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被李二逼着造反 第44章 雪灾和洪水肆虐
作者:作家TqsaN3的小说      更新:2022-09-30

  随后,高季辅肯定地点了点头,“照地方上呈的奏折,确实如此。”

  事出反常必有妖!

  李泰打开奏折,一字一字往下读去。

  第一封奏折乃是黔中各州郡官员联合上呈。

  其中阐述了黔中之地是如何在一日之间从初春回暖之象再到天降大雪,冻死无数百姓!

  李泰终于认识到,这并不是玩笑,也不是地方官员渎职闹出的笑话。

  多位地方官员联合上书,将一切经过详细陈述,这若是有假,他们便是拿他们的仕途和性命在开玩笑。

  第二封奏折是由陇右刺史上呈而来的。

  其中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

  一夜之间,天气温度极速上升,积雪江河纷纷融化,冲毁农舍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到处皆有死伤。

  怎会如此?

  李泰缓缓放下奏章,天象有异,这代表着什么?

  但此时并不是深思这些的时候,一切都没有及时赈灾来的要紧。

  “高大人。”

  “臣在。”

  “本王命你速速与户部安排赈灾事宜,绝不能让本王的子民久等,此是其一。”

  “其二,逢此怪事,百姓定然人心惶惶,各地州郡官员要安抚好民心,若有借此天灾大做文章扰乱秩序者,严惩不贷!”

  “臣这便去办。”

  高季辅突然意识到事情比自己想象中的更为严重。

  赈灾是一事,防止百姓因天灾哗变又是一事!

  他连忙领旨,退出宣政殿,急匆匆地往户部赶去。

  事实上,他为官多年,突遇此事脑海里也堪堪只想到了赈灾一事。

  却没有想到,秦王年少老成,连会有不轨之徒借此行动乱民心一事都考虑到了。

  他真是既高兴又惭愧。

  高兴是为了大唐,惭愧则是因为自己。

  高季辅领命匆匆离去后,李泰这才有时间细细思考此事。

  放眼向殿外看去,积雪虽然因为初春将至开始融化,但速度并不快,温度也并没有达到那么夸张的地步。

  而陇右,正与长安相邻,长安尚且平和,陇右又怎会出现如此极端的情形?

  再说那黔中之地,便是极寒之冬的年岁才有可能出现飘雪之象。

  可此时明明寒冬已过,该是迎接春暖之时,怎会……一日之间,天降大雪成灾?

  就连李泰都略带迷惘,轻声念道,“天所以有灾变,何故?”

  “所以谴告人君、觉悟其行,欲令悔过修德深思虑也。”

  “莫非是自己兵谏了李世民,引来天罚?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李泰忽然想到。

  “不过,我李泰行事,为国,为民,问心无愧,有的只是功绩,而无半点对不起天下百姓!”李泰自我安慰道。

  ……

  户部。

  温彦博刚回中书省,便立即着手清点突厥使臣的两倍岁贡。

  “温大人,高大人有急事找您。”

  一名户部小吏一路小跑着进来通报。

  实在是那高大人催的急切!

  温彦博手中动作一顿,面露警惕之色,“高季辅这么急找本官定不会有什么好事。”

  “本官这银子都还没捂热,他不会就想给本官薅走吧!”

  嚷嚷归嚷嚷,温彦博却是知道高季辅亲自登门而来恐怕是真有其事,容不得自己耽误。

  放下手头的活,温彦博也顾不上年岁已大,迈着大步就向大堂走去。

  从背后看去,也不过就是个瘦骨嶙峋的驼背老头罢了……

  又萧瑟,又有点可怜。

  但天下人的事,他不敢不放在心上。

  这是他的为官之道,也是处世之道。

  当温彦博到达户部大堂之时,高季辅正在大厅中来回走动,满脸的愁眉不展。

  听到动静,他连忙行了一礼,说道:“温大人,您可总算来了。”

  温彦博随后问道,“高大人,可是朝中出了什么大事?”

  高季辅也没有与温彦博客套的兴致,当即便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温彦博听得一愣一愣的,忍不住道,“高大人,你莫不是在与我开玩笑?”

  高季辅瞪了他一眼,“我倒是希望是在与你开玩笑!但此事千真万确,绝无半句虚假!”

  虽然明知高季辅不会拿这种大事特地跑过来逗自己开心,但温彦博仍是满脑子不敢相信。

  活了几十年还没见过这么邪门的事。

  缓了缓心神后,温彦博郑重道,“这事儿若真出现在我朝境内,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可得尽早解决才行!”

  高季辅没好气道,“本官自然知道,方才从宫里出来便马不停蹄地来找你了,事态紧急,必须马上由户部调派钱粮赈济灾区!”

  “高大人放心,这些事情,我会立马着手处理。”

  温彦博当机立断,直接唤来府库主事吩咐下去,统筹库内钱粮,以及时赈灾。

  赈灾事情交给温彦博负责,高季辅也算是放心了,毕竟温彦博在户部多年,也曾主政过许多地方,对那些灾民还算熟悉。

  心上石头落地了一半,高季辅终于有心情打趣起温彦博来,“以往要你调度点钱粮,你可向来是锱铢必较……”

  见高季辅揭自己伤疤,温彦博痛心疾首地道,“你们啊!真是不当家,不知道当家的苦!”

  “就我辛辛苦苦攒下的这点底子哪够六部挥霍!这要钱,那也要钱!”

  “此次赈灾都得掏空了国库的底!咳咳……”

  数日忙碌未歇,再加上情绪激动之下,温彦博忍不住捂上嘴重重咳了几声。

  “好了好了,你莫要激动,还是要保重身体为上。”

  高季辅被骂了一鼻子灰,倒也不生气。

  都是为了大唐,互相体谅罢了。

  发泄完了,温彦博倒是叹了口气,“这钱用在百姓身上还有什么计较不计较的呢?”

  闻言,高季辅也罕见的沉默了。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掌管着整个大唐国库的驼背老头,除了朝廷发放的官服,鲜有私下添置的常服。

  平日里更是粗茶淡饭,餐桌之上近乎闻不到肉香。

  两袖清风,只知为国为民。

  大唐之幸啊!

  高季辅站起身来,略带疲态地拍了拍温彦博的肩膀。

  “赈灾一事可就劳烦你多多费心了。”

  温彦博摆了摆手,不想吃这套,“我是替百姓办事,又不是替你办事。”

  “再说了,这是朝廷赋予我的份内之事,你就不必忧心了。”

  “反而是秦王的担心不无道理,天象有异之下,必定流言四起,六部应该抓紧时间稳住民心,免得生出乱子。”

  高季辅点点头,“既然如此,我便先回去了。”

  温彦博拱了拱手,“高大人慢走。”

  看着高季辅离去的背影,温彦博不禁叹了口气,“我户部受苦受累又算什么,只是不知道此次灾变之下,又要有多少百姓要受苦受难,流离失所。”

  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南北灾变,整个大唐朝廷瞬间犹如一个精密的机器运作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