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的太阳花园 第五章 门泊雪峰
作者:海王波士顿的小说      更新:2022-05-24

  童年是什么?记忆中自己好像从来没有这样的东西。从记事起,她的生活中除了做菜就再无其他。

  从辨别食材开始,刀工、火候,每一项每一步都耗费了无数的心血。光一个颠锅就让她痛苦不已,手腕不知肿了多少回,直至大脑再不去思考,完全成了肌肉记忆。切菜的刀钝了又磨、磨了又钝。无论是三伏还是三九天,都是无尽的循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但如果让先辈们知道她如此抱怨,定然会被责备不知好歹。周家的传承从来是传男不传女,她一介女儿之身能够得到传承,在更早远的时代已经是不可想象。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毕竟靠一门手艺可以让一家延绵兴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投身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从乱世走向和平,那时的人们都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时代洪流中。家传的东西反而认为是糟粕,甚至连祖上做御厨时传下来的菜刀也被拿去炼成了铁水。

  时代不同,曾经珍视的东西在那时弃之如敝。或许是一个轮回,若是到了今天,那些反而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那一门手艺,同辈的哥哥、弟弟都不愿学,于是父亲只能传给了她。哪怕在那之后,这一门手艺或许无法再姓‘周’,却也好过于失传。

  但父亲注定要失望。

  因为即使他愿意让那份厨艺随着女儿传到了外姓家,却同样没有人愿意去学。儿子辈、孙子辈,现在的孩子都是学业为重,哪里还愿意自小去学什么厨?会烧开水、煮泡面已经不错了。哪怕有一些专门的厨艺学校,也是草草学个三五年就出师了,急急忙忙的去赚钱,又能传承些什么呢?

  不过,她也大可不必自怨自艾,失传的东西已经太多。那些更珍贵的、让人叹为观止的精工技艺,也只剩下古籍上的只字片语,与之相比她周家的一点厨艺又算什么。

  半成品加热的松鼠桂鱼、超市买了直接蒸熟上桌的点心,浮躁的餐饮市场让这片曾经誉满天下的美食土壤满目苍夷。那家开在小巷子里的小店,给附近的街坊邻居们做做菜,也只是她苟延残喘最后的坚持罢了。随着他们这辈的老人离开,那记忆中的味道也许真的连记忆都没有了。

  临近冬至,收到碧君的邀请,周奶奶也有些意外。

  “太阳花园?听名字不像是江南菜馆啊。”

  “嗯,那是咖啡厅。”

  “算咯,算咯,那些西洋的东西,奶奶我也吃不惯。”

  “没有,孙若涵很会做菜。不止是苏帮菜,还有其他的菜系他都擅长。”但让碧君再说些夸奖孙若涵的话,她又有些害羞,像是自卖自夸一样。一旁陆姐八卦的眼神也让她受不住。

  周奶奶最终还是答应了,毕竟现在还愿意学厨的年轻人真的不多,若真的有些天分的她也不介意指点一下。

  但她并没有收徒的想法。若是早个二三十年,她还有将厨艺传下去的心思,可如今已是七十多岁,过两年就要八十了。就算现在能动,又能动几年?周家的厨艺,说到底并没有什么石破天惊的秘技,在遗失了那份菜谱之后,剩下的也只是前人总结的一些经验,炉火纯青的各种基本功而已。

  三两年的,又能教给别人什么呢?学不精不如不学,囫囵吞枣的,不过是误人子弟罢了,反而耽误了别人。

  冬至当天晚上各家都要吃团圆饭的,中午倒是没事。

  碧君带着周奶奶早早就到了,是陆姐开的车。

  现在碧君已经不介意在熟悉的人面前介绍孙若涵,前几个月还遮遮掩掩的,连谢婉蓉都不肯说,现在或许是已经习惯,习惯了孙若涵在自己生活中的存在。

  “这就是太阳花园啊!之前听你说咖啡厅,还以为是个小小的屋子,没想到真有这么大的花园。感觉不错啊。”停好了车,从驾驶座上下来的陆梨赞赏道。

  不过此时的花园已经是一片凋零,深冬时节花草都早已枯萎,树木除了几棵常青的松柏,大多也只剩下枯瘦的枝丫。

  如果弄个暖房的话,哪怕冬日也能盛开些花朵,可以增添一些生机。但这样刻意去扭转大自然规律的事孙若涵不愿意去做。

  毕竟花草凋谢了也无所谓,到了来年春天大地依然会复苏。春生、夏茂、秋落、东寂,本就是枯荣之道,是世间最朴素的美。人为的去干涉,不免有些亵渎。

  店门外挂着今日歇业的牌子,不过推门进去后,碧君发现里面还坐着一些客人。习惯性的向吧台一眼望去,孙若涵并不在那里。他正坐在沙发上随意地和别人聊着天。

  “来了?”听到风铃声孙若涵抬起头,“这都是平时的一些常客,冬至的聚餐就应该热热闹闹才对,所以就一起邀请了,没关系吧?”

