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三百三十七章 出口权
作者:参娃的小说      更新:2023-05-08

  话还没等出口,就被许世彦给拽住了。

  “林书记,澹定,澹定,咱还有要紧事没办。你得跟管书记去找省里领导,咱现在还没有出口权呢。”

  这话,是为了转移林启越的注意力,东北人这脾气,一言不合真能跟人家干起来,那怎么行?

  至于说出口权,他们来参加春交会,只要成交的出口贸易,都有相关部门来操作。

  企业有没有出口权影响不大,总有办法。

  许世彦就是想借着机会,给一参场争取一下,如果能争取下来出口权,以后方便。

  林启越一听,愣了,“卧槽,忘记大事儿了。那咋整?会不会耽误咱的事儿?”完了,不会白高兴一场吧?

  “没事儿,八十万美刀呢,省里会帮着想办法的。”

  许世彦就笑,这个肯定没问题,省里会一路绿灯,火速办理,绝不会让八十多万美刀飞了就是。

  说起来,这次参加春交会,收获真的太大了,要是一参场能拿到自主出口权,往后可就厉害了。

  上辈子,一参场是在九六年,经过外经贸部批准,拿到了自营进出口权力。

  估计现在想一步到位不太可能,但肯定有办法,适当放宽政策,让一参场有相应的出口权。

  才八四年,不急,慢慢来,等着一参场的产品越来越多,出口创汇额度越大,能拿到的权限也就越大。

  目前来说,只要这些深加工的产品,不用受县参茸公司和省药材公司管束,不被他们卡脖子就挺好。

  “林书记,多跟领导诉苦,说咱有多么不容易。

  研发有多困难,工人三班倒,过节都不休息。

  别让人觉得咱有钱了,千千万万记得,就是穷,没钱。

  咱们的产品一定要握在自己手里,绝对不能再经县里和省里两层手续。”

  许世彦小声儿提醒林启越,可别一激动,觉得腰杆子硬了,就在领导面前装叉儿。

  问就是穷,就是不容易,指着出口这笔钱过日子呢。

  林启越也不是白给的,一听就没白了,顿时没绷住,差点儿笑出来。

  “你小子是越来越坏啊,都知道咱参场最富,你还让我哭穷。得嘞,我明白,瞧好儿吧。”

  饭吃饱了,该谈的也谈完了,马上就到下午开馆的时间,于是众人起身离开餐厅,返回展馆。

  下午,展台后面就是许世彦、李景明、薛昆三个人,管恩学和林启越俩人,去找省里领导了。

  一上午创汇近九十万,这个业绩,在省里也是排的上号儿。

  带队的领导非常客气的见了他们,询问是否有困难,需不需要帮助什么的。

  林启越就开始表演了,一边哭诉着研发不容易,研究资金花了多少,祸害了多少人参。

  研发人员多么苦,点灯熬油连轴转、节假日也不休息、以场为家恨不得在场里打地铺。

  反正说的老可怜了,目的就是一个,我们研发不容易。

  往后这个自主研发的产品,就不经过县里和省里两道手续了,我们要一个出口权。

  药材公司那头,原本就不高兴呢。

  这一上午,他们带来的产品没订出去多少,反倒是一参场大放异彩。

  撇开药材公司,从一参场直接出口,那他们药材公司,每年不得减少好多利润啊?

  钱都落到一参场口袋,别人呢?别人不挣钱了?

  药材公司那头的人,就要反对。

  结果这时候,林启越又放了个大招儿,说是自主研发产品的利税,可以比以前多缴纳两成。

  也就是说,把原本药材公司挣走那部分,直接给上交了。

  只要能拿到出口权,把中间商那部分的利润,完全可以让出去嘛,他们挣出口那部分就好了。

  而且,出口创汇是有补贴的,怎么算也比以前挣的多。

  药材公司的人直接傻眼,卧槽,还能这么玩儿?

  “领导,这不符合规定,上面定下来的规则,就是我们药材公司负责收购人参。

  如果省去我们这个环节,直接跟外商对接,会影响很大,外商会分别对付我们,来压价格。”

  药材公司的人也不是省油的灯,立刻反击。

  “我想领导可能是还没弄明白,我刚才的意思。

  我是说,我们自主研发的产品,自行出口,其他的常规产品,依旧跟县参茸公司和药材公司合作。”

  这就纯是个圈套,自主研发的产品价值高,以后肯定尽量多的生产自主研发产品。

  常规产品,呵呵,以后会越来越少,早晚有一天,就不跟你们玩儿了。

  “领导,还有一件事不知道各位领导想过没有?

  目前抚松的人参施肥技术已经很成熟了,目前人参产量节节攀升,估计会在未来三年内达到过去产量的三到五倍。

  这么大的产量之下,不知道药材公司,还有没有能力全数收购?

  如果,到那个时候不能全数收购,那么我们这些参场该何去何从?难道我们就不能自寻出路么?”

  林启越想起了许世彦那篇文章,直接拿出里面的论据,来说服省领导。

  这话一出,不光药材公司和省领导,就连管恩学也都吓一跳。

  产量这么高的话,销售量一旦上不去,造成积压的话,肯定会导致价格走低,严重损伤经济啊。

  “这个,是真的么?你凭什么这么说?”省里领导沉不住气了,忙追问道。

  许世彦那篇文章,林启越读过好几回。

  而且他不光是一参场的场长,还是人身学会的副理事长,脑子里有整个儿抚松人参种植的数据。

  当下就把数据给一一列举出来,做详细讲解和推理。

  越说,这些领导心里越往上冒凉气。这要是闹不好,真要出问题啊。

  “这才是我们参场,不自量力,非得要自主研发新产品,做人参产业升级、深加工精加工的初衷。

  我们不能被动等着市场行情下跌后,再去寻找出路,要主动出击,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这才是将来的出路。”

  这一套理论,完全出自许世彦,倒是让林启越玩的挺明白。

  话都说到这儿了,药材公司那头还能咋说?

  人参增产这是肯定的,全抚松那么大的种植面积,如果产量都提高百分之三十到五十,那他们药材公司,真的没那个能力收购。

  这玩意儿可不太好整啊,胃口太大贪太多,消化不了可是要出毛病的。

  药材公司的人不说话了。

  省领导一看,得,啥也别说了,该给办啥就赶紧的吧,别耽误了挣外汇。

  别管出口权在谁手里,只要能出口创造价值,在谁手里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