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第一百九十九章 反应皆不同,羡慕嫉妒恨
作者:迷糊又无奈的小说      更新:2023-08-18

  冯一博下朝的时候,走的很慢。不是因为别的,只是怕走路快了。会有些飘!可能满朝文武都会认为,他是因为立下大功,加官进爵之事。所以,即使控制不住嘴角上翘,也要压着步伐。都是在拼命掩藏心中喜悦。却不知,冯一博确实喜悦。但这喜悦却不是加官进爵那么简单。之所以感觉要飘,那是因为浑身轻快的缘故!来到这个世界,近二十年。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卷,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正所谓:读书破万“卷”。通过努力读书,他终于做了一个卷王。可之后却发现,即使中了探花,上面还是有无数权贵。随随便便就能轻易压制他。好在,他有李守中这样德高望重的恩师。又因婚约与薛家这样的皇商结亲,和贾府这样的高门交好。但说来说去,终究不如自己也成为权贵!可能有人会觉得。只要科举中了进士,就是权贵。然而,那只是初步跨越了阶级。只能算个士人。还是“士人”的中间一层,甚至中下层的罢了。权贵权贵,除了要身居要职,有权之外。最好再沾点贵。在大魏,什么是贵?自然就是勋爵!现在,冯一博才成了真正的权贵。勋位虽然只是入门,但也不容小觑!从此,他才有了和贾家走动的资格。之前虽然走动从未停过,但那在外人看来,大半是在攀附。身份不对等的走动,就叫高攀。当然,上轻车都尉和贾家的国公门第相比。还差的很远。但,至少是有了这个资格。而不是像贾雨村那样。即使成了兵部侍郎,也要继续攀附在贾家这棵大树上。任由贾政召之即来。何况在不为人知处,冯一博的马甲还顶着最高级的爵位之一。不仅世袭罔替,还是有封地的郡王!东海一郡两州,都是他的私人领地。受大魏保护那种。若说贵,这才是真的贵。国公府也比不上。在大部分世人看来,也管这叫:大义。也就是说,谁想颠覆他在东海郡的统治,至少要掂量一下大魏的实力。总之,方方面面来看,冯一博身上的桎梏,都越发少了。若不压一压,真要快飘起来了。毕竟他想做什么事,都有了底气。哪天行差踏错,甚至是任意妄为。也都有了退路。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亮明身份。去做个海王!额……是东海郡王。初掌远超世人的权柄,自鸣得意一阵,算是人之常情。但也只能这样。冯一博知道,自己还不能真的就肆意了去。那可不符合自己的初衷。所以,这才是他一定要压一压的原因所在。不仅仅是欣喜,更多的是克制。“见过小宗伯!”杨明新见他慢悠悠的,上前以开玩笑的口吻说着。其中隐约含有一丝酸意。当然,这丝酸并非恶意,只是人之常情。比羡慕多一分酸涩,比嫉妒少一分恨意。非要给个定义,可能就是朋友间的正向攀比。冯一博闻言,想露出一丝苦笑。笑却有了,可怎么也苦不出来。最后只能勉强拉平嘴角的弧度,摆手道:“新民兄莫要如此,咱们兄弟好好说话。”小宗伯说的就是礼部侍郎。这样的称呼,都是崇古叫法,被用来当作雅称。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兵部侍郎被称为小司马。工部侍郎被称为小司空。刑部侍郎被称为小司寇。等等。满朝文武大多还在震惊于冯一博加勋之事。显然忘了,礼部右侍郎才是他的实职!二十岁的侍郎!还是六部之首的礼部!这搞不好,三十岁之前,都要有入阁的机会了吧?杨明新的酸意就是从此而出。当然,内阁也不是简单熬资历就能进去的。一般都是各党的党魁。