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仙魔传 第九章:天灾
作者:依·然的小说      更新:2022-10-09

  九州关中之地素有天府之国的美喻。早在秦汉时期,朝廷注重水利发展,先后在此地兴修多条水渠,其中以郑国渠最为出名,也是先秦为民生所做最大工程之一。因为这里是秦国发源之地,故称秦中。有八百里秦川之名。关中水利发达,沃野千里。盛产小麦,棉花,粟米,少量水稻等农作物。产量高且质量好,结出的谷粒颗颗饱满,晶莹剔透。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莽篡汉,黄巾起义,董卓之乱,之后的五胡乱华。关中之地饱经沧桑。导致该地区人口锐减,农业生产力遭到灭顶之灾。大唐建国以来,重新重视起关中的发展。修善水道,改善良田。多年的努力以初见成效。哪知,七五三年夏,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将这里淹没,千里之地,一片汪洋。百姓跪在田里,看着随波荡漾的庄稼欲哭而无泪。国家连年战乱,百姓本就苦不堪言,如今大灾之下,庄稼损失严重,岂不是真让百姓无有活路可走不成?

  随着关中的暴雨,潜伏在大唐各地的苗人伺机而动。从关中地区开始,暴乱一路蔓延,似有席卷全国之势。先是关中各府相继出现聚众哄抢粮商,钱庄的现象,后有山匪拦路抢劫,杀人越货,手段极其残忍。更有甚者打出旗号上山落草为寇:皇帝不仁不管百姓生死,穷兵黩武,劳民伤财。。说的好有道理。。其实,就算没有这次洪灾,经过两年的准备,苗人早就准备好了暴动的相关事宜,而且这几年的光景,大唐早已不在强大,百姓的日子更是越过越苦,皇帝年迈,昏庸无道。宠信奸臣,残害忠良。跪在地里的百姓直起身来“难道大唐要完了不成?”

  当乱世降临,有人带头反抗时,那就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全国各地先后出现聚众闹事,打砸商铺。抢粮抢钱伤人的事件屡见不鲜,可谓声势浩大。而每一个队伍里,总能看到几个不似中原人模样的领头者,他们隐避在人群之中,稍有风吹草动,便溜之大吉。他们心里清楚,靠着百姓的力量根本无法撼动大唐这个庞然大物,所以他们目标很明确,也很简单。就是让大唐乱,越乱越好。看到官兵就跑,官兵走了再来,从不与官兵正面对抗,不怕抓,不怕打。全是老百姓,官府一度头疼不已。上报军队?他们无刀无枪。算不上叛乱。抓又抓不过来。打?很多官府的官差家人也在其中。而且这种事情只能安抚,越打事情只会越糟糕。再说,他们只是想吃饱饭,难道有错吗?当然,官府是不知道这里面的阴谋,不然早就上报当地驻军了。夏末,两个半月的大暴雨终于停歇,所有人还没来的急高兴,转眼又是旱灾。从一片汪洋再到赤地千里只用了一月的时间,这一个月里,滴雨未下。艳阳高照。仿佛要把地面上的一切蒸发掉一样。让人们出现了一种错觉,好似没有之前的洪灾一样。苦苦挣扎的庄稼再也坚持不下去了,集体扑街。。额,实在找不到词了,将就一下。。而眼前的一切,都被杨国忠掩盖过去,好似大唐仍是那个强盛的大唐,受万民敬仰,领万国来朝。然而,唐玄宗不知道的是,江山已经岌岌可危,整个大唐正在风雨摇摆,好似风烛残年的老人,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