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兆头、苏州码
作者:参娃的小说      更新:2023-05-08

  最新网址:山里人传说,这豺狗子是放山人的守护神。

  曾经,有个闯关东来的小伙子,自己一个人进山找棒槌,啥都不懂,晚间一个人随便找地方就睡觉了。

  结果半夜就看见有只像狼的东西,守在他身边。

  小伙子吓够呛,把那东西赶走,可那东西转一圈又回来,离着小伙子不远,就那么坐着看着他。

  后来小伙子下山,跟人说起,才知道,那东西是豺狗子。

  有它守着,其他动物都不敢靠前儿,小伙子才能安然无恙的下山。

  许世彦并不清楚传说的真假,反正他不会去招惹豺狗子,见周围没别的异常,就重新回窝棚里睡觉了。

  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豺狗子撒尿有用了,反正后半夜,再也没听见狼嚎,大家伙儿都睡的挺安稳。

  早起吃了饭,五个人站成一排,齐声高喊晃山。

  接着,许世彦为头棍,黄胜利为边棍,其他三人为腰棍。

  五个人手里拿着索拨棍,横着一排,按照许世彦指点的方向压山。

  压山是个枯燥的活,不能说话唠嗑,目光得始终盯着地面上的草。

  一切命令,都通过头棍手里的索拨棍来传达。

  众人从早上出来,一直走到十点多了,也没什么收获。

  许世彦用索拨棍在树上敲了两下,大家伙儿停下来抽烟休息。

  周庆国当兵的出身,走这点儿路倒是不算啥,随便找了个干爽的地方坐下来,掏出烟卷分给大家。

  “三叔,来一根不?”

  周庆国知道许世彦平日里不抽烟,但是进了山,蚊虫多,抽一根烟缓缓劲解解乏,顺道也驱赶蚊虫。

  许世彦接过了烟,周庆国又拿出火柴,给许世彦点上。

  “三叔,山这么大,咱就五个人,咋能找到棒槌啊?”

  周庆国是初把儿,头一回进山,啥都不懂,就随口问。

  许世彦抽了口烟,正要跟周庆国说点儿什么呢,忽地瞧见周庆国刚才坐下的地方。

  顿时哭笑不得,忙一把拽住了正要坐下的周庆国。

  “棒槌。”许世彦看着被周庆国压倒的那片草,喊道。

  众人都是一愣,没反应过来,还以为许世彦骂周庆国呢。

  还是黄胜利脑子快,顺着许世彦的目光看过去,然后赶紧接山。

  “什么货?”这就跟问几品叶是一样的。

  “开山钥匙。”就是二甲子。

  因二甲子只有两个杈,像钥匙。

  放山人进山,如果先遇见二甲子,接下来很有可能会遇见大货,因此,二甲子就被称为开山钥匙。

  “许哥,在哪儿呢?我们咋没看见?”

  孙晓锋、冯超都凑过来,四处撒目,根本就没瞅见。

  许世彦将索拨棍插在了地里,用手扶正了被压倒的棒槌苗,另外又找了两根小棍,将棒槌锁缠绕在棒槌苗上。

  这下,大家伙儿都瞧见了,这株参不太大,上头只结了两三粒参籽,根本不显眼。

  刚才周庆国没留神,就那么一屁股给坐腚底下了,要不是他拿烟出来给许世彦,许世彦也注意不到。

  众人这会儿也回过味来了,不知道谁起头,哈哈笑了起来。

  “庆国啊庆国,可真有你的,人都说初把儿运道旺,你这可真是啊,一屁股坐出棵棒槌来。

  亏你还在那问把头,上哪儿能遇上棒槌呢,你自己腚底下就坐了一棵。”

  周庆国哪里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伸手挠挠头,一脸尴尬的在那儿嘿嘿笑。

  他是真没看见,就随便找地方坐下了,哪成想这一下坐的就那么准啊?

  “幸亏把头眼力好,不然咱就错过了。”周庆国只能这么说。

  “得了,别在那儿胡吹。

  胜利,这棵参你来抬。晓锋,你去整个火堆,帮着熏蚊子,我在附近转悠转悠。”

  许世彦觉得,这附近应该还有参,他得四处再看看。

  就这样,黄胜利、孙晓锋、冯超三个人留下来抬参,许世彦跟周庆国俩人结伴,在附近转悠。

  走着走着,周庆国忽然瞧见了一样东西,他不敢胡乱说话,就用索拨棍敲了敲树干。

  许世彦听见,便往周庆国这头靠过来,“咋了?”

  “三叔,你看那个是不是你说的老兆头?”周庆国指了指前面不远的一棵老松树。

  就见到离地一人高,有块树皮被砍掉了,露出的木质上,刻着些东西。

  许世彦一看,可不正是老兆头怎么?急忙领着周庆国走到跟前儿。

  再一细看,上面刻的是乱码,并不是寻常的兆头。

  周庆国毕竟是林区长大的,对这些咋地也懂一些,可眼前这兆头,他愣是看不明白。

  “三叔,这是啥?我怎么看不懂呢?”

  一般的兆头,都是左边刻上人数,几个人就刻几道横杠,右边刻人参的生长年限,几品叶就刻几道横杠。

  这些从小就听村里老人讲,大多数人都明白,可眼前这个,周庆国愣是看不懂。

  “这刻的是苏州码,也叫花码。

  当初在这儿拿到大货的人,不想让人知道具体情况,就改了兆头,用苏州码来刻。”

  许世彦仔细分辨了一眼上面的记号,果然是苏州码。

  苏州码,也叫草码、花码,是早期民间的商用数字。

  南宋时期从算筹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计数方法,多用于商业记账等。

  这种码子,在东北极少出现,许世彦也是上辈子跟韩老爷子在一起的时候,听老爷子讲过。

  韩家当年走过镖,接触过不少南北客商,所以懂这些。

  “这上头说,他们一共九个人,在这里抬到了一苗六匹叶,三苗五匹叶。

  我看看年份啊,宣统二年,宣统二年是啥时候来着?大清朝最后那皇帝吧?

  哎幼,这么算的话,是不是六七十年了?”

  许世彦历史学的不咋好,也就是从评书里听过,好像末代皇帝的年号叫宣统来着,那就是说,这兆头年头挺长了。

  “来,庆国,过来,跟我一起,给山神爷老把头,还有老前辈们磕个头,让老把头保佑咱,能在这附近找着大棒槌。”

  早年间,放山人都秉承着山神爷老把头留下来的规矩。

  遇见大货抬参的时候,要把参籽采下来,随手撒在周围。

  以图给子孙后辈留下财路,不能绝了儿孙后辈的根儿。

  以前的人都很信这些,很虔诚的遵守,不像后世,恨不得一下子全都自己得了才好,谁还管什么子孙后辈啊?

  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