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第二百八十九章 十六字令【更吗?】
作者:迷糊又无奈的小说      更新:2023-08-18

  众人听到探春的话,顿时恍然。这才都将目光转向李纹、李绮。两人都是第一次参与开设,闻言都有些害羞。李纹欲言又止。李绮想了想,便道:“我们姐妹并不精擅此道,不如算了吧。”宝钗和她们常在一起,陪李孟氏、李婶等长辈说话。此时见两人还有些放不开,便笑道:“姐妹们也都是写着玩的,大家一起热闹一下才是真的,只是此前我们都有了别号,若你们没有叫起来多无趣?”抱着孩子的尤二姐,此时也附和道:“你们不用拘于会不会,你们也知道的,我们姐妹大字不识几个,也跟着取了呢。”换源app】李纹、李绮相视一眼,刚要说话。李纨作为长姐,觉得有义务帮她们取个好的。她仔细想了好一会儿了,这时就道:“纹儿、绮儿都是客居这边,不如叫北山新客和北山外史。”地名加身份最是简单,而且也还算恰当。“不好不好!”可惜,没等李纹、李绮说什么。众人就纷纷摇头。探春正站着,便第一个出言,道:“外史、旧友、还有客字,咱们都有人用了,还是换个别样的吧。”香雪外史是宝琴,北山旧友是湘云,蕉下客是探春。适合外人的,确实都有人占了。李纨一听,顿时有些头疼。这时黛玉便出了个主意,道:“既然是稻香老农的妹妹,不如用渔、樵、翁的字样,樵已经有了,正好有渔、翁两个。”显然,她也不想与人相同。黛玉的诗号是竹影樵君,此时开口,听着像是出主意。实则却把她的“樵”顺手给摘出来了。宝钗好笑的看了她一眼,同时接口道:“今日芍药盛开,桃花凋落,不如一个芍药花翁,一个桃花渔人,应了此景如何?”她这是顺着黛玉的话说,免得有人揭破黛玉的小心思。知道黛玉脸皮薄,难免会尴尬。宝钗就随口帮她遮掩过去。“这个倒是不错!”“应景!”“此号当饮一杯!”她这个主人一开口,众人倒是给面子的纷纷点头附和。湘云还趁机举杯。可惜刚刚众人微醺,才缓过来。自是无人理会。只惜春举着果汁应和一下,也不说话。她只好一撇嘴,啜了一口手中的酸汤。“以此时景色入别号,倒也得体。”李纨也觉得宝钗取的不错,跟着点了点头。又看向两个妹妹,问道:“你们觉得呢?”李纹、李绮这对姐妹,虽然读书不少。却对诗词兴趣一般。但今日难得和姐妹们一起玩闹,自然是不想扫兴。因此听到要给她们取别号,姐妹俩早也商量了几句。此时听李纨一问,李纹便先道:“虽不应景,但我不喜芍药,而独爱菊花,便做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东篱菊翁吧。”这个别号一听,就知她喜陶渊明。引用起来,倒也别具一格。李绮见状也浅浅一笑,道:“桃花倒是不错,只是今日毕竟凋零,我便想着也随姐姐,她做秋菊,我便以月为号,用个月下渔者吧。”秋菊、秋月都可入诗,取这个号倒也别致。眼见两人自己定下,别人也不好再说。尤其是探春、湘云这样最活跃的,却和李家姐妹还不熟。因此也不好多嘴提些意见。倒是李纨怕二人勉强,又笑着道:“既然都自己想了,那你们也不必拘于翁、渔,按自己喜欢的就好。”她怕两个妹妹被这群小姑的话给干扰到。尤其是渔、翁二字,就是刚刚黛玉给的限制。因此李纨才特地点了一句。姐妹俩自然明白长姐的意思,闻言便相视一笑。随后,李纹先含笑道:“东篱菊翁就很好了。”李绮见此,也跟着点头,道:“我也不必改了。”东篱菊翁和月下渔者,就这么定下了。冬藏社又有了三个新成员。接下来,就是出题限韵。大家好开始吟诗作赋了。李纨自拘年岁,又身为社长。自然还是当仁不让,先道:“此为北山,咱们不少人也都以此得号,不如今日就以山为题吧。”她先前要给两个妹妹以北山为号,却被大家否定。此时又拿出北山,给大家出题。也不知是不是有些执念。好在,这次没人提出异议。知道今日有开社,宝钗早做了周全准备。此时迎春走到早备好的十来本《唐诗》、《宋词》中,抽出一本,随手一揭。“十六字令?”这首竟是一阙宋词,十六字令就是词牌名。迎春见自己抽到这个,举起像大家展示了一下。一旁喝着奶茶的惜春,见此顿时笑了,便道:“这个就不必限韵了吧?”