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 第二百二十三章 垂钓园未开先火
作者:花间一壶清酒的小说      更新:2022-12-24

  聊了一阵,马毅、汪来鸿和季展霖从蒋非家出来,拿上装备去钓鱼。周末过来钓鱼的人多,他们三人走到溪边,看到十来个钓友已经开钓了。“你们怎么才到?不是一大早在群里说出发了嘛。”一相熟的钓友问道。“哈哈,有点事耽搁了一下。”汪来鸿乐呵呵地说道。他沿着溪边往前走了一小段,很快找到了合适的钓位,打开渔具包,拿出钓竿。“看你这表情,心情很好喔,咋的,有啥好事?”那位钓友看着汪来鸿问道。“没啥,没啥。”汪来鸿笑着摆了摆手。他挂上饵料,甩竿入水,打开折叠凳一屁股坐下。“其实也不是不能说出来,反正小非都准备开了,是吧?”汪来鸿扭头对马毅、季展霖问道。本来钓友只是随口一问,听他这么一说,好奇心都被勾起来了。“跟蒋老板有关?蒋老板要开什么?”“小汪,你要说就说,不说就别吊人胃口。”旁边另一急性子钓友说道。“哈哈,不卖关子了,是蒋老板准备开垂钓园。”汪来鸿笑道。众位钓友:“……”就这?“你说的好事是蒋老板要开垂钓园?”“嗯。”汪来鸿重重点点头。“这个……我们不都是不爱在垂钓园钓鱼,才常约着出来野钓的吗?”“要不然我们就去你们渔场钓鱼了不是。”马毅在县城开了一个渔场,主要售卖鱼苗,也有养殖成鱼来卖。因为他爱好钓鱼,所以专门在渔场圈出一个塘来开垂钓园。汪来鸿是马毅的妹夫,主要负责渔场的管理。比起在渔场的垂钓园钓鱼,两人更乐意出来野钓。他们结识的一帮钓友也是,只偶尔去垂钓园,更多时候都约着出来野钓。在认识蒋非以前,他们的野钓地点很少固定下来,到处跑,到处钓。认识蒋非,来这里钓过鱼之后,他们就很少到别处去了。每一次在群里喊一声去不去钓鱼,不特意说明地点的,大家都默认是来白河村。那位钓友说完,想起自己来蒋非山边小溪的野钓次数。他接着补充了一句:“当然,蒋老板开了垂钓园,我肯定去捧场的。”“什么时候开,在哪开,到时喊我一声,去捧个场。”“对,你们也记得喊我一下,虽然不想去垂钓园,但不去一次不好意思。”“到时在群里说啊,大家都看得见……”其他钓友纷纷表示会去捧场,在群里互相提醒一下。开园那天去钓个一天。如果垂钓园生意实在差,他们多去几天凑个人气也行。“你们一个个的,别把话说的那么早,说什么去捧场,一进去肯定不想出来的了,恨不得吃住都在里面。”汪来鸿说道。“你们不用担心蒋老板的生意会差,说实话,你们都不一定抢得到入场票。”马毅跟着说道。“对,其实你们不去捧场比较好,别占着位置。”季展霖赞同地说道。“不是,你们三个什么情况?”“价格特别优惠?那也不至于你们说的那么夸张吧?”“野钓不用花钱,哪有更优惠的,还能倒贴不成?”“小汪不靠谱,就会吊人胃口,小马,你来说说呗。”马毅笑了笑,说道:“蒋老板要开放的垂钓园是他自家的鱼塘。”“我们有幸吃过几次塘里的鱼,味道很好,很鲜美,你们只要吃上一口就知道了。”“所以垂钓园一开,很多人挤着去的,我们都担心抢不到入场票。”“味道好啊?比钓上来的野生鱼味道更好?”“当然。”马毅点点头。“好得多,形容不出来,谁吃谁知道。”汪来鸿说道。“你说得我心痒痒的,好想尝尝征服你们三人的鱼儿到底什么味道。”“我也是,看你们说得夸张,真想现在就尝一口,鉴定一下美味程度。”汪来鸿看着鱼护里的草鱼,那是刚才从蒋非鱼塘捞上来的。他咬了咬牙,说道:“你们吃了就知道我们没有夸张,中午找个农家乐,把这鱼清蒸了。”“那我这条红烧吧。”马毅不舍地看着鱼儿。