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异闻录 第二十章 学步
作者:关了灯吃面的小说      更新:2022-10-16

  “什么意思?”倒不是说这四个字有多么晦涩难懂,而是神农不死这四个字给人的冲击太大。

  神农是长生了吗,真的有人能长生吗?还是说这仅仅是一句标志性的口号。

  老人并没有回答,也没有继续看着顾庚,而是转身看着那幅画发愣,看样子是不想多说什么了。

  这种感觉让顾庚急得入热锅上的蚂蚁,明明马上就要弄明白了,这老人又不打算多说了,给自己指一条路,非要自己到王屋山去。

  好,去就去,别说是王屋山,就是传说中的蓬莱岛,哪怕是瀛洲,顾庚也去得。

  “那敢问老先生,我该怎么去找他们,又如何确定我找到了他们?”打定主意,顾庚决定先跟着老人的思路走,套出更多话来,毕竟不管怎么说,宋家庄明显有秘密,也并没有做什么不利于他的事情。

  “你真要去王屋山?”老人依旧看着那幅画陷入沉思,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对,我去王屋山为老先生带话,然而王屋山那么大,顾庚不愿大海捞针,想尽早办完事好回来交差。”顾庚尽量让自己语气真诚一些。

  “要去王屋山,你得先去邯郸城,学习如何走路。”老人的声音悠悠传来,“因为只有赵国邯郸城的步数才能走进王屋山的仙家洞里,记着,上山前,必须要去邯郸学步,否则你会丧命在那里,守门的那东西,只认邯郸的步。”

  让自己去邯郸学步?顾庚觉得有一丝怪异,什么山洞非要邯郸人的步法才能走进去,还有山洞守门的?

  察觉到顾庚陷入思虑,老人开口解释道:“别想太多,毕竟那支旁系家族一直生活在赵国,寻仙之余所有的日常生活所需都是邯郸人送去的,所以久而久之只对邯郸人开放,其余的人一概排斥外人。”

  见老人如此解释,顾庚点点头:“那好,我正好要去赵国拜访一位故人的旧友,先在邯郸生活一段时间学习如何走路也好。”

  他不怕有什么限制条件,就怕自己无功而返,现在难得有一丝头绪,他不想放弃。

  “既然你打定主意了,那就快赶路吧,办完你的事情没地方去了就再回庄子上,娃娃们都很喜欢你,想唤你作先生呢。”

  “谢过老先生。”顾庚又看了一眼那幅画,努力记住那个裸露着五脏六腑的怪诞模样,而后走出了小屋。

  待顾庚离开屋子,三炷香突然就灭了,点点阳光透过茅屋照进屋里,无数空隙里光组成的星河这一瞬间在地面流转。

  不过老人似乎没有在意这些变化,他看着那幅画,学着那幅画的姿态蹲在地上,对着角落里的一棵小禾苗虔诚道:“老祖啊,你能听到吗?刚刚来的那个小娃娃,他真的是庚金啊,你等了十多年没等到的庚金,今天才让我们宋家遇见啊...”

  禾苗似乎是听懂了老人的话,伴随日光透过茅草缝隙形成的星河一起摇摇晃晃,迎合着老人。

  老人见状,两行清泪从眼角流下,他喃喃道:“无论如何,我不会再让王屋山的伯伯们再一次走火入魔了,只要这个庚金顺利过去,他们炼丹的最后那一味药就齐了,普天之下,不会再有比那小子更旺盛的金命了,那可是阳金啊...”

  屋外,宋家人整整齐齐站了一排,见顾庚出来了,宋老二想凑上前问些什么,被宋老大厉声制止了。

  “诸位大伯,多谢这几天照顾之恩了,来日顾庚回来一定涌泉相报。”顾庚全然不知屋里发生的那一幕,但即将告别,礼数这种东西还是不能少的,就是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跟这群人见面。

  宋老大忍着刚刚脊背上皮开肉绽的疼痛,勉强对顾庚笑了笑,把竹简和行囊扔给他。

  顾庚打开看了看,《道德经》并无缺损,看来这从内景里拿出的竹简确实不是凡物,经历河水冲刷数日依旧字迹清晰可见。

  至于行囊,本来也没什么东西,全当是有个装东西的包裹吧。

  “谢过各位这些日子的照顾,咱们后会有期了。”顾庚再次行礼后,就转身朝着北边的官道走去,他找人打探过,沿着这条路往北穿过一片林子走就能上官道了,顺着官道就可一路直通赵国。

  正当顾庚背起行囊准备告别宋家庄再次踏上征途时,身后响起了宋老大的声音。

  “等会儿,小兄弟。”宋老大走上来,从老五手里接过一个小包裹,递给顾庚。

  “这里面是一些腌蛋与干饼,小兄弟拿着也不碍事,方便路上吃,魏国的钱币和赵国的刀币布币不一样,就不给你盘缠了,换起来太麻烦,多见谅。”

  顾庚心头一热,并没有推辞,眼下这些东西对他而言都是极其需要的,没有这些可能走到赵魏边界都够呛。

  本来如果没有补给,他都打算学一下怎么打猎和分辨野菜,好在山林里依靠打猎和采摘野菜活下来了,实在不行去丐帮挂名几天也是一种选择。

  “宋家庄,后会有期!”

