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 第一百七十章 清明
作者:花间一壶清酒的小说      更新:2022-12-24

  蒋非在网上买了不同品种的番茄种子,一共二十来种。

  有倒立汤姆、绿巨人、脸红、深夜零食、薄荷茉莉、超甜100、马特野......

  名字听着都挺特别的。

  春种过后,采摘园还剩下将近二十亩的空地。

  蒋非选了一块靠着山脚的,把泡过了温水的番茄种子播撒进土壤里育苗。

  他以前看过的田园生活视频里,有一个镜头拍到了很多不同品种的番茄生长在一排竹墙前面。

  当它们成熟的时候,柔和的阳光照射在果子身上,番茄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看起来画面很美好。

  蒋非在心里记了好久。

  现在有土地、有时间,他准备整理出一块地来,种上不同品种的番茄,弄成一个可以观赏的番茄小园。

  把种子撒进土里,浇了水。

  他看到有四人坐在木屋前面的椅子上休息,脖子上挂着望远镜,手上拿着相机。

  蒋非走过去跟他们聊了一下。

  他们四人都是过来观鸟和拍摄的。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交配的季节。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春天,处处透着生机和浪漫。

  动物们自然也不会放过。”

  随着天气一天天暖和,树木长出了嫩叶,小昆虫们开始频繁活动。

  这就意味着鸟类的食物充沛了起来。

  有了充分的食物,鸟类便开始进入了繁殖季节。

  山林里的鸟儿都在忙着做窝、求偶、繁衍。

  鸟类求偶有着五花八门的招术。

  比如雄孔雀有傲人的外貌,它们会展翅开屏来吸引雌孔雀。

  鲣鸟有艳丽的双脚,它们就用双脚表演复杂的舞蹈来吸引异性。

  啄木鸟的嘴锋利,于是用嘴敲击树干,发出一连串“笃笃笃”的声响来吸引异性。

  松鸡会用胸部的气囊进行放气,发出“膨膨”响的声音。

  黄鹂鸟是山歌对唱。

  它们求偶的方式看得人眼花缭乱,而且有一部分雄鸟会换上“婚羽”。

  在春季,鸟类的性腺不断发育,发情期间它们会给自己穿上一身新装,替换掉一些花纹配饰。

  比如胸侧会多一些图案,脖颈处的羽毛更膨大。

  身上的羽毛也会更加的光彩夺目,五颜六色,这是它们为求偶而变的羽毛,俗称婚羽。

  这样更能吸引雌鸟的注意,毕竟鸟类也是“外貌协会”。

  这個季节很适合观鸟,能够看到其它季节看不到的艳丽羽毛,还能看到那些鸟儿各种各样的求偶小花招。

  他们四人会选择来白河村,是因为看到了周末过来的游客发的视频。

  游客站在山脚拍的,录到了附近不少鸟儿的叫声。

  观鸟人对鸟儿熟悉,一听就知道是什么鸟在鸣叫了。

  发现鸟叫声很丰富,他们又问了发视频的人,说这里环境挺好,鸟也多。

  于是他们过来了。

  跟蒋非聊了一会,他们在四周的山峰里选了一座,到山上看鸟、拍鸟去了。

  蒋非到玻璃花房,给花花草草浇了水。

  回家的路上,他顺道走去自家稻田看了下秧苗。

  最近温度稳定,秧苗的叶子长出三到四片,可以抛秧了。

  ……

  陈小梅和蒋非吃完早餐,到田里抛秧。

  陈小梅在掀育秧盘,蒋非先下了田里等着。

  从犁完田之后,稻田里一直用水浸泡着,防止小草在他们还没抛秧前就长出来了。

  到了要抛秧的前两天,陈小梅才过来把田里的水放出去一些。

  抛秧时田里有水的话,抛的时候容易漂苗,抛不准位置。

  现在稻田里没有水浸泡,又湿润润的,很适合抛秧。

  陈小梅挑了育秧盘过来,蒋非拎了一畚箕秧盘过去。

  左手托着育秧盘,右手拔出秧苗往田里一抛,它们便立在了田里。

  蒋非一边抛一边往后倒退,这样才不会踩到抛下去的秧苗。

