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 第二百一十六章最后知道真相的李泰,眼泪掉下来……
作者:笑看风云再起的小说      更新:2023-05-08

  在古代的时候条件非常的简陋李根从未见薛仁贵,如此紧张过。“仁贵,发生何事?”薛仁贵此时满头大汗,急切的开口回答道。“殿下,雪燕今日临盆,稳婆言称,胎位不正,问我保大人还是保孩子……”薛仁贵话音落地,李根瞬间也跟着紧张了起来。雪燕可是李道宗的爱女。如今更是薛仁贵的心尖宝贝,难怪薛仁贵会如此紧张。“玄策,君买……”“速速传轮台城所有妇科大夫前往学薛府……”李根也带上秦王妃魏芬芳,大步流星的直奔薛府而去。一路上,李根暗自庆幸,自己早在两年前,便开始在轮台城设置了妇科大夫。而且妇科大夫里面,女子占据绝对优势的数量。非万不得已,不需要男医师出面。李根之所以,有此准备。因为眼下的时代。生孩子,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无论是即将临盆的孕妇,还是即将出世的婴儿。二者,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李根曾经看过一份史料记录,古代女子一次分娩死亡率接近两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位古代妇女,一生中如果分娩五次的话。理论上有十分之一的几率,因此丢失性命。以上说的,还仅仅是致死率,没有提及致残率的问题。要知道,在古代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在缺乏医疗保障的朝代里。尤其是土法接生引起的产妇产后感染,产道损伤,新生儿产伤和新生儿死亡,可谓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正是因为如此。李根在亲眼目睹,亲耳闻听,轮台城几例悲剧以后,立即命人组建了妇科。而且妇产科,更是重中之重。李根和秦王妃抵达薛府,雪燕痛苦的声音,声声痛彻心扉。让薛仁贵着急的,在门外团团打转。六位轮台城的妇产女医师,被王玄策和席君买,用马车接来。“本王妹妹母子的性命,拜托诸位了……”秦王殿下的话,让六位医师激动的点点头,加快脚步往产房内而去。“爱妃,你也进去吧,握紧雪燕妹妹的手,告诉她,一定会没事的,一定会没事的……”“生死攸关,千万莫要泄气……”“嗯……”秦王妃魏芬芳点点头,径直往产房而去。事实证明,李根在轮台城,专门设立妇产科,是一件非常正确而英明的决定。正是六位妇产科医师,齐心协力,让胎儿的胎位得以矫正。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划破薛府的上空。院子里,李根和薛仁贵,齐齐长出一口气。薛仁贵更是激动的流下了热泪。李根还是第一次,看到薛仁贵流泪。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也有内心温存和柔软的一面。“恭喜秦王殿下,恭喜薛将军。”“公主殿下,母子平安……”“公主殿下产后身体虚弱,需要好生调理……”“好,好,好,辛苦六位医师了……”李根微笑着点头道谢,薛仁贵则直接冲进产房之内。李根理解薛仁贵,想要第一时间,看到她们母子的心情。“殿下,雪燕请殿下为犬子赐名……”很快,一脸喜悦之色的薛仁贵,大步流星的从产房内走了出来。李根闻言微笑着点点头。赐名,这事情确实难不住他。“仁贵,待本王去看看孩子先……”“殿下请进……”李根踏足产房之内,面色苍白的雪燕,看到秦王进来,欲要起身,被李根伸手示意阻止了。“雪燕,好生躺着休息,大哥来看一眼孩子……”李根举目,往刚刚呱呱坠地的婴儿看去。这小子,不哭不笑也不闹。一双小眼睛,看着这新鲜而未知的世界。“仁贵,雪燕妹妹,就叫薛讷吧,字慎言,小名可为薛丁山……”李根一口气,将正史和演义里的名字,全部给脱口而出。让薛仁贵和李雪燕都大喜过望。“多谢殿下赐名!”李根自然希望这孩子,既能有历史上的勇勐和骨气,也能有演义里的风采和铁血。因为自己的到来,改变了许多人和事。希望后世人们能够看到的,丁山还是那个丁山!或许是有所感应,襁褓里的薛讷,竟然对着李根撇了撇嘴。惹得秦王妃都跟着笑了起来。喜当爹的薛仁贵,重赏六位妇产科医师。而且当晚就在薛府设宴。程咬金,尉迟恭,秦叔宝三位大将军携家卷,也尽数登门道贺。返回都督府后。李根再次奋笔疾书。如此喜讯,自然要告知江夏郡王一声。却说,魏王李泰,得知父皇让内侍总管李德禄,在显德殿宣旨。从此君王不早朝。太子李承乾开始主政国事,打理大唐上下,一切政务。魏王府里,李泰瞬间犹如泄气的皮球一般,瘫坐在地。难道自己的夺嫡之路,越走越窄了吗?