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奔五渣男 第一八二章 大婚
作者:录仙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褚成沛毫不顾形象地嘴巴微张,聂冬这样的猜测震得他半响说不出话来,可却又说不出反驳的道理,想了半天,憋出一句:“永安王的翁主与褚峰联姻了又如何”

  不料聂冬却很欣赏的回道:“好问题”说罢,撩起衣摆,在回廊台阶处直接坐了下来,手里拿起一块石头,“这是你父亲,”又拿起一块,“这是褚正荣”又将第三块摆好,“这个是本侯。本文由l。首发”

  褚成沛朝着那被摆成三角形的石头看去。

  “原本是三足鼎力之势,本侯又站在你父亲这一边,要知道我博陵的粮食可不比盐差多少。然而本侯只是想做买卖挣点银子攒些棺材本,并不会对你们池安指手画脚,可永安王呢”聂冬又加了一块石头,成了四角形,断言道,“他一定会插手池安的内务”扶植一个亲永安的池安代言人,又有姻亲做天然纽带,这笔买卖实在是再划算不过。

  褚成沛也意识到了此事的严重性。一块蛋糕,分的人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小。永安王虽贤名在外,可越是贤明恰恰证明了此人好名,等他的贤名在在池安也传了起来,这池安到底还姓不姓褚就两说了。

  此时褚成沛也严肃道:“这次舅舅让我私下来这里,是想让我们将这门亲事给弄黄了”难道是在京城里散布一下关于褚峰那小子的谣言不不不,不是谣言,那小子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娶回个翁主级别的人物,真是太便宜他了

  要不说那小子不举

  褚成沛很自然的站在男人的特殊角度开始思考如何散布这些八卦,然而正在心里嘿嘿嘿的时候,只见他那个节操全无的小舅舅竟然给了他一个白眼,义正言辞的说道:“坏人姻缘如此下作之事,你也想得出来”

  褚成沛:

  “让你来这,只是将此事告诉你,让你有个心理准备。”聂冬道,“永安的翁主迟早要嫁人,难道每一个你都要拦着不成”

  褚成沛郁闷的小声嘀咕:“这不是要嫁的是褚峰么。”

  “那又如何难道你还怕了褚峰不成”

  “当然不会”

  “这就是了。永安王想要扶褚正荣一家子,你们别让他们父子二人兴风作浪,有什么能比希望瞬间破灭成失望更令人兴奋的呢”聂冬笑了笑,“永安王想要池安盐利,也得看自己够不够分量。”

  见褚成沛还有些发呆。

  聂冬意味深长道:“自古以来可没有谁名声好就能办成什么事的”枪杆子再谁的手里谁的腰板就迎实,褚成沛一向是主站派,手下的将领和士卒也都是勇猛之辈,又经历过数场海战,无论是士气还是作战经验都比褚正荣的部下高出许多。

  然而褚正荣与永安王的长处是工于心计,要防范的也正是这一点。有些话在京城是说不得的,那里是真正的鱼龙混杂,皇上的耳目,京城贵族的家仆充斥在大街小巷之中。

  “皇上大婚后,肯定会对各地诸侯、列侯、勋贵们动手。”聂冬道,“你们记得要示弱于朝廷,哪怕让褚正荣出些风头也无妨。”

  褚成沛点头,表示记住了。

  当天下午,褚成沛便离开了老宅,连夜追上褚庆涛入京的队伍。聂冬与霍明明是第二天才启程,临走时,霍明明见霍叔拿出一块平安符小心翼翼供在菩萨座下。

  霍叔对着菩萨拜了又拜道:“侯爷与小主子都要平平安安啊”

  聂冬见她对着菩萨发呆,以为她还想拜一下,小声道:“这座菩萨还是老侯爷的母亲从庙里请来的,听说很灵验,要不你也”

  霍明明却道:“你不觉得那个平安符很眼熟吗”

  “啊”聂冬走到佛龛前,将平安符拿出来。

  霍叔赶紧走到跟前,颤颤巍巍道:“侯爷,不可对菩萨不敬啊。”他在霍家待了一辈子,连姓也是霍家人赐的,对博陵侯也是颇为熟悉,在博陵侯还小的时候就在霍府伺候了,知道他是个霸王脾气,也就是自己在霍府有几分资历,才敢说句劝阻的话。

  聂冬有些不好意思,解释道:“我瞧着平安符做的还挺精致的,你是从哪里求来的”

  “自然是从大师那里求来的。”霍叔道,“前段时日在村里来了一位布施的大和尚,还会医术,医了不少人,不少人都求了这符,这符是那和尚开过光,在佛前贡了七七四十九天的,老奴寻思着,也求了一个。”