  抛了一阵,他停下看了看,刚抛下去的秧苗东倒西歪,很少有立起来的。

  不过没关系,等它们的根在田里扎稳了,它们就会直起身来。

  除了陈小梅和蒋非,附近的田里也有人在抛秧。

  他们不时喊话聊几句。

  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住,只从边缘漏出一丝金黄色的光线。

  他们穿着一件薄薄的长袖站在阳光下刚刚好。https://

  稻田旁边是小溪,溪边的小草长得繁茂,小花开得灿烂。

  红花酢浆草、黄花酢浆草、紫云英,它们都大片大片地开,而且花期特别长,能从春天开到秋天。

  车前草爱挤堆生长,一个挨着一个,很热闹。

  小草小花间,偶尔挤进去一两株荠菜、蒲公英和野葱。

  微风吹来,草叶摇曳,花也摇曳,而秧苗被吹得更歪了。

  陈小梅和蒋非脚步后退,手上的动作飞快,一株又一株秧苗抛进田里。

  一亩的田,两人不用半个上午就抛完了。

  蒋非看着田里的秧苗,不得不感叹一句,抛秧就是比插秧快,还没那么累。

  以前还要插秧的时候,一亩田下来,腰都弯得累了。

  “好了,回家吧,另外一块田下午再来。”

  陈小梅从田里上来,到小溪里洗了洗手脚。

  蒋非把穿着的水鞋脱下来洗干净,又下去洗了下脚。

  小溪里除了有鱼虾、螃蟹、田螺、河蚌、泥鳅、黄鳝外,还有一种看起来会轻功的虫子。

  蒋非看着它在水面上滑行,跟漂在水面上似的,越走越远。

  这种虫子个头不大,看上去威风凛凛,张牙舞爪地跟个大蜘蛛似的。

  它们身体细长,非常轻盈,在水里不会沉,反而会像游艇一样在水面上滑行,丝滑得很,速度很快。

  这种虫子叫水黾,是水生半翅目类昆虫,黑褐色。

  水黾的前脚短,可以用来捕捉猎物。

  中脚和后脚很细长,长着具有油质的细毛,具有防水作用。

  它们的躯干上有极细的毛,这些毛厌水。

  加上水黾的一条长腿就能在水面上支撑起15倍于身体的重量而不会沉没。

  所以水黾能水上漂。

  以前村里的老人为了吓唬孩子不去水边玩,会把水黾说成是溺水之人来找替身的。

  当下水的时候遇到水黾,就会被它们拉下水。

  但当小孩子多次下水之后就会发现,这都是吓唬他们的。

  水黾除了在水上的滑行速度快之外,没有别的本领,根本不会拉他们,也不会咬他们。

  甚至,他们想捉住水黾来捏死,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

  过去的农村水塘和溪流缓流水面,一场大雨过后,水面上密密麻麻的一层,都是水黾。

  近些年来,水黾变得少了,不太常见到它们的身影。

  洗干净手脚,陈小梅挑着畚箕走在前面,蒋非提着水鞋,光着脚慢悠悠地走。

  路边人家种在屋旁的芒果树,树上还开着淡黄色的花,它们从春节后一直来到现在,也快要结果了。

  枇杷树上挂了不少果子,颜色还青绿青绿的,要过段时间才会慢慢变黄。

  桑葚树上也是,挂着一串串青色的果实。

  “妈,中午吃啥菜,我看菜园里的豌豆可以掐尖了,掐个豌豆尖来吃?”蒋非走进院子问道。

  “中午吃的青菜还没去摘,你想吃豌豆尖就去掐。”陈小梅放好畚箕,转身说道。

  “行,我现在去。”

  蒋非放下水鞋,拿了拖鞋穿上,进屋拿了把锋利的剪刀,再到厨房拎了个菜篮子。

  豌豆苗长到20至30厘米的时候要及时掐尖,可以防止顶端优势。

  这个时候的嫩芽还未老,豌豆尖可以食用,一举两得。

  若是等到老了再掐尖,会影响口感。

  豌豆苗掐尖后会继续迅速生长出来,一般可以掐三次。

  菜园里的豌豆苗长得鲜嫩,蒋非拿着剪刀,看好苗上的发芽点,在发芽点上面一些剪断。

  蒋非搜刮了菜园里的全部豌豆尖,只剪到了半篮子。

  拿回家洗干净,放锅里一炒,又缩水了大半,盛出来连半盘都没有。

  但味道是真的好,吃起来又嫩又香,口感好极了!