或是德高望重,有着多年从政经验的老臣。才可能有机会被推选入阁。就如张松越,本是皇帝老师,十足的德高望重后来又成为新党的党魁。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内阁首辅的不二人选。李守中其实并非新旧党人,又和勋贵有些牵扯。不过,他在国子监多年,积累的声望极高。说是德高望重,丝毫不为过。再加上,他被晾在那里十载,却从未动用半点关系。足可见其人品之端,绝非趋炎附势之人。所以景顺帝得到他站队的奏本,很是欣喜的将他当做阁臣后备启用。毕竟内阁之中,也要平衡各方势力。不可能让任何一方独揽大权。要不然,他这个皇帝就有被架空的可能。听到冯一博好似求饶的话,一起过来的刘正立刻接口:“冯都尉说的是,新民兄你还不快快认错?”大魏带都尉的勋位,一共有四个。最低起,是从四品骑都尉。之后是正四品上骑都尉,从三品轻车都尉。而冯一博这个,正三品上轻车都尉,正是其中品阶最高的那个。也只有上轻车都尉,才能被尊称为都尉。其余的,都要叫全称。这就是官场里的规矩。所以刘正虽然和杨明新的叫法不同,但同样没错。而且一般来说,身兼数职,或者像这样有官又有勋爵的。一定是优先称呼品阶高的那个职务或者勋爵。若品阶相同,则优先称呼勋爵。这都是一些官场的潜规则。杨明新闻言,立刻会意,故作慌乱的一礼,口中道:“下官无意冒犯,还请冯都尉宽宥则个!”冯一博自然知道,这俩人就是故意逗弄自己。只能故作无奈的叹了口气,道:“好啦!状元楼,去不去?”这话一出,杨明新立刻收起惶恐的模样,大咧咧的道:“早说啊!走吧!”刘正也是一振衣袖,大步当先,口中还道:“就是,白白耽搁时间!”这边冯一博只能托李守中,将告身和诰券带回家。自己在部里换了便服,就跟着两人一起去了状元楼。显然,两人不会轻易放过他。冯一博已经做好了不醉不归的准备。另一边,随着朝会一散,冯一博加官进爵的消息传遍各府。贾府之中,贾政将此事告诉了贾母。很快消息就传遍了大观园。当日元春省亲之后,让人将所有的题咏送入宫中。她闲暇之时,就自己编次优劣。又传回大观园,命人勒石相记。以为千古风流雅事。贾政命人选拔精工,磨石镌字不提。只说元春在宫中编次大观园题咏,忽然想起园中的景致。自从游幸之后,以她父亲贾政的性格,必定敬谨封锁,不叫人随便进去。元春想到这些,就觉辜负了此园。又想到家中几个能诗会赋的姐妹,干脆让她们进去居住。如此方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不过,元春还想起自己那宝贝弟弟。宝玉自幼在姐妹丛中长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让一起进去,怕是冷落了他。再加上,元春也不想贾母王和夫人心上不喜。因此,元春便命太监到荣府下谕:大意就是一众姐妹,包括黛玉、宝钗等,皆可在园中居住。又特地提到,宝玉也可随进去读书。元春其实也知道,黛玉、宝钗与三春不同。毕竟二人都是定了亲的,怕是不愿过去招惹闲话。因此并不强求,只客套的让一让。能在仙境一样的大观园住着,三春、宝玉自然喜不自胜。几人二话不说,就纷纷搬了进去。李纨因平日教导小姑,老太君便让她也随着住了进去。但宝钗、黛玉领了旨意,却并未住进大观园中。只和姐妹们一起游赏了几次。婚期将至,宝钗最怕招惹是非。若非,因为薛家还有求贾府,母亲又和姨妈姐妹俩有个伴儿。宝钗早就想搬出去了!平日里,她都在梨香院窝着。出去走动,也是和母亲一起,或是到老太君房里说话。黛玉则是大多住在自家,在林府侍奉林如海、林姑妈左右。偶尔到贾府,也是在老太君院里住着。昨日,冯一博送了礼物上门。得知他回来的消息,黛玉才到贾府和宝钗见面。