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 第二百二十七章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笑看风云再起的小说      更新:2023-05-08

  李根微笑着,亲手将李淳风扶起。

  虽然大唐除了盛大祭奠,没有跪拜大礼。

  可是俯身则是基本要求。

  “爱卿一路远道而来,辛苦了!”

  “本王已经备好了盛宴,为爱卿接风洗尘!”

  都督府里。

  李根盛情款待李淳风。

  先沐浴后接风。

  李根府邸里的日光取暖,热水淋浴系统,让李淳风沐浴着温暖的热水,在浓郁的热气里,久久没有反应过来。

  天罡兄,若是你现在还活着,那该多好啊。

  李淳风,在心里,忍不住的感慨道。

  酒宴过后,李根带领李淳风,乘坐王驾,周游轮台城。

  轮台城的富饶和美丽,让李淳风坐在马车上,目不暇接。

  “殿下,若非臣亲眼所见,实在难以相信,这轮台城只是耗费了殿下十年心血,便超过了有千年底蕴的长安城的富足和美丽。”

  李根微笑着点点头,对此,李根完全有足够的理由,感到骄傲。

  和长安城相比,轮台城唯一欠缺的便是历史的沉淀,那种古城墙给人,沉重庄严的肃穆之感。

  “殿下,可否带臣,去城西的车站一观?”

  “当然可以?”

  王驾抵达轮台城西站。

  李淳风,激动的跳下马车。

  直奔建设好的西站而去。

  “殿下,为何有条铁轨,直奔西北方向而去?”

  李淳风对此,非常不解。

  听完李根的解释以后,李淳风算是服气了。

  “殿下圣明,用他国资源,造福我国百姓,此举真乃是圣人之举。”

  李淳风直接用圣明一词,毫不避讳这是当今陛下的专用词汇。

  “淳风啊,其实本王还有一个打算。”

  “那就是从大食出海,如此,可以节省许多时间。”

  “铁轨修筑到海岸线,即可控制住大食的命脉,也可以让船队直接出海,实在是一举两得之事。”

  李淳风闻言,点点头,开口说道。

  “殿下,钢铁乃是极度匮乏的物质。”

  “铁轨如此之长,臣担心,一路上有人为的破坏啊。”

  李根闻言,微笑着点点头,说道。

  “淳风所言甚是,本王也已经料到这一点,所以早就做好了布置和安排。”

  “眼下还不能实现飞者非鸟,潜者非鱼,战不在兵,造化游戏。不过,本王有信心,此生可以让其实现······”

  李根话音落地,李淳风彻底在原地呆住了。

  果然,如袁天罡所言。

  他和袁天罡所推测的事情,因为秦王殿下的出现,所有的事情都将会发生改变,历史事件会改变,诸多不可思议的造化之术,将会提前问世。

  这也是李淳风执意前来轮台城的原因之一。

  许多事情,李淳风不仅仅想亲眼见证,而且还想参与其中。

  不为别的,为了袁天罡的临终遗言,李淳风也必须这么做。

  “殿下,您都知道?”

  良久以后,李淳风颤抖着开口说道。

  “本王自然都知道,这是你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图,本王闲来无事,就喜欢揣摩此书······”

  李淳风接过李根递来的书籍。

  整个人感觉,心都快要跳出来来。

  原本到了李淳风这个层次和境界。

  一般事物,对他来说,早就是波澜不惊。

  可是,跟随秦王殿下,这才多长时间,李淳风已经多次失态了。

  李淳风颤抖着,将书籍打开而来。

  呼!

  只是看了一眼。

  李淳风脸上的表情,便精彩了起来。

  毫无疑问,这本书籍,正是自己和袁天罡合力推算出来的推背图。

  可是,自己谨遵袁天罡的叮嘱,生前绝不将此书外泄。

  因为这里面的干系太大,因果太多。

  仅仅是唐朝时期的诸多事情,一旦陛下得知。

  必定会掀起一场血流成河的腥风血雨。

  说不定,自己都性命难保。

  “淳风,无需担心,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绝无外人知道。”

  “不必担心天机不可泄露,也要相信,本王是可以改变天机的。”

  听闻李根的话,李淳风郑重的点点头。

  确实如此,秦王殿下,已经改变了诸多历史的走向。

  一本推背图,彻底让李淳风心悦诚服。

  要问,李根的推背图从何而来。

  因为铁轨开始铺设以后,系统给予了奖励和升级,新开了图书一栏。

  这也让李根得以用括地志征服李泰,用推背图彻底震撼住了李淳风。

  “殿下,淳风也想去那片神奇之地一趟,去亲眼看一看那会流眼泪的神奇树木,想必此物,对于殿下非常重要。”

