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5从家教开始 第22章 还钱
作者:饭口的小说      更新:2022-10-13

  开托福班的事,汤生每天都要翻来覆去想十几遍,感觉诸事齐备,就差李悦入伙了。他将信将疑,问道:“你又要多少钱?”

  “我不要钱,再说您也没钱。我要股票。”李悦认真道。

  “股票?”

  在1985年的华夏,股票是个很陌生的概念,上交所要等到5年后才开业,人们只能在国际新闻里听到这个词。

  不过,汤生、杜文衡都出国考察过,多少有点感性认识。李悦讲了股票的基本原理,两人很快理解。

  “汤伯伯,我想当您的合伙人。只要您给我公司5%的股票,我就告诉您错在哪里,给您讲办英语班的秘诀。”

  汤生迷糊道:“我哪来的公司?”

  “咱们想象中的这家公司。”

  “有限公司,incorporated。”杜雨说英语道。

  “聪明!”

  “我明白了。你是无本买卖,讲怎么办英语班,唠叨几句,我就把公司的5%送给你,那我不是赔了吗?”

  李悦很有耐心,笑道:“汤伯伯,如果我告诉您该怎么办,这公司能值100万块钱,您的收益是95万。假如我不告诉您,这公司值0元,您是收益也是0。您自己决定。”

  杜文衡默默思考。汤生患得患失了半天,点头道:“好,我答应你。我立个字据?”

  “不用。口头协议就成。”

  “爷们,我要是反悔了,你能怎么办?”

  “那我们就唾弃您。”

  “呵呵,老夫不是那种人!”

  李悦喝了一口咖啡,道:“汤伯伯,我问您两个问题。第一,学生报您的托福班,图的是什么?”

  “学好英语,全世界交朋友,弘扬华夏文化!”

  “这话您自己信么?”

  汤生老脸一红道:“考托福,出国。”

  “第二个问题,咱们华夏学生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聪明?”杜晨道。

  李悦道:“有一些统计数据表明,咱们华夏孩子确实要稍微聪明一点点,但具体到每个人,这算不上什么优势。”

  汤生想了半天,茫然道:“能吃苦?”

  “不是。您脱离群众太久了。”

  杜文衡灵光一闪,笑道:“我知道了,会考试。”

  “没错!凡是报您托福班的孩子,都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不对,受益者。他们经历过最残酷的竞争,相比之下,托福、GRE算什么?这就是托福班的巨大优势,不停地刷题,简单粗暴,把他们训练成考试机器。英语不重要,目的是高考分。”

  “哦!”

  “您先建立托福、GRE的题库,再编写教材。词汇、语法、阅读,都以做题为核心。您的公司怎么可能不成功?”

  汤生如梦初醒。和李悦冷酷高效的方案相比,自己的设想太幼稚了。他觉得5%的股票没白花,激动道:“李悦,你帮我编题库,尤其是GRE!”

  “我没时间。”

  “我再给你5%的股票,呵呵,怎么样?”

  “您就算给50%我也不干。”

  杜晨完全不认同靠刷题考高分,觉得这是毫不掩饰的功利行为,皱眉道:“这样不好吧?”

  “应试教育就是这样的。托福是考试,不是英语。”

  杜雨望着李悦,红着脸道:“那你为什么不让我们刷题?你每天讲课那么累,是为我们好吗?”

  “你刚知道?”

  第二天中午,吃过午饭,邓雁带着李然、李悦兄弟,拎着一大堆东西,去大爷家还钱。父亲生病,他前后给了1500块钱。

  大爷叫李梦秋,50岁出头,在一所中专当老师。大爷不是亲伯父,李悦爷爷的堂哥续弦,娶了一位寡妇,他是寡妇带来的儿子。

  父亲是独生子,爷爷奶奶很早就去世了,李悦等人都没见过。

  大爷家也住大杂院,两间宽敞的西厢房。天气太闷,大爷大妈坐在院子里吃饭,见邓雁来了,忙让进屋子里。

  李然、李悦卸下大桶花生油、一袋10斤富强粉、一袋5斤精米、两瓶茅台、一斤茉莉花茶、一斤绿茶、点心匣子、一塑料网兜水果。

  现在茅台出厂价8.4元,商店里卖11.2元一瓶。当然,老百姓还是喝得少。等到1988年,价格放开,茅台猛涨到了100多元。

  “来就来呗,还带什么东西。”大爷兴致很高,请邓雁坐下,拍李然肩膀道,“小然,怎么样,汇报一下,这回考得不错吧?”

  李梦秋有两个儿子,选择了中专,早已毕业工作,女朋友都有了。在八十年代,读中专是很好的选择,毕业包分配,工资待遇和本科生相差无几。

  李然明白大爷的心思,忙道:“考得不好。”

  “还没有去年分高?”大妈给大家倒茶。

  “不如去年。”

  “唉,没关系。小悦呢,成绩好点了吧?”

  李悦道:“大爷,您别问我。我这回期末考了个全年级倒数第12,高中混个毕业证就知足了。”

  李梦秋很欣慰,慈爱地打量着李悦,感觉他跟以前很不一样。李悦穿了件灰色棉布大号短袖,背后印着小字,“同德学院1985”。

  老头有点恍惚,忙道:“同德学院?你考上同德学院了?”

  “我同学给的,她怕我没衣服穿。”

  “还好,吓了我一跳。”

  邓雁从怀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装着1500元钱,小心翼翼地捧着,轻轻放在桌子上,哽咽道:“谢谢大哥。这是……”

  李梦秋看也不看,一把推了回去,沉声道:“弟妹你拿回去。当初那钱就不是借你们的,没有那么一说。那是我亲兄弟,懂不懂。”

  “大哥,您收起来。”

  “拿走!”

  两人推了半天,所有人早已泪光莹莹。邓雁见大哥死活不收,抹了一把眼泪,对长子道:“李然,你跪下,给你大爷磕头。”

  “你给我起来!我拿着,我拿着。”李梦秋忙扶起李然,无奈道。

  大妈忽然反应过来,问:“雁,你哪来的这么多钱?”

  “儿子挣的……”

  离开大爷家,邓雁三人推着自行车,沉默不语,都在回忆父亲去世的那个寒冷的冬天。

  李悦回到家,核对了一下欠钱表格。晚上他要上课,妈妈和哥哥计划跑3家亲戚,得提前准备好礼物。

  等到星期六晚上,家里的债务都已经还清了,李悦兜里还剩下1030块钱。

  星期天上午,李悦终于把《少年派》的稿子弄完。他给凯特打了个电话,拿着沉甸甸的稿子,骑自行车去使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