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活成父母的样子 谈及生死唯心安然
作者:孙旻天的小说      更新:2022-10-01

  今天夜跑的时候膝盖特别痛,脚掌每次接触地面膝盖好像用锥子扎一样能,本来打算跑一个月恢复一下心肺功能,现在这条路也被堵死了,晚上一瘸一拐往回走我想一个问题:我怕死吗?

  是个人就怕死,我之前想到死的细节的时候特别怕,并不是死之前的病痛折磨,而是亲人的牵绊。尤其父母尚在,无论曾经的亲子关系有多恶劣,终究是他们身上掉下来一块肉,你让他们往后20年怎么度过呢?有些自杀的人他想到自己的父母的时候,自己再苦也愿意再坚持20年,真的了无牵挂的人又有多少?

  第二点可怕之处在于,你死了你所有的感知系统也都消失了,没有灵魂,没有其他世界,没有时间,就算37.5亿年后银河系和仙女系撞在一起撕碎太阳也与你毫无相关。就好像你会睡很长很长时间,但是没有梦,不管是5分种还是5年对你来说毫无差别。我小时候很怕这种感觉。

  现在30多岁一无所有,没房没车没钱、身体也不好、现在连都没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我妈只能天天查看微信运动步数来看我活的好不好,我现在腿疼的刷微信步数都费劲,她还要给我打钱,她退休还得受老板气赚钱,小城市赚的那两钱自己都顿顿吃野菜,还要给我。越想我就越难过,就我还有什么可失去的?我还有甚么可怕的,生活这么苦,我应该是最不怕死的,死相当于少受苦啊,等于赚了。但是就是因为这两点原因,我觉得生活再苦、身体在苦我都能再坚持坚持。没有那么怕了死亡了,但也不会自己找死,就坦然接受命运的一切,我倒是想看看命运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可以说现在是最好的状态,有欲有求,但无可失去,所以无惧。

  其实人生不过活和死两部分,你只能活几十年,而你要死几亿年,你就把死后了那么久当成人生的日常状态。把活着的这短短几十年当成是去一次迪士尼乐园。就只能来玩一次,就什么都尽情体验,不必忧虑。反正最后到关门时间,自然会离开迪士尼,回到日常生活中去。

  我想起一年前我在经营微博的时候送给抑郁症人的一段话:这个世界就是因为有你才存在,当你去世的那一刻整个世界都会和你一起彻底消失不见。你才是这个世界的主角,其他人的存在只是为了让你不那么孤单,他们全部都是配角。你不用在乎其他人如何看,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让任何人从你的心里彻底消失不见,就像他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你的世界你不死,就不要因为任何人而不开心。

  这两段话都让我特别振奋我,每次郁闷的时候这两段话都让我在开怀不少,但是就一点很难过:这两段话都不是唯物主义,都比较唯心论。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唯物主义,这与我从小接受的价值观是冲突的,我学了那么多唯物主义的科学知识才成为心理咨询师,最能安慰我自己和我的病人的话却都是唯心论。我觉得我是世界观崩塌了,但很多时候我想我的世界观不是崩塌,而是本身我的世界观就有很多裂痕,科学解释不了的裂痕,这些裂痕唯心论能进来,宗教信仰能进来,面对科学解释不了的时候玄学也能进来帮我一起撑起这个满是裂痕的世界观。这样想的时候,我心里舒畅多了。

  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很多高知分子老了以后,都唯心论了,都有宗教信仰了,都开始找个寺庙修蝉了。因为人只要还活着1秒,这1秒就需要希望撑下去,他们都希望自己死后还有以后,那是挣脱身体的束缚更多元的世界。

  家长只需要让孩子感受到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很爱你,其他的交给学校的心理老师,他们会做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方案。

  那个自杀的孩子其实是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了,有些父母尽管很爱自己的孩子,但表达上就是指责:“你怎么天天就知道玩手机,生你我都后悔!”、“怎么考试都不及格,多余要你!”、“学习不好,以后捡破烂都不要你,你就等着饿死吧!”。

  这些话背后的意思是:父母在为孩子以后担心,担心孩子过的不好,担心以后自己不在了没人照顾孩子。

  无奈孩子并没有那么神通广大,能接收到父母指责话语背后的意思。他们都是为踏足社会,不经世事的孩子。父母是他们的天,唯一的靠山,他们经不起唯一的靠山在情绪激动时说:“要你有什么用!”。一句话,你说一次,获得爱足够多的孩子能读到父母的担心。但你说一千次,孩子得到的爱就被消磨殆尽,最后就信以为真了。

  谈及生死,只有唯心才能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