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东晋五胡十六国 第6章 杨骏把持朝政
作者:独寐寤歌呀的小说      更新:2022-10-05

  “是呀,大司马毕竟是宗室,若刀兵相见,恐怕会招来大祸。”李斌也劝说道。

  “正所谓‘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我若不征讨司马亮,恐怕祸事将来的更快,你们无需再劝,我是不会改变主意的。”杨骏决然道。

  杨济和李斌见杨骏不听劝,于是便愁眉苦脸地离开了。

  洛阳皇城尚书台。

  杨济来到了尚书左丞傅咸(字长虞)的官厅,忧愁地向傅咸问道:“家兄如果征讨大司马,我退身避祸,是否就能保全门户?”

  傅咸正色道:“宗室外戚,就应该相恃为安。只要共同本着公正无私的原则辅佐朝政,那么公便不必躲避了。”

  杨济闻言便恍然大悟,随即又来到了侍中石崇(字季伦,小名齐奴)的官厅。

  杨济向石崇请求道:“还请季伦兄替我劝说家兄,就说:‘宗室外戚,就应该相恃为安,共同本着公正无私的原则辅佐朝政。”

  “诺。”石崇点头应道。

  洛阳宫太极殿内。

  石崇向杨骏劝说道:“太尉,宗室外戚,就应该相恃为安,共同本着公正无私的原则辅佐朝政,还望太尉不要征讨大司马,与大司马共同辅政。”

  “现在不是我不想相恃为安,是司马亮想要征讨我。”杨骏气愤地说道。

  “太尉乃顾命辅臣,大司马怎么会无故征讨太尉呢?这其中必定是有误会。”石崇说道。

  “事实就摆在眼前,哪里有什么误会。石侍中请回吧,我还有政务要处置,恕不远送。”杨骏不悦地说道。

  石崇闻言便只好告退,离开了太极殿。

  “季伦兄,如何?”杨济满脸期待的向石崇问道。

  石崇摇头叹息道:“太尉不听。”

  杨济闻言也失望地叹了口气,随即便出宫去了。

  杨济坐在马车上担忧地想到:若伯兄继续排斥宗室,专权自恣,恐怕会招来灭族之祸,我得继续劝谏才行。王佑乃是伯兄心腹,而王佑此人虽有才智,但却心术不正,定是此人怂恿,伯兄才会如此,我得想办法将王佑从伯兄身边赶走才行。

  次日,洛阳西南。

  楚王司马玮率领一队人马朝着洛阳的方向狂奔而来,司马玮这是回京奔丧。

  洛阳城内。

  众宗室听说司马玮即将抵达京师,于是纷纷出城抄近路前去迎接司马玮,只有司马玮的同母弟、长沙王司马乂独自去了峻阳陵等候。

  洛阳宫太极殿内。

  “禀太尉,汝南王昨日已连夜前往许昌赴镇。”一名官员向杨骏禀报道。

  杨骏闻言便松了一口气,心中想到:既然司马亮已经离京,那我便暂且饶了他。

  过了一会儿,一名虎贲军士卒又向杨骏禀报道:“禀太尉,卫将军在殿外求见。”

  此时杨骏心情大好,已将昨日杨济劝谏之事抛之脑后,于是便吩咐道:“将卫将军请进来吧。”

  “诺。”虎贲军士卒领命而去。

  杨济进殿后,先环顾了太极殿一圈,见王佑不在,便对杨骏说道:“伯兄,当初王佑因与从弟王济不和,便让党羽诽谤王济不容其父。王佑能因小事而陷害同宗,倘若王佑对伯兄稍有不满,恐怕将会对伯兄不利,伯兄不能将此人留在身边。”

  杨骏闻言便想到:文通说得不无道理,王佑连宗亲都不能容忍,更何况是外人。现在大局已定,我不妨将王佑外放至州郡。

  于是,杨骏便贬斥王佑为河东太守。

  五月十三,晋帝司马炎入葬峻阳陵,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

  洛阳城外。

  司马玮不甘地看了会儿洛阳城,然后便离京赴镇去了。

  洛阳宫太极殿内。

  杨骏担忧地想到:我的名声不太好,我得想办法笼络人心才行。对了,当初魏明帝曹叡即位之初内忧外患,于是便大封群臣,笼络人心,我可以效仿曹叡的做法。

  于是,杨骏便准备大封群臣,将左军将军傅祗(字子庄)等群臣皆增位一等;预丧事者增二等;二千石已上皆封关中侯,复租调一年。

  石崇听说杨骏准备大封群臣,于是便找到了散骑侍郎何攀(字惠兴),二人随即联名上奏道:“帝正位东宫二十余年,今承大业,而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及诸将平吴之功,轻重不称。

  且大晋卜世无穷,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有爵必进,则数世之后,莫非公侯矣!”

  洛阳宫太极殿内。

  杨骏看了石崇、何攀的奏章后,便将奏章丢到了一边,随后还是大封了群臣。

  洛阳宫显阳殿内。

  杨骏向晋帝司马衷进言道:“按制,先帝驾崩,陛下应当居丧三年。”

  “朕若居丧,政事怎么办?”晋帝司马衷问道。

  “先帝以臣为辅政,陛下居丧,臣可替陛下料理政事。”杨骏自荐道。

  晋帝司马衷闻言大喜,心中想到:太好了,如此我便可专心玩乐。

  于是,晋帝司马衷便以杨骏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总领朝政,号令百官。

  太极殿内。

  傅咸向杨骏劝说道:“事与世变,礼随时宜,天子居丧之制已经很久没有实行了。由于世道弥薄,权不可假,因此天子虽然因丧哀痛,心中难受,仍需躬览万机。等到汉文时期,以天下体大,服重难久,于是定既葬而除服之制。

  世祖武皇帝虽大孝蒸蒸,亦从汉文之制既葬而除服,定守心丧三年之制,至于万机之事,则忙得没有空闲。今圣上欲委政于公,为世祖武皇帝居丧,此虽为圣上的谦让之心,然而天下人却皆不以为善。

  亿兆百姓肃敬、拥戴仰望宸极,却听命于冢宰,恐怕天光有蔽。人心既已若此,那么明公摄政恐怕不会那么容易。我私下认为山陵之事既毕,明公当思国运兴废之宜。

  周公是圣人,尚且不能避免被毁谤,由此推断,周公摄政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圣上春秋非成王之年呢?得意忘言,话语不容易说透,若明公能够觉察到我的诚意,言岂在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