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再起之客天下 第二十二章 缘起
作者:携月逢君的小说      更新:2022-10-09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时不是最热的季节,也不是最热的时辰,但是太阳的热足以蒸烤着大地。

  农民晒得黝黑。

  力尽不惜热,但惜夏日长。

  农民有多苦,不是亲力亲为的人是不可能真正体会到的。

  口干舌燥后喝水的感觉有多欣喜,工作就有多辛苦。

  俗话说老黄牛般的精神,人们只知道它是辛苦的,却不知道它有多辛苦。

  牛温顺、勤劳,可它的眼神却让你不敢与它对视。

  因为它实在是太强大,有绳索的束缚下都有种无形的威慑力。

  它比人更加辛苦,可它始终任劳任怨。

  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为人类的文明进程提供了无数的力量。

  老汉非常爱惜他的牛。

  吃或许不是最好的,但肯定是最干净的。

  窝是干净的,冬天时自然也是暖的。

  他喜欢给牛洗澡,因为他想让牛干干净净的。

  牵牛出去吃青草时他不喜欢将牛绑定在一个地方,只是把牛牵到草地上让它自行吃。

  而他却在树荫下、大石头上小憩。

  因为今早的活需要的时间不多,所以先让牛吃个够。

  开始犁地,老汉满心欢喜,因为牛吃得很多。

  一个时辰过去,日头越来越大。

  牛已经有了牛儿准备要分娩,所以老汉也不想多累着牛,那就回去吧!

  “三哥今天怎么这么早?生怕你的牛被累着了?”

  “活是干不完的,这么累干嘛?”

  说完两人大笑。

  回去的路上。

  今天是怎么回事,这牛怎么走得这么慢?

  这个天气是热,但也不足以累成这样啊!

  向前拽着,牛勉强走了几步。

  老汉有些恼怒,嘴里开始骂了几句。

  牛突然间卧倒趴在地上,拉不走也自然拉不动。

  突然想到不会真是累了吧?

  那就干脆等等。

  旁边有树枝,老汉就拿树枝扎到牛两边的地上给牛遮阴。

  牛却发出了阵阵凄惨的叫声,这叫声让老汉心里慌得很。

  “哎呀,怎么这个时候生牛儿啊?砂牛九个月半的孕期,现在才刚过了八个月,这是怎么回事?”

  老汉紧张得跺脚了。

  这时有人经过,老汉像是看到了希望。

  “六仔你快回去帮叔公我叫你三叔过来这里,这牛要生儿了。”

  语气很急促,看得出很紧张。

  老汉落泪了。

  这是堕胎儿。

  还没到分娩的时候,这牛儿是死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一头小牛肯定可以卖个好价钱,有半年的花销了。

  这老汉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却是没有哭声,这就是泣不成声。

  牛的眼睛似乎是湿润的,总是给人一种水汪汪的感觉。

  牛在那躺了半天他也在那守了半天,吃食都是儿子用箪送过来的。

  就这样守到了傍晚,老汉还是不肯回家。

  “这牛不回我也不回。”

  这倔脾气,他儿子无奈地说,自己在这守着让他回去他才肯。

  燃起一堆篝火,这个季节蝉鸣鸟叫一样都不少更有萤火虫。

  “三叔我们来找你聊天了。”

  村里的几个后生走了过来。

  “有什么聊的,别来吵我的牛。”

  声音有些愠怒。

  “怕什么,明天它就可以起来了。在家里闷得慌,出来看看能不能抓几只鸟。”

  “三叔你那牛儿肉很不错。”

  “你们这帮野儿什么都吃。”

  “恒仔也吃了,还吃得很香呢!”

  这几个后生平日里自由懒散,晚上出来闲逛倒是积极。

  季节对的时候还偷偷地抓青蛙,夜里喝个通宵。

  一整晚过去。

  “哎呀,恒儿拉的屎怎么是黑色的。”

  “是拉肚子了,你给他吃了什么?”

  “什么也没有啊,刚起床连水都不怎么喝。”

  夫妻俩一问一答,孩子他娘语气很紧张。

  “会不会是昨晚的牛儿肉。”

  孩子他娘疑问地问着。

  凌泰道:“都说不让吃了,你偏要给他吃。”

  语气充满着不愤。

  凌泰又道:“先给他喂点粥。”

  “喂什么喂你去找些鬼画符回来。”

  说是说还是喂了些粥但吃得很少,凌恒的样子越发无精打采。

  等鬼画符找回来煮水喝了,应该会很快就好了。

  孩子他爹从外面回来了,鬼画符自然是找到了。

  凌泰道:“我马上拿去煲。”

  看得出语气非常紧张。

  “早饭已经做好了,火烧着了就先去吃。”

  药煲好后很快就给凌恒服下。

  时间过去半天,下午了还是不见好转。

  病情恶化下去,脸色变得苍白。

  村里的叔伯都在议论了,肯定是吃了昨晚的牛儿肉造成的。

  “快去集市里找大夫看看吧!”

