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玉腰 第096章 快乐暑假
作者:四斗米夫的小说      更新:2022-10-06

  说是工地,是也不是,十几栋高楼组成的小区,没有绿化,没有景观,到处散布着一些土堆和建筑垃圾。

  听老魏讲,这里是一个拆迁安置小区,住户都是附近被征收了房屋及菜地的农户,刚刚开始入住,大都需要简单装修一下,尤其水电是家家必须要做的。

  他们今天来的这家,没打算装潢,旧家具搬进来,人也跟着住了进来,活儿也简单,卫生间换个马桶,加装一个水龙头,以及改造一些开关插座的位置。

  一天下来,中信已然是个老师傅了:

  开墙打孔用的是锤子和錾子,他已能相当熟练地使用了;铺设水管用的是镀锌水管,攻丝、钢锯、管口钳等工具也能顺畅使用;电工方面基本就像物理实验,而小范围的水泥抹平本就要求不高。

  完工时,住户很满意,当即付了工钱,老魏分了一半给中信,约好明天继续。合作了几天,老魏对中信的依赖与信任并重,稍微复杂一点的活,如安装双开灯,计算线径等,都是中信负责设计实施。

  渐渐地,老魏反而成了打下手的了,专挑那些无须动脑的苦活重活干,两个相差了20岁的人,配合的却很默契,活儿也干得又快又好,往往一家还没完工,后面又有几家在等着了。因为都是些拆迁的农户,也没有什么验收标准,干完就付钱,每人每天都能有至少百元的收入。

  痛并快乐着,累是肯定的,有时候甚至会付出血的代价。

  这天,空调插座装好了,一台脏兮兮的空调窗机在等待着就位。窗机的外型像个大烤箱,却很重,整个背面除了窄窄的金属边框,全都是那密密麻麻排列的散热薄片,看着就有些渗人。

  老魏主动抬起较重的前面,偏偏就是刚刚抬起的时候,中信的右手打滑,眼见着窗机就要脱手,瞬间的条件反射,中信全身发力,单膝提起撑住了,同时右手用力挤住了窗机,这才避免了跌落在地,否则,两人这段时间的收入够不够赔还很难说。

  略微稳一稳心神,中信这才感觉到右手传来的剧痛,他的手刚好滑过边框,压在了散热片上,锋利的刀片深深的嵌入了他的手指,鲜血已经滴到了身上和地上。

  将空调搁在腿上,中信才敢松开了右手,中指和无名指上立刻被涌出的鲜血堆起两个红球,根本无法辨识伤口的深浅。

  他甩了甩手,又在地上抹了抹,沾了些灰尘暂时止血,又捡起地上满是灰尘鞋印的纸片,临时将手包裹起来。

  然后,他招呼着老魏一起将窗机托到了空调架上,就再也不管脏不脏,形象不形象了,随地一坐,指尖的疼痛连带着肌肉也跟着颤动起来,他扛不住了。

  老魏一脸的歉意说道:“坏了,这下可伤大了,都怪我当时没把住。怎么样,要不去医院吧?”

  “这点小伤去什么医院啊!这事儿跟你有什么关系啊,是我手上有汗,滑了,唉,早知戴个手套了。老魏,帮我点根烟吧。”中信竭力保持着淡然。

  猛吸了两口香烟,肌肉的颤动似乎平缓了下来,裹得厚厚的右手有血夜渗出,他抓起一把灰尘敷在了上面,捏起拳头,将指肚压在了掌心。

  几根烟抽完,受伤的指头微微有些发烫,疼痛伴随着规律的跳动传来,中信爬了起来,让老魏准备一些干净的纸张。

  他打开了水龙头,慢慢地揭开包裹的纸片,将手指放在流水下冲洗,血泥一块块被冲掉,他小心地清洗着,全然不顾还在不断涌出的鲜血,他知道,这是清创的必要过程,刚才的权宜之计可能会带来细菌感染。

  此时,他终于清楚看到,两个指肚密密地排列着十几道深长的口子,万幸的是,食指和小指逃过了一劫。清创完成后,中信用干净一些的面纸裹紧两个指头,又在外面密密地缠上了电工胶带,勉强算是处理好了。

  中午的盒饭,老魏亲自骑车去买的,中信也享受了一次当工头的感觉。

  下午的工作,多了老魏的担待,中信轻松了不少,却也没有耽误当天的事情。

  晚上的独处,自然少不了田冰的眼泪与呵护,消毒、包扎过后,中信享受到了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待遇,一切都有那双做壶拨弦的手来完成,外面的苦和累,换来了入骨的心疼,难忘的温馨。

  那段时间,汗流得痛快,觉睡得香甜,茶喝得夜舒爽。

  每天回去后,中信都是把钱往抽屉里一扔,饭后洗漱一番,赶走一天的灰尘与疲倦,换上干净的衣服,从一个灰头土脸的工地小子,迅速变成一个喝茶听曲的翩然书生。

  临近报到上班的那晚,田冰突然停下练琴,对半躺在床上的中信说:“你知道这两个月,你赚了多少钱吗?”

  中信懒洋洋地说着:“不知道,我管它多少呢。”

  “除了我们花的,还差不多有6000。”

  “哦。”

  “你就哦一下?”

  “我当如何?”中信淡淡地笑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有些矛盾。”

  “你的意思我懂,”中信拉过田冰的手,淡淡地说着:“上班呢,工资可能也就二三百;搞水电呢,又太脏太累了;所以,在赚钱与体面之间选择困难,对吧?”

  “嗯,其实我最希望你去上班,每天不用那么累,更不会受伤,我也不用为你担惊受怕。”田冰的另一只手覆在两人握着的手上。

  “冰儿,我是这么想的,”中信坐了起来,神情罕见地认真起来:

  “你我都不是本地人,原生家庭给了我们什么,都已经是过去式,既然我们相识在吴市,那么,我们未来的家就安在这里。几年下来,我也很喜欢这里,城市不算太大,节奏也不算太快,尤其这儿的人也不怎么排外,我们要彻底融入这个城市,首先就是户口的问题,上班对我而言就是解决了落户,等将来条件合适,我一定把你的户口也迁过来。”

  四只手紧紧握在一起,那个年代,粮油虽然放开了,户口却是稳稳地区分着人们,有形的、无形的影响,让生活和工作在城市中的人,很难避开这些秩序的锁链。

  做为外来人口,为城市的美好未来,辛苦地奉献着,却无法获得真正的认同,融入城市的归属感与荣誉感,只是他们心中的一丝念想而已。

  两个多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老魏不舍的目光下,中信离开了那片小区,去迎接他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