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镇魔司 第一章 使团奇案
作者:羽扇纶巾32的小说      更新:2023-02-27

  “开城门,快开城门,临津关八百里急报!”

  贞观二年。

  一道沙哑的喊声刺破长安夜空,一骑快马卷着阵阵烟尘,顺着吱呀洞开的城门直奔太极宫而去。

  须臾之间,长安城一百零八坊风云骤起,邢国公府、英国公府、宿国公府灯火通明。

  杜如晦、李靖等南征北战的大唐名将谋臣尽数披挂上马,杀气腾腾的朝着皇宫飞驰而去。

  不为别的,只因临津关乃是大唐西北重镇,直面西突厥与吐谷浑两国兵峰,由此而来的八百里急报十之八九皆为军报。

  此番若是不出意外,极有可能是两国大军寇边。

  而今岁深受蝗灾摧残的大唐朝廷与百姓,已然经不起半点战乱之苦。

  若是稍有应对不当……

  大唐江山危矣!

  朝廷危矣!

  万民危矣!

  “启禀陛下!

  凉州刺史魏雄来报:

  贞观二年五月初四,吐谷浑王慕容顺派小汗王慕容博进京朝拜。

  刺史魏雄得知消息亲自率众出城迎接,并派一百越骑府兵护送使团进京。

  谁知五月初五有百姓上报,自称在临津关外三十里处发现大量死人。

  刺史魏雄闻之率衙役前往勘察,竟发现遇袭者乃是吐谷浑使团与护送将士。

  经魏刺史仔细清点,正使慕容博及其麾下护卫共计一百三十二人,连同护送唐军将士一百人皆被马匪所杀,唯有越骑都统席君买不知所踪。”

  “嘭!”

  “胡说八道!!!”

  太极宫。

  明德殿。

  风尘仆仆的信使单膝跪地,两侧挤满睡眼迷蒙的大唐重臣。

  而在众人上方的御阶之上,一名不怒自威的中年男子猛然起身。

  “朕三日前方才接见吐谷浑使团,今日一早玄龄更是亲自送使团离京。

  如今不过短短五个时辰,吐谷浑使团又怎会在相距千里之外的临津关遇害!

  你还不赶紧如实道来,究竟是何人指使谎报军情!”

  李世民勃然大怒,脸上顿时青筋暴起。

  信使见状急忙跪地磕头,言之凿凿的朗声喊道:“陛下!

  卑职所言句句属实,陛下若是不信大可派人前往临津关查探。

  卑职若有半句虚言,甘愿领受陛下责罚!”

  信使胆战心惊的连连磕头。

  李世民见之不由得有些动摇。

  闻讯赶来的房玄龄见状,捧着笏板出班拜道:“陛下,以吐谷浑使团的脚程观之,五个时辰想必还在兴平县休息。

  陛下不如先派人去兴平县驿馆查探一番,再做决断不迟。”

  “……玄龄言之有理。

  兴平县距离长安城不足百里,想来一个时辰便有确切消息……”

  李世民点点头,朗声喊道:“朱师尧!”

  “卑职在!”

  一道身高九尺的壮硕身影瞬间自阴影处现出身形。

  李世民见之轻敲着御案,绷着脸吩咐道:“你即刻率五百骁骑卫前往兴平县慰劳吐谷浑使团。

  记住,务必不动声色查看通关文牒,验明正身。

  朕要知道究竟是何人如此大胆,竟敢联手哄骗于朕!”

  “卑职领命!”

