也。”

  桓温狠狠的敲击城墙垛口,言道:“不可,赵非小国,非蜀地所能比,非举倾国之师不能匹敌。今晋室欲以扬、徐之军北伐,所赖军资,粮草必不会供给我荆州之军,我晋室当错失光复之机啊。”

  周楚言道:“早先袁乔言土断之策,如今渐已实行,我荆州之军如今兵威日盛。”

  桓温大喜,“袁乔之策当是剂良药,若举国行之。我何忧,晋室何忧虑。”

  说话间,袁乔府上一仆役登上城楼之上,哭道:“大将军,袁彦叔去了。”

  闻听此言,桓温几欲摔倒:“袁乔,吾欲北伐中原,奈何你先离我而去,实乃去我一臂。”

  建康太极殿

  太后褚蒜子坐在帷幔之后,小皇帝托着着腮帮子,硬撑着不使自己睡着。

  这时国丈禇裒结束自己长篇大论之后,总结道:“太后、陛下,今我晋国王师整装待发,收复故土指日可待。”

  小皇帝也无耐心,只期望着早点结束朝会:“哦,这样啊,那皆听褚太傅之言,领军北上。”

  “不可啊,陛下。”光禄大夫蔡谟大急。

  小皇帝发牢骚,“蔡大夫又要引经据典了,看来结束不了了。”

  “皇儿,你且给我好好听着。”在垂帘之后的太后小说声规劝皇帝。

  褚裒只淡淡的看了他一眼,问道:“羯胡纷乱,我辈诚为幸事,士卒请战之心日切,吾看蔡大夫是杞人忧天了吧?”

  蔡谟却是从容不迫,对道:“褚侍中、陛下、太后,胡灭诚为大庆,然恐更贻朝廷之忧。”

  司马宗室首辅,琅琊王司马昱也有疑问,“今我晋室朝政安定,甲兵已足,何谓朝廷之忧也?”

  蔡谟看向众人,对曰:“夫能顺天乘时,济群生于艰难者,非上圣与英雄不能为也。吾自度朝廷之中尚无此人,言者也该度德量力,不得轻言开衅。”

  “蔡大夫此言差矣。”褚裒甚为不悦,“今赵扬州刺史王浃举寿春降,西中郎将陈逵进据寿春。如此大好形势,蔡大夫却不见,岂非为敌国张目。”

  蔡谟却也不恼,只言道:“观今日之事,殆非时贤所及,必将经营分表,疲民以逞。既而材略疏短,不能副心,财殚力竭,智勇俱困,安得不忧及朝廷乎!”

  禇裒听其为敌国张目直言大怒,“蔡大夫既认为我朝无英雄人物,老臣自请领军出征,为陛下开拓万世基业。

  殷浩见此,忙劝道:“褚侍中扺掌中枢,日理万机,若亲赴前线,恐有失,当另遣他人代为出征。”

  禇裒只深邃的看了一眼蔡谟,转头向王皇座上的陛下说道:“今羯赵国内内乱不止,已有大批我遗民南下,南下归附者日已千计,臣已听闻,兖州、徐州一带我中原遗民欲举乡举郡归附,臣遣偏师代为接引。”

  小皇帝坐在御座之上哈哈大笑道:“禇侍中好坏,既知如此,早说啊。还让蔡谟唠叨了那么久。”

  褚蒜子在帘后忙说道:“陛下…”

  小皇帝情知失言,赶紧不语。蔡谟只垂手而立,深深低头,却无刚才的傲气。

  司马昱闻听此言,欣喜道:“褚侍中既有此主张,想必心中已有人选。”

  “臣先前已遣前锋督护王颐之等诸将,开赴彭城,再遣督护麋嶷等进据下邳,如今中原遗民皆欲回归晋室,更当速遣大军,以成声势。”

  殷浩见此,喜道:“褚侍中谋划甚为妥当,当万无一失。”

  蔡谟却还是愁眉不展,尚有忧虑之色。

  褚裒见此上前,向皇帝及众人说道:“臣于今日得一喜事,望与众人一闻,蔡大夫可愿一听?”

