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七百一十五章 不狠又不心齐
作者:参娃的小说      更新:2023-05-08

  “没啥好办法了,即便是有,成本也太高,根本就没办法实施。”许世彦摇头,他能有什么办法?之前那么多办法,不是也没人听么?现在出事了,他又不是神仙,哪有那个能耐力挽狂澜啊?“成本高,啥意思?三叔,你就说一说,反正咱这几个人,就权当说闲话了。”周庆国现在是一点儿头绪都没有,不管许世彦说啥,他都乐意听一听。“一个,是有钱。往里砸个百八十亿,把参农手里的棒槌都收上来囤着不卖。不出三年,国外那些客商就全都得急眼,保管他们主动来商量收货。”别的不说,东夷、南韩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对人参是非常认可的。他们日常都离不开人参制品,别说三年,顶多两年不给他们供货,就能急死他们。“要是再狠一点儿,把收上来的货直接销毁一半儿,人参的价格保管比之前还高。”大明朝的时候,高丽国就这么干过。当年他们的高丽参丰收了,可大明这边的商人压价,不肯收他们的高丽参。那些人就狠下心来,直接把好好儿的高丽参扔进火堆里烧了。一盒一盒的扔,一盒一盒的烧,就当着大明商人的面儿。后来,大明商人沉不住气,赶紧拦下来,用了比以前更高的价格,把剩下的高丽参全都买走。周庆国一听,无奈摇头,“三叔,你这不是开玩笑么?上哪儿整百八十个亿去?别说咱县里、市里了,就算省里,也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啊。就算真的有这笔钱,那也不能真金白银买回来的东西,再销毁一半啊,这不是败家么?”许世彦笑笑,这才是国人普遍的想法,没有人会舍得大笔钱买来的东西再销毁。可要是没这个狠劲儿,就震慑不了那些外商。人家会认为你就是好欺负,那不欺负你欺负谁啊?“还有一个,上头出面干预。下令各家各户都不许往外卖棒槌,把棒槌都压着不卖。谁要是偷摸往外卖,就严惩。尤其是那些企事业单位的,数量大,就看死了他们,一棵参都不许卖。只要大家伙儿能齐心,熬过两年,行情保管就能回升。”不够狠,那就必须心齐。只要所有人都拧成一股绳,咬着牙就是不肯往外卖,外商也得急眼。但这一招,更难实施。整个儿东三省有多少种参的?那么多参户,咋可能万众一心?总有人不肯承担这样的损失,偷摸往外卖。这事儿,就跟那防洪大堤似的,只要有一个小口子,别人再努力也是白费。“叔,咱参农就指着卖棒槌过日子呢,不让他们卖货,他们的日子咋过啊?”周庆国摇头,这个更难,根本不可能。“所以我说得上头出面啊,财政给参农生活补贴。只要大家伙咬咬牙,能挺过去,往后外商肯定不敢再坑咱们。”必须得让那帮外国老看到国人的志气,人家才不敢再小看你。不然,往后只要有机会,就想踩你一脚。反正你也不敢反抗,随便拿捏呗。周庆国叹气声更大了,这不是开玩笑么?还财政补贴?财政要是有钱,就不用收参农的费用了。“叔,真就没有别的办法了?”“没有,真的没有其他办法。现在就只能等,等是成本最低的办法。等到那些客商把价格压到低的不能再低,等到参农都熬不起了,只能含着泪往外卖。三年辛苦全都白费,到最后能把成本卖回来就算好的。”这就是外商的最终目的,他们不是不收货了,他们就是想把价格压低再压低,低到他们满意为止。周庆国和黄胜利赵建设等人,全都脸色青白,“真的能到这个地步?”那这棒槌种的还有什么意思?“没办法,物以稀为贵,谁叫现在咱的人参产量过剩了呢?我几次三番说过,要控制人参产业过快增长,不是没人听么?”许世彦摇头叹气,这就是不听话的代价。这次人参节,只是把这个代价提前又加倍了而已。“三哥,我是个粗人啊,平常我说话直你也知道。别的人跟我没关系,我也管不着,我就想问问三哥,咱这一伙子,应该咋办。”赵建设这性子急,听周庆国跟许世彦东拉西扯的,就是扯不到正题上,于是着急了,直接问道。“还是建设爽快。”许世彦笑笑。“简单,咱这几家的货,直接存冷库去,不卖,留着。等,等着过几年。等着现在那些种参大户,尤其是各企事业单位办参场那些。等他们都甩包袱把棒槌全都甩出去,往后再不敢瞎胡乱得瑟栽棒槌的时候,人参行情就能往上涨一涨了,那时候再卖吧。”真正搅乱市场的,就是这些人,有这些人在,不管什么政策,他们也能给搅合黄了。所以,就必须等他们都赔个底儿朝天,赔的他们再不敢乱掺和了,这人参市场才有回暖的可能。有这些人在,就别想了。众人一听,各自叹气,眼下没有别的主意,只能听许世彦安排了。“嗯,行,我信三哥,三哥肯定不会坑我们。那就这样,到时候咱都把货存起来,等着行情好转了再说。”赵建设虽然憨,却不傻,这些年的经验告诉他,听许世彦安排准没错儿。赵建设不傻,黄胜利、冯超他们也不傻啊,于是纷纷点头。“对,我们都听三哥的,谁也不卖货,都存起来。”现在就算想卖也卖不出去,不如暂时存起来好好放着,以后有人买的时候再说吧。“嗯,今年秋天,各家还是栽一百丈对吧?也别说因为这个,就一下子断了不栽。参地还是照常发展,反正一年就一百来丈,也别多了。咱们栽参这成本就算低的了,大不了就是搭个工夫而已,咋地也能回本儿。万一哪年行情回暖,不就挣钱了么?”许世彦笑着劝大家伙儿,也不能说是因为这点儿挫折,就摔耙子啥都不干了。上辈子,有好多人就是因为这个,再也不栽棒槌了。等到后来行情好了,这些人又后悔不迭。可那个时候,参地、栽子、参籽都让他们处理干净了,想要再发展起来,难上加难。到那个时候,想要再发展人参,可就不是几万块钱能解决的,本钱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