  凌泰慌乱地往里走,边走边说着。

  “大家让让,孩子病得太重。大夫救命,麻烦各位让让了。”

  望闻问切,药开好了,一来一回的时间已到了傍晚。

  日头西沉,余晖照着大地,照着街道。

  夫妻俩抱着孩子匆匆地往家里赶,星光不负赶路人,终于到家了。

  凌恒道:“你先休息一会,我煎药煮饭。”

  忙下忙上,夫妻俩忙得不亦乐乎。

  第二天,天边亮起了鱼肚白时就起来张罗了。

  发现小凌恒的病情并不见好转,今天的药已煎好,又喝了一次。

  巳时已过还是不见好,拉的屎更黑了。

  凌黎氏都急得掉眼泪了,凌恒可以说是奄奄一息了,庄里人都在传谣言了。

  这时村里老人说,老君观那个道长的医术有多厉害,夫妻俩又带着孩子匆匆地赶去老君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虽说是一个很大的院子,但四周却是没有高大的围墙,仅是有半丈不到的黄泥和沙子混砌的土墙。

  俗话说得好防君子不防小人,这墙足够了。

  这道观古朴到有些破败,但打理得整整齐齐。

  屋舍很少,一个正殿和两边各一处房子而已。

  院内阳光明朗,道观正殿香火通明,香烟氤氲。

  院子很大,药托上晒着些许草药。

  阳光照耀下四周生机勃勃,绿色盎然。

  路上有着香客往来,殿内有村民在上香。

  桃花开得正好,红彤彤艳灼灼的。

  桃树下有个道士模样的人在休憩。

  “过去问一下。”

  石桌上有着茶杯茶壶,旁一个道长躺在竹椅上。

  “凌庄,村民凌泰拜见长松道长。”

  不见回应,凌黎氏正欲向前问却被凌恒拦下。

  “凌庄,村民凌泰求见长松道长。”

  “何事?上香的可自行到正殿。”

  终于有声音回应了。

  妇人道:“救命,求道长救救我儿子的命。”

  这时长松道长忽然睁开眼睛,侧过头看到这夫妻俩神色焦急眼神充满着期待。

  “是你怀中的孩子?”

  此刻竹椅上的长松道长,动作迅速干净利索地立起了身板。

  “福生无量天尊。”

  当即让他们坐下。

  夫妻俩将事情缘由从头到尾说了个详细。

  看着这个奄奄一息的孩子,长松道长似乎很触动。

  “福生无量天尊。”

  详细地查看了一遍,望闻问切做得面面俱到。

  “病情已经很严重了,耽搁不得,就先在我这服一次药。”

  随即领他们进到旁边的屋子。

  长松道长道:“灶在那里,旁边有煎药的泥盎,你先拿去洗净我去抓药。”

  凌泰当即应声后去干活了。

  这对夫妻终于安下了心,一个劲地给道长道谢。

  凌泰道:“药已经放去煎着了,敢问道长这诊费是多少?”

  “这就不必了,救人一命那是莫大的功德,再说了贫道也不是坐堂大夫。”

  “这可不得,诊费是必须给的。”夫妻俩异口同声地说着。

  “那好,银钱贫道就不要了。明天你们送几斗米上来,贫道懒得下山。这孩子的病情的确已经恶化了……”

  话还没说完。

  “道长你一定要救……”语气中已有哭泣声。

  “莫急莫急,贫道不是还没说完吗?命肯定是保住了,只不过会留下病根,需要长时间调理。”

  夫妻俩终于缓了一口气。

  两刻钟已过。

  凌泰道:“药应该可以了,我去斟出来。”

  “用两个碗倒来倒去会凉得快一些。”

  “贫道这里有颗保命的丸子,先让这孩子服下去。”

  只见长松道长从一个小瓶子里,倒了一粒小红丸出来。

  “那壶里有温开水,去倒一碗过来。”

  吃下去喝完药不到两刻钟,凌恒的脸色果然好了许多。

  刚刚还是愁云惨淡,此刻的心情像是现在的天气一样,阳光明媚。

  夫妻俩又一个劲地给长松道长道了谢。

  “得了得了,你们这是折煞贫道了。这是药,连服三天,三天后再来。你们现在就回去吧,贫道就不送了。”

  “多谢道长的再生之德,救命之恩无以回报……”

  第二日凌泰果真就杠着米到了青竹山。

  “昨晚回去后就可以吃粥了,今早已经好了许多了,这是道长您的大米。”

  “福生无量天尊,米放这就可以了,贫道就不招呼你了。”

  “那好我就先回去了。”

  下山的时候和香客闲聊,自然地让人知道了长松道长医术了得,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名声自然在外。

  “你们听说了没,老君观里的长松道长又救活了一个人,是个小孩。”

  关于长松道长的事市井里已传开了,慕名而来的求医者又一次多了起来。

  可长松道长却是不喜欢给人看病,他们都被拒绝了。

  “贫道年纪大了,没心思治病了。只救急,小病集市上的大夫都能医治,你们都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