让太子主政国事,时间越久,自己的机会就会越发渺茫。李泰苦思良久,终于决定去问问前太子太师李纲,看看李纲有何良策。魏王李泰为了安顿李纲,专门为其购置了府邸。这让李纲一直心存感激,魏王泰,不仅在他人生最为失意的时候收留了他,而且对他甚是礼遇。李泰的登门,让李纲匆忙起身迎接。自从追随魏王以后,李纲还从未出过一点力,这也让李纲内心觉得甚是不安和愧疚。今日,魏王泰亲自登门,想必,自己献言献策的机会来了。果然,不出李纲所料。浅饮一口茶水之后,李泰直接道明了来意。“先生,父皇几日前宣旨,从此君王不早朝,让太子主持朝政国事。”“此事,对本王很是不妙啊。”“还请先生想想对策……”听闻李泰的话,李纲眉头紧皱了起来。李世民能玩这么一手,实在是超乎了李纲的想象。“殿下,陛下如今正值壮年,为何会不问朝事?不理朝政了呢?”“莫非陛下,此番前去轮台城,秦王殿下,并未治愈好陛下的顽疾?”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一行,前往轮台城治愈顽疾,一般人不知道实情,李纲还是从李泰口中得知真相的。“先生,那日父皇和母后归来后,大宴群臣,本王也被传诏而去,父皇龙颜大悦的言称,他身上的顽疾,已经无碍了。”“哦,既然如此,陛下此举,颇为让人琢磨不透啊……”听闻李泰的话,李纲手抚胡须,开始苦思冥想起来。良久过后,李纲眉头舒展开来。“殿下,为今之计,唯有力劝了。”听闻李纲的话,李泰瞬间双眼精光爆射。“还请先生明示!”李纲在李泰面前,低语几句。李泰闻言,仔细思索片刻后。点点头站起身来。“先生,为今之计,确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本王,这就入宫,去面见父皇和母后。”李泰离开李纲的府邸,坐上马车,直奔皇宫而去。立政殿里。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围坐在火炉前烤手。虽然因为火墙的缘故,立政殿温度并不寒冷。奈何多年的习惯,很难改变。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依然习惯,在冬日里围坐在火炉前。火炉上,烤的滋滋滋冒烟的几块红薯,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垂涎欲滴。“二郎,根儿可是叮嘱过,这烤红薯虽然对你的龙体有益,但是也不可多食。”“嗯,朕再吃一块即可!”不明真相的以为,大唐天子和皇后娘娘,在火炉旁取暖。实际上,陛下和皇后娘娘在烤红薯。如此之事,二人竟然不交给宫女和内侍去烤,也实属有些让人疑惑不解。“儿臣,参见父皇,参见母后。”李泰踏足立政殿,看到父皇和母后,坐在火炉旁,立即躬身施礼参拜。“青雀,来的正好。”“来,尝尝你母后的手艺!”李世民微笑着点点头,对着李泰招招手。“二郎,咱们青雀自幼就有口福,每次有什么好的吃食,青雀呀,总是能赶得上的。”长孙皇后看着李泰,也是一脸母性的光辉在闪耀。“要不然,青雀能吃的这么胖……”听闻长孙皇后的话,李世民哈哈大笑着,开口说道。“父皇,母后。好香啊,烤红薯的味道……”“就你鼻子灵,一下子就闻出来了,自己搬个凳子,过来父皇和母后身边坐下,这烤红薯,马上就熟了,你人也到了……”长孙皇后言语里,尽是母亲的爱意。“好了,再烤下去,都要烤湖了……”“青雀,去取三个碟子来。”李泰起身取来三个碟子。长孙皇后用夹子夹住烤熟的红薯,每个碟子里放了一个。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慢点吃,小心烫……”虽然李泰已经二十有余了,可是在长孙皇后眼中,再大的孩子,依然是自己的孩子。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心思吧!“香…”“甜…”“母后烤的烤红薯真好吃!”李泰不等烤红薯热气散尽,便趁热消灭的一干二净。李泰的话,让长孙皇后脸上绽放慈爱的笑容。“青雀,父皇和母后,已经等了你三日时间了。”“原本父皇和母后以为,青雀能过去这一关,没想到青雀终于还是来了……”长孙皇后的话,让李泰惊愕的瞪大了眼睛。“母后,青雀有些湖涂,还请母后明示。”长孙皇后,伸手握住李泰的手,注视着李泰微笑着开口说道。“青雀今日前来,是不是为了你父皇,不上早朝的事情?”“是不是?为了承乾主持朝政的事情?”李泰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小心思,竟然被母后一眼便给看穿了。“母后,父皇正值壮年……”“青雀,莫要再说了。”长孙皇后微笑着,阻止李泰继续说下去。李世民此时也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李泰的小心思,他和长孙皇后,自然早就察觉到了。