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镇魔司 第七章 推演功法
作者:羽扇纶巾32的小说      更新:2023-02-27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

  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

  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

  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

  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

  云师系是丰隆,雪神乃是滕六。

  欻火、谢仙,俱掌雷火;

  飞廉、箕伯,悉是风神。

  列缺乃电之神,望舒是月之御……”

  “嘶~

  这《道经》着实了不得啊!

  开篇总卷便让人不明觉厉,也不知其余十一卷又是何等模样!”

  半个时辰之后。

  李昊赶走长孙无忌等人,手握半卷泛黄残页,一脸感叹的咂了咂嘴。

  这份《道经》总卷乃是前身派人抢夺而来,他适才甫一回府便有侍卫恭敬奉上。

  此刻通读下来他顿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混沌之中,亲眼见证天地初开、万物诞生。

  只是……

  盘古大神去哪儿了?

  为何总卷之中丝毫未曾提及?

  难道古人尚不知这开天辟地之祖?

  那么盘古修炼的功法呢,可曾见于古籍记载?

  若盘古大神未出,鸿钧与三清圣人又是从何而来,众人又该修炼何等功法?

  “嗡!!!”

  李昊方才念及三清修炼功法,便陡然发现适才收集而来的黑白光点迅速融合,瞬间化为一片灰蒙蒙的诡异雾气,仿若他方才所见之混沌一般。

  李昊见之心头一喜,隐约之间有了些许猜测。

  这所谓的“混沌雾气”,莫非可以推演功法?

  而他最为熟悉的仙道功法,正是孙悟空所学之《大品天仙决》!

  “噗!!!”

  李昊试探着推演《大品天仙决》,却陡然感觉脑海之中一阵剧痛传来,不由自主的猛然喷出一口鲜血,身形亦随之一阵晃动。

  而他原本费尽心思收集来的七情六欲,也在眨眼之间仅剩微弱一丝。

  显然他想要推演仙道功法,乃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大品天仙决》不行,《修真基础》总没问题吧!”

  “噗!!!”

  李昊再度试探,不出所料的再次喷出一口鲜血,原本便苍白不已的脸色越发煞白。

  若是此刻有人在旁守护,定会以为他旧疾发作命不久矣!

  “没事,吐吐更健康!”

  李昊有气无力的自我安慰,转了转眼珠暗自默念道:“修仙不行,练武总可以吧!

  做不了千年乌龟万年王八,难道还当不了太极张三丰,两百岁也算长寿了!”

  “嗡~”

  随着李昊的念头落下,一股浩瀚无边的信息顿时涌入他的脑海之中。

  灰蒙雾气瞬间化身为暖人心脾的涓涓细流,顺着奇经八脉游走全身,复又尽数汇集于百会穴内。

  顷刻之间,无数关于《太极拳》的详解真义便刻进他的脑海,仿佛他已然濡染此道多年一般。

  而他那久病缠身的虚弱身体,亦在此刻充满久违的力量。

  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也已形成牢固的肌肉记忆,即使闭着双眼也可如臂使指!

  “唰~”

  李昊猛然纵身而起,宛若惊鸿般离地……三尺,便又举止轻盈的飘落在地。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

  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

  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例……”

  “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反者,亦未常有直而无曲者矣。

  盖物有对待,势有回还,古今不易之理也。

  故常有世之论捶者而兼论气者矣……”

  “夫气本诸身,而身节部甚繁,若逐节论之,则有远乎拳术之宗旨;

  惟分为三节而论,可为得其截法……”

  李昊一招一式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风轻云淡之间却又暗藏着强大的力量。

  “谁言唯有女子方可飘然若仙,精通太极真义者自身便是陆地真仙!

  哈哈哈~”

  “嘭~”

  李昊仰天大笑,用力一震摧散手中“落叶球”。

  只见漫天枯枝败叶猛然冲天而起,复又宛若一叶叶扁舟悄然飘落,却又尽皆避开李昊的身体,仿佛遇上无形的阻碍一般。

  当真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何人胆敢在镇魔司放肆!!!”

  “小郎君,您这是怎么了?”

  李昊闹出的动静实在太大。

  尚不待他仔细回味体悟,便见陈婉莹领着数十青衣侍卫冲了进来。

  眼见此刻满院的残枝落叶,以及李昊嘴角挂着的点点血迹,小丫头明媚双眸之中瞬间布满水雾。

  李昊见之暖心一笑,举步上前牵起她的双手,温言细语的轻声说道:“别担心,本王吐血了,但也变强了!”

  “吐血也能变强?!”

  “当然!

  秃顶也能变强,吐血为何不可?!

  只可惜如今本王实力太弱,厉害的功法尚无法推演。”

  陈婉莹满脸怀疑。

  李昊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

  闻讯而来的长孙无忌见状,趁机说和道:“凉王。

  如今王健仁已自行辞官,陈大也已收押监牢,太原王氏承诺定会为陈韩氏风光大葬,你的气也该消了吧。”

  “哼,便宜他了!”

  李昊不满的冷哼一声。

  长孙无忌见之急忙劝道:“你若有不满日后再寻机报复便是,又何必与这等小人斤斤计较。

  如今陛下还在宫里等着,您还是早些随下官回京吧。

  即使你旧疾发作行动不便,也需向陛下当面说清缘由才行。”

  “本王不……”

  李昊不耐烦的随口拒绝,可尚未说完便突然收住话头。

  他如今需要收集大量的情感方可推演功法,否则只凭零星的收获何时才能推演出极致的剑道神通。

  而作为自幼便崇尚武道的华国少年,他可是对这百兵之君尤其感兴趣。

  “想让本王回京也行,但长孙仆射还需如实告知本王案情,本王可不想做糊涂鬼!”

  李昊仔细思索片刻,一咬牙正色说道。

  长孙无忌闻言一怔,复又满心欢喜的点头应道:“凉王有事只管询问,下官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长孙无忌对这突然清醒的外甥头疼不已,此刻眼见李昊松口哪儿还有半点犹豫。

  李昊闻言牵着陈婉莹踱步向前,皱着眉头正色问道:“本王要清楚知晓使团案所有经过,还要知道案发之后勘察现场的具体情况。

  无论何人做任何事皆有目的,本王首先得知道他的犯案动机!”

  “好!”

  “不瞒凉王,五日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