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第三百三十七章 吵架劝架,装完就跑
作者:迷糊又无奈的小说      更新:2023-08-18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春闱意气发第三百三十七章吵架劝架,装完就跑探春的性子终究爽利些,她只抹了几把泪,就又展颜笑道:“即使说的不是我,这样的词也让人感同身受,何况是冯大哥专门写给我的,实在太入心,倒是让大伙儿看笑话了。”众女闻言,不觉都长舒了一口气。可她们刚上前,想要安慰两句,却又见探春起身,朝冯一博一礼,郑重道:“多谢冯大哥,也亏了有你在,才有这样一阕好词,今日无憾矣!”她没说远嫁无憾,而是今日无憾。可见心中还是十分不舍故乡。“来日方长,三妹妹珍惜眼前才是,何况即使出海,也不是没有再见之时。”这话中暗藏深意,可惜在场却无人能懂。众女都以为冯一博指的,是他和东海郡往来频繁。即使探春远嫁,也还有再见的可能。可那时,她们怕是再也见不到了。一时自都难免心生感慨。有多愁善感的,甚至偷偷抹了抹眼角的泪珠儿。唯有史湘云见探春无事,便松了口气。想了想,她就朝冯一博赞道:“真不愧是冯大哥!这样细腻的词令,可以比肩李后主了!”虽然是在夸人,可湘云这话却也不是无的放失。冯一博的这一阕《长相思·星声》,是改自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而这首纳兰词就有李煜所作《长相思·一重山》的影子。“确实不相上下!”黛玉一听有人夸冯一博,顿时就又来了精神,她先附和湘云一句,紧接着又品评道:“李后主的那阙写的是秋怨,句句不提秋,也不提怨,却句句都是‘秋怨’。”着名的“菊花开,菊花残”就是出自这阙词。当然,李后主的菊花,代指的还是秋天。“而……f”黛玉差点又喊冯大哥,却见李纨正似笑非笑的看她,忙改口道:“……北坡散人这一阕,写的却是乡愁。”探春自也听出冯一博这阙词和李煜那阙词的关联,毫不避讳的附和道:“确实,这一阕词将远嫁他乡之人的孤寂和哀愁,刻画的生动无比,确实不逊《一重山》了。”本人亲自出马,众人自然纷纷点头。宝钗见此,也微笑着附和了一句:“人在海上,心却留在了故乡。”她不直接夸冯一博,却用精准练达的语言,表述出冯一博这阙词的精彩之处。在场的,大多也都是行家。先听湘云的话,众女本就有些恍然。明白冯一博的这阙词和李煜的那阙,果真是有些关联的。可再听黛玉和探春的分析,顿时又明白二者的不同。虽然是同样的手法,也可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最后宝钗的总结,更是说到了她们的心坎里,正在这时,李纨也不知想到什么,忽地“噗嗤”一笑。随后,她先看看黛玉,又看看宝钗。最后却转向冯一博,还忍笑道:“我今日才算明白,北坡散人你为何最善写词了!”qqxsnew几次开社,冯一博多是以词胜出。虽也不乏律诗的佳句,但终究没有几阙词来得惊艳。众女闻言,却都有些不解的看着李纨。冯一博也是一样满脸的疑惑。他对诗词其实都太不擅长,所写也多是来自前世。谁让这个时代也有唐宋在前,可抄的就那么多了。好在李纨也不用他回应,就笑着道:“娥皇、女英都齐了,你不就是李后主转世?”李后主的两任皇后是姐妹二人,也就是大小周后。相传她们的闺名,正是娥皇、女英。这话一出,冯一博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甚至还谦虚道:“岂敢和李后主比肩,只这一阕就比不上,更何况其他?”而黛玉和宝钗相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的尴尬。大周后病死之后,小周后才上位的。