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画斋 第十九章 大农令
作者:叶子浓的小说      更新:2022-11-11

  “完成了,终于完成了。”

  竹溪画斋中,李溪拿着一幅画像大笑。

  整整四天,他都把自己关在画斋中,那日对对子的屈辱,他现在还历历在目。

  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

  忘八,王八!

  甚至还有人把两人的对子登记下来,制作成对子集,在大街小巷售卖。

  而对子集中最明显的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因为只有它,只有上联没有下联,很多人也在私下讨论这个对子该如何对下联。

  因为对子的传开,很多人都私下调侃李溪为李王八,至此,李王八之名成为了京城茶余饭后的笑谈。

  除此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好奇那个对子少年是谁。

  被称为李王八,这口气怎么能忍。

  所以,李溪要报仇。

  至于怎么报仇,他思前想后了很久,终于想到了办法。

  那就是作画!

  自己是画师,本身最擅长的就是作画,做对子本就不是长项,安宁虽然也是画师,但这么多年,安宁在京城中名不见经传,比之画技,自己更胜一筹,而且,自己还有它。

  李溪将目光移到桌子刚完成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嘴角露出冷笑。

  十一画斋中,经过几天的休养,安宁的伤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但画斋的生意依旧无人问津。

  再这样下去,不仅画斋要关门,就是他们一家四口吃饭都成问题。

  安宁托着下巴,无力的感叹赚钱好难。

  “老板,把你这里最好的画拿出来我们看看。”正在这时,一个背着书箱的书童走了进来,而书童身后,则跟着一个头戴斗笠的白袍少年。

  白色长袍少年并不算罕见,但唯独这少年长袍颇为奇特。

  以长袍白色为底,上面绣着成片的金黄的稻子,稻杆很高,稻粒很极大,一老伯戴斗笠的老伯正坐在稻子下乘凉。

  以衣服为纸,针为笔,线为纹,在衣服上浓墨重彩的做下一幅画,这样的长袍,安宁还是第一次见。

  此情此景,让安宁想起了远在另一个世界的老爷爷,他也曾做过这样一个梦,水稻比高粱还高,籽粒比花生还大,他就那样坐在稻穗下乘凉。

  安宁甩甩头让自己不多想,然后带领书童和戴斗笠的少年来到一面墙边。

  “客官,这些都是我画斋最好的画。”

  这些画都是前安宁画的,虽然比起宫廷御用画师还差了些距离,但这些画,已经是自己唯独能拿得出手的画了。

  画中,有《洛河图》、《观音送子图》、《春江居民图》等等。

  白袍男子微微皱眉。

  “看来对这些画不满意。”安宁暗想。

  原以为是对画不满意,却不料男子抬头,疑惑询问:“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

  “你是?”

  “我那晚刚好在场。”

  安宁展颜,原来皱眉不是因为画,“那晚对对子的的确是我,在下安宁。”

  “在下农立。”

  “你是这里的老板?”

  “我是这里的老板。”

  少年仔细打量安宁,没想到安宁不仅对子厉害,作画也是一好手。

  然而,对话就这样结束了。

  氛围有点尴尬,安宁赶紧接上话,“如果你对这些画不满意,我还有其他的画,保证是京城独一无二。”

  “独一无二?”

  “独一无二!”

  所谓的独一无二,当然是他的素描画。

  而且素描五两一幅,画斋里其他的水墨画,最高也才二两一幅,当然要大力推销。

  “客官请看。”安宁拿出三张画,这三张都是素描肖像,一张夜夜的,一张卢老的,还有一张萧十三的。

  少年接过画一张一张看,突然露出一丝好奇,“萧十三?你认识他?”

  “我和他是好友,莫非你也认识他?”