“再来个糖醋鱼。”季展霖只得把自己的鱼也拿了出来。一个上午,大家都钓得有点心不在焉。甚至有一个钓友甩竿入水时,鱼钩被甩得倒挂在身后的树枝上。这对一个经验丰富的钓鱼老来说,实在不应该。将近十一点,汪来鸿看着半天没有一点儿动静的浮漂。他看看左右,说道:“各位,我先拎着鱼去农家乐,让他们处理了给煮上,差不多好了喊你们过来。”“我跟你一块去。”马毅和季展霖利索地收竿。“我们也走啦。”其他钓友纷纷麻熘地收竿起身。往常喊回去,总有钓友一遍一遍说着“再来最后一竿”“真的最后一竿”,拖着时间不愿走。汪来鸿一转身,看到大家都收拾好了,有些惊讶。他从来没见过钓友收装备这么整齐利索的。“走,吃鱼去!”……蒋非吃了个午饭的功夫,拿起手机一看,发现钓鱼群里一下子有很多艾特自己的消息。他点开一看,都是在问垂钓园什么时候开,开了之后一天能让多少人进去……如果人数过多需要不需要提前抢入场票,看在同在一个群的份上,能不能走个后门……蒋非往前翻了翻聊天记录,看到了起因。原来是汪来鸿三人把早上从他鱼塘里捞上来的鱼,拿去农家乐煮了,请十几个钓友一块吃。【讲真,最近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安卓苹果均可。】大家一下快子,都觉得这鱼味道又鲜又美,清蒸出来还带着一股清甜。比他们钓上来的野生鱼儿还好吃。于是,一个个在群里炫起了他们吃到的美味鱼儿。如果只是一个两个人说,群里的大家可能认为他们在吹,说的过分夸张了。可十几个钓友都这么说,大家纷纷信了。退一步想,就算他们的表达含有夸张成分,但可以肯定的一点,那鱼的味道绝对行,才能让他们赞不绝口。其实,跟汪来鸿一起吃鱼的一群钓友在群里发完了之后,稍有些后悔的。据了解,蒋非的鱼塘面积总共就两亩多一点,塘里只有两三千条鱼。钓完即止。在群里一说,大家兴趣高涨,都喊着坐等垂钓园开园,他们准备好了。一瞧这架势,不是给自己增加竞争对手嘛。但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要是再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他们还是会说出去的。吃到如此美味的鱼,忍不住要分享给各位钓友啊。蒋非快速翻看了一遍聊天记录,没想到垂钓园未开先火了啊!蒋非把垂钓园的开园时间定在7月16号,也就是这个星期六。进园垂钓不收费,但钓上来的鱼不设置回收,必须按斤购买。鱼塘里大部分是草鱼,有少量鳙鱼、鲢鱼和鲤鱼。蒋非了解了一下它们的市场价,草鱼和鳙鱼的价格一斤在6.5元左右。鲢鱼相对便宜一点,5.2元\/斤。鲤鱼则一斤在8元左右。市场上出售的都是人工养殖的,野生的价格要贵一点。比如草鱼,野生的能卖到一斤15-20元,价格浮动比较大,有时能卖得更高一些。蒋非这鱼虽然是养殖的,但吃过的都说比野生鱼还鲜美。他衡量了一下,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都统一定价好了,25元\/斤。垂钓园开放的时间,上午7:00-11:00,下午3:00-7:00。如果人数过多,垂钓园安排不下,蒋非会在门口放一个抽券箱。抽中的人就能进园垂钓。他本来第一个想到的是可以按排队顺序进园垂钓。细想之下,觉得抽券比排队更好一些。不会有人为了占位置,早早在门口排着了。蒋非把内容整理了一下,发到了群里,顺便复制粘贴发到了朋友圈。“哇哇哇!”溪边坐着一排钓鱼老,其中一个拿出手机看了一眼,瞬间激动得跳起。“你干啥呀,鱼都被你吓跑了。”