既然长孙皇后执意要劝说青雀,李世民这个做父皇的,自然一口答应下来。“母后……”“青雀呀,你们一个个的都长大了,都为人父为人母了,只有年幼的稚奴和兕子,他俩还留在了轮台城,父皇和母后此时身边,连一个儿女也没有了……”“青雀呀,知道稚奴和兕子,为何没有陪父皇和母后回来吗?”李泰闻言使劲点点头。“儿臣知道,稚奴和兕子也身患顽疾,大哥在为稚奴和兕子根治顽疾。”长孙皇后微笑着点点头,握紧李泰的手,继续开口说道。qqxδnew“青雀呀,看着你们一个个的长大,父皇和母后心里非常高兴。”“看着你们一个比一个有上进心,父皇和母后也很高兴。”“好男儿,就应该如此!有上进心才能有所进步,更何况青雀是父皇和母后的皇子。”“你父皇虽然正值壮年,经过你大哥的调理,顽疾也得到基本的控制,可是依然不是很乐观,所以才决定从此君王不早朝,这也是你大哥给出的最好的建议!”“至于太子监国,承乾主持朝政的事情,青雀呀,母后也不瞒你,其实,也是你大哥的主意。”“承乾主持朝政,也是权宜之计,母后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未来登基大宝的,并不是承乾……”长孙皇后话音落地。李泰震惊的无以复加。长孙皇后握紧李泰的手,都能够感受到李泰的颤抖。长孙皇后趁机继续开口说道。“青雀,父皇和母后不在的近一年时间里,承乾的表现非常好,满朝文武一片赞誉之声。”“你父皇还特意让曾经的房相杜相和魏中丞,担任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和太子太保,悉心教导承乾。”“现在更是让承乾主持朝政,打理国事。青雀肯定疑惑,为何如此优秀的承乾,最后都不能登基大宝?”“母后告诉你,因为还有一位比承乾更加优秀的皇子,他的优秀,是你们诸皇子仰望的存在……”“是你们永远无法逾越的存在……”“是真正能够带领大唐,走向繁荣富强,长治久安的存在……”“是可以让父皇和母后的诸皇子和公主,都能得以善终的存在……”“青雀,除了他以外……”“你们任何人,任何人都做不到……”“母后刚刚所言的,哪怕是连一条,你们都很难做到……”“青雀呀,母后很高兴,现在还可以握住你的手,跟你说说话,青雀可知,若不是他的出现,母后早就撒手人寰了……”长孙皇后的话,彻底震撼了李泰。李泰呆呆的傻愣着,良久没有回过神来。“母后,儿臣不信,母后凤体一直无恙,莫要听信他人一面之言……”“青雀呀,母后知道你不会轻易相信的。”“其实你也身有顽疾缠身,诸多皇子和公主,尽数都是如此。上元节过后,父皇和母后,便准备让你们去轮台城,让你大哥为你们调理身体。”“母后,儿臣不信,儿臣虽然胖了一些,不过,身体却结实的很。”“父皇,母后。儿臣还要抓紧时间编着《括地志》轮台城太过遥远,来回如此长的时间,儿臣可耽搁不起……”李泰自然不相信,自己也身有顽疾。“青雀呀,父皇和母后,都很欣慰,青雀确实越来越有上进心了,父皇和母后也知道,为了这《括地志》,青雀付出了诸多努力和心血。”“可是,身体才是,让青雀以后能更加努力的根本。”“青雀,这是太史局太史令李淳风,一直保存着的,前太史令袁天罡的临终遗书,青雀看完以后,便能明白父皇和母后的良苦用心了……”长孙皇后将袁天罡的手书,交到李泰手中。这也是长孙皇后和李世民商量好的办法。为了彻底让青雀断了夺嫡的念想,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也是煞费苦心。既不想伤了孩子的心,还想要让他们,以后能够更加努力。李泰接过母后递来的书信,然后仔细铺展开来。虽然李泰不认识袁天罡的笔迹。可是,这封信,从纸张和笔墨的色泽,便可以断定,确实是有年份了。李泰心中笃定,这的确是一份遗书。李泰低头,仔细往书信上看去。只是一瞬间,李泰的眼睛便瞪的熘圆。当看到,若非是大哥出手的话。母后和皇爷爷早在两年多前,便已经不在人世了。豆大的眼泪,从李泰脸颊上滚落下来。父皇一直以来,虽然也非常厚待自己。可是母后的疼爱,李泰是能够,真真切切感受的到的。袁天罡能够推断出,父皇和母后轮台城一行,而且能够推断出稚奴和兕子,会被大哥留在轮台城根治顽疾。此书信上的诸多事宜,容不得李泰不相信。当李泰看到,袁天罡直言,唯有秦王是登基大宝的不二人选。否则的话,兄弟之间,手足相残的悲剧,会接二连三的再次上演。诸皇子和公主,唯有稚奴一人得以善终……李泰更是浑身毫毛竖立,身体也跟着颤抖了起来。毫无疑问,他李泰自己也没有好的下场。“青雀呀,当年母后之所以支持你父皇,走上一条没有回头的道路……”“今日,母后,便跟你好好说说,那些曾经的过往……”看到青雀泪流满面,长孙皇后知道,这封信,足以改变青雀心中的诸多念头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