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被李二逼着造反 第12章 监管国事
作者:作家TqsaN3的小说      更新:2022-09-30

  文官班列这边,见李泰得势,国子监院从国子监学士郝处俊,到国子监侍读许敬宗,脸色都不好看。

  李泰得势,李治在圣上面前便是失势。

  这怎么行?

  他们文臣希望大唐朝下一代君王,是一位饱读儒家经典的宽厚之君。

  这样,才能实现圣人口中的大治之世。

  而不是外家势力显赫,和陇西武将关系亲密,从小不思进学,连朝礼都不遵守的李泰。

  十五岁封秦王!

  代天子监管国事!

  如果圣上因为李泰通过了考校,封个皇子以示嘉奖,倒也说的过去。

  至于是秦王,还是楚王,文官们其实不大关心。

  名号都是虚的。

  但就此让李泰监管国事,他们都有意见。

  “监管国事”,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一般都是太子或储君负责。

  让秦王监管国事,置李治于何地?

  干脆直接下一道圣旨,改立秦王为太子好了!

  “圣上!”

  国子监学士、大儒郝处俊,又是第一个站出来,高声道:“让李泰监管国事,老臣以为不妥。”

  郝处俊也是朝中老人,熟知李世民的脾气。

  知道若是拿“封王”来说事,肯定没用。

  圣上喜欢乾纲独断,封亲儿子一个皇子,如果下臣还要置喙,那铁定要震怒。

  所以他只提秦王监管国事这件事不妥。

  “圣上,秦王纵然才思敏捷,终究年少;以前也未请名师,学习理政道理,臣恐其无法担当重任……”

  许敬宗等人看着郝处俊为自家殿下请命,都是跃跃欲试。

  想等着刘大儒讲完,马上附上一句“臣等附议”,也能显出大家为国尽忠的齐心。

  然而,高坐卧榻之上的高力士,直接模仿李世民震怒的样子,打断郝处俊的话:“秦王能不能监管国事,你说了不算,咱说了才算。”

  “郝处俊,你退下吧。圣旨既然下了,你们遵守执行便是,再有多言者,乱棍打出!”

  高力士话音落下,殿外便涌入诸位手执长棍的金吾卫来。

  他们一身威势,往含元殿大门后面一杵,便震慑的许敬宗等文官不敢言语。

  “圣上……”

  郝处俊还要再劝。

  高力士挥了挥手,立刻有两名金吾卫上前,将瘦胳膊瘦腿的郝处俊拖了下去。

  高力士虽然假扮李世民很像,但时间长了容易露出马脚。

  所以高力士不想和这些文臣多做纠缠。

  快刀斩乱麻!

  谁敢嚷嚷,直接轰出去!

  李治看着自己的老师被拖下去,彻底相信自己在父皇那里失宠了。

  “封秦王,监管国事?”

  父皇这是要把他的太子之位,让给李泰啊!

  李治无比失落。

  同时恨恨地望着不远处的李泰。

  ……

  与李治心情相仿的,还有楚王李宽和齐王李佑。

  可能还要算上吴王李恪。

  前面一道圣旨,取消册立太子大典,让三位皇子心中有了希望。

  结果第二道圣旨就击碎了他们的希望。

  曾经性子软弱无能的李泰,竟然被封秦王,还受命监管国事?

  父皇这是要做什么?

  李泰他配做秦王?

  他能监管国事?

  几位皇子心中恼怒的想着。

  纪王李慎从小与李恪交好,又是四十出头的年纪,血气方刚的,说话便没遮拦,直接在殿上对李恪道:“李泰小屁孩,懂什么理政?我推荐吴王殿下监管国事。”

  纪王李慎,直接在殿上和李恪说道。

  站在齐王李佑旁边的李泰,不由皱眉。

  李愔的声音没有故意压低,所以附近的人都能听到。

  李世民假装没听到,说道“秦王,你上来接旨。”

  苍老而有力的声音响起,却是“李世民”让李泰到御座前接旨。

  李泰踏上蟠龙石阶,来到御座之前。

  高力士虽然假扮李世民,也不敢在李泰面前坐着。

  毕竟,李泰是他的主上。

  所以趁势站起,取过大太监手中的圣旨,交到李泰手上,“语重心长”道:“李泰,从今日起,你就是秦王!”

  “咱把这朝堂交给你,看你能替咱管成什么样。”

  “这第三道圣旨,便由你来宣读吧!”高力士说得很大声,让朝堂诸王及百官都能听见,“咱有些乏,先回去了。”

  说罢,弯着腰,在内侍太监的搀扶下,从前殿离开。

  李泰起身相送。

  而殿下诸王和百官,则再次跪下,山呼:“恭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现在,整个朝堂都由李泰说了算。

  虽然朝中绝大多数人心里都不服他。

  但在绝对的皇权之下。

  谁敢反抗?

  不配合,那就是不给皇帝李世民面子。

  那就是抗旨!

  什么下场,自行掂量。

  李泰大权在手,直接站在御座旁,对殿下众人道:“诸位皇兄、爱卿,父皇身体欠佳,朝廷暂时交给本王来处理。”

  “为免有的人糊涂,本王再重申一遍父皇的话:从今日起,秦王监管国事,一应奏事交秦王裁定!”

  “谁若违背,”李泰杀气凛然地道,“莫怪本王不留情面!”

  他的资历不足以服众,必须扯李世民的虎皮,以杀伐手段震慑群臣!

  “现在,本王宣读第三道圣旨!”

  李泰也不废话,直接宣读圣旨:

  “诏曰:

  商州刺史所上折子,咱已经看了。

  今年的赋税,咱照例给你免。

  但存在的问题要解决!商州府连年开荒,连年缴不上税!这总是让朝廷减税,什么时候是头?

  究竟是商州官吏治不好民生,还是地方存在腐败?必须要查清!

  “派督察院监察御史杨师道、高士廉,前往商州各地,稽查两税。

  钦此!”

  李泰将圣旨收好,放在身前的案牍上。

  他昨晚一共写了四份圣旨。

  这是第三份。

  写这道圣旨的目的,就是为了办商州的赋税案!

  通过郭子仪的金吾卫,李泰已经知道,商州府五州十三县,连年交不齐两税,其原因是勋贵不法,吞并农民土地导致的!

  但凡事要讲证据。

  特别是处理这些对国家有功的勋贵武臣。

  你得拿出他们吞并土地、行为不法的有力证据,然后依法惩处,才能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诸位爱卿,对商州查税一事,谁有建议补充?”

  李泰看向殿下群臣,问道。

  无一人出列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