  交代完最后一件事,宋老大带着宋家人一起给顾庚行礼告别,顾庚也还了礼数,准备离开这里了。

  这一趟,信息并不算少,接下来赶路的过程自己需要好好整理一番才成。

  获得了路上的必需品,顾庚心里也轻松了许多,刚走出宋家庄界,顾庚又回头看了看,长出一口气。

  “张仪,我会查清真相,为你报仇的。”

  顾庚记得很清楚,当初之所以会招来水下的东西,是因为赵商押送的货物是太岁,又碰巧赶上所谓的河伯出水,因此才会横遭变故。

  倘若不是赵商那个大胡子头领一意孤行,倘若不是商队的夜里所有人都丧心病狂地偷吃了太岁,又怎会落得那般境地,逼得张仪不得不以身为祭,救得自己脱身。

  尽管顾庚的猜测与真相未必相符,顾庚却依旧把这当做了真相,太岁是赵王钦点的,关于水下的那东西,赵王应该也略有所闻才对。

  这笔账,搞不好要算到赵王头上。

  与此同时,顾庚甚至还怀疑,宋家老人口中所谓寻求长生的宋家旁系的一切活动,是不是都是在赵王的资助下进行的,否则自己又为什么要去邯郸学步?

  是哪不行,偏偏是赵国,偏偏是赵国的国都邯郸,偏偏又是苏秦当丞相的地方,这天底下还有比这个更巧的事情吗?

  确定这些,顾庚加快了步伐,他已经迫不及待要找到真相了。

  这片林子并不大,但顾庚走了许久都没走出来,早知道走之前再找宋家的人确定一下路线了,也不至于兜兜转转这么久。

  正当顾庚懊恼要不要回去问路的时候,他发现远处的宋家庄逐渐隐入了一层薄雾,隐隐可见,并不清晰。

  奇怪,照理来说清早有晨雾还算正常,这都快晌午了,怎么还会起雾?

  顾庚的疑惑只是在心里问,并没有出声,却被一旁童稚的声音解答了。

  “因为庄子本就在雾里啊。”

  顾庚循声看去,是宋家庄里的小孙孙,最初在河边就是他和爷爷发现自己的。此时他正站在一个木桩上,手上握着一根竹竿,笑嘻嘻地盯着顾庚看。

  迷雾里出现个小孩儿属实有点吓人,顾庚确认再三,发现对方确实是宋家的小孩儿,不免觉得有些奇怪,怎么这个节骨眼出现在这里?

  “小娃娃,你怎么不回庄子里,跟着我干什么?”顾庚说着就像小孩儿走去,打算把他送回庄子里,自己在林子里转了这么久了,也不知道出庄子多远,这么小的娃娃顾庚担心他一个人会出事。

  毕竟这么小的孩子,一只黄大仙或者狐狸兴许就能要了他的命,自己被他救过一命,希望他也好好的。

  出乎意料的,小孩儿并不领情,而是拿竹竿轻轻一挑,挡在顾庚与他之间,语气凝了几分:“别靠近我,就站在那里就行。”

  顾庚放下了刚抬起的脚,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我是来给你送东西的,不用担心我,这一块我比你熟。”小孩儿说着把一个小包裹挂在竹竿一头,然后抬高自己的那一头,让竹竿微微倾斜,包裹顺着杆子便滑到顾庚这边。

  “这是什么?”顾庚打开了包裹,发现里面是一卷竹简和自己脖子上挂的刻有“顾庚”两个字的长生锁。

  “竹简本来就是你的,你包里有两卷,一卷有字一卷没字,爷爷他把有字的留下让我用来读书,我才不干呢,我可不喜欢读....不是,我不喜欢干偷鸡摸狗的事情。”小孩儿一边说着,一边冲顾庚做着鬼脸,模样荒诞又有一些滑稽。

  “至于那把锁,我知道是挂你脖子上的。”顾庚闻言有丝失而复得的喜悦,他还以为这长生锁沉到河底喂沙子了。

  “夜里听大爹和四伯在争论,大爹说这东西能掩盖你身上的气息,摘了担心会出事,四伯不听,一定要摘了到镇上换些钱。果然今早就出事了,我寻思着还是偷过来也还给你吧。”小孩儿童言无忌,顾庚心里一瞬间五味杂陈,他拿起长生锁仔细看了看,顺着小孩的话细细回忆起来,这东西在最初的时候就挂在自己脖子上,好像就摘下来两次。

  回忆东西的时候还是会头疼,小孩见顾庚脸色有些苍白,就拿竹竿抵住顾庚的眉心,没想到疼痛居然真的缓解了一些。

  第一次摘锁是在云梦泽的船上,自己晕船大吐一番,老姜当时还在身边,他担心污秽难以清洗就把自己的锁摘了放在手边。

  后来听见刻舟求剑争吵的事情,顾庚就忘了戴上了,就招来了…水下第一次遇见的黄金瞳怪物……那东西,真的是因为自己没锁了才被招来的吗?

  第二次是这一次失事落水,被宋老四贪财摘了锁,于是就引发禾苗的虫卵寄生导致毁了半边田吗吗?

  不对,这样的解释还是太牵强了些,一定还有被自己所疏漏的地方,回头要再好好想想才行。

  思虑一番,顾庚面色沉重的拿回锁,看着那卷竹简,突然想起来这卷竹简的来历了。

  这卷竹简是张仪服了太岁入水前扔给自己的,当时自己一时着急,失了方寸,竟忘了还有这种东西,真对不起张仪的交代啊。

  打开竹简看看,是晦涩难懂的老篆文,需要一定时间去琢磨,顾庚先一并收下了。

  “多谢了小兄弟。”把东西装进行囊后,顾庚抬起头来刚打算跟这个小孩儿称兄道弟,却发现这个孩子已经消失了。

  竹竿的另一头什么都没有,真是怪事。顾庚觉得头面一凉,再回头看宋家庄的方向,那庄子此刻已经完全隐入了浓雾中,一点人烟的影子都看不出来。

  他又顺着来路往回走了走,却还是都没有发现,雾起的更浓了,顾庚依据太阳隐约的方位,正午处南,确定了北边的位置,往北走去。

  说真的,顾庚有一瞬间不太敢回头,感觉有许多双眼睛在看着自己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