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 第二百六十一章 心情郁闷的金丝雀
作者:花间一壶清酒的小说      更新:2022-12-24

  蒋非记忆中的童年露天电影,是一面影布、一台放映机、一束光,以及操场上乌泱泱的人群。白河村的男女老少都聚在了小学门前的操场上。有时还有附近几个村子闻讯赶来的人,大多是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和小孩。他们打着个手电筒,拿着个小板凳,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结伴而来。来的迟的找不到好位置,坐得远了看不清画面。他们便跑到幕布后面去,有些则干脆爬到附近的树上去。电影一般要到七点钟才会开始放映。而等不及的大家总是来得很早,急切地盯着那白色幕布焦急地等待。放映师傅一走到放映机前,操场上的人瞬间安静了下来,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他操作。放映机一开,一道白色的光投射到影布上。不是第一次看电影的小孩都知道,如果他们站在光束前,或者拿什么东西放到光束里,都会被投影到幕布上。经常会有调皮的小孩故意在放映机前跑动。或是用手在光束里做出各种动物的影子,幕布上便会出现展翅飞翔的老鹰,游走的蛇,趴着的小狗……“校长来了。”“你班主任坐在你后面看着呢。”放映师傅只要说两句话,一帮捣蛋的小孩马上乖乖坐好。校长和学校的很多老师都是村里的,他们也会来看电影。那时候的学生还是比较怕老师的。等光调好了,放映师傅会把电影胶卷盘挂在胶卷支撑架的一端,另一端挂了个空的胶卷盘。电影胶卷从这个盘卷到那个空盘,通过放映机灯光把胶片画面投送到白色的幕布上。坐得近的人能听到胶卷转动的声音。在小孩子看来,就是两个轮子转啊转,幕布上就可以看到电影了。蒋非和小伙伴们小时候觉得这可神奇了。一部电影大概有四卷胶卷,一卷放完了,放映师傅会把它取下来,换上另外一卷。中间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要去上厕所的、买小零食的,都会抓紧时间跑着去。每次看电影,蒋非和小伙伴最喜欢买的零食是向日葵瓜子。那时,小卖部的向日葵瓜子是论杯卖的。一毛钱一杯,直接让老板倒在手心,或者口袋里。杯子是一个小茶杯。很多时候老板的手很稳,盛得不多不少,刚好平着杯口。但偶尔会遇到老板心情好的时候,倒的一杯瓜子能满得溢出来。碰上这种好事的小朋友,能开心上一天。他们买上两三毛钱的瓜子装在兜里,一边看电影一边嗑,可高兴,可有趣了。至于看的电影放的是什么内容,蒋非已经记不清了。但记得大多是战争片。每每放到精彩的地方,他们都在幕布前看得很激动,恨不能冲进屏幕帮忙打倒敌人。幕布是挂在两根竹竿上的。如果风比较大,幕布会被吹得摆动起来,上面的影像也会一抖一抖的,人物动作看不清楚、变形、重叠在一起。他们最讨厌的就是看到精彩处,忽然来一阵大风。电影一般在九点多结束。大家还舍不得散场,凑在一块说着刚才电影里的剧情,看放映师傅收了幕布和各种机器。等放映师傅收拾完,带着机器骑自行车离开了,大家才散场。夜色下,一道道手电筒的光束划破漆黑的村子。对于晚上没什么娱乐活动,家家户户都早早关灯睡觉的村子来说,这是难得的热闹。后来,村里放露天电影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蒋非读初中的时候,看电影都是学校组织到电影院去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他记得电影院又小又破,放的教育片也不爱看。他们都是能躲就躲,不愿意去看。村里不再放露天电影了,看露天电影这事成了他们的一个美好回忆。