  碧君摇摇头,她不介意,反而有些好奇。每次她来到太阳花园的时候这里就只为她一个人开放。她很享受孙若涵的心意,但同样也有些好奇。

  此刻她意识到,在她不在的那些时间里,这里是属于这些人的太阳花园啊。

  热爱书法作品的吴叔,前年退休了,家住在附近,没事的时候就会过来泡一杯咖啡,消磨一个下午的时间。此时的他正认真的欣赏着墙上的书画作品。除了之前的一副落款‘六如居士’的画,如今又多了一幅落款文徵明的字,也不知道是谁临摹的。碧君依稀记得那是前几天贴在墙上的,对于书法不甚了解的她也只能认得少许几个字。说来惭愧,若不是问了孙若涵,她连落款的“徵明”两个字都看不懂,字帖更看不出好坏。不过看吴叔专心致志的样子,想必是极好的。

  健身教练孙哥,新婚燕尔,听说父母都去国外旅游了,今天带着新婚的妻子来这里,两个人如胶似漆的让人羡慕,连一杯奶茶都要你一口我一口。

  有位爷爷带着孙子,孙子大概初高中的年纪,有点内向,或许还有点怕生人。但吃着孙若涵拿出的甜点总算是让他笑了,说话很有礼貌的样子,让人打心底喜欢。

  也有碧君曾见过的那位问路的老人,祖籍在这里,从远乡过来寻根,决定定居在这座城。

  还有零零散散的坐了几个人。有人在弹吧台的钢琴(碧君这才知道,原来那钢琴不是摆设),虽然不太熟练,偶尔有几个错音,但大家也都不在意;有人在用手机自拍录像,不知发到了哪里,听她对着手机摄像头说着话,仿佛能找到机会在这里用餐是很幸运的事;也有人随意的看着书架上的书,不时用笔摘抄一些,听说是写历史的小说,在这里找到了寻觅已久的资料。

  就像是一直抬头望着月亮的人们,突然看到了永远背对着自己的月球背面那神秘的光景一样。这里是她所不知道的,属于这些客人的太阳花园。

  并不喧闹,又温馨和谐。是了,和孙奶奶的小店一样,这里也是另一个名叫‘太阳花园’的家。家里的或许不是长久交往的街坊邻居,但同样是对这里有一份归属之心的人。

  “真好啊,还能有这样一家店。”周奶奶说着,心里已经熄了考教的心思。能让食客如此依恋的,店家的厨艺已经不需要有任何怀疑。

  “既然人到齐了,那我就去出菜了。”

  孙若涵的话仿佛是某种信号,之前还各自做着自己事的客人们纷纷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吴叔不再盯着墙上的字帖,孙哥也停下了和老婆腻歪着撒狗粮。

  “这几个月来大家互相认识了都是缘分。今天是冬至,都坐在一起吧。”

  墙边靠着一张大圆桌面,不用孙若涵本人动手,孙哥和另几个年轻人自告奋勇,将大厅中间的四张桌子拼在了一起,将大圆桌面搁了上去。大家纷纷搬了自己的沙发椅,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毫无芥蒂的坐在了一起。陆姐一手一个,替自己和周奶奶搬好了椅子。

  碧君和陆梨坐在周奶奶两边,在碧君的另一手边是那位带着孙子的老爷爷。

  “在我们老家没有这样过冬至的,挺好。”

  互相也不必去认识,但哪怕不知别人的姓名,在冬至时节一起吃顿饭,那就是缘分。

  “在我们姑苏啊,俗话说:有铜钿的吃一夜,没有铜钿冻一夜。”隔着碧君,周奶奶在一旁说道,“冬至是至寒之夜,过了今天,阳气就开始复苏了。所以在周礼中认为这一天是一年的终末,而明天是新年的初始。我们吴人的始祖泰伯是周太王公(公亶父)的长子,也是姬昌的叔叔,这里很多习俗都是秉承的周礼,所以在姑苏城冬至就是过年啦。”

  确实,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和姑苏城这样重视冬至,冬至的饭就是团圆饭。

  在周奶奶依稀记忆中留存的光景,那是她父亲还在的时候,大哥、二哥、三哥,还有妹妹,兄弟姐妹一大家在冬至围坐一堂。

  或许记忆中的东西总是美好。已经无法记得父亲做的菜肴真正的滋味,总觉得那是她永远比不上的美好。就像她始终追不到的父亲的脚步,哪怕如今的她已经远远大过了父亲过世时的年纪。

  一盘又一盘的菜肴端上桌。

  有些她学会了,如吴门相会、渔舟唱晚、翠堤春晓、三花盈门;有些当时年纪尚小的她还没来得及学,而之后也再没有了学习的机会,甚至连菜名都遗忘在了过去,记忆中只剩下古老的剪影。

  父亲过世了。大哥上了战场就此没了消息,也许是失了忆在当地生儿育女了吧——就像电视里演的那样,他们总是这么想着,但这五十多年来,他们一家也没有等到那个带着朝鲜媳妇归来的人。然后二哥、三哥都做了生意,小妹也早早的出嫁了。

  就只有她一人还坚持着做菜,坚持了自己一辈子的时间,只是大概也坚持不了几年了。

  若真的有人能够学会的话——在见到孙若涵后,她确实有了几分期待,将祖祖辈辈坚持了几百年的东西传下去。

  这时,后厨的孙若涵端着两盘前菜走了出来。

  在座的都很期待,他们很清楚这位孙老板的手艺。用孙哥的话来说,这里是食神的桃花源。周奶奶也很期待,但是当菜肴上桌后,她的期待变成了疑惑,然后是惊讶。

  “门泊雪峰!”

  “门泊雪峰,请各位品鉴一下。”

  几乎是重叠的声音。

  本以为自己连菜名都遗忘了的,只剩下记忆中古老剪影,就这么出现在了她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