而小周后被人记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宋太宗强幸小周后的野史,在民间流传甚广。所以,李纨这话一出,黛玉和宝钗自然都有些不自在。一个觉得在影射她身子弱,一个觉得在影射她不守妇道。刚刚李纨强压黛玉,此时又打趣她和宝钗是大小周后。黛玉这时脸上有些挂不住,竟口不择言的道:“我和姐姐若是南唐大小周后,那稻香老农岂非后周符氏?”后周符氏指的是周世宗柴绍的皇后。柴绍死后就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桥段。柴家孤儿寡母,就这么被人夺了江山。虽然李纨调笑在先,还接连得罪她。可黛玉以这对孤儿寡母作比,对于李纨来说,就是往心窝里插了一刀。实是有些刻薄了。因为,这不仅仅是说了李纨和贾兰母子是孤儿寡母。还隐隐影射荣府二房的“江山”要被人篡取。其实,黛玉说完也有些后悔。但话已出口,却如覆水难收。李纨被说到痛处,脸色自然变得十分难堪。她斜睨了黛玉一眼,冷声道:“我说的是象山娥皇和象山女英,竹影樵君急什么?莫非伐的是湘妃竹?”】尤家姐妹莫名躺枪。可这两个,一个是冯一博的师姐,一个是大房正妇。她们可惹不起,自然也不敢参与其中。姐妹俩只相视苦笑一下,都默契的选择置身事外。相传,舜帝的娥皇女英死后,就化作湘水女神。娥皇被尊为湘君,女英则被封作湘妃。起别号的时候,探春曾言黛玉可称“潇湘妃子”。除了调笑黛玉爱哭,也因她喜欢竹子。所以李纨才说,黛玉“樵”的竹影,她又不是湘妃竹。言外之意,就是我说湘妃与你何干?本来黛玉说完就有些后悔,只在那硬撑着架势罢了。现在一听这话,顿时就有些撑不住了。她轻咬下唇,一副泫然欲泣的模样。却还是强忍泪珠,还嘴道:“我不是湘妃,也不是湘君,不比稻香……”这两人吵架,最为头疼的就是冯一博。先前好不容易结束一场,这时却又要开吵了。而且两边还开始戳对方的心窝子!他无奈之下,只能赶快出言打断黛玉的施法,接口道:“你是竹影樵君,也是林妹妹,她是稻香老农,也是我师姐,你们都是姐姐妹妹的,还是不要因为我这一阙词伤了和气,不然我专门写一阕来记录一下你们两个的姐妹情吧?”这番话,既点名了两人的身份都与自己亲近。姐姐妹妹,自然也是从他这里论出来的。若是在这里伤了和气,不就是让他为难吗?同时,又是隐隐在告诉二人。今日是诗社开社,不是吵架社。不要再吵了,有时间不如作诗吧!这样轻松的语气,也化解了两人之间的针锋相对、气氛顿时就是微微一缓。宝钗见状,也忙笑着道:“稻香老农只是玩笑,竹影樵君也是有口无心。”冯一博一听,又接口道:“稻香老农爱笑人,竹影樵君莫较真,万里长城今犹在,孟姜却是无处寻。”打油诗一出,在场众女都是掩口而笑。两人之间的吵架的气氛没,终于彻底被破坏。“哼。”李纨冷哼一声,就不再言语。算是给师弟个面子。黛玉有了台阶,也不再吭声。只再次扑到宝钗怀里,委屈的抹起了泪。探春松了口气,便想活跃一下气氛。她想了想,就朝冯一博玩笑道:“之前听林丫头说,东海郡王的诗才也不逊于冯大哥,原来这打油诗就是和你学的?”湘云闻言,先是诧异了一下。随后她就明白了探春的意思,也笑着附和道:“我知道!我知道!‘数英雄兮黑龙王,安得巨鲸兮吞扶桑!’”上次黛玉去荣府讲起东海郡王,说的这诗确实让人印象深刻。眼见探春将调笑她的话,都拿来出调节气氛。李纨和黛玉两个,自然也不好再为刚刚那点小事纠结。到底是李纨年长些,当先平复了心情,也跟着玩笑道:“这诗中的豪气冲天,可见是得了北坡散人《十六字令》的真谛!”史湘云一听,看着探春,故意道:“谁说的?北坡散人终究只是说说,但东海郡王可是说到做到,那才是真英雄呢!”一听说起冯一博,黛玉抹了抹泪,就接口道:“英雄是个真英雄,说吞扶桑就吞扶桑,只是豪气学到了皮毛,细腻却半点也未得真传。”刚刚还吵架的两人,又在维护冯一博的时候达成了共识。即使大家都只是在说笑,可黛玉接了李纨的话茬,就算是变相对李纨低头了。