蒋非有好长时间没有想起过这些事情了。他在网上下单买了投影仪和带支架的可移动幕布。蒋非有几次在小木屋里用手机看电影时,还在想着该买一个投影仪了。他之前选了几款放在购物车里,打算有时间再好好对比挑选一下的。放着放着就忘了。买不是急需的东西容易拖延。一变成急需了,蒋非的拖延症、选择困难症都好了,很快在相中的几款里挑了一个合适的。选择带支架的可移动幕布套餐,下单支付,搞定。蒋非放下手机,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倒了一杯用黄皮泡的水来喝。他站在窗前往外看去,大雨“哗哗”地下着。雨滴打在院子里的桃树和桂花树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来,黑煤球,奶牛,奶虎,你们在这根线后面站好,不可以偷跑。”星星拿粉笔在地上划了一条横线,让三只猫咪排排站。她手上拿着一个毛线球,对三只说道:“我抛出去之后,你们才可以跑着去追。”“谁第一个追上,谁就赢了,累计赢五次,我就奖励一根小鱼干。”“听明白规则没有?”星星问道。“喵~喵~喵~”星星抛出手中的毛线团,三只猫咪像离弦的箭一般,飞速冲了出去。“第一局,黑煤球赢了。”“奶牛,你踩线偷跑,记你犯规一次,犯规三次你就出局,不能参加比赛了。”“第二局,奶牛赢了。”“奶虎,你故意撞了黑煤球,这要不要算犯规呢?”“算了,这个不算犯规,是竞争的一部分。”“第三局,……”蒋非端着水杯看女儿和三只猫咪玩耍。他发现女儿是个“随性”的裁判。星星好几次玩着玩着就记不清自己前面说的规则了,前后矛盾,又时不时加些新的规则进去。不过,猫咪不介意就行。反正蒋非瞧着女儿和三只猫咪都玩得挺开心的。黑猫和另外两只猫咪的关系总算和谐了起来。三只都待在家里时,愿意一块玩儿,有时还会结伴出门。陈小梅、蒋非和星星看到黑猫态度的转变,确定它前一段时间的异常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待它们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引起的。他们之前没有想到黑猫会吃自己叼回来的两只崽子的醋。但蒋非后面一想,又觉得这很正常。他不知道两只小猫是不是黑猫的崽子。想来黑猫自己也是不知道的。母猫发情期会跟不同的公猫交配,一窝出来的小猫崽还可能有不同的猫爸。谁也说不准小猫崽的猫爸是哪只。黑猫当时会叼它们回来,最大的可能是两只的猫妈妈不在了。它把两只救了回来。在动物界,不少动物有护崽的行为,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崽,它们会下意识去保护幼小的崽。但当崽子长大,动物就不会再对它们有保护的意识了。母猫对待自己生出来的小猫也是一样的。小猫长大到能独立的时候,母猫会驱赶它们,让它们独立去生活。两只小猫刚到家里那段时间,黑猫对它们的态度还是很友善的。蒋非仔细想了想,是两只小猫日渐长大,能独自出门去耍开始,黑猫才不太愿意回来的。肯定是从那时开始,黑猫就把它们当争宠对手了。好在他们及时发现了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平衡,三只能和谐友好相处了。“好了,今天的比赛到此结束。”“黑煤球,奶牛,奶虎,你们的表现都很棒,各奖励你们两根小鱼干哈。”星星拿着小鱼干奖励给三只猫咪吃。“汪汪~”一直趴在地板上围观的狗子看到猫咪吃上了零食,赶紧凑到星星面前刷存在感。“球球的表现也很棒,奖励你一根火腿肠好了。”星星说着,跑去打开狗子的零食箱,翻出一包火腿肠。她撕开包装,球球一口咬下半根。三只猫咪吃完了小鱼干,都凑了过来,一只咬下一口。星星看狗子和猫咪吃得香,看着手里剩下的一截,她从另一端咬下了一小口。狗子、三只猫咪和蒋非都看了过去。