  朱师尧应声而去,明德殿内瞬间陷入一片压抑的寂静之中。

  李世民一言不发的低着头处理着奏章,熊熊怒火却已在胸口剧烈燃烧。

  房玄龄等人见之对视一眼,顿时眼观鼻鼻观心的数着地上并不存在的蚂蚁。

  李二陛下此刻必然怒极,贸然开口绝非明智之举。

  在场除了信使皆为聪明人,自然不会有人傻乎乎的做出头鸟……

  一个时辰之后,一道急促的脚步声再度打破明德殿的宁静。

  李世民面上不动分毫,拿着奏章的双手却微微有些颤抖。

  此乃帝王一怒的征兆……

  “启禀陛下,卑职奉命前往兴平县慰劳吐谷浑使团,却在兴平县东北十八里处发现护送将士尸首。

  吐谷浑使团一百二十三人不知所踪,护送将士共计一百单一人悉数被杀,随行三十名慈恩寺高僧亦随之消失。

  但卑职仔细勘察现场,却发现陛下赏赐之金银财宝分毫不差,截杀使团之人极有可能并非图财!

  卑职派人询问周边农户,皆言两个时辰前有一阵妖风过境,方圆一里之内伸手不见五指。

  待周边农户再次睁眼百余将士已然遇害,吐谷浑使团与高僧也已消失无踪!”

  “混账!

  混账!”

  “哗啦~”

  李世民再度起身,愤然挥袖扫尽桌上奏章。

  此刻不用派人前往临津关查探,他也知晓三日前进京朝拜的吐谷浑使团乃是贼人假扮。

  可是这些假扮使团的叛逆不为财富,亦非为了行刺于他,如此大费周章究竟又是想要作甚?

  若是搞不清楚这其中的因由,他怕是食难下咽,寝不安席!

  “大理寺卿戴胄何在?”

  “臣在!”

  李世民一声令下,一名面色威严的紫袍老者立刻出班拜道。

  李世民见之咬紧牙关,一字一顿的冷声说道:“你即刻率人侦破此案,十日之内务必给朕一个交代!

  否则,你便自行告老还乡吧!”

  “臣遵旨……”

  戴胄闻言满脸纠结,迟疑稍许俯身拜道:“不过陛下!

  这叛逆作乱原本理当由我大理寺侦办,但若是涉及江湖人士……

  大理寺差役着实有些力有未逮!”

  “江湖人士?

  你是说那阵妖风?!”

  李世民恍然回神,转头看向沉默不语的朱师尧。

  后者见状默然躬身顿首,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大唐朝廷可管天下万民,却管不了名震大唐的江湖游侠。

  “堂堂大唐朝廷竟然惧怕江湖人士……

  戴卿,你还真给朕长脸啊!”

  李世民越发恼怒,脸色铁青的沉声问道:“若你大理寺与刑部无力侦办,你以为此案该交给何人处置?”

  “镇魔司统领李昊!”

  戴胄坚定的应道。

  “昊儿?!”

  “正是!”

  “他有何过人之处?!

  朕为何不知?!”

  “启禀陛下。

  江湖人士皆言蜀郡王李昊乃是朝廷第一高手。

  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截杀使团者必然武艺不凡,除了李郡王臣属实不知何人可担此重任!

  至于陛下为何不知……

  陛下‘日’理万机,蜀郡王又远在北都太原不愿回京,臣委实不敢妄言!”

  “哼!

  不愿回京?

  大唐第一高手!”

  李世民尴尬的冷哼一声,再度转头看向密探头子朱师尧。

  后者见状默然点头,想了想复又躬身提醒道:“陛下,是朝廷第一高手,并非大唐第一高手……”

  “呵呵~

  如此说来我堂堂大唐朝廷,竟要靠一尚未及冠之人撑着?

  且此人虽是朝廷第一高手,却在江湖好手之中排不上名号?”

  李世民恼怒磨牙,众人每一句话皆让好面子的他羞愤难当。

  朱师尧见状急忙低头,鼓起勇气再拜道:“回陛下,李郡王天纵奇才,在江湖中亦可算是颇有名望。

  除却天下十道顶尖高手……

  以及各州前十强者……

  再加之各府第一好手……

  便数李郡王武艺最高。

  而且有镇魔司三千将士辅佐,便是第一大派蜀山亦要给李郡王三分颜面。”

  “呵~

  果然还是排不上号啊!

  传旨:

  宣蜀郡王李昊即刻回京,会同大理寺与刑部着手侦办吐谷浑使团被害一案!

  胆敢阻拦者——杀无赦!”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