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之王 第一百二十八章 王世充投降(中)
作者:风华爵士的小说      更新:2023-01-04

  恋上你看书网,军师之王

  “众卿随朕来。”

  王世充没有回宫,他只是转过身,示意众文武跟着,便默默的走向身后的城门楼。

  王玄应、杨公卿、段达等默默跟随。

  在他们的视线中,王世充那曾经雄壮昂扬、意气风发的背影竟是那样的萧瑟、悲凉。

  甚至就连脚步都显得沉重而踉跄。

  进了城门楼,王世充居中落坐,众人也默默的分坐两旁,屋中的气氛一时格外沉重。

  良久,王世充开口了,这位昔日的枭雄显得憔悴而绝望。

  “诸卿,如今外无援兵,内无粮草,我大郑已是时日无多。”没说几句,王世充竟哽咽了:“诸卿跟随朕多年,无不劳苦功高,不该没个下场,城中三十万军民,更不该因朕而死。”

  “所以,朕决意纳降,不知诸卿意下如何”

  虽然早料到了王世充的选择,但此话一出,众文武仍是不禁悲从中来,毕竟,这郑国不仅是王世充的,也是他们的。

  “陛下——”众文武也是号啕大哭,但是,却并无人反对。

  大势如此,再挣扎又有何用!

  不,有人反对!

  “父皇,”王玄应这时泪如雨下,嘶声拜伏:“不能降啊,您创此基业不易,岂可拱手让人”

  王玄应舍不得啊。

  他这个太子的宝座还没坐热,他还没当过一天的皇帝啊。

  “痴儿!痴儿!”王世充潸然泪下,探身摸了摸王玄应的头顶,涩声道:“你以为朕舍得吗但天意如此,奈何!奈何!”

  “朕若不降,一旦城破,洛阳必化为齑粉,我王氏一族也会族灭。朕不能做此不孝子孙,让祖宗断了血食啊!”

  王玄应这时也没话说了,他是不甘曾经到手的宏图霸业,但更不想死。

  “父皇——”

  这位郑国太子又是一阵泪如雨下。

  王世充仰面向天,稍稍平复了一下悲痛欲绝的心情,然后转向段达与杨公卿:“段爱卿,便劳你起草降书,杨爱卿,你去宫中取口簿、鱼鳞册以及玉玺等物。咱们——降了!”

  等最后两个字艰难的说完,王世充似乎瞬间泄了气一般,苍老了许多。

  “臣——奉诏!”

  段达、杨公卿闻言,心中如释重负的同时,也是苦涩非常。

  “杨汪将军,你去通知唐军,说朕愿降,让他们稍待片刻。”王世充强撑精神,又做了吩咐。

  “臣遵旨。”杨汪也抹了抹眼泪,出门而去。

  而随着杨汪的出门,屋中的哭声瞬间更响亮起来。

  城下。

  程咬金正等得着急,便见杨汪从城上探出头来,一脸伤感道:“程将军,陛下已经决定纳降,请稍待片刻,略作准备。”

  “好,好,陛下真是明智之举,某立即回禀。”程咬金大喜,立即拍马冲回本阵,一脸的欢天喜地:“殿下,那王世充果然降了,马上就出城。”

  “嗯,孤听见了。”李世民也兴奋莫铭,他拍了拍程咬金的肩膀:“咬金干得不错,孤给你记一功。”

  程咬金顿时乐得眉眼不见,这功劳来的真是轻松,就是动动上下嘴皮的事。

  “好了,你将窦建德等押回吧。”

  “诺。”

  程咬金连忙回身,将一众囚车又送回后阵,免得待会纳降时碍事。

  “殿下此次东征,终于得竟全功,真是可喜可贺啊!”夏雨多聪明,立刻马屁送上。

  “哈哈,全赖军师相助,否则,岂会如此神速!”李世民马上投桃报李。

  这话说得没错。

  历史中,李世民从武德三年七月初一出征,到次年五月十一王世充降,耗时十个多月。

  李唐虽然最终获胜,但也代价巨大,粮草、军械、兵力,都损耗极巨。

  而这一世,有了夏雨的帮助,李世民只用了五个多月便解决了战斗,时间短缩了一半。

  而且,国力损耗也大为减轻。

  这一切的变化,自然都是夏雨穿越带来的蝴蝶变化。

  “对了,”夏雨忽然想起一事,压低声音道:“伪郑降了,王世充君臣殿下打算怎么办”

  李世民愣了愣,笑道:“王世充好歹是一国之主,和其家人自然也得递送长安,交由父皇发落。”

  至于日后李渊会不会下黑手,整死王世充一家,关他屁事!

