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第二百八十三章 济仁出海,子腾回京【继续加!】
作者:迷糊又无奈的小说      更新:2023-08-18

  到底是做过太医的,王济仁没有被冯一博轻易绕进去。或者说,他几乎被绕进去了。但也只一瞬,就清醒了。冯一博吐出“东海郡”这三个字,王济仁顿时皱眉。看来,这一万两汇票,果然不好拿啊!冯一博见他神色,就知道自己的忽悠失败了。不过他并不气馁,而是直接道:“想来供奉也知道,我和东海郡王相交莫逆。”东海郡献土归附之事,都中无人不知。王济仁那时还在太医院,自然也听过此事。“他曾多次来信和我诉苦,说想在流求建一座东海医学院,培养大量的医者,让东海郡的百姓,在生病的时候,有医可看,有药可吃。”这样的想法,让王济仁有些动容。这个年代,正经学医并不容易。一般主要有三个途径。医馆学徒,家传,自学。学徒要从打杂开始做起。只管吃住,没有工资。差不多,就是儿徒。等到能独当一面,至少十几年的时间。家传自不必说,就是王济仁这种。没有血缘不会轻传。而自学的门槛,就更高了。能看懂医书的,至少也要识字。想要自学,还需读通一些经典。毕竟这个时代的医书,多少都掺杂了点哲学成分在内。一般都是落第举人,或是候缺的进士。才能当做业余爱好发展。就如冯紫英给贾府推荐的张友士,就是如此。当然,有些和尚、道士也会研究医理,处于三者之间。总之,医者的数量一直很有限。一般来说,真正学医的。一个县能有两三个都算不错了。而那些游方郎中,或者村医。大多是有几个秘方,就敢包治百病。至于治好治坏,就看患者的运气了。“可东海郡那边,却苦于没有医术高超的名医坐镇,迟迟未能如愿。”冯一博看到他的神色,以为王济仁动心了。他心中一松,也不再画饼,道:“正是因此,今日一听供奉有告老之意,我就想到了此事。”说到这里,冯一博又补充两句。“若是供奉有交好的同僚,或是家里学医的亲卷,也都可以带去。”“只要懂些医术,能用心教的,东海郡王绝对不会亏待!”见王济仁依旧不置可否,冯一博又笑着道:“至于供奉,只要坐镇东海医学院,开馆授徒,并将我说的《村医手册》编撰出来,东海郡王自有丰厚的回报。”说着,他将桌上锦盒往前一推,道:“今日这一万两,只算是安家费用。”这是在告诉他,一万两不是买断。到了东海郡还有更多的财富等着他。“这……”王济仁面露犹豫,却依旧没有吐口。冯一博见此,不得不再使些小手段,道:“刚刚供奉不是还说,为了令公子,刀山火海都去得吗?怎么如今只是坐船出海就怕了?”王济仁闻言露出一丝笑容,摆手道:“冯都尉不必激将,我们这些医者,很多时候都讲究心如止水。”他见的场面多了,若是能轻易被人相激,怕脑袋早就搬家了。冯一博被人拆穿也不尴尬,只笑着道:“既然如此,供奉可有了决定?”既然对方不吃激将,那就让他快速决定。很多事就是这样,若不趁热打铁,说不定凉了就打不动了。王济仁今日来他这里,说明也是走投无路。若是今日走了,说不定就有别的出路。那再想找到合适人选,不一定又是什么时候了。“东海郡王这个法子若是推广得利,定然可造福一方。”王济仁被他一催,先是微微一叹,随后又道:“说来,我倒是真想去见识见识了。”这话一出,冯一博就知道,这事成了。“看来黄金万两不能收买,以令公子激将也不能动摇。”不管出于真心,还是其他原因。冯一博闻言都有些感慨,不由叹道:“唯有‘医者仁心’几个字,才能打动供奉!”这一番话,把王济仁捧的很高。“此言差矣!”可王济仁闻言却摇了摇头,幽幽道:“冯都尉可别想捧两句就收回银子。”“哈哈哈!”冯一博一愣,才明白他在玩笑。看来对方真的找回初心,想有番作为。不然此时不会如此放松。虽然知道王济仁是玩笑,他还是借机叮嘱道:“我自不会收回,但供奉切记,这钱要尽快花出去,或者兑成现银。”从夏秉忠那里得到消息后,冯一博明白,汇票随时都可能会有变动。因此,他也一直努力。将手里不多的汇票出手。此前,迎春进门共计用了五万两。再加上眼前这一万两。他手里剩下的,只有五六万两了。想必用不了多久,就能全部脱手。