  聂冬已经判定老人家被骗了。这种骗术放在千百年后的现代都有一大票中老年人受骗,更何况本就信封神佛的古代。

  不过老人家也是为霍家人求的平安符,聂冬自然也不会为了这而生气,正要将符放回去,却被霍明明一把抓住了手腕:“慢着”

  霍叔惊呆了,这这这更恐怖的是他家的老侯爷竟然还一脸和蔼的说:“怎么了”语气之温和,跟个读书人似得。

  霍明明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回忆着什么,过了半响才说道:“去年和你们一起去京城的时候,驿站那附近的村民手里我也见过这样的平安符,后来去池安的时候,也见到过。”

  “说不定是哪个寺庙特制的呢”聂冬不以为意。将平安符放回佛龛,拉着霍明明走到一处,小声道:“你觉得有什么不妥吗这个时代信这些很正常啊。”

  霍明明却皱着眉:“我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这么多人都供着这一种平安符,可又不是什么有名的寺庙”

  “你担心他们遇到骗子了”聂冬苦笑,“这种云游四海的和尚要抓也困难啊,旁人是没办法了,霍叔这里,一个平安符几句,宫里便传来了旨意,着博陵侯即可入殿觐见。竟也是几乎和永安王差不多的待遇,人刚到驿站,便得了传唤。

  聂冬依旧是轻描淡写的模样,接了旨意,站起身后:“知道了,这位黄门先回去吧。”

  传旨的小黄门还以为能捞到什么好处,见博陵侯这副态度,也得先赔笑。哪怕皇上在不待见,这位到底也是皇帝他舅啊。

  “哎,舅舅也是,递个折子都不知道要提前送。”皇帝陈睿在太后面前“抱怨”道,“这不,白白还跑了一趟驿站,若朕提前见到了折子,怎么会让舅舅去驿站等呢,直接入宫不就好了。”

  霍太后笑道:“他就是那冒失的性子,皇上不要与他计较。”

  “朕估摸着再过一个多时辰,舅舅就能入宫了。”

  霍太后但笑不语。陈睿见时辰差不多了,便起了身道:“母后且在等等,朕还有些折子,这就先去前面了。”

  对此,霍太后只是道:“国事为重,皇上且去忙吧。”

  陈睿嘴角带笑的走出殿内。他马上就要大婚了,大婚后意味着真正的亲政,而自过年以后,太后也再也没有过问过朝廷中事,这一切都让他觉得以前的那种束缚感一扫而空,广阔天地,将会大有作为。博陵侯虽然不讨喜,但从池安回去后也是老老实实。

  很好,虽然他已有削弱部分诸侯国与列侯的心思,但也不想第一个就拿自己的舅舅开刀,这样未免显得不近人情。陈睿自认要成为一代明君,文治武功都要有拿得出手的政绩。如今朝廷税制改革已经不断试点成功,据大司农报,国库的银两已增多了六千万白银,可见加了商税与部分关税后成效颇好。

  对于大司农的工作,陈睿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自己的岳父如此帮着自己捞银子,陈睿对自己那未过门的娘子,也颇有好感。

  直到快走出了长信宫,迎面走来一群人。

  “皇兄。”陈晔上前一步,恭敬行礼。

  “不必多礼。”话虽如此,却是在陈晔将礼数全部行完后才说,陈睿道,“母后还在宫里,你若是请安就快些去吧。”

  “是。”陈晔回道,“臣弟正是要去给母后请安。”以后宫里有皇后了,就不能像现在这样随时来找太后,皇宫里的女主人一向是指皇后,而非是一个全天下最尊贵的寡妇。

  陈睿又道:“小舅舅过会儿也要来,你若无事,正好陪他在京中逛逛。”把这个头疼的博陵侯扔给陈晔,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陈晔也是博陵侯的侄子,又身为皇族,哪怕是看在太后的脸面上,博陵侯多少也要买陈晔几分面子。

  他要大婚了,这是大喜事,可不想在这中间生出什么乱子来。

  “是。”

  陈晔恭敬的态度让陈睿很满意,兄弟二人闲话了几句后才告别。长信殿里,早已得到陈晔要来的消息,宫女已在殿内回廊下恭候。

  陈晔比陈睿小两岁,虽已长成少年,但脸色还带着几分孩子气,虽还未离宫,但以被封齐王。霍太后看着这个儿子心中颇为忧愁。封王就意味着要去封地,再过几年,这个儿子就不能留在身边了。以后每年除了春秋朝觐外,没有旨意,不得擅离封地。

  “方才在外面遇着你皇兄了”霍太后慈爱地将一碟子点心放在陈晔面前。

  “是。”陈晔道,“舅舅入京后,皇兄让我去陪陪他。”