  蔡谟闻听此言,却也转变神色,问道:“愿闻其详。”

  “臣昨日深夜,已接得北边守将密报。赵境之内鲁郡百姓五百余家意欲起兵附晋,连带附近郡县更有二十多万人。中原遗民不忘我晋室,我晋室光复中原之日不远矣。”

  褚蒜子见父亲如此为谋划,声威日盛,大喜道:“褚侍中果然有心,当速速命人分领政事,我晋国之师不日北上,收复中原之事所赖皆托付父亲了。”

  琅琊王司马昱也道:“石赵诸子争夺,石冲南下夺权,胜负未分。如今我中原之民又举兵响应,当此良机万不有失。褚侍中,都中事宜当速速交割,北伐中原,重任在肩。”

  褚裒老迈的身躯陡然有了精神,向众人说道:“老臣,定为我大晋,效犬马。”

  说话之间,只见一内侍,上前,有一密报呈予琅琊王,琅琊王阅过,喜道:“赵国之内,自相残杀,石冲大败,士卒被坑杀三万。羯胡纷乱,我晋室之幸啊。”

  琅琊王走下台阶,令众臣拜道:“恭喜陛下,我晋室千秋无期,光复中原当指日可待。”

  冀州常山郡元氏镇

  赵帝石遵得知沛王石冲已领兵渡过滹沱河,进逼平棘,已知劝说之策失败,心下大急,情势已不可逆转,对孟准也亦多怨言。遂采纳石闵之意,让其领精卒十万,北上迎击石冲。

  那日在邺都中阳门城楼之上,石遵目送石闵大军远去,渐渐消失在暮春的晚霞里。夏日熏风渐起,石遵忽感慨道:“幸得有石闵,我赵国遂安。此去,朕许他征讨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有便宜行事之权。”

  孟准在一旁侧立,因谏言劝说之策失败,最近廖无话语,闻听陛下之言,还是不忍说道:“陛下,石闵狼子野心,若不稍加扼住,恐其坐大。今观邺城之内,尽是他石闵兵马,陛下兄弟凋零,若再不扼制,恐赵国非石氏所有。”

  石遵却不以为然说道:“卿之言,朕自虑之。然朕有今日,皆赖石闵。今赵国四境未定,强敌在侧,若骤而杀之,恐寒凉众将士之心,朕心实在不忍。”

  石遵意味深长的看了孟准一眼,“若非其事先整备军事,这十万大军要凑出来,还需些时日,石闵到底是有将才。”

  孟准被呛一声却也不回避,“陛下,石闵终究是汉人,非我一族。若陛下实不忍杀之,许其高爵厚禄,稍夺其兵权,万不可使其再领兵事。”

  石遵略一思索,胡汉之别终是大防,言道:“如今情势急迫,此意待其回得胜兵方可再议。”

  孟准忽在一旁跪道:“陛下,那一晚石冲阖府上下,尽遭屠戮,其中必有猫腻。陛下无子嗣,起事之日,石闵请立太子,若石冲子嗣屠尽,石闵太子之位当更进一步。臣料想,必是那石闵所为,其篡位之心日彰。”

  石遵故作镇静,只淡淡说道:“此事关系重大,事涉朝廷重臣,孟大人若无确凿证据,不可妄言。”

  “陛下,那日有人看见大将军府中有各色人等出入,似有人行秘辛之事,臣请……”

  石遵打断孟准说话,言道:“朕,在举事之日毕竟答应过他,如今反悔,岂非言而无信。”

  石遵看着天地相交之处消失的石闵大军,意味深长的说道:“我诸石氏子弟,如今方能用得了他,若朕一日不立太子,其人也必一日给我赵国出力。若忠而被戮,岂非凉我赵国世人之心。”

  “举大事不拘小节,当日之势岂与今时之情形相同。魏武帝、司马宣王哪一个不是以忠臣自居。石闵虽言忠于石氏,岂不知在他身后有多少人欲变更国祚,窥伺神器。”孟准只不顾人臣礼节擒着石遵的衣袖。

  孟准见石遵仍不为所动,急道:“陛下,当速速立太子,以绝石闵之念。先帝原最属意燕王石斌,如今石斌身死已久,群臣武将感怀其恩情、贤明者亦不在少数,若立石斌之子石衍为太子,众臣定当移忠石斌与他子嗣身上,群臣亦会感慨陛下之圣明。”