到时候只留个千八百两,和受害者一起哭喊就好了。王济仁闻言虽有些迷惑,却也没有多问。对于冯一博的忠告,他只点了点头。做过太医的人,自然明白什么是三不该。“不该问的不问,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没过多久,王济仁就办好了儿子的事。花了大价钱,捐了个老家那边的府通判。随后,他就心怀忐忑和梦想。带着几个族中小辈,上了东海郡的大船。在此之前,冯一博已经叮嘱狗子。安排好了东海郡医学院的事。等顺利送走了王济仁,冯一博又收到一个消息。王子腾回来了。“舅舅昨日到的都中,今日去宫里复命。”消息是宝钗带回来的。王子腾回来的很低调,只和荣府,还有薛家这边打了个招呼。荣府那边不问可知,大概率是因为元春。当然,也不排除和王夫人兄妹感情甚笃。但薛家这边,则是因为……“舅舅说,过阵子他可能就要回金陵老家,临走前,想见见大爷。”宝钗和薛母已经去过王家一趟。王子腾这支在他最鼎盛的时候,就阖家搬到了都中。贾家、薛家都和他们偶有走动。不过,冯一博从没去过那边。只是如今才搬来不过一年,就要打道回府了。倒是让冯一博难免有些唏嘘。“见我?”听到王子腾想见自己,冯一博还是有些惊讶的。两人虽是实在亲戚,却阴差阳错的从未见过。宝钗点了点头,叹道:“舅舅这次回来,整个人都老了不少,想必这次丢官之事,对他打击不小,大爷过去代我劝解几句,万万不要因此伤了身子。”【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冯一博见她一脸担忧,便安抚道:“夫人放心,我一定尽力而为。”就凭王子腾之前,敢以边饷威胁朝廷之事来看。冯一博都不确定,他今日进宫是否还能囫囵着出来。如果景顺帝不给王家留些体面,抄家都有可能。毕竟为了这事,已经宰了一个甄家。若是顺手把王家收拾了,回本之余,说不定还有些赚头。只是听到王子腾状态不好,冯一博又不禁感慨。若早知如此,他又何必当初呢?就算他真是一心为国,做到这个程度。怕也难得善终,落不得什么好去。更何况,根据冯一博得到的消息来看。王子腾只有一半为国。另一半,却是进了自己的腰包。这其中对错,很难一言说尽。而冯一博现在最为疑惑的是。若真到了这个境地,王子腾点名想着见自己。又为了什么呢?好在,第二天并没传出王子腾被治罪的消息。冯一博从部里出来,就如约往王家去了。递上名帖之后,很快被人带到书房。只见王子腾正在那里愣愣出神,不知看着什么。“老爷,冯大爷到了。”等下人轻声呼唤,他才醒过神来。冯一博见他看向这边,忙上前见礼:“冯渊见过舅舅!”王子腾笑了笑,却难掩满脸的倦容。他将桌上的东西扣上,才道:“说来咱们本是至亲,却还是第一次见面。”你一直在边地晃悠,当然没见过了!心中这样想着,可冯一博自然不会“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说什么边地之事。他闻言笑了笑,只道:“一直无缘得见,一博也是深以为憾,好在今日有机会,能当面聆听舅舅训示。”这时有下人上茶,两人都将话头收住。等人下去,王子腾才继续道:“训示倒是没有,不过作为长辈,倒是有些嘱托。”冯一博一听,连忙做洗耳恭听状。就见王子腾起身走到窗边,轻轻一叹,道:“我昨日见了圣上,他说对我很是失望,还说我做得本来不错,却逐渐得意忘形,能有今日,都是咎由自取。”说到此,他看向冯一博,问道:“你可知,我错在哪了?”冯一博闻言,心中有些迷惑。怎么听起来,景顺帝并未如他所想,抄了王家?甚至出除了解除差事,都没真个责罚王子腾?可之前,君臣两人明明已经撕破脸了?如今听这话,倒不像是撕破脸。更像是两个好友之间的……较劲?见冯一博满脸疑惑,却没有回应。王子腾露出一丝苦笑,自问自答的道:“我错就错在,把自己当成了李靖。”这话看似说给冯一博,可却又像是自我总结。说到此处,他重重一叹,道:“唉!而别人,却觉得我是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