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的大宋之旅 第四十章 单位
作者:妙妙的铲屎官的小说      更新:2023-10-03

  一行人又至陆游家中。

  书院书院,没有书怎么行,因为战乱,白野自己家中的藏书基本都遗失了。

  父亲落职后,费尽心力,也只凭记忆,背录了百余册。

  至于白野自己的游戏之做,目前还难登大雅之堂,且不成系统。

  陆氏也是本地豪族,府邸虽不如沈园,占地也近30亩。

  白野是第一次来,陆游兴奋的当起了向导。

  陆府全苑分作四部,可以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院四种不同景色。

  东部以曲院回廊为主,轩,斋十数处。

  北部是乡野风光,盆景植摘无数,西边则是假山林立,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而白野此时眼前的双清堂,坐落于整座园子的中部。

  坐南朝北,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式建筑。

  堂前凿有一方清池,真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确实是贫穷限制了想象,整天在自己跟前的哪是一般的小正太啊。

  那不就是小时候的聪哥么...

  入了双清堂,进伸各六间,二楼是个大通间,以书橱间隔。

  陆游一挥手,满脸得意,“兄长,这便是我家藏书,总计四万两千余册。”

  白野默默的比了一个大拇指。

  几位陆氏族老已经等候多时,昨夜里,族长命几人全力配合。

  虽然有些不服气,可碍于族长颜面,再加上三郎不通过恩荫而得官身,也只能应下。

  “见过白知县。”

  白野拱手回礼,“见过几位夫子。”

  随后,向白榆招招手,白榆立刻解下背后的包袱,取出几本书籍。

  “今日冒昧到访,实属无奈之举,晚辈欲创办书院讲学,但才疏学浅,这几本拙作,还望几位前辈指正。”

  说着将《汉语初识》,《数学初解》,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几本书,双手捧着递过去。

  几位族老互相对视一眼,这新任知县倒是谦逊,处处以晚辈见礼,欣然接过书籍。

  而白野几人则坐在窗边观鱼,立刻就有丫鬟拿了点心过来奉茶。

  薛弼本就寡言少语,从青甸园出来后更是一言不发,安静的好似透明人一般。

  几位族老一边翻书,一边小声议论。

  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几位族老放下书。

  “白知县。”

  陆游在旁边介绍,“这是我二叔祖,陆仲文。”

  白野连忙行礼,“二叔祖以为如何?”

  陆仲文轻抚雪白的长须,“白知县之才,叫人叹为观止,那汉语,算学之书亦颇为不凡,由浅入深,从简至繁,用以讲学为不可多得之良材。

  那地理之书,老夫等人亦能理解,于耕作,战事,用处颇大。

  可那物理,初读之下,似墨家肌理,化学如道家炼丹术,这生物嘛...”

  白野暗赞,这老东...老夫子还真有两把刷子,直指要害。

  “生物如何?”

  陆仲文盯着白野,缓缓开口,“似那巫蛊之术!物理,化学也有阐述巫蛊之理,然,这生物最甚,如此大逆不道之术,怎可用以讲学?烦请白知县解惑。”

  白野哑然,古人对于很多难以解释的现象统称为巫术。

  而对于蛊,人们通常认为是一种微小的虫子,只是看不到。

  现代很多影视作品中,常用巫蛊做搞笑或恐怖的桥段。

  但在很多古籍,甚至是某些朝代的律法中,也有大量的描述。

  如唐朝律法中便有记载,一旦发现放蛊者就乱棍打死。

  《新唐书》,《本草纲目》等书中也有很多对蛊毒的描述。

  白野知道,要是不好好解释清楚,自己可能就真的危险了。

  从字面理解,蛊源于巫术。

  在原始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的认知和改造极其低下。

  因此,环境中的变化对于古人来说拥有着强烈的恐惧和敬畏。

  于是,古人便十分向往可以操控自然的神秘力量。

  古人就在这样的理解中,创造了一些仪式,并期望可以通过这些仪式来实现,或是寄托自己的想法,被称之为巫术。

  巫术就来源于古人对于自然神秘的理解,但是,没有现代科学作为基础,这些变化很难用文字表述清楚。

  因此,后来的巫蛊之术就变成了神仙鬼怪之术。

  在这样的世界观之下,就会出现很多现代人难以理解的事。

  而现代人对于不能解释的现象,统称为玄学。

  许多神秘的遗迹与天文之间的关联,乃至建造的精度,甚至至今都未必能够达到。

  古代与巫术关联最多的就是医学,而生物正是医学的基础。

  在《广博物志》中记载了神农氏始究息脉,辨药味,制针灸,作巫方。

  《述异记》虽然是一本小说,但是,其中描述有一面镜子,“光明莹彻,可鉴五脏六腑,名曰仙人镜”。

  与现代医学中的X光机高度相似。

  白野苦口婆心的详尽解释,甚至做起了小实验,例如什么小孔成像,硝石制冰,以及用白醋画符咒。

  白榆直接就跪了,郎君还说自己不是神仙,哼,神仙也会骗人。

  但是,白野怎么讲述其中道理,几位族老都是,我不听,我不听的样子。

  无法,也只能靠自己了。

  “那,《汉语初识》以及《数学初解》就仰仗诸位了。”

  “老夫自当尽力。”

  陆氏族老们以这两本书为框架,开始填补内容。

  编写教材总是一件复杂繁琐的事情,白野当初写这些东西,也是怕久而久之就忘了。

  所以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难就难在循序渐进。

  最基础的,反而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

  然后,白野又发现了一个让人无比头疼的事情。

  度量衡。

  现代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式虽然依旧可以使用,也不妨碍计算。

  但是,以当下的计量单位,很难准确的进行实验。

  尤其是化学实验,好比以后发展火器之时,总不能拿人头去堆吧...