  日头将落,天边一片赤红,石遵望着远方言道:“且容朕再思量。”

  这时杨环匆匆赶来,只言道:“陛下,寿春军报。”

  石遵接过浏览一番,将军报递给了孟准,说道:“孟大人,不是朕信不过你,如今之势,我赵国还需仰赖大将军,你看。”

  君臣此时只无言,日头已经落下,河北大地安稳的日子没有几天了。

  那石闵与李农统领大军日夜前行,兵贵神速,不日已到平棘城下。石冲之军人数虽多,但以老卒居多,甲胄兵器业已陈旧,守城当是无虞,然野战非其所长。

  那石闵和李农统帅大军,以乞活军为主,无诸胡士兵离心离德之情形,战力颇为可观。加之近年来所部讨梁犊,征张豺,独挡一面,实乃百战之师。石闵又颇有智谋,岂是石冲这般颟顸贵族子弟可比。

  那日石闵使军士在城下挑衅,示之以老弱,石冲不知稳重,只欲想擒住石闵,便率城中守军出城迎敌。那之石闵早有准备,引石冲军入埋伏圈。石闵一马当先,手持双刃矛和金钩左冲右突,其帐下众将士竞相奋勇,只杀得石冲大败。不得已,石冲收拢残兵,在陈暹等一班将士簇拥下,率部东逃沿着滹沱河南岸,意欲北上渡河,败退到幽州以自保,遂到达元氏镇。只见这一处水流平缓,意欲从此北渡。那知这一地石闵早有伏兵,布置陷阱,石冲战马陷于其中,被石闵擒获。

  随行护驾陈暹举刀意欲和石闵斗上几回,无奈已是力不能战,没过多久,就被石闵双刃矛砍下,身首异处。

  其余跟随将士,见主将已死,纷纷束手就擒。石闵左右擒获石冲,只听他痛骂道:“吾战马失蹄被擒获,天不助我。如今家人尽没,本不欲独活,只求速死。”石冲仰天长叹,“先帝,你的遵儿如今篡夺神器,尽屠戮子嗣,我赵国当危矣。”

  见石冲如此,石闵却是嘴角微露笑意,只听他说道:“沛王,你今日之南征,实乃帮吾一大忙。”

  石冲却是不解,以为其意欲羞辱他,怒骂道:“你,石闵,意欲何为?横竖不过一死,只叹我赵国竟然用你这奸邪之徒。”

  石闵只冷冷的一说,“用你的阖府老小,给孤之太子之位加码。”

  “你,太子?”石冲抬头。

  石冲在那瞬间便明白了,“石遵,你,你到底怎么啦,我石氏诸子竟仰这汉人小儿鼻息。”石冲几欲发狂,却被石闵左右死死按住,嘴巴还在怒骂,只被左右掌嘴。

  石闵命左右,“此人已是无用,拖出去,枭首示众。”

  李农亦不知石冲府内发生之事,便向石闵问道:“那夜石冲阖府上下发生何事?”

  石闵只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手段,李司空切勿多虑。来,这下一步……”

  石冲刚被拉出帐外,其帐下参军王泰从外面急急赶来,说道:“大将军,皇帝石遵来召令了,命将军速速移师南境。赵国南部方向有异动,与晋国接壤的边地郡守,守将纷纷向晋国投降,更有鲁郡五百多户意欲南迁投靠晋室,。”

  石闵对李农说道:“李司空,看来我们成人家手中的利刃了,这才刚平定石冲。南边那里有异动,那里就用我们去平乱了。”

  李农也笑道:“如今趁我大军在外,看来都按耐不住了,既如此,将军当领大军速速班师回都。”

  参军王泰面露难色道:“将军,我大军多日征战,师老兵疲,况且,如今新获降卒三万,该当如何处置?”

  石闵疑惑:“这么多人?”