  “呵,我家公子认识萧公子有什么可奇怪的。”书童哼道:“萧公子父亲是九卿之一大鸿胪,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我家公子父亲也同属九卿之一,大农令,掌管国家粮食库藏、物资供应、铁盐专门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家公子这次出门,一是按照老爷要求进京赶考,二是天下行走,寻找能够解决百姓温饱生活的粮食。”

  安宁心中不禁感叹,别人已经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而自己还在这里为几两银子发愁,还真是活到狗身上了。

  而且这九卿的身份也足以令安宁震惊,天下间,论权势最大的,莫过于圣上。

  圣上之下是三公,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而三公之下,则是九卿,九个位置,九个人,掌管天下的军事、行政、财务、粮食、法令、宗庙礼仪等等。

  可以说,九卿才是真正掌管天下的人,而圣上只需要掌管三公九卿就行。

  倒是农立没觉得自己父亲是九卿之一就有多自豪,淡淡询问:“你这画怎么卖?”

  “五两一幅,现场作画,时长一个时辰。”

  “什么?”书童张大了嘴巴,“一幅画五两银子,你怎么不去抢。”

  “而且你这画,要写意没写意,要洒脱没洒脱,作画风格还奇奇怪怪,就这样的画你还想要五两,你知道五两银子够多少户人家存活一年吗,你是不是想钱想疯了?”

  农立眉角微皱,“阿瞳,少说点。”

  “的确是有点高。”安宁讪讪一笑,但这是他思索很久定下的规矩,不会轻易更改。

  “你的画立体感极强,人物神态饱满,阴暗分明,细节处理堪称完美,难怪你说是京城独一无二,我只是很好奇,你是用什么笔才能画出这样细腻的画?”

  “是这个。”安宁拿出自己制作的火炭笔。

  农立目光一凝,“你这笔不需要蘸墨?”

  “不需要,它由外壳和笔芯加之一点点黏土做成,笔芯可以代替墨汁书写,每次笔芯写完,只需要用刀像这样把外壳削开,又可以继续书写。”

  “这,这。”农立激动地语无伦次。

  “安宁兄,你可知道你这笔有多重要。”

  “这种笔不需要蘸墨,可以很方便的携带,而且笔尖坚硬丝滑,比之毛笔更加容易控制,这就意味着,相同的纸张上面,可以写下更多的字,如果用于记录账本和宗卷记载等等,就可以省下更多的纸张,减少人力物力,如果用于教学,也能让小孩子更好的掌握写字。”

  “安宁兄,你可否把这种笔的制作方法传授给我,我愿意出十两,不一百两。”

  这下轮到安宁震惊了,先不说他们两人背景悬殊巨大他还叫自己一声安宁兄,就因为一支火炭笔,这是戴着斗笠名叫农立的少年竟然能想到那么多,又是节约纸张,又是更好练字,这是要改革教育和书写习惯啊。

  安宁看火炭笔就只是一只普通的笔,它顶多能帮自己作素描画,而农立却能想到那么多。

  “眼界果然是个好东西,可惜我没有。”安宁暗自叹息。

  既然农立叫了自己一声安宁兄,安宁也不端着,“农立兄,这种笔叫火炭笔,制作过程也很简单,只需将泡桐树中心掏空,然后塞进一比二的黏土和木炭粉末,放水中压实心就可以了。”

  轻描淡写几句话,将笔的制作方法和原料说的一清二楚。

  “你你你...”

  农立急的语无伦次,这么重要的东西,完全可以狠狠宰自己一笔,但你却这样轻易说出来。

  “唉,阿瞳,向家里写信,让他们派人送两百两白银到十一画斋。”

  “公子你。”

  “农立兄,不必了,你既然叫我一声安宁兄,那这支笔就是送你的礼物,如果你真要还人情,那就买一幅我的素描,还是五两银子。”

  安宁的画本来就是五两一幅,火炭笔的制作方法,相当于变相送给他,单单这份情谊,农立感动得一塌糊涂,难怪连萧十三那么性格乖张的人也愿意和他做朋友。

  农立悄悄把这份情谊记在心里。

  终于开张了。

  这还是自己画斋开门以来,第一次有人找自己作画,虽然依旧掺杂了其他东西在里面,但安宁心中也颇为感叹。

  画纸徐徐打开,安宁一点一点开始为农立作画。

  嘭~

  画斋门被一脚踹开。

  正在安宁画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有人闯了进来。

  “安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