十六字令为单调小令,通篇只有四句。每句字数分别为:一,七,三,五。长短句交错,给人反差感强烈。因为开篇只有一字,基本和题目相同。所以,她才说不用限韵。众人自然纷纷点头,宝钗便让人点香。没过一会儿功夫,众人就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这个题目简单,倒是不费什么心思。可李纨看了却连连摇头,直接一起品评道:“虽因北山才出了‘山’字,但题目是‘山’又不是北山,你们的词令为何都囿于北山?”原来,她刚刚说的北山,众人描绘的都是园中景色。竟无人将山的气势写出半点。这让李纨如何能忍?说着,她就大手一挥,道:“都给我打回重做!”众人明白了自己的错处,都乖乖拿着纸笔再去思索。李纨想了想,又招手叫来儿子,低声吩咐道:“兰儿,你去找你叔父,让他也写一阙来。”“嗯!”贾兰只吃了几块瓜,此时正自无聊。闻言忙应了一声,就朝前面飞奔。冯一博和宝玉回来,很快又和几人喝成一片。这边饮宴正欢,听贾兰一说要写词。当即让人送来笔墨纸砚。问清楚题目,就刷刷几下,挥就而成。宝玉在旁,本来跃跃欲试。也想要凑个热闹,写上一阙。好在姐妹们那边刷个存在感。可看了一眼冯一博的词,就讪讪的回了座位。这边继续喝酒不提。等贾兰再回到园子,将冯一博的词递过去。其他人也大多完成了题目。李纨见此,先将别人的放在一边。展开一看,竟有两阙。不由念了出来:“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这第一阙的前两句,让人看了有些迷惑。快马加鞭未下鞍,显然是在赶路。这和山有什么关系呢?可再看后两句,顿时就会恍然。因为一个回首,惊讶发现山快顶天了。俗语有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说的是秦地武功县的太白山。传闻此山离长安二百里,离天上三百里。以此形容山之高耸。而这阙词形容山之高,用的却是。离天三尺三!短短十六个字,从不见山,到见山。已经将巍峨高耸写尽。李纨点点头,再往下看:“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第二阙这前两句,倒是直接比喻。以长剑作比,写出了傲立苍穹的山。如长剑刺破青天,锋刃都未残。这比距离三尺三还近,直接负距离了。而后两句又是笔锋一转,写出了山的气势。天都要坠落,却又被山给撑住了。所谓:擎天白玉柱。这是何等顶天立地的气势?气魄、胸襟,似全都在两阙词中,一下跃然纸上。众人闻听,都过来围观。原本信心满满的众人,见到这两阙词,顿时唉声叹气起来。“稻香老农太过分了!又拿坡主的词来,这还让我们写个什么?”说这话的自然是湘云。也就是她,不让人说自己渣子坡居士。却每每想调侃冯一博是渣子坡主。黛玉和妙玉倒是眼现异彩,纷纷赞道:“唯有大爷能写出山的雄浑和气势!”“这才是爷们该有的气魄,我们女子终究写不出来。”探春顾盼神飞,也点头道:“不仅要胸藏锦绣,有探花之才,还要有胸襟气魄,才能写出这样的词来!”宝钗只在旁笑眯眯的听着,倒是没有出言。其余妾室也都与有荣焉,纷纷露出会心的笑容。就连小冯熳都挥舞着小手,似在给爹爹喝彩。李家姐妹频频点头,也被这气势折服。只惜春和宝琴,似乎习惯了冯一博每次都词出惊人。两个小的在一旁,该吃吃,该喝喝。哪怕雄词当前,面前美食也不可辜负!李纨当即宣布:“这一题以此为首!你们还是下一题努力吧!”冯一博的碾压,让这一题没了意义。于是李纨当机立断,又接连出了几题。并多次表示不再让冯一博写了。众姐妹这才松了口气,开始做诗。一天过去,宾主尽欢。大家都玩得尽兴不已,除了宝玉。回去的路上,听着在车里叽叽喳喳的姐妹们。马背上的宝玉,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回到府里,他就给两个好友下了帖子。准备过几天好好去散散心。却不知,这一去还惹出了一桩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