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当圣人啊 第六十九章完全不像是正经读书人
作者:风青蛰的小说      更新:2022-05-26

  沈成江被和尚一阵热情的招待,疼的直呲牙咧嘴。知道的,这是他的热情,不知道的,还以为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好在不是第一次了,应该已经习惯了。

  当然了,不习惯也没办法。他总会让你习惯的。

  就比如自己,被拍的多了,拍呀拍的,也就习惯了。

  沈成江悄无声息的后退两步,揉了揉肩膀,再次开口问道:“您这是要去哪?也去张家镇?”

  说完,还狐疑的看了看郭毅。

  没办法不看,也没办法不怀疑,和尚骑着马直直的奔来,正好就停在了郭毅的骡车边,还十分高兴地与其攀谈起来。

  然而,和尚毫不犹豫的开口,证实了他的猜想:“某这是特意来追郭二郎的。要与他一起去趟张家湾!”

  说完,他也十分狐疑的看了看他们两个。

  盖因,他们两车之间的距离实在太近了。

  一般来说,在这荒郊野外的行车赶路,如果是不认识的两个人,距离会故意的拉开很远,彼此提防。

  就怕其中一个是恶人,突然冲上来行凶。

  而现在,他们两车之间就挨着,由不得别人多想。

  沈成江见自己猜对了,脸上的笑意愈发浓厚,有些试探性的问道:“您这是,也要与郭二郎一起去张家湾查看水位?”

  呦!

  和尚见他如此说,不由得挑了挑眉头,诧异的撇了郭毅一眼,然后很诚实的点了点头:“嗯,这不是荆湖北路干旱延绵,楚王殿下忧心忡忡,夜不能寐,饭不得食。

  所以,吾等就特意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解决之法。”

  果然!

  这个衣着落魄,但仪表堂堂、气质不凡的英俊少年,没有骗自己的必要。

  而自家已然破败至此,别人更加没有骗自己的必要。都快成老叫花子了,还有什么东西是别人看的上眼的…

  实在是忧心过头了。

  沈成江在心里自嘲的笑了笑。

  看来,自己得抱紧郭二郎这根大粗腿。必须得伺候舒服了!

  成败生死,在此一举了。

  沈成江神思电转之间,大嘴岔子笑得已经咧到了耳根处,异常热情的开口邀请道:“看这日头,傍晚时分应该就能赶到张家镇。德远法师不如一起同行,夜宿张家镇。某请客,一起吃饭喝酒,去一去路途的疲劳!”

  和尚闻言,扭头看了看郭毅与道人,等待他们两人的意见。

  郭毅无力的耸了耸肩:“小子这人生地不熟的,您做主就好!”

  道人却是斟酌了一下,看着和尚商量道:“要某说,应该去一趟张家镇。如若这堵湖蓄水之事能成,就直接从张家镇里调配人手。

  可如果再往江陵城里送信儿,且再等那边的回信,一来一去的五六天就出去了,平白耽误时间。”

  “嗯。”和尚点头应承道:“既然如此,还不如直接去张家湾,前面的岔道口往南就是。而在湖边上住着几户割芦苇草的人家,贫僧刚好认识,晚上可以宿在那里。”

  “也好!”郭毅欣然接受。

  省的再去张家镇颠簸一趟。

  而对于这种节省时间的建议,道人更是赞同。现在最宝贵的就是时间,这旱灾说来就来了,可不会给你更多的时间去准备。

  如此,他们三个人的意见达成了统一。只有沈成江的脸色有些难堪,但还是强自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草民可就不耽误楚王殿下的军国大事了。

  然,某在张家镇收草席,得呆一段时间。如果几位要去张家镇,定要来瑞丰商号,给某一个做东的机会!”

  “好!”和尚十分爽快的答应了,而后拱手道:“那就此告辞!”

  说完,干脆利落的抬腿上马,手拉过缰绳,双腿一夹马腹:“驾!”

  两匹高头大马一前一后,慢跑在前面,柱子赶着骡车跟在后面。

  远远的还能听到沈成江的喊声:“郭二郎,别忘了咱们的约定!”

  德远和尚一边骑马慢跑,边好奇的问道:“你跟这沈老二是如何认识的?他还说有约定?什么约定?”

  郭毅也没隐瞒,实话实说道:“大家伙都住在同一个黑店里,也就那么认识了。而后,知道他经营着一家商号,就想把杨林村烧出来的瓷器,托他去发卖。”

  这一下,就连道人也感兴趣起来,不禁开口问道:“瓷器?什么瓷器?你们杨林村什么时候还烧瓷器了?”

  “也没多长时间,就最近几天,刚掏了一个小窑洞。我从一本不知名的古书上学了些烧瓷的本事,左右闲来无事,就想烧着试试,谁成想,倒也算是小有成功。”

  听见他说还会烧瓷,和尚与道人,皆是有些讶然。

  眼前这个身为读书人的俊俏少年,读书的本事如何,尚且不知。而读书以外的本事,却是精通许多。

  完全不像是一个正经读书人,应该有的样子。

  和尚饶有兴趣的追问道:“那如此说来,你们杨林村除了挖石碳、做蜡烛、养鸡兔之外,又多了一个烧瓷的事项?”

  倒是挺全活儿!

  “哈哈!”郭毅看着天边那如火的晚霞,自嘲的笑了笑,调侃道:“这杨林村三百来户,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千八百人呢!

  你是没见着,我去岁入秋刚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破屋烂瓦,不论男女老少,都是穿破衣、戴旧帽。

  而那些十来岁的姑娘、小子,俱是光着屁股在街上跑。

  那叫一个心酸。”

  听到他这番话,和尚与道人,尽是沉默下来,心里堵得慌。

  他们俩比郭毅更加清楚,不只是杨林村,整个荆湖北路,甚至于大半个周朝,如今皆是这般光景。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

  无外乎是年年都要给北辽送岁币,白银10万两,丝绸20万匹。

  同样,因为‘安保和议’每年都要赐给西夏白银5万两,丝绸13万匹,茶2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白银2.2万两,丝绸2.3万匹,茶1万斤。

  而这些东西,全都是加诸在百姓身上的。这些年来,三番两次的增加了春秋两税。

  并且,现在更是因为信州的义军起义,许多的大粮商都在全力的囤积粮食,以谋得高价。

  所以,现在粮价高的出奇。

  这时,就听郭毅感叹道:“我这人,向来是好吃懒坐,也没有什么太高大的志向,只想让身边人吃饱穿暖,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