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玉腰 第160章 借船出海
作者:四斗米夫的小说      更新:2022-10-06

  中信脸上带笑,言语却是透着悲凉。

  “您别折煞我了,我们那儿,庙小妖风大,指不定哪天就把我刮没了,哪像你们这儿,任他狂风巨浪,你自是岿然不动啊。”

  尹局长又岂能不知其中的意味呢,他起身去拿了两个大册子过来。

  “我这里有两套限量版的世界钞纪念册,送你了。”

  “我对这个不感兴趣,你还是送别人吧。”

  “你拿去送你们老总吧,他应该会喜欢。”

  “那行,谢谢了,不过,你若是送我个合同,我想我会更喜欢的。”

  看着他一脸痞坏的模样,尹局长笑着两手一摊,摆出一副为难的样子。

  “你又没把合同带过来,我怎么送你啊?”

  “我明天就把合同拿来,你签了,管它有枣没枣,咱们打个几竿子。”中信的坏笑更加浓郁了。

  尹局长很认真地说道:“行,就明天吧,最近局里事情多,真正执行起来也要年后了。”

  中信夸张着虚伪的客气:“我刚好不忙,看看我能帮上些什么不?”

  尹局长突然也露出一丝坏笑:“你真想帮?”

  中信大拇指对着自己:“只要我能办到,义不容辞,雪山草地,指哪打哪。”

  尹局长用食指再次指向天花板:“那好啊,你把我们楼顶的广告买了吧。”

  中信立即瞪大了眼睛,邮政局大楼位于吴市的中心区,楼顶的户外广告位很大,但广告费也是天价。

  “尹局长,你没开玩笑吧?”

  “不开玩笑,你不是负责全省的广告宣传吗?年底做计划时做进去就行了,反正都是总部批钱。”尹局长的眼神看起来蛮真诚的。

  “我们一年的广告经费就那么多,这样的大型户外广告,我估计也就几个一线城市会做,我们吴市怕是批不下来啊。”

  中信的态度认真了起来,他觉得很头疼,此事的可操作性太差了,这样的户外广告确实诱惑极大,能迅速提升信通公司的企业形象和知名度,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中信质疑道:“你们这个广告位会卖不出去吗?”

  “当然不是了,可市里领导说了,这个位置关乎吴市的脸面,不能搞得酒气熏天的,最好是通讯、IT等高科技行业,这样比较符合城市定位及周边环境,不然,那些酒企肯放手吗?”尹局长有些发愁,也有些惋惜。

  “那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你又不负责这一块儿。”

  “这样的限制到哪儿拉广告去呀,所以,大局长要求都来想办法啊。”

  中信爱莫能助,还是好奇地问道:“多少钱一年啊?”

  “酒企去年的价格就是500万,你们要做的话,300万就行。”

  说话间,尹局长一直没忘了扯上中信。

  “这~”

  从邮局出来,中信立即回了公司,将广告牌一事汇报给崔总。

  崔总听了也是思考了半天,才给出了意见:“这个计划报上去,批下来的可能几乎没有,你还是别在这上面浪费精力了。”

  中信若有所思地轻语道:“崔总,借船出海也不是不可能吧?”

  “什么意思?借谁的船?”崔总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我也只是个构思,如果真的到了操作层面,需要您帮我镇住场子,这样,我就敢去折腾了。”中信言辞恳切。

  “要钱没有,要人,我随时奉陪。”崔总哈哈一笑,他知道,中信一定是想到了什么鬼点子。

  “那行,有您这句话,我这心里就有底气了,我再好好合计合计,等时机成熟了,我拿方案给您看,您再决定支持与否。”

  中信的性格一直都很矛盾,他喜欢安静悠然的生活,也愿意去尝试挑战,他始终认为,做事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思前想后、畏首畏尾,即便失败也是一种经历、一次试错,更是一种随性的逍遥。

  说干就干,他从尹局长那儿要来联系方式,与那些有意向的酒企逐一联系,直言自己联名广告的意图。

  最终,通过反复甄别,中信选定了吴省的双洋酒厂,并邀请其负责人员来吴市面谈。

  崔总提出了质疑:“既然是借船出海,为什么不多选择几家呢?这样成功的可能性不是更大吗?”

  “崔总,我是这样想的,首先,这件事有擦边球的嫌疑,我们必须选择一个有担当的酒企,以防出现变数时,双方扯皮,牵连太多;其次,为避免酒气熏天的情形,达到更好的表现形式,我对酒瓶的包装和企划思路进行了甄选,这样才能更加契合,提高成功率;最后,我们需要的是,酒企宣传企业形象,而不是纯商业性推广。达到这几个条件的酒企有几家,我之所以选择最合适的一家,是想心无旁骛地去运作此事,毕竟,还没有这个先例,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中信的回答很有条理性,理由也很清晰,亦有破釜沉舟的大勇。

  崔总表示了认可,并出面接待了酒企人员,主持草拟了合作框架协议:

  由酒企的平面设计人员,配合中信出具设计方案,双方确认后的设计方案,提交邮政局及吴市户外广告管理处,广告获批后,由酒企负责全部的费用及实施。

  几易其稿后,最终设计方案总算出来了:

  整体设计风格偏清雅,浓浓的古韵画风,主画面位:时空两隔寄相思。

  古时乡村,夜色薄雾,茅屋,栅栏,小院,盈月桂枝头,条案横摆,两碟两筷一酒盏,更有青花大酒坛,‘双洋’两大字,后缀‘新酒’两小字。古装男子,左手持酒盏,神态如醉如痴,又似单人对饮,右手执话筒于耳边,电话线弯曲通向远方。

  今时城市,画面右上角,电话线弯曲连接的话筒,抓在一个女子手中,这儿是现代客厅一角,女子似喜似怨,身后酒架摆的皆是双洋新酒,一色儿的青花瓷。

  画面左侧写着几句词,其中‘双洋’和‘信通’稍微大一些,且与各自注册的商标字体一致。

  双洋新

  小酌微醺

  长夜话离情

  IP电话

  信通伴行

  不觉天渐明~

  设计方案附有一份创意解读:

  画面偏古风,文艺儒雅,可吸引眼球;

  男女异地,相思难耐,电话连线解愁肠,可突出通信主题;

  古今时空穿越,无处不在的酒坛,可隐酒气于情景,可增厚重于底蕴;

  文案用词简练,附有深意,电话费便宜,双洋酒古今皆饮。

  后面的事情,就是崔总出面和大局长谈了,中信和尹局长两人只是协调而已,最终,设计方案一路过关。

  当然,双洋酒厂也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于花了多少钱,找了多少人,中信已经不再过问了。

  邮政局,户外广告没开天窗,对上对下有了交代;

  双洋厂,钱花少了,品牌形象有了,内涵与文化气息提升了;

  闹市区,古今碰撞,商业与人文并举,情愫借美酒聊慰,可谓悦目;

  观看者,画风唯美飘逸,文案韵律隽永,或感慨,或品味,可谓赏心;

  而信通,没花一分钱,把广告立在了闹市区的楼顶之上,已然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