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七百二十二章 年终奖福利
作者:参娃的小说      更新:2023-05-08

  一月六号正好礼拜六,参业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年终总结表彰大会,在场部顶楼的大会议室召开。整个儿公司各个厂的厂长、主任,工段的段长,班组组长,全都到现场开会。至于工人,则是留在车间干活。许世彦作为公司总经理,少不得要讲几句场面话。“今年的形势,大家伙也都知道。咱们在这么艰难的形势下,经过大家的努力,保住了百分之九十五的订单截止目前,这百分之九十五的订单里面,只有少部分还没完成未能发货。大部分已经发出,尾款也都结回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咱们公司的总产值达到了七千多万,依旧超过了去年的总产值。能够取得这样辉煌的成果,跟各位的努力分不开。所以,必须感谢各位,没有各位的辛苦努力,咱们创造不出这么高的产值。”光是春交会上,公司就创汇两千万美刀,而历年来积累下的老客户订单,也有一千多万美刀。再加上药厂、参地综合利用,以及复合肥厂、矿泉水厂的分红等等。今年总体来算,产值比去年还高。“为了表示对各个厂子职工的感谢,今年除了常规分红之外,每位职工再加一百块钱年终奖、五斤猪肉肉或者鲅鱼、十斤水果。这个,等会儿各工段的工段长,到咱们的后勤处去领票,每个人都有,工人凭票去大库领东西。那个,都辛苦一年了,今年咱般般样样儿整点儿,过得富裕年。”去年,场子弄回来猪肉和海鱼,都是卖给工人。今年许世彦大手一挥,索性也别卖了,发福利吧。每个人五斤肉或者五斤鲅鱼,再来十斤水果,至于种类随便选,想要啥要啥。要是一家有两三个人都上班的话,就换着样儿要,正好留着过年也就差不多了。当然,要是谁家觉得不够吃,场子里还有,也可以掏钱再买,不够的话,还可以去辽省进货。反正今年预备的早,再去一趟也来得及。国人还是很注重过年的,谁不想家里鸡鸭鱼肉齐齐全全、热热闹闹的过个年啊?一听说今年不光有现金奖励,还有实物奖励,底下这些人都特别高兴。一瞬间,会议室里响起潮水般的掌声。接下来,许世彦又宣布了今年的各项评选结果。什么先进工段、先进班组、先进个人等等,每个被评选上的,都有相应的一份奖金。最高的近千元,低的也有两百块。所有获奖的人上台,许世彦挨个儿给发奖状和红包。红包里没有直接装钱,而是凭着红包里的条子,去财物处领钱。所有获奖的人站在一起,台下有人拿着相机,咔嚓咔嚓一顿照。等着领完奖,许世彦又讲了下公司明年的发展计划。如今这个形势下,也不敢说啥太狂的话了。许世彦唯一的目标,就是尽量保住目前的订单和产值不下降就很好了,啥上涨之类的,干脆不敢想。不管怎么样,大会开的挺圆满挺成功,所有参加的人都乐呵呵的。散会之后,公司的财务人员,把工人的承包分红、年终奖金、福利小票一起发放下去。工人下班之后,纷纷到加工厂那边排队领东西。加工厂那边,猪肉、鲅鱼、苹果、梨,这回可是要啥有啥。都是按照要求提前就分好了的,五斤一份儿。工人凭着小票,领一份鱼或者肉,再领两份水果。有人就直接五斤苹果五斤梨,正好都有了。也有人说分的这些不够,那边负责的人就说,等着把福利都分完了,就放开了往外卖。这边还有大虾、刀鱼、鱿鱼等不少东西呢,随便选。大家伙儿一听就笑,“合着许总发给咱这一百块钱年终奖,就是让咱买东西的啊。得嘞,今年过年,说啥也得多买点儿,老婆孩子都犒劳犒劳。”旁边的人一听,也都哈哈大笑起来。“这也就是咱许总吧,你换个人试试?就今年这情形,换成旁人,咱能发出来工资就挺好了,还想着有年终奖?大家伙儿,回头吃着碗里的鱼和肉,可别忘了,咱们这是跟谁沾光儿。”有人接话说道。大家伙这么一寻思,还真是这个理儿。“那可不,我媳妇有亲戚在二参场,听说今年那边儿有点儿惨啊。不少人一年忙到头,还差点儿赔钱呢。”当时除了一参场,其他几个县属参场全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三定一包、自负盈亏的形式。往常年人参价格好,参场职工都能挣到钱。今年行情太差,那几个参场到现在还没把棒槌全卖出去呢,场子没钱,拿啥发给工人?再说了,就算是卖出去,价钱比往年低那么多,成本还是照着往年的扣。工人忙活三年,最后能闹个不赔本儿就谢天谢地了,还想着年终奖?做梦吧。“看看,多亏当初咱们场没跟着也彻底承包吧?要是那样儿,这下可都亏惨喽。”不少人摇头晃脑,也不知道是唏嘘呢,还是幸灾乐祸。“得嘞,拿着咱的东西回家,哄老婆孩子高兴去喽。”有人拎着自己那一份儿东西,赶紧回家。不止是参业公司发福利,复合肥厂、松江河跟泉阳两处矿泉水厂,也同样发福利。今年肥料厂效益不错,尤其是那个庆丰叶面肥,名头算是打出去了。不光本省的人来订货,就连外省,也有农户来订货。这个叶面肥可以广泛应用于很多经济作物上,都有抗病增产的作用。尽管今年的人参行情不算好,但是肥料厂的销售额丝毫没有受影响,反倒是订单多的接不过来。肥料厂除了几个干部之外,多数都是临时工。但杨钧显跟许世彦商议之后,决定发福利不论正式工人还是临时工,只要在厂子里干活超过半年的,都有。这下,可把那些干活的人高兴坏了,尤其是那些齐鲁闯东北的人。当初来这边的时候,寻思着能有个混饭吃的地方就挺好了。如今再看,不光有工作,还管吃管住,过年还给发福利。妈呀,这么好的地方,上哪儿找去?这要是写信回家,家里那些人,不得羡慕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