无非说些姐妹的私密话。比如对冯一博的担忧,还有即将见面的欣喜等等。不足为外人道。只是,知道姐妹俩在老太太院说话,宝玉就过来凑个热闹。姐妹俩正不知该如何避开,雪雁就匆匆跑了回来。“小姐!小姐!”雪雁气喘吁吁的进屋,当头便道:“吁~冯大爷加官进爵了!”她刚和贾母屋里丫鬟一起玩来着,正是从她们那儿得来的消息。“二老爷和老太太正在屋里说这事呢!”黛玉连忙拉着雪雁,有些急切的问道:“都怎么说的?”雪雁想了想,有些不确定的道:“说冯大爷又是侍郎,又是都尉的,我也没听明白。”黛玉一听,立刻关注到有用的信息。不由惊讶道:“冯家哥哥加勋了?”林家四世列侯,显然知晓勋位的贵重。当下使劲摇了摇雪雁,追问道:“你说都尉,可是正三品的上轻车都尉?”雪雁被摇的发懵,弱弱回道:“她们只说是侍郎和都尉,别的我就不知道了。”这俩官职,是一般人都听说过的。至于官职的全称,别说雪雁没听到。就算听了,也不一定能记住。黛玉皱眉,立刻就想出去找人追问一下。这时,见她刚刚还带搭不理,随后却是满脸欣喜。宝玉顿时有些不畅快,便道:“嘁!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说着,他还一脸不屑的,撇嘴道:“就算是上轻车都尉又如何?东府珍大哥不也是三品爵?”黛玉听出他其中的酸意,本不想搭理。但听到最后语气越发不屑,却还是没忍住。她斜睨宝玉一眼,冷笑道:“珍大哥那是祖宗遗泽,冯大哥若能加勋,定是立了大功,靠自己才能受的赏!”【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yeguoyuedu】宝玉也是世家子,又如何不知道加勋的贵重?但他一直以来,就表现出对仕途的不屑。再加上,黛玉越发不待见他,很少和他一起玩。让他心中很是不爽利。当下,宝玉就一梗脖子,道:“还不都一样?”黛玉闻言,冷笑着就是一刀:“你又没有,一不一样和你有什么关系?”这一刀算是直插宝玉痛处。并非是宝玉想要勋位,而是他没有勋位,又如何不屑别人?宝玉只能脖子再一梗,硬撑道:“我才不稀罕!”“嗤!”黛玉嗤笑一声,不屑道:“你倒是想稀罕!”见两人小孩子吵架一样,宝钗不由有些头疼。当下就劝道:“妹妹不要与宝兄弟争了,咱们到那边打听打听去。”“哼!”黛玉闻言,先白了宝玉一眼,才挎住宝钗道:“走!”“你们……”眼看姐妹俩又一次抛下他,宝玉有些无助。但贾政没走,他又不敢往老太太屋里去。免得撞见了又一顿好骂。此时只能看向刚要熘走的宝琴,道:“小妹妹,咱们去园子玩吗?”因为王夫人认了宝琴作干女儿,所以宝玉并没喊薛妹妹,而是小妹妹。宝琴刚刚就是犹豫了一下,才没跟上那姐妹俩。现在就有些不好办了。她眼珠一转,露出个灿烂笑容,道:“不了,我要到太太那边伺候了。”这话一出,宝玉顿时没了精神。他不仅怕亲爹贾政,也怕亲妈王夫人。想了想,实在无处去。忽然想到自己还有个兄弟,如何也比不上自己。当下,宝玉就去邀请贾环去园子里玩了。贾环平时最不屑的宝玉,但此时邀请他,却是满心欢喜。以为这个哥哥终于知道他的好了,喜不自胜的跟着去了。宝钗和黛玉到了老太太这边,不敢进屋打搅说话众长辈。只在外面叫了鸳鸯过来。黛玉急切问道:“姐姐,舅舅可是提了冯家哥哥的事?”鸳鸯一听,不由打趣道:“两位姑娘何必着急,现在里面正说着呢!”见二人失落,鸳鸯掩口轻笑道:“说是冯大爷升官成了礼部右侍郎,还加了勋位,上轻车都尉。”“啊!”听到这话,黛玉轻呼一声,和宝钗对视一眼。都看出对方眼中的欣喜。见二人模样,鸳鸯又微微带着酸味,像是打趣道:“还未恭喜两位姑娘,真是找了个好郎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