  李根闻言,点点头说道。

  “好,本王答应你的请求,有你跟随青雀他们,本王也放心多了。”

  李淳风欣喜的将陛下的书信呈上。

  二人坐上王驾,直奔学院而去。

  李根看完父皇的书信,微笑着塞进袖筒里。

  轮台城的学院,再次让李淳风大开眼界。

  学院远比国子监还要大。

  王驾抵达学院门口,李根便率先跳下马车。

  李淳风从秦王口中得知,任何车辆,不得驶入学院之内,包括他秦王自己。

  对此,李淳风深表钦佩。

  在李根的带领下,二人踏足学院之内。

  走进学院,满满的都是学习的氛围,朗朗上口的读书声,声声入耳。

  仿佛口气中,都充满了知识的味道。

  “淳风,可愿在学院兼任老师?”

  “专门讲解天文和气象之道?”

  听闻李根的话,李淳风毫不犹豫的开口说道。

  “臣,谨遵殿下口谕。”

  李淳风自然知道,既然秦王殿下,已经答应让自己穿越茫茫大海,去寻找那片神奇的土地,现在又要自己兼任学院老师,肯定是有原因的。

  果然,不出李淳风所料。

  秦王直接将李淳风带进了,诸皇子所在的学堂之内。

  让李淳风惊讶的是。

  秦王踏足学堂之内,整间学堂瞬间便鸦雀无声。

  不管是魏王,晋王还是吴王,诸皇子,齐齐坐姿端正,腰杆挺的笔直。

  李泰,李治和李恪诸皇子,看到李淳风跟随大哥踏足学堂。

  众皇子也是纷纷疑惑不已。

  太史局的太史令。

  怎么会来轮台城呢?

  一瞬间诸皇子,心中各有所惑。

  李根一开口,李淳风又是一愣。

  “诸位同学,想必很多同学,都认识老师今日带来之人。”

  秦王竟然称呼诸皇子为同学,这让李淳风有点很不自然,如此说来,自己若是任教的话,岂不是也称诸位殿下为同学?

  “大唐太史局的太史令,李淳风······”

  “大家欢迎······”

  李根率先鼓掌,学堂里瞬间掌声响了起来。

  李根双手下压,掌声立即停了下来。

  “诸位同学,即日起,就由李老师担任你们天文和气象的教员。”

  “这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需要考验你们所有人的悟性。”

  “师长希望你们能够好好学习,虚心向李老师请教。”

  李根话音落地,学堂响起整齐划一的声音。

  “学生谨遵师长口谕。”

  李淳风算是彻底服气了。

  这可是诸皇子啊。

  在秦王的教导之下,人人都变成了乖学生。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淳风开始了自己的教学之旅。

  因为李淳风所授知识,非同一般,因此也很受大家尊敬。

  尤其裴行俭和狄仁杰,更为好学,二人课下,也时常向李淳风讨教学识。

  西域首次科举考试,即将在轮台城举行。

  西域之科举,制度在原有科举制度上,有了不小的改动。

  当然,这一切都是往好的方向改变。

  李根势必要摆脱,那种古板的考试方式。

  慢慢向,后世先进而科学的全民教育普及而努力。

  虽然,这样很难很难,不过,李根还是非常有信心做到的。

  如今,西域各地的扫盲班,正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

  而且,作为当地官员,一项非常重要的考核标准。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西域的首次科举考试,非常成功。

  而因为大量缺乏官员和教师,此次科举考试,录取比例非常之高。

  轮台城学院,所有参考考生,尽数金榜题名。

  而且前三甲,也都是出自于轮台城状元学院。

  让状元学院的称谓,实至名归。

  而诸多烈士们的孩子,也都取得很好的成绩。

  这让李根非常的欣慰和高兴。

  毕竟他们的父亲,曾经为了这片土地,挥洒热血,献出了生命。

  对于新任官员的任命,李根除了交代,对烈士的孩子优待以外,其它的完全放手交给下属,去放手考核和安排。

  若是事事都亲历亲为的话,也实在是太累了。

  制定好规章制度,让属下去操作,这是眼下最好也最省心的办法。

  除了重要官员以外,李根基本不插手过问。

  几个月后,新任老师的到任,让兼职任教的王玄策和席君买,彻底解放了出来。

  这一年,对于西域各地的学子们来说,是非常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孩子们通过首届科举考试,看到了读书的未来和希望。