汪来鸿嫌弃地看了旁边的钓友一眼。“蒋老板定下开园时间了,在星期六……”那位钓友把群里的消息复述了一遍。“太好了,星期六又可以吃到心心念念的鱼了!”马毅咽了下口水,回味着中午的那顿,可惜人太多,一个个饿鬼投胎似的,抢得飞起,他都没吃到几块,没吃过瘾。“马哥,你是不是忘记考虑到一个可能了。”“万一空军呢……”一时间,空气都凝滞住了,只有沉默的味道。“呸呸呸!”马毅自信地说道:“谁空军,我都不可能空军好嘛。”“对的,不会空军的。”旁边一人接话道:“钓不上鱼,去采摘园转一圈就好了,瓜果蔬菜,随便买点回去,老婆还开心不是。”众人纷纷开起了玩笑,尝过了鱼的味道,一点儿不觉得一斤25元贵。他们只担心自己抢不到入场票,以及万一真的空军了……群里的其他人看到价格,倒是有些愣住了。毕竟大多数人经常过去白河村野钓,知道蒋非鱼塘里的鱼都是养殖的。汪来鸿等人说鱼好吃,他们知道要么垂钓园收费高一些,要么钓上来的鱼按斤收费卖得贵一些。但大部分人以为最高也就十几块钱一斤。对价格惊讶过后,一个个还是在群里活跃地表示期待垂钓园开园,他们会过去垂钓之类的。原因在于他们去白河村野钓有一段时间了,对蒋非还算了解,知道他是个靠谱的,不会胡乱定价匡他们。想必鱼塘里的鱼跟采摘园的草莓一样,确实很不错。而且有马毅、汪来鸿、季展霖等人尝过了,都赞不绝口。他们不愿错过。蒋非在群里简单回复了几句。他想起上次钟建容、周哲立和白萍过来,也是尝过了鱼,让垂钓园开园时提醒一句。蒋非特意发微信跟他们三人说了一声。很快,钟建容、周哲立和白萍都回了信息,表示周末会过来钓鱼。蒋非放下手机,看到女儿抱着个小鱼缸在屋里走来走去,没有目的地转悠。“星星,你在干什么?哪来的小鱼缸?”蒋非问道。“爸爸,我在变魔术。”星星一本正经地说道。“变魔术?”蒋非感兴趣地说道:“变给爸爸看看。”“好啊。”星星开心地应道。她抱着小鱼缸走了过来,左右看了看,又拿了根画笔。星星把画笔放在鱼缸的后面,让爸爸站在前面,问道:“爸爸,你看到了吗?”“我……要看到什么?”蒋非一脸懵。“画笔变大了啊。”星星一脸你怎么连这个都没看出来的表情。她拿过画笔,认真地说道:“爸爸,你看,画笔现在是这么大的。”“然后,我放到鱼缸后面,你再看,它是不是变大了?”蒋非点点头。“那就对了,我能让画笔变大,这就是魔术,很厉害的魔术!”星星说道。蒋非:“……”这是因为玻璃鱼缸里装了水,水的折射率比空气的折射率大,而接近玻璃的折射率。所以,玻璃鱼缸装了水相当于中央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透过它来看物体,会有放大的效果,能当放大镜。不过,这些知识不是星星所能理解的。蒋非好奇地问道:“星星,谁教你的魔术啊?”“雷子哥哥教的。”星星抱着玻璃鱼缸在屋里走动,到处去放大物体。她接着说道:“我们上午去找雷子哥哥了,他在家写作业,没空出来玩,就教了我们放大的魔术。”蒋非点点头,他明白了。雷子很大可能是从科学课上学到了放大镜的原理,觉得有趣,忽悠几个小朋友是魔术。蒋非看过雷子的科学书,内容很丰富,一些简单的生物、物理、化学知识都有。只是不会往深处学,让小朋友们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行。不像他读小学时的自然科学课,一学期没上过几节课,不是自习就是上语文、数学课去了。那时也没有专门的科学老师,都是班主任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