  李农进言道:“回禀将军,这些人久居边疆,其实也多半被石冲、陈暹所胁迫,加之乃诸胡部族杂处,故而战意不坚。”

  裨将张温也进言道:“是啊,有些人听闻能回邺城欢欣雀跃,正好可以解甲归田,一解思乡之苦。”

  石闵苦笑道:“吾辈,做了那么多,倒反倒让羯胡小儿占得便宜。”

  这时帐下参军董闰匆忙进来,“邺都留守,府中从事留守蒋干有密报。”

  石闵狐疑,只接过。看罢,猛掷在地上,怒骂道:“羯人言而无信,如今天下将要安定,几欲将我们这些汉人弃如敝屣。如今要立石斌之子石衍为太子,他若无信,休怪我不仁。”

  李农捡起密报匆匆阅过,交于众将,只平静的说道:“飞鸟,尽良弓;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将军请立太子亦有何用,最后还不是让复归他们石家。”

  石闵叹道:“枉我费了这番气力,本以为逼石冲谋反,定将太子之位给我,没成想竟又是一少主,石斌之子石衍。”

  李农只边听石闵说话,边心惊道:“大将军,你是说,石冲本无益于南下,那邺城石冲阖府血案。”

  这时裨将张温阅过军报,亦道:“晋江统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将军被收为义孙本就是赵帝赏其勇力,非倾心许之,华夷之大防不可不查。李大人,死了几个胡儿有何可惜。”

  “诸位将军……”李农正要训戒,这时帐外又骚动,只见一军士冲过来,“列为将军,众羯族军士群情骚动,意欲阻止刽子手行刑。”

  掌握军中粮草的行军司马也急忙赶来:“大将军,邺城之中粮草未足额拨付,我大军十万之口军粮几欲断炊,如今又添降卒三万,到时我大军还未到邺城,就要饿死了。”

  王泰怒骂道:“石氏一族欺我太甚,不如犯了杀回去。”

  石闵手下众将士也群情激愤,也纷纷高呼反语。

  李农这时却冷静,谏言各位:“大将军,众位将士,如今时机尚未成熟,你们众位妻儿老小都在邺城,几同为人质,若石遵发狠,几为人伦惨剧。”

  听闻此言,众人渐渐冷静下来。

  王泰终究语气软下来,“到底那石氏欺侮我汉人太甚,实乃咽下这口恶气。”

  李农劝道:“王将军,又何必争这一时之勇,今我汉族大军,其势已成,石遵又有何倚凭?”

  石闵这时冷冷的说道:“说到羯族之军,如今能成军的就是将军手下的这支降卒。”说完石闵意味深长的看着李农及众人一眼,时值入夏,却是无比寒意。

  李农急道:“大将军,自古杀降不祥……”

  石闵只道:“如今之势皆因这石遵而起,再说我杀的是胡人,诸位将士,免得夜长梦多,分头下去准备吧。”

  李农还想劝谏,这时被石闵不由分说,强拉出营帐。

  那夜子时,石冲降卒在一谷中平地之处休整。那日晚间,石闵命人好酒好肉招待,更放出话说,如若愿意归降石闵军中者,既往不咎,降卒皆欢呼雀跃,热闹了好一阵子,如今都趋于平静。

  “嘘”一人起身起来撒尿,在两旁高处只见影影绰绰,好似一排排人影。

  “大晚上的,有什么好站岗的,啊,睡觉去了。”那人还略带点睡意。

  一副将上前道:“将军,时辰已到了。”

  石闵却抬头看着皎洁的月光,低下头来看着山谷胡人的营帐,此时还是活生生的人。如今到时辰了,石闵还是没有下令。

  王泰言道:“古之武安君白起,楚霸王项羽乃一代战神,皆有杀降之举。今我军杀得乃羯族士卒,将军要成就万世之功业,此乃必经之路。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石闵终于闭眼,说道:“动手吧”

  “遵命。”

  两旁高岗之上埋伏的士卒站起来了,高岗之上布满了弓箭手,此时他们皆挽弓搭箭。

  那起夜之人回头望去,箭头在月光下微微闪着寒光,那人还迷迷糊糊,是定睛一看,惊恐的叫道:“快起来……”

  话还未说完,只听为首的军士说道:“放。”

  漫天的箭雨射向谷中,只闻谷中的降卒只痛苦叫喊了一阵子便回复了平静。

  晚上,山谷中的雾气升腾,遮盖了骇人一幕,只几只嘈杂的乌鸦落在哪枯树的枝头,似是唱起了羯赵的悲歌。

  是夜,石闵坑杀降卒三万于元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