  所有上榜人员,都做到了人尽可用。

  一场考试,彻底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

  也让学堂里的学子们,更加刻苦努力的学习。

  时光如梭。

  一转眼,三年时间便过去了。

  还有一个月,便是正元节。

  长安城外,修筑铁路的工人们的身影出现在,百骑司暗探的视野里。

  最近,李世民最为上心的,莫过于这条铁路了。

  自从铁轨修到了天门关外。

  李世民每日里让各地官员,呈报铁轨修筑进度。

  而且,命令各地官员,为工匠们,提供最好的食宿。

  得到李君羡的汇报,李世民激动啊。

  他太激动了,铁路终于修到长安城外了。

  “陛下,属下问过带队之人,还有半个月时间,便可修筑到终点站。”

  听了李君羡的话,李世民龙颜大悦的开口说道。

  “君羡,终点在何处?可有询问清楚?”

  “回陛下的话,属下问清楚了,终点站就在秦王殿下城南的庄园门口。”

  李世民闻言,表情瞬间精彩了起来。

  臭小子,就不能设在皇宫门口吗?

  修筑到朱雀门口,肯定要进入长安城内,需要打通长安城的城墙。

  可是,可以修到玄武门外啊。

  李世民算盘打的贼溜。

  奈何事实,已经难以改变。

  不过,李世民,自然不会放弃这唯有一次的机会。

  于是乎,李世民带上长孙皇后,乘坐天子座驾,亲临长安城外。

  对于,自己父皇的心思,李根焉能不知。

  早就给带队的官员,交代好了如何回答。

  大唐帝王的到来,让工匠们,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工作,立即恭敬的齐齐施礼迎接。

  “让你们的领队之人过来,朕,有话问他。”

  李世民看着这已经铺设到长安城外的铁路,满眼尽是火热之色。

  李世民的语气颇为和气。

  毕竟,这些工匠,都是建设铁路的有功之人。

  带队之人,立即恭敬的走到李世民面前。

  “这一路之上,你们耗时四年多的时间,方才将铁路修筑到长安城外。”

  “朕心甚慰,你们都辛苦了。”

  “朕,已经命长安城最好的酒楼,即日起,每日里负责给你们送来上好的酒菜。”

  李世民话音落地,带队之人,立即恭敬的施礼说道。

  “多谢陛下圣恩,吾等奉秦王殿下之命五年之内,必须修筑到长安城,这几年时间,一日也不敢懈怠。”

  “各地官府,都为吾等提供了上好的膳食,想来都是陛下的授意,吾等蒙受圣恩,自然更加不敢懈怠。”

  李世民闻言,龙颜大悦的点点头,开口说道。

  “善,大善······”

  “朕且问你,这铁轨,为何不能修筑到玄武门外?而要修到长安城南?”

  “回陛下的话,原本秦王殿下是将重点,设置在了玄武门外的。”

  听到此话。李世民瞬间表情精彩起来。

  立即开口追问道。

  “为何,后来有改变了终点站?”

  “回陛下的话,秦王殿下坦言,为了整个大唐的建设,不得不将终点站改为城南之处。”

  李世民闻言,立即开口说道。

  “原因何在?说来给朕听听。”

  “回陛下的话,秦王殿下坦言,若是设在玄武门外,一是,有碍皇家威严。”

  “二是,不符合秦王殿下,未来将长安城,打造成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中心的最终规划……”

  领队的负责人,将早已准备好的图纸呈上。

  “陛下,这是殿下未来大唐铁路线的规划图,铁路线覆盖大唐十二省道……”

  李世民激动了,覆盖大唐十二省道啊?

  以后自己岂不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李世民在他的解释下,终于明白了,何为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中心。

  也算是理解了,为何不将铁路,直接修筑到玄武门外。

  “善,大善……”

  李世民看着图纸,心里的喜悦难以掩饰。

  未来的长安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尽皆会铺设铁轨。

  以后自己想要去巡视的话,那可就方便快捷多了。

  “朕再问你,最后一个问题,这铁轨修筑到长安南后。”

  “朕,还要等多久,可以看到真正的火车?”

  李世民话音落地,长孙皇后一双美目,也是光彩闪烁。

  做为母亲,长孙皇后太思念自己的孩子们了。

  一旦火车可以通行,陛下已经答应,第一时间,便会带上她,去轮台城看望青雀,稚奴和兕子他们。

  “回陛下的话,若无意外,今年除岁夜前,秦王殿下会带着魏王殿下,晋王殿下,晋王公主等诸皇子殿下,乘坐火车,一起回到长安城过年……”

  “同行的,还会有太上皇等人……”

  呼!

