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风云,从寒门开始崛起 第80章 走私贩盐
作者:一袖朝歌的小说      更新:2022-11-22

  “据余所知,范阳卢氏因当年诬陷幽州祁氏通敌叛国,被谢远和祁大将军遗子翻案后,夷灭三族。”

  王皇后慢慢坐起来,往旁边看了一眼正在熟睡的稚子,随后漫不经心地拨弄起豆蔻,

  “作为范阳卢氏唯一的后人,你不打算为你阿父,为你的族人报仇么——卢仲。”

  宫殿内除了皇后和跪在大厅中央的年轻郎君,便再无第三人。

  卢仲的拳头微微攥紧,低着头轻声道:“臣不知皇后此言何意。”

  屏风后传来一声哂笑,卢仲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不过片刻面前便多了一双小巧玲珑的赤足。

  卢仲瞳孔一缩,将头埋得更低了。

  “朝野传闻中书令貌美,颇得士族门阀闺女青睐,把头抬起来叫余好好瞧瞧。”慵懒的声音响在头顶。

  犹豫片刻,卢仲慢慢抬起了头。

  王皇后细细打量一二,伸手挑着少年郎的下巴,见他瞬间耳朵通红,忍不住抿唇轻笑。

  “倒确实有副好皮囊。”

  卢仲看到王皇后的笑,也看到了她眼里,和王太宰一模一样,对于他这落魄人的轻蔑。

  为了爬上中书令这个位置,他受到王太宰旨意,卑躬屈膝在他府邸做了一个月的仆从。

  不,连仆从都不是。

  他和狗争食,他和狗在王太宰面前争宠——

  甚至……他还要拴上狗链子,做出一副讨好的模样去面对那个趾高气昂的人。

  这一个月的屈辱,才让他换来中书令的位子。

  但这还不够,他要爬的更高。

  “皇后谬赞。”压下眼里晦暗不明的光,卢仲微微一笑。

  王皇后收回手指,淡淡道:“做余面首,余用外戚王氏之力,助你打压寒门,助你报仇。”

  厅中少年的瞳孔微微瑟缩。

  面首……

  “皇后……”

  王皇后盯着卢仲,哂笑——

  “若他们知道一个在夷灭三族中一道枭首的逆贼之子,做了中书令,掌管大权,该当何想?”

  她慢慢俯首,听着温软却没有一分温度的声音响在少年耳畔,

  “你没有资格拒绝余,除非你想前功尽弃,除非你想你们卢氏永远遗臭万年。”

  女子气息如兰,胸前一片美好若隐若现。

  卢仲没有注意,只是听着她的一席话发怔。

  永远遗臭万年……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王者青史留名,寇者遗臭万年。

  但是,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只要堵住了那些人的嘴,他可以任意篡改史书。

  念及此,少年眼中的最后一团火慢慢泯灭。

  他唇畔勾起和王皇后一模一样的笑容,起身将王皇后打横抱起,大摇大摆地走进内殿。

  王皇后慢慢勾住少年的脖颈,笑颜如花:“这才对嘛。”

  遂珠帘垂落,留下一席幽梦。

  皇宫之外,某处阁楼二层,一双眼睛看着停在皇宫门口的马车,良久之后慢慢勾起笑意。

  谢远,祁晏,霍氏……

  你们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

  正月底,众人忙碌完手中事务,有了片刻的清闲。

  将举荐名册送上去后,霍去病收到了卢仲的来信。

  卢仲被拜为太子太傅,兼任中书令。

  “少寒才做官一年,便到了这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如此不会引来其他士族子弟的嫉妒和打压么。”霍去病高兴之后,忍不住担忧,将这件事告诉了谢远。

  谢远摇头。

  做官是卢仲自己选的路,做到什么位置也是他自己选的。

  既然做到那个位置,那么他就应该做好被士族子弟忌惮和打压的准备。

  不过,卢仲能有今天成就,他也打心眼儿里替他高兴。

  此番卢仲送信来,有意让谢远和霍去病去建康参加他的乔迁宴。

  谢远因为忙着要处理手中的一宗私盐贩卖案,便让霍去病带了一份贺礼替他送去健康祝贺卢仲。

  在大晋,百姓是不允许私自制盐的,尤其是海边那一带的百姓,官府查得十分严格。

  天武帝在世时,定下过一条律令——

  一旦查到有私自制盐,私自贩卖盐的,不论士族还是百姓,都要处以极刑。

  可见盐的管制严格与刀枪兵器无异。

  而就在今日,谢远收到了来自南方边境百姓的举报信。

  信中说边境有个士族私自制盐,并买通当地官服,打着朝廷的名义走私卖盐,牟取暴利。

  因为有当地官府的庇护,所以这些事一直没被朝廷发现。

  而他们暗中私自经营的盐矿,更是在短短五年中赚到了惊人的数目。

  他们走私卖盐也就算了,还抓当地老百姓去做奴隶和苦工。

  有想要逃跑去举报的,都被抓回来暴晒至死。

  而这封举报信,是因为谢远派了门客去边境视察,才叫当地太守和那个世家因为心虚而放松守卫,便逃了几个人出来,写了这封信送到扬州刺史府。

  至于后来有没有被抓回去,谢远就不知道了。

  看着信上的血印,谢远抿唇片刻,于当日便带人奔赴南方边境。

  ……

  二月八日,南海郡东南边境。

  这一片地方曾经有百越支系下的南越古部落管辖,后来在大秦便被统一了,并设立了南海郡。

  因为这里地处岭南,所以十分贫穷落后。先秦时始皇帝派人从中原迁去五十万人至岭南,用于带动当地经济开发。

  也许是这里荒凉的原因,到了大汉也才堪堪三十多万人。

  到了现在的大晋,这里更因为环境问题成了囚犯的发配之地。

  也因为战乱,南海郡常年地广人稀,虽有士族豪门,但多不受朝廷控制,盘地为王。

  百姓们也因为远离朝廷,只能听当地士族的话。

  这也就导致某些人走私卖盐长达数年之久,却无人举报到朝廷。

  谢远看着荒无人烟的大路,忍不住感慨。

  在他那个时代,这里可是大名鼎鼎的经济开发区,十分繁荣发达。

  谁也想不到在很久很久之前,这里落后的连鸟都不愿意停留。

  “主公是打算直接去见当地太守么。”崔珩走过来问。

  “他们能暗中走私这么久,必然口风严密。明着来不行的。”谢远摇头。

  崔珩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