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影笛风 第一章 相遇 1
作者:石桥月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池晓松看到不远处的铃兰花丛,一群蝴蝶正自由自在地飞舞,几乎触手可及。

  他忍不住抬腿上去,双腿却像灌了铅,怎么也迈不动。

  他焦急地提着裤脚,试图用力拉起腿,然而裤脚里空空如也。

  他惶恐地大声呼叫,可怎么也喊不出声。

  这时,远处一位中年女子推着轮椅向自己走来,举止端庄。

  他暗自思忖:难道她跟自己很亲?但她的脸,却看不清。

  他努力望过去,脚下忽然坍塌了。他坠下了无底深渊,绝望地仰望时,发现头顶早已被血色淹没…….

  池晓松拼命地呼喊着,而山谷里除了回声,一片寂静……

  “晓松!晓松!”终于有人回应了。

  他寻声回头,金阿姨正坐在**前,轻轻拍着他的臂膀:“晓松,又做噩梦啦?”

  他惊魂未定,满眼疑惑,类似的梦,这是第几次了?

  池晓松经常梦见奇怪的景象:有时候他站在一个陌生的舞台,兴高采烈地抱着一堆金奖、银奖,其实他一点绘画根基都没有……有时候一辆疾驰的小车扑面而来,车从身上碾过,自己血肉模糊……有时候独自跋涉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里,远处一群人,仿佛守候在世界的尽头……

  池晓松不会解读梦境。他只能自我解嘲:也许骨子里缺少慧根,通过梦境来弥补?又或许工作超强负荷,累得分身乏术,游走于空灵?

  三年前,全球闻名的零巨头mas在汉开业。

  凭借纯正流畅的英语口语、训练有素的文字功底、灵活敏锐的经营手段、日积月累的络技术,池晓松进入了华中区,在总裁办负责筹建运作。

  随着华中区的迅速扩张,高层人事频繁更迭。

  半年前,池晓松从武汉旗舰店重返华中区总裁办,担任区域总裁助理。

  这一切,在旁人眼里,是一次很好的升迁;但对池晓松来说,却如履薄冰。

  每周,他要分析、汇总十家分店的经营数据报上海总部,还要处理各店纷至沓来的紧急突发事件;要应对社会公众的舆论和有关部门检查、协调纷繁复杂的公司内外人际关系,还要整理市场信息、提出预案,并组织制定营销方案。

  更重要的是,目前要筹备第十一家店和公司的周年庆。

  早餐时,池晓松看见爸爸的房门还没打开。

  池旭东并不是随和的老头。习惯于发号施令的人,眼看退休在即,总有莫名的烦躁。

  八十三岁的奶奶,正迟钝地扒着碗里的鸡蛋、肉丝、青菜和面条,旁边还摆放着一杯豆奶。奶奶年事渐高,有一些习惯性的小动作,见到好吃的东西,喜欢躲着人偷偷地吃。

  池晓松每次都当没看见。

  在家人面前,奶奶总显得老态龙钟,蜷在沙发里把持着电视遥控。一旦牌友相邀,却在麻将桌上眼明手快、声若洪钟,俨然换了一个人。

  金敏在厨房收拾残局。只要池旭东不在,家里只剩婆媳,她会寻找各种琐事磨蹭过去,避免单独和老太太进餐。

  池晓景还窝在**上。

  她大学毕业,步哥哥后尘,忤逆池旭东心愿,拒绝出国,自然让颐指气使的池旭东震怒。

  池晓松不想金阿姨两头难做,建议妹妹选择国内读研。

  刚得到通知,总部派来的审计专员近日将至。池晓松必须确认日期,以便安排住宿和接待。

  核实了工作备忘,整理好手提包,池晓松走到门口,看着满脸不舍的金阿姨:“您别总是闷在家里,抽空约两个阿姨,出去散散心!我先上班了!”

