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之1627 第37章巩永固
作者:左右结构的小说      更新:2022-11-09

  第二天一早,朱由检来到乾清宫,刚坐下没多久,王体乾匆匆赶来,递上来一封奏折。“皇爷,这是内阁紧急送来的。”朱由检接过奏折,展开一看,原来是袁崇焕已经到了辽东,发回来的第一封奏折。袁崇焕赶到辽东的时候,原辽东巡抚毕自肃因为缺饷兵变,虽然被救回来了,但是羞愧难当,自杀了!而这一封奏折,除了报告此事之外,袁崇焕也找出各种理由来为辽东巡抚毕自肃开脱。朱由检看到袁崇焕传来的消息,也不由长叹了一口气。毕自肃字范九,号冲阳,王村镇人。明万历三十一年中举,明万历四十四年中进士,也算是大明朝精英中的精英。辽东兵变,副将劝他躲起来,可是,毕自肃性情刚烈,见兵要发动暴动,立刻站出来喝斥制造混乱的军卒。可惜,当时士兵正是因为缺少军饷愤怒到极点的时候,哪里有人肯听劝阻。不但如此,他们还趁机抓住毕自肃,冲进了他的府邸,想要劫掠一些钱财。只是可惜,他们在毕自肃在家中搜寻了一遍之后,却并没有找到他们想象中的大被钱财。此事虽然最终平息,但是,毕自肃却愤恨不已,不吃东西,13天后去世。毕自肃相比于一些人还算是好的,朱由检也确实感觉有些惋惜。“虽然辽东兵乱,但事不怪毕自肃,让人厚葬吧!”王体乾急忙拱了拱手,拿着奏折回司礼监了。曹化淳从门外走了进来,“皇爷,那些工匠已经回来了,现在已经到了皇庄。”朱由检听到这句话,顿时目光一亮,“太好了,走,我们去看看。”朱由检走到门前,突然想起来一个问题。工匠已经找回了石英石,下一步就要开始做实验了。而这件事情有多重要,没有人比朱由检更清楚。一旦此事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从现在开始,就需要对那些工匠实施监管,保护这个秘密。问题是,该让谁去做这件事情呢?这个人必须值得信任,绝对不会背叛自己。可是朝中的大臣,京师中的勋贵,朱由检想了一圈,也没想出自己要找的人。朱由检抬起头看着曹化淳,皱了皱眉头,难道,真的要让曹化淳前去做这件事情?曹化淳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朱由检也不敢确定,而此事又事关重大!该选谁呢?大明朝灭亡的时候,哪个人表现还算是让朱由检满意呢?突然,朱由检心中一动,猛然想起一个人来。大明朝驸马巩永固!历史记载,在崇祯末年,当李自成起义军攻陷京都。当时,勋臣之中确有如国舅周奎、内阁首辅魏藻德那样卖主求荣之人,主动投靠李自成。可是父母巩永固眼看挡不住了,却做出了和崇祯皇帝一样的选择。当他写下“身受国恩,义不可辱”八个大字后,自刎而死。朱由检想起巩永固,想起他的结局,除了在心中叹息之,知道他就是自己要找的人。巩永固忠心不二,由他来守护这个秘密,肯定万无一失。想到这里,朱由检转过头看着曹化淳,缓缓说道,“曹化淳,你现在立刻派人去找驸马巩永固。”“奴婢遵命。”……巩永固为人豪爽仗义,但是,站在大明皇帝面前,还是显得有些紧张。“臣参见陛下。”朱由检看着巩永固一双明亮的眼睛,虽然他不会以貌取人,但是眼睛确实人心灵的窗户,虽然不一定十成的准确,但缺多少能反映一些问题。“巩永固,朕这次找你前来,这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想要让你去做。”说到这里,朱由检的语气顿了顿,“这件事情要绝对保密,不能告诉任何人,甚至对乐安公主也不能说,不知你是否能做到?”巩永固看着皇帝陛下凝重的表情,不但没有害怕,眼神中反而闪过一丝兴奋。“只要皇上吩咐,臣一定遵循,秘密绝对不会让任何人知道。”朱由检点了点头,“朕可以告诉你,这件事情非同小可,你可以答应,也可以不答应,朕都不会怪你。但是只要你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否则就算你是朕的妹夫,也绝不容情。”巩永固收起脸上淡淡的笑意,再次拱手,“皇上,有事请吩咐,臣一定照做。”朱由检满意的点了点头,起身说道,“既然你答应了,那就随朕走一趟吧,到时你自然就知道朕要让你做什么?”朱由检知道巩永固最后的结局,也不说多余的话,带着众人离开皇宫,朝着城外的皇庄赶去。在明朝,可不是只有皇帝有皇庄﹐还有皇太后及皇太子庄田。皇帝的庄田是由皇帝委派太监经营﹐所有的收入由宫廷自行支配。皇太后的庄田又名宫庄,收入也大多自行处理。皇太子庄田为东宫庄田,具体数量由受宠程度来决定。朱由检来到的黄庄,是属于皇帝的皇庄,是他自己的产业,宫中的花销也由这些产业来支撑。皇庄里的主管太监已经知道皇帝要来,早早的就在窗外迎接。朱由检也不进去,直接让人带路,去选好的地方。众人沿着官道又走了一段路程,远远的便看到远处有一座山丘。“皇爷,那里就是选好的地方。”朱由检看了一下四周的环境,点了点头,“那里建设的如何了?”“正在搭建围墙,不过还没有完工。”朱由检皱了皱眉头,“让他们加快速度,千万不要误了大事。”随着说话的功夫,众人已经离着山丘越来越近,远远的便看到山脚下有一道长长的围墙,正在向两旁延伸。等到众人来到近处的时候,这才看到在围墙里面,还有正在搭建的房屋。负责修建的太监已经匆匆迎了出来,“奴婢迎接来迟,请皇上恕罪。”朱由检摆了摆手,“那些工匠呢?”“皇爷,奴婢担心有事,所以他们住在靠近山脚下的房子里,并且有人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