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的太阳花园 第十四章 历史的古桥
作者:海王波士顿的小说      更新:2022-05-24

  在没见到王献臣之前刘瑾心里是有些得意的,他认为这是个美差。

  甭管这王御史背后是谁,如果是李东阳,那正好,罪名就是现成的,也不用费心去网罗了,顺便拉上李东阳,立马就能一锅端。那他刘瑾真的可就独揽朝纲了。

  如果不是,那也没问题,把柄在自己手里,自己的“八虎”变成“九虎”,加个当朝御史在里面也不寒碜。到时候要泼泼脏水、传点对头流言蜚语的也方便。

  这么想着,刘瑾趾高气昂的见了王献臣,奉皇帝口谕那就是天使,照他想来无论王献臣是上述哪一种,见了自己都该恭恭谨谨、胆战心惊。却没想到,王献臣见了刘瑾破口就骂。

  这把刘瑾给整的不会了,不是,你王献臣的把柄在咱家手里啊?虽然说这收受贿赂什么的在皇帝眼里根本就不是个事,但拎出来往东厂一塞,抄家灭族的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刘瑾被骂地气笑了,若是此刻他一气之下把人投进东厂了,这事情大概也就结束了。可他转念一想,话本里说了事出反常必有妖!谨慎起见,他默不作声的回去让人查了查。

  以东厂的能耐很快就查清了,这王献臣确实有些东西。他是从苏州来京城当官的,在这京城也没什么人脉,并非李东阳一系的人,就是个独立独行的言官。说他收受贿赂并非诬告,确有其事。

  到这里还没什么问题,得罪他九千岁,拉出去砍了就是了,可麻烦就麻烦在还有一批美女。美女他确实也收了,但不在王献臣府上,如今一个个都在后宫呆着,等着皇帝临幸呢。

  要说这群大臣也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就连他这个下面没有了的太监都知道,皇帝整天翻宫墙往外跑,那是宫里缺美女的事吗?白龙鱼服,那纯粹就是为了找刺激,和后宫里面是三百佳丽还是三千佳丽没有丝毫关系。整天往后宫里塞人,就能让皇帝收心了?

  可即便如此,这事刘瑾也不敢妄下定论,美人皇帝确实收了,那这位九五之尊的心思他这个太监也捉摸不透。

  王献臣收了美女又献给陛下是事实,贪污受贿都是玩笑话,但如果搞错了皇帝的心思对刘瑾来说才是真正要命的。想到这里,他又有点暗恨打小报告的家伙了,也不知道是谁,给自己搞了这么个破事。

  得了,还是回宫去汇报吧,要好好揣摩一下皇帝的心思才是。但他没想到,朱厚照听了他的汇报后却说了一句话:

  “把王大人给朕请来,朕要亲自问问。”

  啥?这下刘瑾抓瞎了,那王献臣分明和自己不对付,一口一个“死太监”、“阉贼”的,又是专门打小报告的御史头子,让他面圣,那说不得会捅娄子啊。

  可朱厚照有点不耐烦了,“让你去请,你耽搁个什么劲呢?”

  刘瑾这才忙不迭答应,此时他有点后悔自己刚才不果决了,若是见了王献臣立刻投进大牢皇帝大概也不会多说什么。但现在显然不能这么做了,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果然如他所料,这王献臣一见了陛下,丝毫不顾自己身上还背着受贿的事,张口就是举报刘瑾。

  其实,王献臣的心思也不复杂。他收受贿赂是真事——和朱元璋在位时不一样,以当今圣上的心思,大臣不收点钱或许皇帝还不放心——但他也在自己岗位上矜矜业业,依然认为自己是个好官。而大臣和太监自古就是不两立的。

  若是其他人,举报也就是嘴上巴拉巴拉,空口说说白话,弄个抒情文。但王献臣不一样啊,他是御史的头头,专业就是干这个的。也不知道他准备了多久,把刘公公的罪行一条条、一件件,时间、人物、地点、旁证都能理地清清楚楚,整了个论点清晰、证据明确的论文出来了。

  什么贪污受贿都不是事,还有拉帮结派、结党私营啦,栽赃陷害、暗杀重臣啦,独断朝纲、阴谋篡……不行,这不能让他说下去了!

  太监哪有那心思,但陛下看他的眼神都已经不对了,两股战战的刘瑾上前一把打断王献臣。

  此刻朱厚照会见两人的不是在御书房,而是在豹房里,也就是说是个私下的场合。没有殿前失仪的说法,所以一时情急,两人都有些放开了,虽然没有像市井泼皮一样扭打一团,但动作幅度也都大起来了,你一推、我一撞,若是在御书房有侍卫在旁,两人早就被制服了,可这里是豹房,侍卫都不在近前,他们这么一闹,差点踢到了一旁看热闹的皇帝。

  这下两人也清醒了,冲撞龙体可是大罪。

  说正德皇帝是个荒唐的皇帝没有错,但不可否认他也算是个好皇帝,纵观正德一朝,从没有大臣因言获罪。哪怕阁老指着皇帝鼻子骂,他也只是笑着不说话,转身也就忘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是他的天赋本能。虽然大臣和刘瑾争权夺利互相常下黑手,朱厚照不多管,但他本人确实从不会随意给人降罪。

  可冲撞龙体是不同的性质,哪怕陛下不怪罪,身为御史的王献臣自己也自知有罪,他不等皇帝说话便跪倒在地。

  “臣年事已高,已无法胜任御史之位,今日特向陛下乞骸骨,还请陛下恩准。”