  当然,夏雨也不关心,这王世充还下黑手刺杀过他,他巴不得李—厚黑—渊早点下手。

  “那其麾下文臣武将呢”

  李世民眼眸中寒光一闪:“自然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接着,又冷哼一声:“择日,和窦建德麾下文武,一起处斩。”

  夏雨脸色一变。

  历史中,李世民就是这么干的,这让他很不理解,都说李二童鞋仁厚大度,怎会这么狠!

  “殿下不可!”他连忙劝道:“自古杀俘不祥,何况是杀这么多人。万请三思啊!”

  他还想保人呢,都杀了,那还得了。

  李世民叹了口气:“军师所虑,孤自然懂,但不得不为之啊。”

  “……”夏雨顿时一脑门问号。

  李世民犹豫了一下,某些隐密,对别人他不会说,但对夏雨这样的心腹重臣,却是无妨。

  “原因有二。”

  “其一,便是翦除王世充、窦建德党羽,以免其降而复叛。大唐初立,可是经不起折腾啊。”

  “其二,军师当知,夏、郑两国文臣武将太多,但朝中权位有限,既安排不了,也养不起啊。”

  夏雨愕然,原来不是李世民不想怀柔,是不敢,也怀不起啊。

  说到底,萝卜坑有限,李唐还得优先照顾自己人和门阀世家,实在没多少空余的坑位。

  “臣明白了。”

  夏雨叹了口气,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如果他是李渊、李世民,恐怕也只能这么干。

  “那臣只保几个人可不可以”

  “这倒行。”李世民这回很爽快,少数几人,问题不大、也好安排:“怎么,军师觉得何人可用”

  夏雨大喜,忙道:“倒是有几个。首先便是那凌敬,此人计谋出众,乃世间奇才,殿下当用之。”

  李世民笑了,有些不以为意道:“再出众,那也是军师手下败将。不过,既然军师推荐,罢了,只要此人愿降,孤便用之。”

  李二童鞋现在不缺谋士,但既然夏雨力荐,那还是要给面子。

  “谢殿下,臣晚上便去说服他。”夏雨很高兴。

  “还有何人”

  “还有就是那魏征,此人博学刚直,有宰相之才——”

  “不用了,这魏征已经有人保了。”

  然而,夏雨还没说完,李世民便摆摆手,打断了他,而且还一脸不可描述的古怪表情。

  “……”夏雨一脸愕然,忍不住道:“却是何人慧眼识珠”

  李世民目光悠远,冷笑道:“慧眼识珠恐怖未必!军师一定想不到,此人背后是谁”

  夏雨一愣:莫非还有啥隐情

  “是五姓七望!”李世民揭开了谜底,意味深长道:“孤才回青城宫,清河崔、博陵崔、范阳卢、太原王、赵郡李、荥阳郑,六家的书信便到了,力保这魏征为大唐效力。”

  夏雨瞳孔一缩,大惊道:“这魏征是五姓七望的人”

  李世民默默的点了点头。

  夏雨多聪明,立马想明白了一切:“臣明白了,这些世家又在玩两头下注的龌龊把戏!”

  “虽然他们最看好大唐,但仍不妨碍他们在窦建德那也下一注。”

  此等把戏,也是世家门阀的惯用手段了。

  一旦天下大乱,任何一方有可能逐鹿成功的势力,他们都会押上一注,只是或大或小。

  这样,不管最后哪一方获胜,他们都可以得利。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诸葛亮三兄弟,长兄诸葛瑾出仕东吴,诸葛亮辅佐蜀汉,而幼弟诸葛诞却是曹魏的猛将。

  所以,有些光鲜的表面之下,往往是不可明说的权谋和利益。

  夏雨很失望。

  又一个伟光正的形象在他心中破灭了,这魏征千古诤臣的背后,看来也不是那么纯粹。

  那些世家不会白扶持他,魏征必然要代表他们的利益。

  一开始,知道魏征出现在窦建德麾下,夏雨还有些疑惑。

  毕竟他记得,历史中,魏征是李密旧臣,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后,也随旧主降了大唐。

  但这一世,却有了差异。

  不过,夏雨也没放在心上,只是以为他穿越引发的蝴蝶变化。

  但现在看来,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魏征还是要走入大唐的政坛,有没有夏雨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