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子 第八十五章 仙女老师讲述公考经历
作者:贵州小飞侠的小说      更新:2022-10-30

  尽管处于犹豫状态,但为了能考个好成绩,我还是踏踏实实准备了两个月。那时候不像现在这样到处都是公考培训机构,备考纸质资料和网课唾手可得,我专门去书店买了一本国考真题册和一本全国省考真题册,从头到尾把每一道题做了一遍。做完两本题册后,与我同宿舍的同学相比,她因为毕业论文消耗太多精力和时间,国考备考只在考试前十几天,做了几套国考真题,我感觉自己准备得是比较充分的,在2006年11月26日这一天,信心十足地走进了考场。我现在都记得当年媒体报道说,有90万人报名参加国考,超过70万人是应届生,最后确认缴费参加考试的有36.5万人。

  笔试成绩公布后,我落榜了。更意外的是,我的那位室友居然以笔试成绩第一进了面试。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有些抑郁了,反思自身哪里出了问题。最后我归结为两点:第一,没有找准方向;第二,没有天赋。无论是备考还是选岗位,都是盲目的,并没有仔细去分析。我并不清楚国考要考什么,重难点是什么,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地备考,买来题就做,做完后也没有认真系统地总结题目涉及的考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那几年,上网写博客很流行,很多大神在博客呼风唤雨。国考笔试成绩公布后不久,就有个当时的名人,是国内很知名的一所大学的教授,在他的个人博客里说,考公是考天赋,不是每个人努力就能考上。回想自己两个月的努力、笔试的结果和室友的情况,我真的觉得自己是没有考公的天赋。多说一句,这个大学教授多年后因嫖娼被抓了。

  “我知道你说的是谁。2007年,我去BJ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他是评委之一。”林溪鸣说。

  我妈打电话安慰我,鼓励我继续准备年后的省考,我自己也想着不要浪费了应届生的身份,郁闷了一段时间后,我调整好心情,一边做毕业论文的收尾工作,一边重点准备省考。我吸取了国考的经验和教训,备战省考有了很强的针对性,同时还通过在BJ读书的同学得到了一家培训机构的教材。从2007年元旦节后开始备考,刨去中间过春节放飞自我的几天时间,前后大概花了70天,平均每天学习6个小时。我平时喜欢写博客,2007年参加新奇网针对在校生组织的全国菁英博客大赛,入围前十名,所以涉及文字表达的申论,于我而言,比较轻松,我第一次国考申论考了72分,但我行测就太烂了,国考那次只考了40分。

  行测五大板块,我最差就是逻辑判断。“除非A否则不B”和“除非A否则B”为什么推导关系不一样?“A且B”的矛盾命题怎么就是“非A或非B”了呢?“有的A是B”和“有的A不是B”怎么就不能相互推导了呢?分析推理里的假设法,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才假设?先从哪个开始假设?这些问题把我搞得晕头转向。另外,我数量关系也不行,特值,整数、比例、盈亏等概念搞得我很是烦躁。

  我把行测的备考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掌握基础考点;第二阶段,巩固提升,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第三阶段,刷题训练,保证正确率和解题速度;第四阶段,还原考场,限时模拟。

  第一阶段,不急于做题,先把涉及的理论知识和考点弄懂,并在此基础上,把这些理论知识和考点系统化。比如,逻辑论证里的削弱类考题,在第一阶段,我重点是搞清楚它的题目特征、解题步骤,特别是要彻底掌握它常见几种的削弱方式——否定论点、举反例、拆桥、否定前提、削弱论据、因果倒置和他因削弱,并搞清楚这几种削弱方式间的强弱对比,同时摸清这类题常见的错误选项特征,比如转移话题、表达不明确、样本数据不科学、诉诸不当权威等。把知识点按一定的顺序串联起来,不仅记得更牢靠,而且有助于第二阶段建立起清晰的解题思路。

  第二阶段,巩固提升,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此阶段需要刷一定数量的题。只有通过刷一定数量的题目,才能巩固第一阶段的理论知识和考点,同时通过刷题,能够培养出针对各类题型清晰的解题思路。比如上面谈到的逻辑论证,通过刷题,能总结出这类的解题思路应该是:第一,明确提问方式,加强还是削弱,第二,找到论点和论据,第三,分析论点和论据特征,并在脑中预设该题可能涉及的加强或削弱方式,第四,对比选项,排除错误项。

  第三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大量刷题,在大量刷题的过程中,掌握技巧,使解题又准又快。行测考试绝对是讲究技巧的,不掌握技巧,一定考不出高分,因为题量大到根本做不完。拿现在的国考来说,副省级行测考试,135道题,要求120分完成,平均一道题53秒钟多一点,地市级行测考试,130道题,考试时间是120分钟,平均一道题55秒钟多一点,即便现在的GZ省考行测是115道题,120分钟内完成,平均一道题也才约63秒钟。而大部分行测题阅读量都比较大,比如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片段阅读题,一道题的文字少则一两百字,多则三四百字,53至63秒钟的时间,不少考生连题目都读不完,遑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出一道题呢。

  大量考生考行测以放弃数量关系为代价为其它题争取时间,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考生做不完行测。因此,这个阶段,就必须通过刷成百上千,甚至是成千上万道题来熟练掌握解题技巧,达到见题就快速精准下手的程度。比如前面提到解逻辑论证题需要找到论点和论据,在几百字的文段中,怎么快速找到他两呢?如果逐字逐句地阅读去找,会很费时间,但如果我们熟悉找论点论据的技巧,比如引导词法,拿到题目,先扫一眼题干,看到“专家说、调查得出、反对者认为、实验表明、认为、以为、观点是、表明、说明、结果是、因此、所以、由此得出结论”这类或表观点或表结论的引导词,我们应该优先把他们引导的内容圈出来,作为题目的论点。这样在准确找到论点的同时又会大大节约时间。有人可能会说,又不是所有的题,这些引导词引导的都是论点。这话本身没有错,确实不是所有的逻辑论证题,上述引导词出现都是引导论点,但说这种话的人,肯定不是真正了解公考行测的。不是所有的题如此,但百分之八九十的逻辑论证题如此,你能在考场上把逻辑论证题做对百分之八九十,必然在几十万考生中脱颖而出。

  第四阶段,主要是模拟真实考场情景,严格控制时间,做套题,训练考场应试能力。当年我花了1200块钱,报了一个私人开的线下班。这个人传说是曾经的命题人,他开培训班既没有正规营业执照,也没有固定的场地。他找了一所中学的一间教室——真正考场也是这种教室,训练了我们12个人7天。上午9:00-12:00模拟行测考试,下午14:00-17:00模拟申论考试,白天考完,晚上对答案和解析,大家集中反映需要讲解的题,他和他的伙伴,一个讲行测,一个讲申论。

  限时模拟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做题时间和做题顺序。考场试卷和模块训练卷不一样,它上面的各种题型完整组合在一起,考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在限定的时间内,勇于取舍,做到分值最大化。这涉及解题顺序的安排,做题时间的分配。什么样的做题顺序是最适合自己的,怎样的时间分配是最合理的,这不是一两次模拟就能知道的。每模拟一次,都要计算一次得分和时间的效率关系,下次模拟作出相应的调整,多次模拟,多次调整,最后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和时间分配。

  想要在公考中胜出,做到以上这些还不够,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