  “这样也好。”说到这个弟弟,霍太后心里又是一番忧愁,“他心里怕是不舒服,若真要做什么,你多劝着些,就说是哀家的意思。”

  “儿子明白。”陈晔点头应下。

  “再过十日,你皇兄就要大婚了,转眼间,你们都这么大了。”霍太后伸手抚摸着小儿子的脸颊,“他娶了妻子,哀家这心啊也就放了一半,还有一半却是没有着落。”对这个即将远去的儿子,霍太后恨不得上天再多给她几年,好好给小儿子挑个媳妇儿。

  “母后,怎么突然说起这些话了。”陈晔有些不自在,“有皇兄在,您只管享清福就好了。”

  “瞧我,人老啦大喜的日子总是这样。”霍太后擦了擦眼角,“你要是有中意的小娘子,不妨先与哀家说说。诶诶诶,这还不好意思起来了你也大了,是该考虑这些事了,这亲事啊都得慎重,得慢慢相看才好。”

  陈晔微微有些脸红,这少年现在还是个初中生的年纪。虽然现在这个时代,在他这个年纪当爹的也不少,可陈晔却仿佛还未开窍一般,哪怕是往日里见着的小娘子们,也没对她们有什么想法。

  谁料霍太后却不愿放过他,命他凑近些,附耳边问道:“这可就是咱们娘俩,你可得对娘说实话,可有中意的”

  “我”陈晔一时语塞。

  霍太后命周围侍从都退下,只留心腹之人守在殿外。

  陈晔只好道:“真的没有啊”

  “你自己喜欢什么样儿的总知道吧。”霍太后道,“是活泼点儿的,还是文静些的模样是清秀的好,还是艳丽的”

  陈晔挠挠头,他以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是如今皇兄要大婚了,他也是最近才意识到,自己过几年好像也要娶亲了。至于娶谁,其实并没有多少想法。左右不过是名门淑女,比起娶亲,他对自己即将离宫去封地更感兴趣些。

  “恩娶妻娶贤,贤惠淑德之人就可。”陈晔给出了一个很敷衍的答案。

  霍太后心中微凉。

  拢共就俩儿子,难道一个都不喜欢霍家的女儿难道霍家的女儿在这一辈中竟没有一个是出彩的想到此处,霍太后又有些伤心。看看皇族里永安王的翁主,之前一直待在永安,才来京城半年有余,名气比周阳侯的几个女儿都要大。

  此时的贵族女子可没有多么的含蓄,能够才名远扬,也是证明其家风淳厚。

  陈晔没想到霍太后心中这么多弯弯绕,直到离开长信宫,满脑子想的还是等博陵侯见完陈睿后,他还得去跟这个舅舅打个照面。

  和贵族小娘子比起来,还是这个小舅舅更有意思些。身为皇族里的小儿子,陈晔没有要承担祖宗江山社稷的概念,他的人生就是贯彻吃喝玩乐的。显然博陵侯比贵族圈里的其他人要有意思的多。然而

  在和博陵侯接触前,他们都得参加完皇帝大婚才行。

  大婚的这天,万里无云,钦天监算出了一个好日子。正副仪鸾使奉旨迎请皇后凤舆,十六人的凤舆稳稳当当地从柴府抬出,柴氏身着皇后大礼服,端坐其中,虽早已知晓将入主中宫,此刻心中也颇为紧张。

  宫中早已做好迎接这个帝国新的女主人的准备。命妇们搀扶着皇后下轿,又将装有珍珠等吉祥之物的宝瓶交予皇后,再乘上凤舆往皇宫内而去。

  此刻的皇宫,礼乐齐鸣,百官匍匐在地,恭迎着帝国至尊夫妇。

  后宫里,霍太后遥望着天际,微微有些出神,似乎在回忆自己年轻的时候

  云鬓凤钗,倾国倾城,真是好年华啊。

  转眼入宫已去二十余年,昔日兄弟姐妹还有父母,如今只留四人,长姐远在池安,重病缠身,一兄一弟看似尊贵,实则不得圣心。

  “娘娘,您该歇息了。”大宫女走到霍太后边轻声道,“明儿一早皇上与皇后要来给您请安呢。”

  “是啊。”霍太后笑了笑,道,“可算是盼着这一天了。转眼间他们都大了,我也该享享儿孙福了。”

  众侍从宫女见太后笑的如此开怀,长信宫内一片喜气洋洋。

  此刻,与百官们一同跪着的聂冬,看着一步一步登上大殿的陈睿,心中五味杂陈。

  昭元九年,皇帝陈睿亲政,柴氏女入主中宫,传告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