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修行者之歌 第二十四章:碧海生明月,昼夜出星辰
作者:荒月老人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聂云看到了晨曦,晚霞,日月,星辰……飞行变得多彩起来!

  红若氤氲霞光,绿如无边大海,红绿交相辉映,聂云眼前的色彩斑斓了起来。(.l.)

  伴随着温煦的海风,有浪花活泼跳跃,将夕阳投入沧海**,潮起时,又托起一轮冰月重生,如此往复。

  日月交替,斗转星移,天上多出了许多柔和美丽动人的光线和色彩,那是真正的美景,聂云从麻木的飞行中渐渐清醒过来,整个身心都是一振。

  他看到那些星辰的走向,看到夕阳落下,升起,明月在海面沉浮,星辰闪烁其间,开始的感觉是美好,然后是美好,接着还是美好,即便孤独,也比之前的那些飞行感觉好上了数倍,毕竟这些美丽让自己的感官舒服了许多。

  就这样又飞行了不知多久,看着日月星辰在沧海中浮浮沉沉,算来已经一月,渐渐的,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或者说,他开始从另外的角度看周围的世界。

  那轮红日,和那轮冰月,都似乎走的特别快,不像现实人间的景象,倒像是真的坠入大海,然后又从海里挣脱出来,攀爬上了天空,伴随其间的星辰,更像是迸射出来的星火。

  一月前的它们和一月后似乎有些不一样,更大,更清晰了些,那温煦的海风渐变成纯粹的天地精气,从海面那边拂来,谈不上炽热,清新的味道吸入体内,倒是让自己的神魂更加精壮强大了一些。

  聂云像是被海那边深深的吸引,那轮红日或冰轮散发出来的精气滋养着他的灵魂,让他更加想去亲近,于是他一边享受着这份碧海晴天的恩赐,一边贴海面飞行,闲暇无聊,便闭上眼睛,用手去抚摸若绸缎般的海面碧水。

  就这样又飞行了一月,没有一丝困意,就像老道士枯坐溶洞修行一般,他习惯了那舒畅的精纯海风,闭上双眼体会自我,只不过不用打坐静修,而是自由急速的飞翔,那股温煦的精气支撑着他,让他的生命不知疲惫!

  之后又不知过了多久,他只知道这是在飞行,谈不上快乐,却灵魂舒畅,没有人交流,却不寂寞,没有看到更多,却满怀期待和希望。

  有一天,突然他睁开了眼,因为一股无比纯净的天地精气胜似往常百倍般的扑面而来,以至于让他的飞行速度都明显慢了下来。有巨大的声响从前方传来,那仿佛是巨石撞击水面的声音。

  这是这数月海面飞行以来的第一次。情况似乎有所不同!

  他抬头仰望,巨大的光团散发出柔和的美丽色彩,占据了他大部分的视野。

  光团似星辰,通体浑圆,看不清里面具体的事物,仿佛粘稠的液体流动,又像亿万颗宝石镶嵌其间。站在他的角度,就像一座巨大的山峰。

  它那晶莹的液体的不断流淌,转动,没有任何规律可言,时而形成巨大的漩涡,时而曲折弯转,时而笔直划过,散发的光线时强时弱,有许多湍流汇成大小不一的漩涡,通向光团的深处,不可见底。

  巨大光团悬浮于海面,在所有流淌液体的合流中,形成匀速的旋转,通过旋转,缓缓上升下降,不管是脱离海面,还是沉入海里,它旋转时所激起的浪花如飞瀑般从海面上落下来,激起千层浪!

  那朵朵浪花,奔腾激荡,卷起天地精气,向着四面八方迸射!

  当光团旋转出海面,有时是艳红的一面,那是熔液迸射出的红光。有时是蓝冷的一面,那是漩涡眼内散出的幽幽蓝光。

  尽管聂云努力保持最大的内心平静,但当光团占据了他整个视野的时候,聂云还是被震惊的伫立海面良久,几个月的猜测也终于有了答案:原来日月交替,星光四散,只是这巨大光团的两面而已。

  那轮海上的日月,并不是分别的日月,日月本就源于碧海里的这颗似星辰般的光团!

