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可能这么强 第四章 施粥
作者:7584的小说      更新:2022-10-09

  早饭吃完,侍女们上来收拾完,裴氏让人请来了许大夫。

  许大夫检查了一下牛杰脑后的伤,满脸疑惑。

  “怎么会这样?”

  裴氏连忙担心的问道:“许大夫,可有什么不脱?”

  “回夫人,少爷并没有什么不妥,反而是脑后的伤已经全部好了。”许大夫连忙说道。

  “什么?”

  裴氏有些不信,连忙上前一看果然如此。

  倒不是她盼着牛杰不好,昨天牛杰被送回来,她一看到守望的地方肿那么大,都吓坏了。

  而现在牛杰后面肿起来的包已经没有了,根本看不出受过伤的样子。

  裴氏虽然想不懂为啥好的这么快,但是儿子好了,她自然开心,笑道:“许大夫医术高明,我儿才会好的这么快,多谢许大夫了。”

  “难道真的是我的原因,才好的这么快的?”

  许大夫自己都懵了,但是这种伤他以前也治疗过,并没有好的很快啊。

  “既然我儿已经好了,那就不留许大夫了。”

  裴氏说完,又吩咐人取了五贯钱过来。

  许大夫虽然想研究研究牛杰究竟为什么好的这么快,但是裴氏已经下了逐客令了,只能拿着钱走了。

  “你们送小姐回去。”裴氏对侍女说道。

  牛三娘虽然不乐意,但是却不敢多说,只能跟侍女下去了。

  至于牛四娘,不知道是因为性格内向,还是身为庶女,除了一开始向牛杰行礼说了句话以外,牛杰就没看过她说话。

  裴氏一开口,就向裴氏行礼,跟着侍女离开了。

  等大厅就剩母子二人的时候,裴氏才说道:“杰儿,不管你伤为什么好这么快,对外都说伤的不重,明白么?”

  牛杰一愣,很快明白了裴氏的意思。

  他能好的这么快,不管什么原因这都是好事,却没有必要到处宣传。

  古人非常迷信,要是外面传出乱七八糟的说法,对他不见的是好事。

  牛杰虽然猜测自己能好的这么快,很可能是因为自己穿越以后某种原因加强了他的身体恢复能力,不过没有得到验证,他也不确定自己猜测的对不对。

  当然了,想验证也非常简单,只需要再次受伤,看看会不会很快好就知道了。

  但是总不能自残吧,他可没有这种爱好。

  “娘,孩儿知道了,只是许大夫那边?”

  许大夫是给他治伤的大夫,对他伤情最清楚,别人说什么可能没人醒,但是他不一样。

  “放心吧,长安那么多勋贵都找他看过病,他如果乱说,早就活不到现在来,娘已经多给了他一些钱财,他明白其中的意思,不会乱说的。”裴氏笑道。

  牛杰有些惊叹,不愧是大户人家出身,手段心计非常了得。

  “娘,孩儿明白了。”牛杰说道。

  裴氏看着牛杰,非常高兴。

  牛杰虽然失忆了,但是除了以前的事情记不得了,其他方面比以前强多了。

  以前的牛杰肯定没有这么快明白,还得她解释一遍其中的原因。

  这么看来,好像牛杰失忆还是种好事。

  “启禀夫人,施粥的东西已经准备好了,是否现在就出发?”管家牛福在大厅外说道。

  “你先去准备,一会叫大郎和你一块去。”裴氏说道。

  “是。”牛福应了一声,然后退了下去。

  “杰儿,你爹不在家,你是家里唯一的男丁,现在也大了,这种事情娘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方便,一会你和牛福一起去,不需要做什么,就在粥棚里呆着便可。”裴氏交代道。

  “娘,为什么要施粥啊?哪里受灾了么?”牛杰有些奇怪的问道。

  贞观年间天灾频繁他是知道的,但是这里可是长安,就算别的地方有灾民,各地官府也不可能让他们跑到长安来啊。

  裴氏叹了一口气,说道:“这几年天灾不断,关中去年发生蝗灾,陛下当着百官的面生吃蝗虫,百姓深受鼓舞,开始捕捉蝗虫,这才没让蝗虫把庄稼啃食了,谁知道后面又发生了干旱,导致庄稼收成不足往年六成,好在陛下免了关中赋税,百姓才熬了过去。”

  “然而今年从开春到现在滴雨未落,今年收的粮食不足三层,即便陛下免除赋税,百姓也难以维持。”

  “虽然现在百姓还有些粮食,但是没几个月就要过年了,开设粥棚,也能让百姓省些粮食,总能把这个年过了。”

  “娘,孩儿明白了,这就和福伯前去施粥。”

  牛杰的心情有些沉重,后世对贞观之治有很高的评价,他却没想到,贞观时期的百姓生活的这么苦。

  ……

  “福伯这些粮食够么?”牛杰看着只有两车粮食,大概七八百斤的样子,觉得有些少了。

  “少爷,今天是第一天,许多百姓不知道,这么多差不多够了,而且家里粮食也不多了。”牛福说道。

  牛福虽然才四十岁,但是他是家生子,其祖父那辈就已经是牛家仆人了。

  牛福七八岁开始就开始伺候牛进达,后来天下大乱,牛进达父亲也去世了,他又跟随牛进达加入了瓦岗,一直到现在。

  其实牛福跟着牛进达在军中也立了一些功劳,但是他却不愿意留在军中,在天下平定以后,就留在林家当管家。

  牛进达对其非常信任,不允许牛杰他们对其不敬。

  “家里粮食不多了?那施粥岂不是施不了几天?”

  牛杰开始还有些奇怪,牛进达大小也是个勋爵,官职所授的田加上爵位赏赐的田,一年粮食应该不少吧。

  要知道唐初,经过战乱以后,人口稀少,有大量的无主田地,朝廷规定,每个男丁满二十岁,可以分一百亩的田地,普通人都有这么多更别说那些官员了。

  唐初的官员根据不同的品级也会分到不同数量的田地。

  最小的九品管都能分两百亩,一品的能分一千二百亩。

  而爵位也能分的田地,最低的县男可分五百亩。

  牛进达有官职又有爵位,加上立功的一些赏赐,牛家光田地就有一千五百多亩。

  按理说,牛家人口不多,应该有不少粮食才对。

  但是很快他就想明白了。

  牛家那些田地都在长安周边,关中连续两年大旱,他家的田地收成自然也少。

  加上那些田地都是租给别人种的,牛家也不可能得到全部粮食。

  而且很有可能这两年的租子都被牛进达给免除了。

  朝廷免税,指的是百姓种植那些属于自己的田,百姓租别人的田种,虽然不要给朝廷交税,却要给主家交租子。