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玉腰 第061章 白鹭葬心
作者:四斗米夫的小说      更新:2022-10-06

  “哇,老四回来了。”

  坐在大门口的中孝,率先看见了蔫头耷脑的中信,立刻大声地招呼了起来,语气中透着浓浓的惊喜。

  “大哥。”

  “赶紧进屋吧。”中孝接过中信的背包,引着他向屋里走去。

  “四爹。”

  “四爹。”

  伴随着两声欢快的童声,两个孩子跑了过来。

  “小月,小满,长这么高了都。”中信笑着应和着大侄女、大侄儿的问候。

  两个孩子一把抢过中孝手里的背包,拿到一旁小桌子上,就翻找了起来。

  “大哥,这~我着急回家,都忘记买东西了。”

  中信一脸的尴尬,心中不停懊恼着,他的包里除了两本书,和几件破衣服,再没有其他的东西了。

  “你现在就是一个穷书生,哪儿有钱买东西啊,他们就是小孩,不懂事,哈哈,就是不懂事。”

  中孝满脸笑意地说着,像是在缓解中信的尴尬,又像是在为自己的孩子解释着。

  中信弯下身子,显得很不好意思,轻声对两个孩子说道。

  “小月,小满,对不住啊,四爹忘了,等会儿我就上街去买。”

  此时,月英已经从后屋出来了,一把抓住中信的胳膊,仰头端详着,眼中似有泪水:“儿啊,你瘦了。”

  “妈~我回来了。”中信眼眶一红,热泪顿时流了下来。

  “不哭,回来就好,多高兴的事啊。”月英用手帮中信抹了抹眼泪,拉着中信就去了后屋。

  后屋有三间正屋,和两间耳房,面南背北,阳光充足。

  老顾正站在门口望着外屋,看见中信等人进来,脸上顿时浮现出笑意:“中信回来了,学校放假了?”

  中信紧赶两步,来到老顾跟前答话:“爸,我回来了,学校放假了。爸,你身体还好吧?”

  “我身体还可以,现在活也不重了,干一天,歇一天。”

  老顾那古板了几十年的脸也不再严肃,他满面慈爱地看着中信,接连问着:“在学校还好吧?吃的习惯吗?学业紧张不紧张?”

  “都挺好的,你不用担心了,等我毕业了,你就可以好好歇歇了。”

  月英端来了椅子,中孝也端来了茶,父子三人一起晒着暖,聊着家里的近况,也聊着中信学校的事情,婆媳两个在各自的厨房里忙碌着午饭。

  “爸,街上那老房子?”闲话说完,中信直接问起房子来。

  “卖了,那儿大门朝北,又破又阴冷,就我和你妈两个人住,留着也没多大意义了。”老顾语气淡然地说着,解释也算合情合理。

  “可那儿……”中信满肚子的话却不知道怎么措辞了。

  老顾不等中信继续开口,便掷地有声地说道:“我在哪儿,哪儿就是你的家,这儿挺好,暖和。”

  中信环顾一下四周,方正宽阔的院子,左边是围起来的菜地,右边是街边的平房,前面是一排小房,再加上一樘形式主义的大门,还真有点儿四合院的雏形,倒也不错,也就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了。

  中午,老顾发话了,菜合一桌,人聚一处,全家人一起吃饭。

  中孝笑呵呵地拿出了酒,中信却全然不在状态,刚喝了两杯便上头了。

  他随便吃了点儿东西后,便上床躺着了,很快就沉沉睡去了……

  下午四点左右,中信醒了,因为口渴得厉害。

  月英送来了热茶,中信喝过之后,向母亲说了一声,便独自出门了。

  他直接绕开了老街,由新开的大路直奔白鹭河而去。

  冬季枯水期的白鹭河,一片凋落萧飒的气息,满眼望去皆是黄沙与枯草,孱弱的溪流苟延残喘着。

  中信走到青石桥的中段,转而向北,穿过堤坝,踏上沙滩,向着寂寥的深处走去……

  在一块突兀的大石旁,中信停下脚步,并顺势坐了下来,没有做任何的辨识,他便直接用手刨起了干冷的河沙。

  大约尺许的深度,他触碰到了一个硬物,他连忙向四周扩散挖掘,直到取出了一个锈蚀斑斑的铁盒。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还残留着不少水,纤维化的纸片纠结在一起,粘在了盒底,已然腐了。

  他轻轻倒掉盒里的水,不敢去触碰那些纸屑,只是默默地凝视着,希望可以寻到一丝字迹,很显然,数年的浸泡腐朽,他什么也找不到了。

  他从口袋里掏出了那张宣纸,迟缓的动作显露了他的犹豫,他数次打开却又合上,始终没敢再去看一眼那熟悉的字迹,终是郑重地将宣纸放进了铁盒,盖上了盖子,并再次投入那个沙坑中,一捧一捧地填沙,一寸一寸地拍实,到最后,又用拳头重重地击打着,一下,两下……

  中信转过身子,背靠着大石,拿出从知昔家顺手牵来的半包香烟与火柴,点上了一支,抽了起来。渐渐地,中信觉得有些迷醉了,原来抽烟的感觉这么好啊!

  河岸边的高坡早已阻挡了阳光,巨大的阴影也早已把沙滩吞没了。

  中信一身轻松地站起,向着来时路走去,身后的沙滩上留下了一地的烟屁股。

  路过那间换了主人的商店时,中信进去买了些零食,他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是长大成人的叔叔了……

  老顾的二徒弟江海已经回去两三个月了,铁铺的生意也是每况愈下,老顾平常只是做些小活,以及帮人磨磨刀剪,中孝闲了的时候,会帮着老顾打打下手。

  中信回来后,父子二人几乎天天开炉,同样是些小活,但老顾却轻快不少,脸上始终挂着笑意。

  春节到了,中智赶回来了,中礼也赶回来了,还带着媳妇和孩子。临近中午吃年饭的时候,知昔和夏放也来了。就这样,老少三辈一共13人,吃了一个异常热闹的大年饭、团圆饭。

  酒至酣处,夏放敬烟给老顾,并帮着点上后,向中信递过去一支,嬉笑道:“小弟,来一支。”

  当着老顾的面,中信哪儿敢接呀,连连摆手。

  老顾见状,心中已然有数,但没有丝毫责怪他的意思,反倒笑着说道:“你哥给的,你就接着吧。”

  老顾看了看身边的儿女,再次说道:“烟这个东西百害,但有一好,可以解烦,中信,还有中智,你们都是一个人在外面,烟可以抽,但要适可而止。”

  “还是爸有文化,说得多好啊!来,小弟,我帮你点上。”夏放由衷地佩服老顾,一直是沉稳有态度,从来都是以理服人。

  “就是,今儿高兴,夏兄弟,给我也来一支。”中礼也伸手要烟了。

  “好,还有谁抽?”夏放也很兴奋,对于老顾,他是敬畏尤重,眼见气氛活跃起来了,也便放开了些。

  大屋里,欢笑声不断传出,这一刻,年味儿是最足的,年龄不问大小,知识不在多寡,最朴实的语言,最厚道的喝酒,最开怀的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