  古代的度量衡不够精确,一斗是多少?是满斗,还是平斗?

  一尺是多长?江南的尺和巴蜀之地的尺又不一样长。

  一炷香是多久,误差都太大。

  始皇帝虽然统一了度量衡,但是,每个朝代又都有不同的标准。

  以前,度量衡的标准,多是以人体某一部分为基准,立标准的人不同,标准自然也就不同。

  这也给白野查阅古籍,换算单位造就了极大的困扰。

  而自然科学又是一门极为精确的学科。

  想要重建现代科学体系,除了办书院培养具有科学发展观的种子,完善人才培养制度。

  科研体系的建立同样至关重要。

  和当初自己在家里瞎摆弄不同,如果不定下标准,再好的技术,在绝妙的设计,一样很难有人继承和发展。

  白野甚至一度想要放弃算了,爱谁谁吧,当个富家翁也挺好。

  可当看到那群帮他完善教材的人,老的老,小的小,都在默默的努力着。

  甚至连薛哑巴也在做了力所能及之事。

  又只得默默的给自己打气。

  期间,派人分别给周县丞和家里带话,近几日若有急事,可到陆家寻他。

  从人文学科到自然学科最大障碍就是数学。

  万幸,此刻的十进制已经普及,而阿拉伯数字在民间的反响也很好。

  唯一的难点就是计量单位了。

  秒,米,千克这几个最基本的单位,在古代很难做到精准的测算。

  白野在双清堂发了一夜的呆,实在是想不到有什么办法可以相对精确的得到,秒和米两个单位。

  第二天,白野便开始着手实验。

  一个时辰7200秒,得到时辰简单,但是要算秒就麻烦了。

  用滴漏?看一个时辰滴多少滴水,就能算出一秒滴多少。

  可不密封的容器,水滴只会越滴越慢。

  又尝试了漏刻,这个倒是可以,但是,很难单独完成。

  实验的同时,必须要有一个人在那里数水滴,根本没有推广的价值。

  一连三日,毫无进展,钻入死胡同的白野,顶着两个深深的黑眼圈,双眼赤红,头发披散,坐在池边心神恍惚。

  陆游手里拿着馒头,冲着白野的背影努努嘴,“白榆,兄长这是中邪了?”

  白榆疏淡的眉毛皱在一起,“你才中邪了,郎君只是...只是在想国家大事哩。”

  唐婉提着食盒来到白野身边,“哥哥,吃些东西吧,莫熬坏了身子。”

  白野闻声缓缓转头,默不作声,眼里没有焦点。

  此刻的唐婉泪眼朦胧,从食盒中捻出一块米糕,“哥哥,这是我做的米糕,你尝尝?”

  白野看着唐婉递过来的米糕,嘴里喃喃,“米糕,米糕,米...糕...糕...高...高!”

  随着呢喃,白野的眼中渐渐恢复神采,一伸脖子,叼住唐婉手里的米糕。

  囫囵咽下,“务观!快备马车,再备以盆水银,你们在这继续编写教材,我去去就回。”

  “好!我这就去。”陆游撒腿就跑。

  白野抬起手,在唐婉头上狠狠的揉了揉,“婉儿帮大忙了!”

  唐婉咽住话,红了脸,低下头,含着泪,只管摆弄衣服。

  薛弼跟着白野来到工坊。

  薛弼都疯了,这家伙就把沙子加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烧一烧,就做出琉璃了?

  琉璃还能吹?

  白野懒得和他解释,待其冷却,抓着三四尺长的玻璃管又返回陆府。

  当白野回到陆家,陆游已经备好了一盆水银。

  没有现代的仪器,白野只能用这种土办法测量长度了。

  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高度为760mm,也就是76厘米。

  当然,会有一定的误差,但是,这也比用宋尺换算来的精确。

  得到长度单位,就可以利用钟摆效应来定义时间。

  任何钟摆,只要长度是99.4厘米,无论松手之前摆锤多高,摆锤多重。

  松手之后,钟摆摆一次的时间都是一秒。

  忙完一切之后,白野终于长舒口气,就这么在双清堂前,成太字直直躺下。

  连日的疲倦汹涌而来,稍稍歇会儿。

  陆游三人吓了一跳,连忙上前查看。

  唐婉蹲下身,小心翼翼的用手指戳了戳白野脸,

  “哥哥睡着了!”

  (本章完)

  PS:这张有点乱,大家凑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