  所谓海的对岸,其实并不存在,这里是无边的碧海,自己到达了海的中央,这里是水晶之心的内核,星核!

  聂云的灵魂像一颗尘埃,进入到水晶之心中,在这异度时空里漂泊,在碧海星核巨大的牵引力作用下,被光头侍卫一缕元气击溃四散的神魂逐渐聚拢,又经千锤百炼,驱除了神魂中的杂质,最终来到了此间……

  就是眼前的这颗沉浮于碧海的红蓝星核。

  先前因为星核巨大的引力,聂云凌海飞行,虽在广袤的大海上像一颗尘埃,但速度更像流星。当划过天际般的速度靠近后,星核辐射出的精纯能量太过强大,他的速度明显的迟滞下来,只能缓缓前行。

  但也正是如此强大的精纯能量的滋养,他的神魂,或者说他在这异度时空的存在渐渐变得高大起来。于是脚下的海面渐远,浪花渐小,聂云渐变成了一个数十丈高的巨汉。

  虽然身形大了数倍,但聂云整个人的神魂却无比凝练,他全身的每一处地方都仿佛生命在奔腾。也正因此,那扑面的海风再次显得柔和,不再似刀般刮来,倒像母亲的温柔手抚摸脸庞。

  他感受着这滋养神魂的强大能量,张开全身每一处毛孔吸吮。

  聂云青丝迎风摆荡,踏海而行,向着红蓝星核自由奔跑,每一步都可横跨数十余丈远,精气不光从风中来,而且从他踏足的海面传来,那脚仿佛连着大海深处,连着那星核,他开始发足狂奔起来。

  又不知跑了多少时日,那看似近其实远的星核终于完全的遮挡住了视野,那些美景不再,眼里只有了这颗星核。

  聂云停下了脚步,仰望这巨大的球体,看不到有多高,看不到左右的尽头。自己在它面前,真的变成了一粒尘埃。

  巨大星核由流动液体组成,表面并不光滑,有无数湍流漩涡,他来到了与海面贴近的那些湍流面前。

  其实于他来说,这里每一处湍流都仿佛一个巨大的“山洞”。他所到的,其实只是其中一个。

  聂云微微踮起脚尖,便飞离了海面,神魂瞬间便被吸进了漩涡当中,虽然自己现在“身体”高达数十丈,但在这漩涡中依然显得渺小,神魂在其中旋转,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甬道里。

  没有所谓的天旋地转,聂云感觉极为舒适,似躺在极其温暖惬意的蚕蛹里,周遭只剩下一片柔顺,温暖包裹着神魂,灵魂所能触及的地方,倒是象玉般柔顺,周围散发着柔和的淡红光芒,这片柔顺倒像是一个整体。往前望去,虽然明亮,却深不见底。那在星辰**到的强大精纯能量现在反而淡了许多,不那么撩人心脾。

  聂云继续旋转着前行,有一股温暖流入心间,于是这种温暖的感觉便让人放下了包袱。通道蜿蜒曲折,他回头望时,早已看不见来时的入口,身后只剩下一片晶莹剔透流淌。

  顺漩涡而下,没有任何阻碍,就这样行了不知有多久,眼前忽然一闪,他便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尽头不是什么广场、宫殿之类的让人豁然开朗的建筑体,尽头就是尽头,白茫茫的一片。脚下不再是流淌的晶莹液体,而是实实在在的白色混浊,周遭似一个整体,没有缝隙。

  聂云仿佛被送到了另一个封闭的空间,这里没有任何其他事物,没有了进入巨大光团前的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此情此景,倒像是进了一个白箱子或者说一间牢笼。

  白璧无瑕,四周的白已然无瑕,却隐隐有星星点点流动,用手触摸,不再如先前那般温暖,而是凉滑清爽。他重重的锤了几下,没有任何动静,大喊了几声,也没有芝麻开门,于是他在行走了这么远的距离后终于无奈的停顿了下来。

  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不该有宝藏吗?

  不该有神功秘籍吗?

  不该有怪兽吗?

  不该有个神仙般的老人或神仙姐姐飘然而来吗?