  呼!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深吸一口气,齐齐激动的心砰砰砰直跳。

  铁路刚刚修好,便可以通车了吗?

  如此说来,那速度极快的交通工具火车,根儿他,早就准备好了不成。

  就等铁路竣工,然后便直达长安城。

  对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来说。

  这惊喜,简直不要太大。

  “善,大善……”

  “如此朕便放心了!”

  就在这个时候,几十辆马车,满载美酒佳肴,送到了修筑铁路的现场。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微笑着乘坐天子座驾离去。

  青雀,稚奴和兕子他们,马上就要回来了。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喜悦之色难以言表。

  恨不能,立刻,马上,便把铁路,修筑到城南庄园门口。

  “观音婢,自从根儿离开长安城以后,朕还从未去庄园看一看。”

  “那里,曾经留给朕,许多美好的回忆啊!”

  “要不,咱们现在去那里走一趟!”

  听了李世民的话,长孙皇后微笑着点点头。

  天子座驾,一路直奔城南而去。

  抵达状元庄园门口,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顿时唏嘘不已。

  庄园还是那个庄园。

  门口上悬挂的,状元庄园金匾,依然是熠熠生辉。

  一群极其可爱的狗狗,汪汪汪的跑了出来。

  看到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竟然欢喜的摇摆着尾巴。

  “小黄,小黑,小花,小白……”

  李世民下意识的脱口而出,恍若昨日!

  “二郎,难道您忘记了,小黄它们四个都跟随根儿,去了轮台城,咱们最后一次离开轮台城的时候,它们都老了,但是还一直送到轮台城外!”

  “这些不知道是几代孙了。”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携手从天子座驾上走了下来,门口的护卫,已经被李世民撤走了。

  现在李世民决定,立即再把护卫给安排上。

  有光,有亮,有黑和有暗等人,看到陛下和皇后娘娘亲临庄园。

  立即恭敬的施礼拜见。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

  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庄园里守护着,也算是忠心耿耿之人。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让众人不要太过紧张。

  二人携手往客厅走去。

  这里曾经是多年前,他们留下最为温暖和温馨的地方。

  房间内的摆设,和多年前一模一样。

  地面打扫的非常干净,就连桌椅之上,也是一尘不染。

  有光和有亮,将茶水奉上。

  李世民浅饮一口,茶叶还是当年那个正宗地道的味道。

  坐了一会后,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手挽手往状元学院而去。

  眼下其貌不扬的一间学堂,培养出了,现如今朝堂之上,近半数的官员。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旷古绝今的奇迹。

  返回皇宫以后,李世民立即传诏了太子李承乾。

  仔细叮嘱承乾,明日朝会,派兵部抽调兵力,去长安城外,帮忙铺设铁轨。

  李承乾闻言,立即一口便应允下来。

  待李承乾离开以后,李世民立即传诏了李君羡,让他将之前的八名百骑司暗探,重新派到庄园里面,继续守护好庄园。

  第二日,早朝。

  显德殿里,监国太子李承乾一开口。

  便让文武百官们,齐齐激动了起来。

  盼望已久的铁轨,终于铺设到长安城外了。

  原本李承乾打算派一万名士兵,前去帮忙的。

  奈何架不住群臣的纷纷劝谏。

  最后是十万将士,齐奔长安城外。

  有了这些将士们的协助,最后一段铁路,修筑的非常之快。

  就在距离除岁夜,还有十天的时候。

  一只信鸽,咕咕咕鸣叫着,落在了轮台城都督府内。

  李根取下绑在信鸽腿部的书信,抓一把粮食,犒赏千里飞翔而来的飞鸽。

  最近,李根心情并不是很好。

  爷爷的身体,越发一日不如一日。

  尽管自己使出了浑身解数,也只能看着爷爷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下去。

  李渊自己也知道,这一次,自己恐怕是真要不行了。

  咳咳咳……咳咳咳……

  李渊的咳嗽声,在李根耳边响起。

  “夫君,草药煎熬好了。”

  秦王妃魏芬芳,端着,红袖和添香煎好的草药,走出了房间。

  “交给我吧……”

  李根接过煎好的草药,往爷爷李渊的房间走去。

  还是非常不舒服,只能勉强码六千章节了,望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