  ……

  4月5日,清明。

  清明既是传统节日也是节气。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陈小梅和蒋非一大早在准备“挂纸”的用品。

  “挂纸”即是扫墓的意思。

  为了避开“坟”“墓”二字,他们一般婉称扫墓为拜山,或者用方言“挂纸”。

  拜山要带上“三牲”,即鸡、猪和鱼,还有果品、茶酒、烛、纸钱等。

  其中鸡必须要用公鸡,鸡冠得正,而且是煮熟的整鸡。

  蒋非拿了几张草纸摊开放在地上。

  陈小梅抓住公鸡的翅膀,拔去它喉咙处的毛,拿刀割开一个小口。

  然后立即提住公鸡的头,把放出来的血撒到摊开的草纸上。

  这些淋过鸡血的草纸要放在墓碑额上,目的是驱“外鬼”,防止外来的抢夺后人敬奉给先人的东西。

  把公鸡用开水烫过,拔干净毛之后,用刀子在脖子下面开一个小口,将食袋拔出。

  在鸡屁股下面开一个口子,将内脏挖岀,保留鸡心、鸡肾、鸡胗。

  接着将鸡爪硬塞到鸡肚子,放清水煮熟。

  鸡头要朝上放着煮,因为要保持形状雅观。

  星星放假了,在一旁好奇地看着,时不时问上几句他们这么做的用意。

  蒋非一边回答女儿的问题,一边备齐东西。

  准备好了,蒋非给大伯和四叔各打了一个电话。

  “妈,可以出发了,大伯和四叔也准备好了。”

  “嗯,走吧。”陈小梅挑上香篮。

  蒋非拿上锄头,带着星星走在后面,在路上跟大伯一家、四叔一家汇合,一起往山上走去。

  蒋非的爷爷奶奶是合葬墓。

  他们挑着香篮到了之后,先拿锄头和镰刀将坟墓四周的杂草除干净。

  接着把沾着鸡血的草纸放在墓碑额上,头压住。

  然后插好烛,依次摆上茶酒、果品、三牲等供品。

  期间可以说一些想对先人说的话,一般都是先汇报一下今年家族里发生的好事,以及新生儿的到来。

  再祈祷一番,希望先人保佑后辈健康平安之类的。

  摆好供品,家要站在墓堂祭拜,手上拿一支香或者三支香,对着墓碑三鞠躬。

  拜毕,便是焚烧纸钱。

  以前还会在烧完纸钱后鸣放鞭炮,最后再跪拜次即辞神。

  现在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了,这一环节就省了。

  把纸钱全部焚烧完毕,他们拿矿泉水浇在上面,看着火星都灭了才敢离开。

  扫完蒋非爷爷奶奶的墓,蒋非的大伯一家和四叔一家下山回去了。

  太爷爷太奶奶的墓,一般要好几年才扫一次,得二爷爷、五爷爷组织,喊后辈们都回来,一起去扫墓。

  陈小梅、蒋非和星星来到同一座山的另一坟墓前。

  这是蒋非父亲的墓。

  蒋非边除去周围的杂草,边对爸爸说话,说一下今年发生的事情。

  陈小梅不时在一旁插嘴补充。

  两人也跟星星说了说她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摆供品,烧香,焚纸钱。

  蒋非站在墓碑前,想到去年就是在这个时候。

  他清楚地记得,那天也是清明,上山给父亲扫墓。

  晚上睡了一觉醒来,养殖系统忽然就出现了。

  到今天,刚好是一年。

  一年的时间,蒋非回想起来,自己过得又充实又快乐。

  最重要的是,实现了财务自由,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

  想要无忧无虑地过田园生活,得有钱财做后盾。

  蒋非在坟前站了好一会,把一些不能明明白白说出来的话,在心里跟爸爸说了一遍。

  陈小梅收拾好供品,重新装进香篮里,抬头看了一会墓碑,转头说道:“小非,星星,我们回家吧。”

  “嗯,走吧。”蒋非点头说道。

  走之前又回头看着墓碑说了一句:“爸,我们回去了,会经常过来看你的。”

  扫完墓之后,陈小梅和蒋非的心情都不是很好。

  星星一会看看奶奶,一会看看爸爸,乖巧地陪在一旁。

  陈小梅收拾了一下心情,找点事分散下注意力,说道:“欸,小非,你明天要带着血红龙去花城,行李收拾好了吗?”

  “收拾好了,带几套衣服就好了。”蒋非说道。

  “你出门在外,自己要多注意着点……”

  陈小梅絮絮叨叨地叮嘱着,蒋非一一应了下来。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更新,第一百七十章清明免费阅读。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