  即便淡定如聂云,想着那些书中的故事,也未免如是问。在仔细观察了数个时辰,用尽各种方法寻找出路无果后,聂云无奈的摇了摇头,盘腿坐下,开始冥想起来。

  这里虽然封闭,但四周暖暖的白色混浊无形中却散发着精纯至极的气息,这股气息不似碧海星辰中的精纯天地元气,却让神魂无比舒畅。赶了如此漫漫长路,苦苦上下求索,终于碰了南墙无法前行,不免让人有些气馁,没有别的选择,他也不想走回头路,所以只能盘坐下来,修养神魂。

  他安静休息,知道自己现在没有肉身,这具形体只是神魂凝聚,这似玉非玉的墙将自己挡住,便是真正的凝练成了实质,让自己的神魂无法穿越,或者是这异度时空里的特殊材料隔绝了自己的神魂!

  既然有可能自己的神魂还不够强大,而这里精纯的能量又正好滋养神魂,那现在要做的就只能是……养魂!

  聂云闭上眼睛,再无任何杂念,神魂此时没有一丝的波动,整个人也自然沉静到了极致。

  这里的气息波动似乎不够猛烈,却纯净无比,聂云仿佛置身于一个容器中,他再次悬浮在空中,不再思考,渐渐入眠。

  ……

  小松山上一如既往的宁静,晨光依然悄无声息的挥洒在灵隐寺的院墙上,院墙上古老斑驳的痕迹在微风中展示着岁月的流逝。

  寺里的钟声敲破山林的寂静,松林中飞鸟惊起只是一瞬,很快复归平静,山林清幽,山路漫漫,自然中的一切都在按照原本的节奏在时间里流淌,但三个人的世界因为多了一个昏睡不起的少年而有所改变。

  常乐、常亮两师兄弟每天除了诵经、扫院、健体以外最重要的事情便是伺候这个师傅捡回来的师弟。

  师弟贪睡,且没有名字,偶尔睁开眼看看四周,没有任何表情,然后又继续昏睡。好在两个小和尚嘴虽贫,但照顾这傻师弟却一刻没有落下,少年脸色比刚回来时红润了许多。

  古岚大师依旧每日出门化缘采药,夕阳下山时,总能带些奇怪的花花草草,入夜便能成药,每日三剂的命俩徒儿给少年灌进嘴里。

  日子稀松平常过去,转眼便有一月,这日晌午,用完粗茶淡饭,古岚大师懒散的坐在竹摇椅上,捋着胡子闲翻着旧书,眼乏之际,看着沉睡的少年微微叹息道:“已回寺这许久日子,服了你师傅我这花了许多心思熬的药,除了让你身子骨更结实、血脉更充盈外,不见你神志有一丝好转,这失魂落魄的病症可真是磨人!百漏之身加失魂落魄,你师傅我走南闯北一百余年,还是第一次碰到,你真是一个奇怪的人!”

  奇怪的人,而不是称之为废物,这是古岚大师对少年的评价,这说明他看少年的角度和态度与众不同。

  每个人都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大多数人会形成一致的意见,并形成思维惯性,只有少数人能依据自己过往的经历和修行的感悟,从不同的角度或更深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然后做出不同的选择。

  之所以称之为奇怪的人,说明虽然他看少年更加深刻,但仍然难以穿透本质。尽管离真相更近,但终究不是真相,所以离真理只差一步,仍然可能是谬误。

  古岚大师虽然这些时日用尽了醒脑提神催醒的珍稀药材,仍然无法让少年病症有丝毫的好转。

  想起平日里两个徒儿精心的照顾,古岚大师不免有些愧疚。照顾两个字对于一个瘫痪昏睡的人,可真是不简单的词汇。

  每天的吃喝拉撒,洗脸漱口,按摩筋骨肌肉,翻身拍背防止褥疮,可都是耐人磨人的活,如果少年常年如此昏睡,对照顾他的人来说,可是身心的煎熬。看着常亮常乐两个徒弟忙前忙后,古岚大师不免又老怀大慰,只是用什么法子让这个小子醒过来呢?

  他看着干净的院落,听着扫帚清扫落叶灰尘的刷刷声,不免皱眉沉思而不得其解。

  正在此时,只见正在山门外扫地的常乐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慌慌张张说道:“师傅,她来了,赶快!”

  ......

  (求关注,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