李纨见此,脸色也缓和了不少,人都是有来有往。对方低头,她自然也要表示一下,便道:“这么说来,二人都是当世英杰,也算是各有所长。”说到这里,又话锋一转,继续道:“不过,北坡散人毕竟是我们冬藏社的成员,我自是帮亲不帮理的。”李纨今日似乎玩笑上瘾,越发来劲儿了。这次又不仅拿话挤兑黑龙王,就连冯一博也挤兑上了。显然是在说他刚刚帮黛玉解围,不帮她这个师姐。“这话可就不对了!”虽然两人暂时放下芥蒂,可黛玉一听她话里有话,还是又接了口,又笑着道:“北坡散人是亲,黑龙王也是亲,你们说,是也不是?”这次她学乖了,终于没再和李纨针锋相对。而是将话题的中心,转移到了探春身上。李纨见此,也没再纠缠,她笑着摆手道:“好了好了!咱们把探丫头说的脸都红了,再说下去,怕是也要作诗骂我了。”这话听着是在维护探春,矛头却还是指向冯一博。刚刚冯一博作打油诗,说她爱笑人,还说黛玉爱较真。虽然是在解围,却也算是责备了李纨和黛玉。师姐这是在怪他?冯一博苦笑相对。好在李纨只是随口一句,说过就完了。但随着她这话一出,众人也不好再继续说笑。这时,她不紧不慢的走到台前,扫视众人一圈,忽地板着脸道:“刚刚喊‘冯大哥’的,还有喊‘探丫头’的几个,我可全都记下了,一会就和竹影樵君一起受罚!”众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觑。黛玉一听却眼睛一亮,还连连赞道:“到底是稻香老农,果然公道的很!”李纨这时已经板不住脸,在那掩口轻笑起来。众女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李纨又再玩笑。“好你个林……”湘云这时反应过来,怒视黛玉,可话到嘴边又叫错了,忙改口道:“竹影樵君!你非让我们跟着受罚才高兴了是吧?”黛玉不以为然,还掩嘴轻笑道:“不然呢?你们怕我自己受罚孤单,自愿一起受罚,我当然高兴了!”“嘻嘻嘻!”“咯咯咯!”众女见此,或是掩口轻笑,或是抿嘴微笑。就连没那么熟悉的李家姐妹,都跟着吃吃笑了起来。“本来想凑个热闹,多待一会儿的,可想想已经出来半个时辰又,琏二哥他们想必已经等急了,实在不是待客之道。冯一博借着迎春找他,已经出来有半个时辰了。这期间李纨和黛玉就吵了两架,他的头都大了。此时见气氛终于缓和下来,她们说笑起来没完没了。他实在等不到作诗了,干脆选择装完就跑。“我先回前面陪他们了,等你们都作完了,回头我再一起鉴赏。”说着起身要走,又想起什么似的,转身道:“对了,回头我让人将咱们历次的诗词整理成册,找人凋版印刷千册。”众人闻言一愣,却没人回应。以她们的水平出版诗集,还不让外人笑话了去?还要印刷千册那么多,真要卖钱不成?冯一博见众女面露为难,就笑着道:“到时候一人都拿些,不管送人也好,自己留作纪念也罢,或者传给子孙后代,也好和他们说,咱都是诗礼传家!”朋友之间互赠倒是无妨,或是留着压箱底也不错。听冯一博这么一说,众女才都松了口气。可即使如此,还是有人迟疑道:“要不还是算了吧!后宅玩笑之作,如何能流传出去?”这话一出,立刻有人反驳道:“无妨的,咱们都用别号,谁知道是我们?”“也对!”众女这才恍然,纷纷如释重负的点头。随后围绕着这个话题,一众女孩们就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我们的别号流传出去,会不会一下就猜到了。”“对啊!尤其是北坡散人,很显然是这边,顺藤摸瓜,就把我们都找出来了吧?”“那又如何?以北坡散人的诗词,说不定这诗集就流传后世,成为经典呢!”“真如此,我也是经典之中凑数的那个!”“我才是!”“你们好歹凑数,我连数都没有!”“……”在众女的欢声笑语中,冯一博笑着离开。只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