星星嚼了几下,咽了下去,眨了眨眼睛,说道:“我就吃一点点尝尝味道。”“什么味道?”蒋非好奇地问道。那火腿肠是买给球球的零食,专门买的狗狗零食,跟他们吃的成分不一样。“吃起来有点腥,但挺香的。”星星拿着剩下的一小截,问道:“爸爸,你要不要尝一下?”“谢谢,不用。”蒋非面无表情地拒绝了。球球赶紧把星星拿在手上的火腿肠吃完,猫咪抢着吃就算了,人也跟它抢。球球觉得自己太难了。大雨连着下了一个多小时,雨势渐小,慢慢变成小雨淅淅沥沥地一直下着。在连着十几天的高温酷热天气后,来这么一场大雨,感觉特别舒服。大雨带走了燥热,周身的空气都变得凉爽起来。蒋非撑着伞往山上走去,微风吹在身上凉丝丝的。听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雨滴落在树叶上滴滴答答的声音。蒋非觉得很惬意。树木和小草可以咕冬咕冬地喝水喝个饱。他想,它们此时也是惬意的吧。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了半夜,停了几个小时,早晨又下了起来。连着几天,雨都是下下停停,时而大,时而小,时而停。……蒋非早上起来,拉开窗帘一看,又是下雨的一天。如牛毛的细雨无声无息地飘洒着。这是连续下雨的第四天,蒋非吃完早餐,提了饲料去鳖塘。遇到连绵阴雨的天气,甲鱼吃的比上个星期少一些。这是正常的现象,蒋非减少了投喂的量。甲鱼既贪食又耐饿,一次进食后很长时间不吃东西,也不会死亡。外塘养殖的甲鱼,遇到恶劣的天气,会减少进食,甚至停止进食。喂完甲鱼,蒋非接到了蒋雨晴打来的电话。蒋雨晴到采摘园里上班,发现两只金丝雀的状态不太对劲,蔫蔫的。两只金丝雀都趴在木屋客厅的桌子上,她喂食物给它们,它们一点儿都不吃。不管她怎么逗它们,它们也不理会。蒋雨晴担心它们是生病了,马上打了电话告诉蒋非。蒋非赶紧去了采摘园,如蒋雨晴所说,两只有气无力地趴在桌子上。看到他过来,它们勉强提起了点精神,扑棱着翅膀飞到他的肩膀上。“小金,小雀,你们哪里不舒服?”蒋非伸手按住两只的爪子,把它们放到手掌上。他一边问着一边用动物亲和力去感知两只金丝雀的情况。感知完,蒋非对着它们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又逗了它们一番。“非哥,小金和小雀早上不肯吃一点儿东西,要不要找兽医看看?”蒋雨晴担忧地看着它们,又问道:“兽医会看鸟儿的病吗?”蒋非伸手在它们脑袋上摸了摸,笑道:“你不用担心,它们没有生病。”“最近几天一直下雨,它们待在屋里觉得无聊,心情不好,有点郁闷。”“啊?只是心情不好啊?我还以为……”蒋雨晴想了一下,说道:“下雨天,小金和小雀确实待在木屋里的时间很长,它们好像不喜欢出去淋雨。”“嗯,它们毕竟是笼养长大的,不喜欢淋雨很正常。”蒋非说完,补充了一句:“野外长大的鸟儿也不一定喜欢淋雨,只是鸟儿也有生存压力的,它们有时为了找食物没办法。”“那现在怎么办?哄哄?”蒋雨晴看看金丝雀,又看看外面还下着的雨。小鸟不开心了该怎么哄?“先让它们吃了早餐吧。”蒋非拿过放在一旁的金丝雀专用食盆,蒋雨晴早上已经倒好饲料在里面了。她刚想说它们不肯吃。蒋非开口说道:“知道你们无聊了,赶紧的,吃了早餐带你们到山上玩。”“有我撑着伞,不会淋湿你们的。”两只金丝雀一听,立马满血复活,低头“笃笃笃”地吃起了饲料。蒋雨晴默默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好吧,没办法的只是她,而蒋非只要一句话就能搞定。两只金丝雀飞快吃完食盆里的饲料,一左一右飞到蒋非的肩膀上,催促着他快点出发。蒋非安抚地轻轻拍了拍它们的背,跟蒋雨晴说了几句。他撑上伞,带着两只出了采摘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