  刘瑾也慌忙跪下,但他张了张嘴,犹豫了还是没说话。

  如果历史往后再翻一年我们会知道,刘瑾是在次年也就是1510年被朱厚照赐死的,因为捉摸不透这位奇葩皇帝的心思,谁也说不清刘瑾的倒台和这次冲撞是否有一些旁枝末节的因果关系,但王献臣确实被获准辞官了。

  ——

  马车隆隆的从紫禁城驶出。

  看着身后远去的城墙,王献臣还有点不放心。向陛下辞官获准是半天前的事,仅仅这么短的时间,他就安排好了家眷,打包行李安排了马车,大件的东西也都丢掉不要了。

  因为他得罪了刘瑾。

  在这年月里,得罪皇帝还没什么,谁都知道正德皇帝好说话,可得罪刘公公那很可能是要被追杀的。死在东厂手里的数不胜数,这还是明面上的,暗地里这位九千岁下手更黑。

  在出城门之前,王献臣还有些担心城门外会不会已经埋伏了几十个刀斧手——这事刘瑾绝对做得出,甚至以东厂往日的脾气概率很高。但好在老天保佑,或者刘公公也被皇帝数落了不敢轻举妄动,总算是让他安全出了城,不过哪怕如此他也不敢掉以轻心。

  一路上马车、舟船轮番劳顿,紧赶慢赶地,一个多月的时间,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他走的是胥江水路,当渡船在胥江靠岸时,记忆中熟悉的胥门城门出现在眼前。

  站在岸边,他向北方望去,那是京城的方向。

  他这一生也算坎坷,官场之路从不顺达,想想如今东厂、西厂搞得乌烟瘴气的官场氛围,对于那样的官场他也没什么好留恋的了。

  好在也算是全身而退,皇帝没对他罢官,而是让他正常告老卸任,甚至收的贿赂也没让他上交。这些资产,加上退休京官大员的身份,也算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了。

  当地官府闻讯来接船的马车都停在了岸边,王献臣让家丁将行李从渡船上抬下,搬上马车。并让马车送着自己的家眷先一步去官办的驿站安顿,自己却没有上车。他想走走路,看看这个自己阔别了几十年的家乡。

  辚辚马车一路行去,跨过大桥,绕了个弯驶入了胥门之中。

  当年伍子胥督造的这座姑苏城有八座城门,城门外都设有护城河,其余七座城门在正对的护城河上都建有渡桥,唯有这胥门有些奇怪,它的渡桥并不正对城门,而是需要在绕行百米左右,设在河的另一边。

  这座桥名叫“万年桥”,因为时代久远,这座桥如此设计的原因已经无法考证。或许伍子胥是考虑敌人攻城的时候多走几步路?但这些也都是猜测而已,“万年桥”虽然年代已经久远,却建的很高大,雕栏画栋又不乏精致。

  一步步踏上万年桥,站在这宽十米,足够两辆马车畅通并行、长逾两百米的大桥上,王献臣终于有了回乡的实感。他看着桥下缓缓流动的护城河水,一路向着胥江汇去。追求名利的半生结束了,接下来的半生他要为自己而活。

  “真可惜。”

  桥上不远处站了个年轻人,方才王献臣没在意,这时对方自语的说话飘进了他耳里,让他有些好奇。

  “可惜什么?”

  若是过去他不会多嘴,但如今骤然有了融入寻常百姓的感觉,让他有些放松。

  大概是没想到有人会接自己的话,年轻人有些意外,但摇了摇头没说什么。

  孙若涵当然没办法说,他可惜的是这座万年桥。来到这处‘幻境’没几天,但他已经搞清了自己所处的年代——正德四年

  真没想到还能亲眼看一看这座只存在于历史中的“万年古桥”,它太精巧太壮观,以至于在三十多年后被来姑苏视察政务的权相严嵩给看上了。严嵩老家江西分宜城口的袁水之上正缺一顶桥,多年来,过往百姓多有不便。身为当朝权相的他本就有造福家乡的想法,却苦于当地材料不足,普通木桥承担不了那么宽的水域,坚固的石桥又不易建造。

  严嵩或许只是随口一提,当地的官员却不敢随口一听。于是这座桥的命运就此决定了,它被拆除运往了袁水。

  有说是万年桥整个被拆除,构建编号装船,整个被运去原样恢复。也有说是拆除后采了石料重建,但结果是同样的,姑苏的胥门失去了这座渡桥。

  直至两百年后的乾隆年间苏州的知府才重修了“万年桥”,虽然留到后代也是一座很漂亮的三孔拱桥,桥面精妙的雕刻着100只石狮子,但赝品始终是赝品,它终究已经不是原来那座千年古桥。

  这是孙若涵听说的‘历史’,但对现在而言毕竟是没有发生的事。那位将来的权相严嵩,这个时候也才刚中进士,甚至因为身染重病辞官在家调养,还是个在官场尚无人所知的小透明。所以对于老人的相问,他也做不了解释。

  王献臣对面前的这个年轻人也有些好奇,只是两人素昧平生,随意搭话已经是失礼,他也不方便多说什么。看着年轻人向他拱手一礼后离开,心里有些在意,却也没有挽留。

  为何会在意呢?大概是他看透官场复杂而辞官,自认为超脱凡尘,对方年纪轻轻,却也给他一种与世格格不入之感吧。

  有趣、可惜。

  曾经自己困于官场,哪怕自诩“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却也与这真实的百姓生活隔了许多距离,接下来他有足够的时间慢慢品味。如此一想,还真有些期待。

  这么想着,他迈步走下万年桥,向着胥门内的姑苏城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