  他拎着黑色纪梵希手提包,出了小区大门,直奔巴士站台。

  他的神行者在公司车库里趴着。

  好久没坐巴士了,他感觉重回初入职场的那段时光。

  从前辛苦打拼的种种影像跳了出来:职场上明易躲,暗箭难防。他经历过不堪一击的欺骗、遭遇过痛彻心扉的背叛,体会过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落井下石、也感受过人逢喜事的锦上添花。无数次的泥泞摔打,他一次次咬牙爬起,其间冷暖,唯有自知。

  有些往事不堪回想,内心深处,他没有一个可以诉说的朋友,只在月斜人静时独自排解。

  池旭东曾为他安排了一个不太显眼、却异常重要的位置。

  但骨子里倔强高傲的池晓松,再次拒绝了父亲。争吵的结果,他搬进自己的居室,离开了气氛诡异的家庭。

  除了工作上的必要应酬,池晓松喜欢独处,看书、听音乐、游泳、跑步;或者独坐阳台,手抚吉他,弹一曲《太阳花》;偶尔和几个兴趣相投的朋友打球、滑雪,甚至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赛,暂时忘掉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突然,车厢内**乱起来,一位老者的呵斥声震惊众人。

  喧嚣声打断了池晓松的回忆。

  老者的老年心卡被司机告知失效了,要重新办理手续。

  老者自然不服,冲着年轻的司机嚷嚷着:“这是哪里的规定?你们车上张贴了告示吗?拿出证据来!否则不准开车!”说着,堵在司机面前。

  司机哪肯吃这一套?和老者据理力争。

  车子走不了了!

  正僵持不下间,一位女子走到投币机前,对红耳赤的老者和司机笑着说:“我帮老人投币吧!别为这点小事耽误大家上班的时间,好吗?”

  “我哪里想耽误大家?这也不是钱的问题!这是他们公司在玩花样!本来凭老年证免费坐车是市里给老年人的一项福利,偏偏这些人喜欢动歪脑筋!除了老年证每年要年审,还要巧立名目,找老年人收费。不就是看我们年纪大,不中用了!谁没有年老的时候?这是一个原则问题!”老者义愤填膺。

  女子笑盈盈地扶着老者,指着自己刚才的座位:“您老先坐着,消消气,好吗?”

  旁边的乘客也在附和:“是啊,您年纪大了,先降降火!”

  “这位小姐已经帮忙投币了,司机赶紧开车吧!”

  “现在有些事办得太离谱,就拿坐公交车这事说,明明老年人的年纪摆在那里,只要不是瞎子,谁都能一眼看出,偏偏要让老人出示心卡!”

  “现在什么都是金钱至上,哪讲什么良心?”

  “不过,现在有的老人做事也不地道,别人好心帮忙,不但不感激,反而倒打一耙!前几天,我亲眼看见一个小伙子,好心扶了一把被别人撞倒的老太太,结果老太太反咬一口,指认他是肇事者。幸亏我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替那个小伙子说话,否则那小伙子岂不是冤死!”

  “就是就是!现在有些老人真是不敢扶啊!好心泛滥就摊上大事,被讹上了!”

  “的确有老人喜欢倚老老。就拿坐公汽来说,强行要年轻人让座,不然就破口大骂,甚至动手打人,把年轻人让座当做了义务。其实尊重是相互的,年轻人打拼很辛苦,老人也应该多体谅。”

  “哎,现在的老人都变坏了!”

  “哪里啊!是原来的坏人变老了!”

  “你没看刚才那个姑娘,就很不错啊!现在这样的年轻人还是很多啊!”

  车子终于发动了,车厢里仍有人七嘴八舌议论着。

  池晓松多看了一眼帮忙投币的女子:一条裁剪得体的银灰色西裤,低跟黑皮鞋,穿一件白色短外套,手提黑色小拎包。背影挺直,头发挽成低髻,戴一个深蓝色蝴蝶结。

  温婉清爽的模样。

  虽然背对着池晓松,看不见脸,但池晓松猜测,这个女子肯定不难看!

  她的声音温暖柔和,她的行为令人称赞!

  突然,手机在他口袋里震动起来,一个陌生的号码!

  对方的介绍,让池晓松的脸色凝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